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教學雜談
【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軒崗小學 陳桂香】
〖淺談邊疆少數民族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多觀察〗
葉圣陶先生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實踐證明作文必須從生活入手。作為教師應該指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腦子去想。例如:在語文教學中,看圖學文就是通過邊觀察邊認識的實踐過程,讓學生在觀察學習中學會取人之長,補已之短,有計劃地掌握觀察方法,培養觀察的習慣,理清觀察的順序,抓住觀察對象的特點。
在教學《燕子》一文時,就可以利用掛圖或投影充分展示燕子的各種特點。讓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從燕子的外形特點,飛行特點和停歇特點學會觀察,掌握由近及遠的觀察方法。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接觸社會到大自然中去體會生活。認識事物并參與社會實踐,擴大學生認識面,增強學生的信息量。有計劃的從不同角度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只有深入生活,熟悉生活的人才能在生活中學會觀察,捕捉到事物的“閃光點”,才能把觀察的過程寫出來,寫具體。
【江蘇省興化市茅山鎮中心小學 王文霞】
〖朗讀,閱讀教學的“根”·讀中體會情感〗
將知識學習與技能訓練貫穿與動態的語文教學情感流程中,貫穿于感悟。積累和運用經語言為目標的讀書活動中。有利于人之于情感的協同發展,形成學生的語文素養。
讀中體會情感。調動背景知識,激活生活經歷進行閱讀,能讓學生順利進入課文情境。《燕子》一文教學中我依據課文中的語言文字,用課件模擬出“嫩藍的天空幾痕細電線停著幾只小黑點,那就是燕子”朦朧的靜態畫面,促使學生以類似的閱讀生活經驗去真切地領悟語言文字的原始信息──遠處燕子落在電線上休息。這為學習作了求通達悟的 前提準備。接著我抓住結尾“藍藍的天空,電桿間連著幾痕細線,好像五線譜。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譜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贊歌”這一段進行精讀訓練,學生自身靈性被激活,讀中見悟,鍛煉了語感──“幾痕”的淡化,“停著”的靜態充分表現出了“幾根”的清晰。“落在”的動感所代替不了的那種靜態之美,學生們進入語言環境,產生移情體驗,好像物化為燕子,或凌波,或呢喃,……演奏著春天的贊歌。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
【河北秦皇島市北戴河育花路小學 陸永新】
在這課中第一、三、四自然段都是直接描寫燕子的,關系非常密切。而第二自然段主要是寫春景的。
我覺得可以把第二自然段單獨拿出來。就是先讀講一、三、四自然段,再讀講第二自然段。反之亦可。主要讓學生感受燕子的可愛和春天的美麗,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