《奇妙的倒影》教學設計(精選2篇)
《奇妙的倒影》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冀教版三年級美術《奇妙的倒影》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通過學生們的觀察進而引出對印這一方法及其對印的步驟過程。再欣賞更多作品激發學生們的創作欲望。然后,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創作空間,讓學生充分想象、自由創作。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創新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最后,師生共同鑒賞作品。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培養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真正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
教材分析本堂課是冀教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冊第二課。倒影是我們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現象,一般在清澈、平靜的水面上容易出現。倒影具有恬淡、寧靜之美,是藝術家們樂意表現的題材。本課中出現的作品就是這方面的代表。引導學生欣賞這些優秀美術作品之后,要讓學生明白:懂得取舍,確立景物的主體,再配以適當的背景,選擇合適的媒材,是表現的關鍵。 這是一節造型表現課,我以游戲體驗為主,調動學生認知和學習倒影的興趣,在學習中嘗試綜合性的美術活動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和創造,喚起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究欲望。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倒影的產生,利用對印的方式表現美術作品,既簡便又容易出好效果,巧妙、逼真。倒影的表現方法有利于學生對這種新的造型表現形式表現出極高的興趣,因而我在教學時,努力想辦法把學生的這種興趣激發出來。在引導學生體驗對印的奇妙后,獲得創造的樂趣,并使學生體會到:美術創作不僅要在畫面上創新求異,在作畫工具、程序上也可以想出新辦法來,以獲得新的效果。
學情分析 我教授的班級是三年級,在課堂教學中以小組的形式分成6組,目的是便于孩子們實際操作和相互學習,并有意培養他們團體合作的精神,讓學生愿意在小組中與他人交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對印的基本知識,掌握對印的基本方法。
2過程與方法:感受對印的樂趣,能夠利用對印的方法制作出有個性的作品,學會觀察、欣賞、創造生活中的倒影之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喜歡對印這種具有獨特美感的美術表現形式,以及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探索新的作畫方式,學習對印的基本知識和技法。
難點:利用對印的方法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熟悉和喜歡的景物。
教學流程示意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二)、 情境教學認識倒影。
(三)、 欣賞倒影畫作
(四)、 講解倒影畫法
(五)、 嘗試練習
(六)、 自由作畫
(七)、作業講評、全課總結
(八)、課下創作一張倒影作品。
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1. 同學們,在學習新課之前讓我們放松一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優美的歌曲想不想聽呀?
那好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歌曲中描繪了怎樣的畫面,請欣賞歌曲。
優美的歌曲聽完了,同學們你們感受到了怎樣的畫面呀?說給老師聽聽。
(出示圖片)旁白: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影著這樣的山,我們要是乘上竹筏小舟,那可真是“人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 剛才的圖片里你看到了什么?(引出課題:倒影)板書
(二)、 情境教學認識倒影。
1. 找相同點
出示圖片,真實的橋和倒影它們有相同的地方嗎?
2. 找不同點
(同一張圖片)仔細觀察那么它們之間有不同的地方嗎?(板書:波紋)
3. 找分界線
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一個特點:真實的景物和倒影是連在一塊兒的?他們之間有一條線,那條線我們就叫作:分界線(板書)。
下面我們就來找一找這些作品的分界線。(出示多張圖片請學生上臺來找)
(三)、 欣賞倒影畫作
1. 油畫
2. 水彩畫
3. 國畫
4. 卡通畫
(四)、 講解倒影畫法
1.(出示圖畫:《鵝》)
同學們,這張畫怎么畫出來的?
