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駱駝》說課稿(精選3篇)
《找駱駝》說課稿 篇1
《找駱駝》這篇課文是人教課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組的一篇課文。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找駱駝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到您!
各位老師:
我說課的內容是《找駱駝 》它是義務教育六年制語文第五冊第4單元的一篇課內閱讀課文,,下面,我準備從教材、教法、學法、預設程序、和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初步設想。 有關學情分析,將滲透到各個環節之中。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一)本文是這單元訓練提出的不懂的問題的第一篇課文,在本單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以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的能力起到鋪墊作用,這篇課文通過一個商人尋找駱駝的事,說明了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本文的寓意耐人尋味,,引人深思,課文共11自然段,運用人物對話的形式,按“丟駱駝第一自然段——找駱駝2-10自然段——找到駱駝11自然段”的順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因果關系的句式訓練和朗讀訓練的好教材。
2預設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新課標》對第二學段學生的識字、閱讀、的要求。如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用普通話、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等。以及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班共學生46人,外地務工子女多,因此,一部分孩子基礎知識較差,雖然有些字會認但拼音卻掌握不好,因此,自學能力較差,而另一部分孩子思維活躍,領悟能力高,各方面都比較優秀。但為了顧及后進生的學習發展,實際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在此基礎上,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因此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主動學會本課中幾個生字,能區別多音字“哄”“嗎”的讀音,理解9個新詞的意思,能區別“走失和丟失,詳細和仔細”的不同意思,,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補充完整,3,初步學會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語文能力體系中,讀占鰲頭,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因此,本文重在引導學生多元感受文章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以讀促思,以讀代講。以讀引導想象。背誦老人說的一段話
(3)情感態度目標” 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的情況,特別是遇到事情要仔細觀察,抓住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分析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三)教學重點、難點: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重點:1,多元感受文章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老人怎么會做出正確判斷的,2,學會提出不懂的問題,根據新課標第二學段學生的閱讀要求,那么學會提出不懂的問題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
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而“發展”卻是一個動態的生成過程,這個過程中的因素和情景無法預見,也就產生出許多的生成性問題。必然要求教師要形成“彈性化”方案,要適當 “留白”。隨時調整,以滿足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發展的需要 。
因此預設本課采用地教法如下:
1以讀代講法:在語文能力體系中, “讀”占鰲頭 已成為人們的共識,閱讀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得重中之重。因為讀書是理解課文最好的方法。讓學生有層次的讀,盡情地讀,力求讀出對課文的獨特感悟。2、質疑問難法 陶行知先生說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 可見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十分重要。這也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2、情境教學法 我班孩子共有的特點就是有好奇強、愛探索、易感染,愛表演。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和動態的東西所吸引,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因此在本文教學中以圖文結合、多媒體教學、表演等方法來創設情境輔助教學。
三 學法
根據我班學生自學能力較差這個特點,在本文教學中我將努力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在讀讀 劃劃 議議 中整體觸摸文本,養成自主探究 主動質疑的學習方式,學會傾聽,在共同交流中,披文、入情 入鏡 構建新知。
四、說程序
新課標提出了,教師要創造性的理解教材、處理教材,因此為了把目標落到實處,我預設安排3課時實施教學,下面我說一下每課時的教學目標:第1課時,指導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自學生字新詞,讀通全文,整體把握內容,第2課時,研讀全文,理解老人說的話,第3課時,朗讀、背誦課文,進行詞句訓練。
下面我詳細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預設,共分3個大板塊進行學習:第一大板塊:在問題情境中自主探究。第二大板塊:在多元朗讀中感知課文,第三板塊:在反復練說中訓練思維
第一大板塊:在問題情境中自主探究。
