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鄰家的星期四
30 鄰家的星期四
教學目標 ⒈在閱讀中學會本課生字“悉、凌、社、遷、循、柵、欄”,采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死寂、循聲、納悶、平息”等詞語的意思。
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理解“唉,本該是我們的星期四,現在整個兒成了鄰家的星期四”這句話的意思。
⒊通過抓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對悉尼人們熱情友好及高度的環保意識的贊賞,使學生領悟保護環境的重要。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悉尼人高度的環保意識及對人的熱情友好。
教學難點:
聯系課文內容理解“唉,本該是我們的星期四,現在整個兒成了鄰家的星期四。”
教學媒體 課件
課前學生準備 按要求預習課文
教學流程 一、課題引入
⒈談話導入:大家還記得去年我們學過的課文《悉尼歌劇院》嗎?你對悉尼有什么了解?(學生交流)
⒉揭示課題: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悉尼,一起學習發生在悉尼的一個故事。
板書課題:30 鄰家的星期四
齊讀。
二、整體感知,檢查預習情況
⒈同桌互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想想讀了課文后你對悉尼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⒉學生交流。
⒊教師小結。
三、深入學習課文
㈠學習第一節
⒈讀第一節,你感受到了什么?
媒體出示:星期三晚上,家家戶戶都把垃圾桶推到門前路邊,按可回收、不可回收等類別,分開擺放。
(引導學生從“家家戶戶”、“ 分開擺放”等詞語感受到悉尼人有很強的自覺保護環保意識
⒉再讀第一節,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①學生質疑
(預設:為什么在寧靜得近乎死寂的社區,這一天,仿佛才有點熱鬧的人氣?)
②通過“死寂”與“熱鬧”兩種情境的對比,感受悉尼人對星期四的關注。
說明:
教師對學生可能的疑問進行充分的預設。引導學生質疑,教學中緊緊抓住“死寂”、“熱鬧”這一對反議詞,充分展開想象,在不同情景的對比中,感受悉尼人對星期四的關注。
㈡學習課文2、3、4小節
⒈輕聲讀讀課文2、3、4小節,你又能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悉尼人對星期四的關注?
⒉學生交流,教師梳理,并板書:
第一個周三夜晚
晚歸的周三夜晚 多次提醒
出遠門三個星期
⒊你覺得哪一次給作者留下的印象最深?
媒體出示第三節:有一次,我回家晚了,聽到鄰家的小狗汪汪地叫個不停。循聲望去,在后庭院的木柵欄旁,看見鄰家的小狗“汪比”沖著我一個勁地叫喚。我正納悶,樹后出現了女主人的笑臉:別忘了,明天是星期四。“汪比”又是一陣歡快的叫喚。
①指名讀句子。提醒讀準多音字“沖、悶”;讀準“柵”字讀音,出示圖片,認識“柵欄”;創設情景,動作演示,理解“循聲”的意思。
②說話練習:作者感到納悶是因為 ,后來才明白是_______ 。(在交流的基礎上理解“納悶”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