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位置與方向 教學設計(精選2篇)
第二單元 位置與方向 教學設計 篇1
第一課時 定向運動
教學內容:書本第17~18頁的例題1及相關練習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平面圖上的東、南、西、北以及起點的位置關系。
2、會通過測量描述物體在平面圖上的具體位置,并會根據描述在平面圖上畫出物體的具體位置。
3、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以及動腦動手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經歷位置與方向的觀察、測量、描述、畫圖等過程,體驗從實踐中學習的方法,感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習的興趣,體會事物之間的相對聯系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培養探究精神。
學情分析:學生在學習本節課前已經能夠根據東、南、西、北等八個方向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在此基礎上認識平面圖上的東、南、西、北以及起點的位置關系。
教學重點:會測量物體在平面上的具體位置。
教學難點:會根據描述,在平面圖上標出物體的具體位置。
教具準備:例1的主題圖, 多媒體課件,搜集“定向運動”的資料。
教學提綱:
一、創設情境
二、探究新知
三、練習鞏固,形成技能
四、總結,評價。
五、作業: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向學生提問:同學們喜歡逛公園嗎?公園里有哪些景物呢?
(引導學生回顧逛公園的經歷,說一說公園里的景觀)
2、出示教材第17頁主題圖,從這張圖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教師向學生介紹什么是定向運動,要想在定向運動比賽中獲勝,必須弄清每一個點的位置與方向。)
二、探究新知
(1)關于位置與方向,我們曾經學過哪些知識?
引導學生回顧位置與方向的有關知識,學生匯報時,會說出東南西北各方位。
教師通過引導,使學生回顧理解,位置是相對的,要指出一個物體的位置方向,必須以另一個物體作為參照物。
想一想:要知道情境圖中1號檢查點的位置,應以什么地方為參照物呢?
學生議一議,使學生明白:定向運動從起點開始,首先從起點到1號點,因此要知道1號檢查點的位置,應以起點為參照物。
(2)看一看圖上的小朋友在說些什么呢?
①引導學生觀察例1,了解1號檢查點的具體位置:東偏北30度,大約1千米處。
老師投影例1的圖示,并對照圖示講解:1號檢查點在東方偏北30度的角的方向上,離起點距離大約是1千米。
東偏北什么意思?東偏北30度表示什么?
②東與北之間的夾角是多少度?1號檢查點的位置還可以怎樣說?你是怎樣想的?
小結:我們可以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來確定物體的位置。
(3)鞏固應用,教材第18頁“做一做”
①先組織學生觀察圖示,弄清題意。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弄清:分別以小明家為起點,圖上線段1段表示100米。
②怎樣知道各個地點在小明家的什么位置,相距多遠呢?(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動手量一量,數一數,并相互交流測量的方法。
③指名匯報測量的結果,師生訂正。
三、練習鞏固,形成技能
基礎練習
練習三第1題
①先引導學生以北京為起點畫出東南西北方向。
②分別連接各城市到北京的線段。
③用量角器測量各城市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并標明度數。
鞏固練習
1、畫一畫
①1號球在白球東偏北30度方向40厘米處。
②7號球鞋在白球北偏西25度方向30厘米處。
③11號球在白球南偏西45度方向20厘米處。
④14號球在白球東偏南60度方向10厘米處。
2、練習三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拓展練習
沿軍營向東偏北40度時行約500米,向南行進約200米,再向南偏東行時約300米,最后再向西偏南45度行時約400米到達指定地點。根據教官的描述,你能畫出同學們行走的路線圖嗎?試試看。
四、總結,評價。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
五、作業:練習冊的內容。
板書設計:
位置與方向
1號點在起點的東偏北30°的方向上, 距離是1千米。
方向 + 距離=位置
教學反思:
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確定各檢查點的位置,明確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教學中循序漸進設計了兩組認知矛盾沖突:第一組為凡是在正東方向線與正北方向線所組成的夾角區域內的任意一點都可以說在起點的東北方,用“東北”不能準確地描述1號點相對于起點的方向;第二組為凡是在連接起點與1號點的這條射線上的任何一點,都可以說在起點東偏北30°方向上,光這一個條件還不足以給1號點精確定位。這兩組矛盾沖突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擦出了思維的火花,通過合作探究,第一組沖突解決了“加入角的度數描述物體的相對方向更準確”的問題,第二組沖突解決了“距離與方向結合才能精確定位”的問題。這樣設計注重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較好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同時讓學生經歷了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過程,發展了空間觀念,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單元 位置與方向 教學設計 篇2
一、 教學內容
本單元讓學生學習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并描述簡單的路線圖。使學生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體驗周圍的事物,發展空間觀念。具體編排如下。
例1 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
例2 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繪出物體的位置。
例3 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例4 描述并繪制簡單的路線圖。
二、教學目標
1.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學生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并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三、編寫特點
1.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了解確定位置的重要性。
教材選取現實生活的素材,使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作用和價值。例如,通過“公園定向越野賽”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的知識,讓學生知道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2.提供豐富的活動情境,幫助學生掌握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的方法。
在第一段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有關“空間與位置”的知識和經驗,形成了一定的空間感,他們對空間位置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斷提高。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教材創設了許多便于操作的活動情境,幫助學生掌握確定位置的方法。例如,讓學生在平面圖上標出校園內各建筑物的位置、根據同伴的描述畫出路線示意圖等活動,使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實際問題,掌握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的方法。