首先和學生一起回顧上節課提出的問題,并出示問題:老人沒看見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為什么對駱駝的情況知道得這么詳細?這節課咱們就帶著這個問題去讀懂課文,讀好課文。這板塊的設計目的是回顧舊知識。為新課做好鋪墊,使教學前后銜接,同時讓他們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再同桌合作交流,預計學生會學的有目的,學的有興趣。
第二大板塊:在多元朗讀中感知課文。
新課標強調,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訓練語感,在讀中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在讀中受到感情的熏陶,從而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為了更好的解決本文的主要問題,我讓學生先學習2-9自然段,這幾段是商人與老人的對話,講述了老人所知道的情況,理解難度并不大,因此我重在引導學生去讀,多媒體出示句子 ,首先 讓學生自由練,然后指名讀,教師隨即問,你剛才是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讀的?為什么要這樣的,讓學生自己說出理由。并隨即理解 “忿忿”的意思 ,以及當時商人的想法,讓學生想象說話。如此步步引導 把朗讀與理解課文結合起來把 “讀”和“說”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由點到面,加深對課文的整體把握,體會到文章的感情色彩。
接著 通過分角色讀、以及同桌表演讀 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進一步 ,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商人的情感,從著急到高興再到萬分高興,最后轉喜為怒、忿忿的。并在讀中體會老人的冷靜沉著。然后在學生讀文的基礎上追問:從商人與老人的對話中你知道了什么?回答并板書:左腳有點跛,左馱蜜右馱米,缺了一顆牙。這板塊的設計真正體現了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原則。
第三板塊:在反復練說中訓練思維。
第10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預設通過,讀讀、劃劃、議議、畫畫等手段,使學生明白: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預計教學思路如下:1、師過渡:老人知道了那么多,他是怎么知道的?剛才同學們通過自學有所了解了,現在請讀讀第10段,劃出那幾句是寫老人怎么知道駱駝特點的。
2、交流:并板書 看見…又看見…還看見
3、進行因果句說話訓練, 出示:老人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那是因為---------。老人知道駱駝左邊馱著蜜,右邊馱著米,那是因為-----------。老人知道駱駝缺了一顆牙齒,那是因為-----------。讓學生先自由準備說,在指名說,師生對話,齊說。并換個句式用 因為…所以…來說。( 讀是內化吸收,說是外化表達,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把內化吸收了的課文語言,再重新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也是一種能力的培養,并能夠在說的過程中逐步了解了老人的思維過程,也培養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法。)
4、質疑,討論:讓學生針對老人說的話提出心中的疑問,組織討論,幫助解決,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a,為什么看見腳印右邊深、左邊淺就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針對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上臺演示一下,跛腳人走路的姿勢,感受一下雙腳用力的不同,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問題便會迎刃而解,2、b、學生可能還會問:駱駝啃過的樹葉上留下的牙齒印是怎樣的?教師借助簡筆畫,讓學生選擇哪一張葉子是駱駝啃過的?并說明理由。然后指導朗讀老人的話,升華情感。通過讀、說、議、以及辨認,使學生理解老人之所以能做出的準確判斷的依據,讓學生和老人一起經歷著思維的過程,進一步感受老人遇事冷靜,觀察仔細,認真思考的思維品質。
5、第11自然段僅兩句話,告訴學生事情的結果,我預設先齊讀,再抓“果然”一詞,追問:從“果然” 一詞你讀懂了什么?再次體會老人的思維品質,自然學生談談為什么要順著腳印去找,說說理由,也訓練了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
四:在深讀課文后抒發感想。
1、 讓學生結合板書,再說一說老人沒看見商人走失的駱駝,,為什么對駱駝的情況知道的這么詳細。自由說——指名說。對課文進行整體回顧。
說說學了這篇課文,你又什么感想?或收獲?并板書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得出結論
2、 (,這節課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導入新課,再由問題的解決結束這堂課,使整堂成為一個不可分割讀整體,同時讓學生來總結,抒發感想,說說收獲,由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并讓認真觀察、冷靜思考的處事理念深入學生心中。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知;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五:說板書 本文板書力圖直觀形象的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用簡潔的文字,勾勒老人思維活動的全過程,教育學生遇事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13、找駱駝
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得出結論
看見 腳印右深左淺 左腳有點跛
又看見 路邊左有蜜右有米 左馱蜜右馱米
還看見 啃過的樹葉留下 缺了一顆牙齒
了牙齒印
本課教學我努力想體現“以讀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精神,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將語文課上成知識、語言、思維等能力培養綜合訓練課。謝謝!
《找駱駝》說課稿 篇2
《找駱駝》這篇課文是人教課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組的一篇課文。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找駱駝》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到您!
