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正老師位置 關注學生發展——“認識非整千的四位數”的教學案例與分析
[教學內容]
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學習內容是《認數》,本單元的學習是在學生認識了1000以內數的基礎上教學認識10000以內的數。雖然本單元的知識點較多,但由于學生已有的經驗比較充足,有相當部分的孩子在沒學習新知之前已經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讀數和寫數。因此我們老師在教學時就沒有必要把學生作為一張白紙來進行教學,必須要擺正老師位置,真正關注到學生的發展。舉例教學“認識非整千的四位數”的片段來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案例呈現]
(黑板上呈現幾個空白的計數器。)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些數,你知道這個數是多少嗎?(計數器上千位上是3粒珠子,百位上是1粒珠子,十位上是2粒珠子,個位上是5粒珠子。)誰能到上面來教一教大家寫這個數,并說說這個數該怎么讀?它的組成是什么?
⊙孩子們覺得老師出的題目太簡單了,都搶著要上來講解。
生:這個數讀作“三千一百二十五”,千位上是“3”就讀“三千”,百位上是“1”就讀“一百”,十位上是“2”就讀“二十”,個位上是“5”就讀“五”。
⊙第一個孩子非常到位地把這個數的讀法說了出來,開了一個很好的頭。
師: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千位上是幾,就讀作(幾千),百位上是幾,就讀作(幾百)……。
⊙在這樣的點撥下,學生很順利地總結出了讀法。
師:誰來寫一些這樣數讓大家讀一讀。
⊙學生舉了很多類似的數字,都能順利地讀出來,有一生舉一例:3089。請他在計數器上表示出來。
師:他舉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數,你知道這個數與眾不同在什么地方嗎?你會讀這個數嗎?讀給你的同桌聽,一會我們來交流,這樣的數在讀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它的組成是什么?
生:3089讀作三千零八十九。這個數的中間有一個零,要讀出來的。
師:講的真好,誰也能舉出一些與眾不同的數讓我們來讀一讀?
⊙在這樣一個很好的開頭下,學生舉出了中間有兩個0,末尾有0的數,并且都能準確地讀出來。
師:今天老師覺得大家非常地動腦筋,我們自己舉了很多的例子,把“非整千的四位數”的幾種情況一一列舉出來,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萬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嗎?
生:可以從最高位讀起。
生:中間有一個0或者2個0都只要讀一個零。
生:末尾的0不要讀
……
[課后反思]
這節課始終以做數學為主旋律貫穿于課堂教學。老師少教,學生反而多學。整堂課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舉例,并嘗試解決問題,激勵學生自己去做數學。在做數學中,人人必須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在做數學中,人人都可能發現問題,產生合作交流的愿望。本課中,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學習方式得到徹底改變。是什么原因促使學生有如此高的熱情與學習興趣呢?想想有如下兩個原因:
1、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為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的空間。
教學中教師是以一名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現的,使學生擁有一個自我發展的空間,讓學生樂于參與學習。很多時候,老師對學生說,現在你是老師,你來教同學們,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鼓勵學生遇到困難力爭自己克服。這種交流方式讓人感覺不到師生之間的距離,在這種狀態下,學生積極思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使創新的火花閃現。
2、尊重個性,關注學生的發展。
教學中教師沒有按教材統一的模式,統一的方法,去規范學生的思維。在教學認數的過程中,老師激勵孩子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去發現自己的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都有事做。學生在親自參與充滿豐富生動的思維活動中,經歷了一個實踐與創新的過程。課堂上老師努力為學生提供充分地從事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去經歷、體驗、感悟。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教師給學生提供人人參與的機會,使每位同學都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展了智力與非智力因素。既重視學生今天的同時,更關注學生明天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