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與方向》說課稿
五、說教學程序
數學學習不是一個簡單的、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學生體驗探索、實踐活動的過程。基于這一理念,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找一名學生向大家介紹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學分別是誰?介紹后轉身再向大家介紹一下? 位置是固定的,為什么一會兒在他的左邊,一會兒在他的右邊?(學生有了爭議)看來用前后左右來說物體的方向有局限,怎么辦呢?你還能用知道的哪些方向詞來表示呢?(學生自由發言)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欲望。
【課始師生的談話,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融洽了師生之間的關系,并為后面認識東南西北埋下了伏筆,同時順利地導入了新課。】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第一層次:學生介紹辨別方向的方法
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或知識體系進行介紹:(可能會有以下幾種說法)
(1)我可以看太陽辨別方向:太陽升起的一方是東方,后面是西,左邊是北,右面是南。
(兒歌:《東西南北》早晨起床,面對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邊是北,右邊是南。可以邊說邊做動作。)
(2)用指南針辨別方向:指南針紅色的指針指向北,另一邊指向南。
(3)如果是在雪地上可以觀察積雪辨別方向:積雪化得快的一邊是南,化得慢的一邊是北。
(4)如果是晚上,可以觀察北極星辨別方向:面向北極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東。(可以讓學生邊說邊做動作。)
(5)觀察樹葉辨別方向:樹葉密的一面是南,樹葉稀的一面是北。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充分匯報,交流生活中辨別方向的方法,將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向知識與東、南、西、北建立聯系,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經常要用方位的知識,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第二層次:辨別生活中的東南西北
1、在操場上辨認生活中的方向(室外)
(1)找方位,利用現實環境和經驗辨認四個方位。
a、你知道太陽是從哪個方向升起的嗎?讓學生用手指一指東方,激活學生先前的生活經驗。
b、認定東方后再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
c、分組探究:當你面向某個方向時,其余三個方向在你的什么位置上?發現“方向”與“位置”的對應關系。
d、小組匯報、交流,進一步體會方位感。
e、獨立觀察,在小組內說一說“操場的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上各有什么景物”?
(2)標記方位,培養遷移能力。
每人都把操場四個方向上的象征性景物,在記錄紙上記下來,并標明四個方向。
2、辨認地圖上的方向(室內)
a、展示學生的記錄紙,讓學生把記錄紙貼在黑板上。
b、指導學生觀察:他們圖上所標的方向有什么不同?如果把地圖掛在墻上,有的上面是東,有的上面是西或北,這樣行嗎?該怎么辦呢
c、小組內討論,集體交流。
【將物體與方向建立聯系,有利于學生對方位的記憶。】
第三層次:辨別地圖上的東南西北
1. 在地圖上找自己家鄉的位置(課件出示中國地圖)
師:同學們,這是一張中國地圖,它像一只什么動物?(公雞)請你們找找我們山東位于中國的什么位置?北京在山東的什么方向呢?
學生看地圖。
師:我國最北部是哪個省?最南部呢?最西部呢?
學生看地圖回答。
2、在教室里辨認東、南、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