《找駱駝》是義務教育六年制語文第五冊第4單元的一篇課內閱讀課文,下面,我準備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思路、和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初步設想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通過一個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憑著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正確分析判斷,使商人找到駱駝的事,說明了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本文的寓意耐人尋味,,引人深思,課文共11自然段,運用人物對話的形式,按“丟駱駝——找駱駝——找到駱駝”的順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和朗讀訓練的好教材
(二)目標設計: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新課標》對三年紀學生的識字、閱讀、的要求如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用普通話、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等因此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主動學會本課中幾個生字,理解8個新詞的意思,能區別“走失和丟失,詳細和仔細”的不同意思,初步學會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語文能力體系中,讀處于重要地位,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因此,本文重在引導學生用形式多樣的朗讀方法,感受文章的情感以讀促思,以讀代講以讀引導想象
(3)情感態度目標” 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的情況,特別是遇到事情要仔細觀察,抓住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分析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三)教學重點、難點: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重點是了解商人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么發現這些特點的理解老人為什么能夠指點商人找回駱駝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有人說過:“教無定法”但是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求設計具有“彈性”的教學設計,要適當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隨時調整,以滿足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發展的需要因此設計本課采用的教法如下:
1.情境教學法:我班孩子共有的特點就是有好奇心、愛探索、易感染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和動態的東西所吸引,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因此在教學中以圖文結合、多媒體教學等方法來創設情境輔助教學
2.以讀代講法:在語文能力體系中,,閱讀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因為讀書是理解課文最好的方法讓學生有層次的讀,盡情地讀,力求讀出對課文的獨特感悟
三、說學法
根據常規班級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本文教學中我將努力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在讀讀、畫畫、議議中整體感知文本,養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學會傾聽,在共同交流中,情境交融,構建新知
四、說教學思路
本文是閱讀課文,我用一課時完成了教學任務新課標提出了,教師要創造性的理解教材、處理教材,因此為了把目標落到實處,我設計了四個部分,分別是情景導入,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細讀課文、理解問題,探究學習、學會道理等下面我一一地介紹教學設計:
第一部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先讓學生觀看影片,然后問:“影片中的動物叫什么?從影片中你能了解這種動物的哪些生活習性和知識?請學生們自由發言”最后切入課題,導入新課
第二部分:出示自學要求,初讀課文先讓學生根據自學要求,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括號里的注音;然后利用查工具書或通過上下文的意思理解詞語;對長句、一下讀不通順的句子反復多讀幾遍,同時要注意人物的不同語氣最后讓學生指名讀、輪流讀、齊讀,對不能理解的詞語,讓學生自提自解(有些不好解釋的詞語把它放到課文的句子中去理解)
第三部分:細讀課文,理解問題新課標強調,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訓練語感,在讀中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在讀中受到感情的熏陶,從而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為了更好的解決本文的主要問題,我讓學生先學習29自然段,這幾段是商人與老人的對話,講述了老人所知道的情況,理解難度并不大,因此我重在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讀首先,我讓四個學生分角色讀,然后讓學生評,說說這些句子用什么語氣讀,才能體現當時商人和老人的心情,并理解 “忿忿”的意思 ,以及當時商人的想法,讓學生想象說話如此步步引導,把朗讀與理解課文結合起來,把 “讀”和“說”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由點到面,加深對課文的整體把握,體會到文章的感情色彩接著,我讓學生畫出老人說的話,指名學生用老人的語氣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商人的情感,從著急到高興再到萬分高興,最后轉喜為怒、忿忿的并在讀中體會老人的冷靜沉著使學生在讀文的基礎上知道走失駱駝的三個特點:左腳有點跛,左馱蜜右馱米,缺了一顆牙
第四部分:探究學習,學會道理第10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我把學生按四人一組分成若干組,根據老師出示的問題:老人是怎樣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自讀第十自然段后完成表格通過學生合作交流,運用讀讀、議議、畫畫等手段,使學生明白: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于是我讓學生讀出“看見…又看見…還看見”的句式,讓學生邊讀邊說,完成表格,檢查學生正誤最后,