四、具體編排
1.主題圖。
(1)公園定向越野賽的情境圖及“公園定向運動圖”,引出本單元內容的學習。
(2)注意:在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收集有關“定向運動”的資料,教師也需要做相應的準備。
2.例1及相應的“做一做”。
(1)例1,使學生明確可以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注意:可以與主題圖的教學結合進行;要使學生明確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探索。
(2)“做一做”呈現了小明家附近幾處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圖,使學生進一步在圖上確定物體所在的方向和距離。
3.例2。
使學生知道如何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標出物體的位置。注意:可以靈活創設教學的情境;對繪制的具體方法不必做統一要求,可以放手讓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索繪制的方法;最后,向學生介紹平面示意圖的一般畫法。
4.例3及相應的“做一做”。
(1)例3在學生學會確定任意方向的基礎上,使學生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2)“做一做”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注意:要讓學生充分活動。教師可以在教室地面上畫一些長方形,并聯結對角線,量出各條線段的長度,標出角度,讓學生分別站在不同的頂點上進行練習。另外,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東偏南45°”也可以說是“東南方向”。
5.例4及相應的“做一做”。
(1)例4,讓學生學習在位置變化的情況下,判斷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練習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2)“做一做”使學生知道如何根據方向和距離,繪制簡單的線路圖。注意:在課前,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選擇一條路線,并通過多種方式確定每一段行進的方向、途經的主要建筑物和相應的距離。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由教師選擇一些學生熟悉的線路,描述出行進的線路,供課上使用。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還可以使學生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五、教學建議
注意創設活動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生已經具有了從方位角度認識事物的基礎,并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學時要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創設大量的活動情境,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在這個年級,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較強,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并且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同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地與同伴進行合作與交流。通過這樣的過程,使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
第一課時 確定物體位置
教學內容:課本p17~18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準確描述。
教學設計
一、 課前自學
1、自學課本p17~18
2、你能回憶哪些已經學過的相關知識,說一說。
3、根據教材介紹,你了解到什么知識?有什么困惑?
▲ ◎ □
○ ★ ☆
△ ◇ ●
嘗試練習
1、你能填一填嗎?
(1)◎在★的( )方向上,
★在◎的( )方向上。
(2)△在★的( )方向上,
△在●的( )方向上。
(3)★在( )的正北方,( )在★的正北方。
(4)★的南偏西是( )。
(5)▲在★的( )方向上。
2.(1)超市在小紅家( )方向( )米處,也可以說在小紅家( )方向( )米處。
(2)小紅家在超市( )方向( )米處,也可以說在超市( )方向( )米處。
二、自學反饋
1、 檢查預習作業
2、 提出不懂的問題
3、 交流討論
三、關鍵點撥:
1、出示情境圖
(1)他們在干嗎?(定向越野運動)
(2)你知道什么是公園定向運動嗎?(出示資料)
(3)你們想去參加定向運動嗎?如果你想去參加定向越野運動,首先就必須準確確定物體的位置,這樣才能贏得比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確定物體的位置”。
2、下面是一次定向運動的地圖,我們一起看一看。(出示例1圖)
(1)你從圖上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如果你是一名運動員,你將從起點向什么方向行進?(方向標)
(3)加方向標有什么好處?
(4)為什么方向標畫在起點的位置?(以起點為觀測點)
(5)知道在出發點的東北方向就可以出發嗎?
(6)如果這樣會發生什么情況?這樣確定方向準確嗎?
(7)怎么樣走會更加的準確?
(8)準確的可以說是東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東60°這樣表示嗎?為什么?
小結:在說具體位置時,一般先說與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夾角較小)的方向。——靠近哪個方向就把那個方向放在前面。
(距離 1千米)如果沒有距離又會怎樣?
1號點在起點的東偏北30°的方向上,距離是 1千米。你學會表示了嗎?
四、鞏固練習
1、做一做
呈現了小明家附近幾處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圖,通過方向與距離的確定,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
2、練習三第1、2題是相應的在地圖上確定方向的練習。
五、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能快速地確定物體的位置嗎?說說看,怎樣才能快速準確地確定物體的位置。(我們可以根據題目提供的方向和距離這兩個條件來確定物體的位置。首先要確定方向標。)
板書設計
確定物體的位置
確定物體位置兩個條件
1、確定方向
2、確定距離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十分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的表現,能夠隨著學生的思維進行有效地引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觀察、測量、計算、交流等活動,積極主動地探究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親身經歷數學化的過程,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思想與方法,提升思維水平,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整節課師生、生生之間關系融洽、和諧,營造了一種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