1景物和倒影之間分得太開;2上面的景物不能完全印下來。
怎么改進一下他的方法呢?(生:先折,然后畫,再印。)
(教師演示講解:1將紙對折;2將紙展開來,沿著對折的這條線進行畫畫,這條對折的線就是分界線;3再對折,用手輕輕地按;4打開來倒影就有了。)
2.(再一次出示圖畫:《鵝》)
我們再來看一看這張圖畫,真實的鵝和倒影的鵝還有哪里不一樣?(生:倒影上還有波紋)
好,我們也給這張倒影畫上波紋。(教師演示畫波紋)
(五)、 嘗試練習
1. 現在也請同學們畫一張和老師一樣的一幅畫。(學生嘗試練習)
2. 教師根據學生在畫畫中出現的幾個典型問題進行講解:
1) 顏料加水太多,對折印后顏料涔開來。
2) 畫好后很長時間再印,顏料太干倒影印不出來了。
3) 波紋畫好后不能再印,否則要印到天上去的,就不對了。
4) 波紋畫的時候盡量要畫得細些。
(六)、 自由作畫
1.同學們,我們自己畫倒影圖畫的時候一定要解決剛才碰到的4個問題。現在就請同學們創作一張最美的倒影圖,體驗一下對印的奇妙,開始吧。
2. 學生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七)、作業講評、全課總結
(八)、課下創作一張倒影作品。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一、欣賞倒影。通過欣賞培養學生對倒影的興趣,激發學生動手繪制的愿望;通過欣賞自然景觀中更多、更壯觀的倒影,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表現欲。
二、演示制作。通過老師演示學生總結的教學方法,將對印方法介紹給學生,符合學生接受知識的心理需要。既使學生保持了對倒影表現的欲望,又培養了學生概括總結的能力。
三、學生創作活動。在制作過程中提倡學生加入自己獨特的想法,從而繪制出與別人不同色彩和形狀的倒影,鼓勵學生創新。同時,鍛煉他們的團體合作精神。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倒影 波紋 分界線
(教學反思的撰寫應避免對教學設計思路、指導思想的再次重復。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l 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l 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等,避免空談出現的問題而不思考出現的原因,也不思考解決方案。
l 對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尤其是對以前教學方式進行的改進,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如何。
l 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么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么評價?對你有什么啟發?
《奇妙的倒影》教學設計 篇2
課題與教學內容 二、奇妙的倒影 課時安排 1
教
學
目
標 知識技能 1、了解對印的方法。
2、能夠利用對印的方法,制作出有個性的作品。
3、喜歡對印這種具有獨特美感的美術表現形式。
過程方法 通過以寓教于樂,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悟中感受倒影的無窮樂趣。
情感態度 培養學生感受生活、熱愛生活的美感。
教
學
札
記
教學過程設計
預設教學路徑 預設學生活動 備擇方案
一、激趣引入:
教師:同學們,平時你們都想到實物投影這來我們來照一照,今天我就滿足大家的愿望玩一個小游戲,請大家做好。
二、體驗探究:
1、提問:你們看到了什么?
今天老師還準備了許多鏡子,大家玩一玩,你會發現什么?
2、除了實物投影和照鏡子能夠找到自己的影子,生活中哪還能夠找到自己的影子?
教師:同學們可真聰明,下面我就請大家欣賞一些影子的圖片,大家仔細觀察,看你能夠發現什么?
3、水中的影子這么漂亮,我們用什么辦法才能把它留下來呢?
4、學生欣賞范畫,小組討論對印畫的繪畫方法。
5、觀看制作對印畫的錄像。
6、你想用對印大方法表現什么?
三、實踐操作:
學生創作,教師輔導。
四、作品欣賞:
展示優秀學生作業,指出優點和不足。
通過投影看到了全班同學的影子,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們高興的鼓起了掌。
學生:自己的影子。
學生:自己的影子。
學生:水中能找到影子。
學生觀看圖片,對其產生興趣。
學生欣賞影子的圖片。
學生:畫畫!
小組討論對印畫的制作方法。
學生討論交流自己要表現的內容。
教師通過實物投影和學生玩影子的游戲。
教師課前收集小鏡子,留作學生照影子玩。
通過多媒體播放影子圖片,說說自己的感受,嘗試總結影子的特點。
引導學生在對印表現活動中大膽運用色彩。對印中最大的問題是水與色的問題,教師對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的指導,針對可能出現的困惑和技法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可事先引發學生思考。
五、板書設計:
學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