指導朗讀老人的話,升華情感通過讀、說、議,使學生理解老人之所以能做出準確判斷的依據,讓學生和老人一起經歷著思維的過程,進一步感受老人遇事冷靜,觀察仔細,認真思考的思維品質第11自然段僅兩句話,告訴學生事情的結果,我先讓學生齊讀,再抓“果然”一詞,追問:從“果然” 一詞你讀懂了什么?再次體會老人的思維品質,自然學生談談為什么要順著腳印去找,說說理由,也訓練了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
五、說板書:本文板書直觀、形象,用簡潔的文字,表現出老人思維活動的全過程,教育學生遇事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16、找駱駝
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本課教學我努力地體現“以讀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精神,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將語文課上的知識、語言、思維等能力得到培養和訓練
《找駱駝》說課稿 篇3
本文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語文《找駱駝》說課稿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說教材
《找駱駝》這篇課文是人教課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組的一篇課文。故事改編自阿拉伯民間故事。人物有兩個: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憑著對觀察到的現象的準確分析和判斷,使商人終于找到了駱駝。
二、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新課標》對三年級學生的識字、閱讀的要求如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用普通話、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等因此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體會老人是如何認真觀察、仔細分析的過程。培養認真觀察、分析事物的良好習慣。
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重點是了解商人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么發現這些特點的理解老人為什么能夠指點商人找回駱駝是本課的難點
三、說教法
有人說過:“教無定法”但是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求設計具有“彈性”的教學設計,要適當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隨時調整,以滿足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發展的需要因此設計本課采用的教法如下:
1、情境教學法:我班孩子共有的特點就是有好奇心、愛探索、易感染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和動態的東西所吸引,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因此在教學中以圖文結合、多媒體教學等方法來創設情境輔助教學。
2、以讀代講法:在語文能力體系中,閱讀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因為讀書是理解課文最好的方法讓學生有層次的讀,盡情地讀,力求讀出對課文的獨特感悟
四、說學法
根據常規班級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本文教學中我將努力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在讀讀、畫畫、議議中整體感知文本,養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學會傾聽,在共同交流中,情境交融,構建新知。
五、說教學思路
這組課文圍繞“觀察中的發現”這一專題組合來編排。眾所周知,觀察中要有發現,極為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提出問題。因此,構思這一課文的教學,從語言文字學習的角度著眼,需要加強引導學生學會提問能力的培養。我以課文前“學習提示”中體現閱讀方法指導的兩大問題──商人走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以及老人是怎么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為主線展開學習。設計對以下教學環節:
第一部分:謎語揭題,激發興趣。由謎語引出“駱駝”,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駱駝的資料,初步了解駱駝,最后切入課題,導入新課。
第二部分:明確學習要求。引導學生通過課文前的導讀,明確本課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為學生今后自學打下扎實的基礎。
第三部分:學習課文1至9自然段。以“走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這一問題為主線,讓學生充分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訓練語感,在讀中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在讀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這幾段是商人與老人的對話,講述了老人所知道的情況,理解難度并不大,因此我重在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讀首先,并理解“忿忿”的意思,以及當時商人的想法,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商人的情感,從著急到高興再到轉喜為怒,并在讀中體會老人的冷靜沉著使學生在讀文的基礎上知道走失駱駝的三個特點:左腳有點跛,左馱蜜右馱米,缺了一顆牙
第四部分:探究學習第10自然段。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根據出示的問題:老人是怎樣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自讀第十自然段后完成表格通過學生合作交流,運用讀讀、議議、畫畫等手段,使學生明白: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于是我讓學生讀出“看見…又看見…還看見”的句式,讓學生邊讀邊說,完成表格,檢查學生正誤最后,指導朗讀老人的話,升華情感通過讀、說、議,使學生理解老人之所以能做出準確判斷的依據,讓學生和老人一起經歷著思維的過程,進一步感受老人遇事冷靜,觀察仔細,認真思考的思維品質。
第11自然段僅兩句話,告訴學生事情的結果,我先讓學生齊讀,再抓“果然”一詞,追問:從“果然”一詞你讀懂了什么?再次體會老人的思維品質,自然學生談談為什么要順著腳印去找,說說理由,也訓練了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
第五部分:回顧總結全文,明白道理。
六、說板書
本文板書直觀、形象,表現出老人思維活動的全過程,教育學生遇事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