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爬天都峰教案表格式
編寫者
第 1-2 教時
教 學內 容
3、爬天都峰
設 計理 念
引導學生用想象步步再現"我"與老爺爺爬天都峰的艱難過程,再現的過程也是學生體會"爬"的艱辛過程,也是"爬"的意義不斷升華的過程,即"爬"是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是一種堅韌的意志,是一種不畏懼困難勇于攀登的勇氣,這才是解讀文本所達至的終極目標。
課 時
教 學
目 標
1、初讀課文,讓學生通'過查字典,認識生字,了解字義,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2、掌握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 3、講讀全文,教育學生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奮發向上的勇氣和力量,培養他們從小不怕困難的品格。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教學難點
領悟爬的真正含義
教學資源
收集有關黃山天都峰的vcd、圖片、文字介紹等。
修改意見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第一課時
一、學生初讀課文,查字典自學生字。 回顧自學生字詞的方法步驟。 1.讀:自讀課文。 2.畫:畫出文中生字詞。 3.查:用音序查字法從字典中查找所學的生字。 4.找:根據詞義,從字典中找出難解字的字義。 二、指名按自然段讀文,檢查自學情況。 1.讀準字音: 2.注意字形: 3.理解詞意。 (1)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質疑。 (2)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鼓舞:使振作起來,增強信心或勇氣。 終于:經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以后出現的情況。 奮力:充分鼓起勁來。本文指努力向上登攀。 汲取:吸取。 猶豫:拿不定主意。新課標第一網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本文指白發蒼蒼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三、自由讀文,鞏固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講讀全文,教育學生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奮發向上的勇氣和力量,培養他們從小不怕困難的品格。 2.掌握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交流資料。 同學們去過天都峰嗎?誰能介紹一下有關天都峰的資料?(去過天都峰的同學可說說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沒去過的同學可介紹一下自己從網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資料。) 如:天都峰:是黃“七十二峰”中的最險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階約有1.5公里長,坡度在70度之上,最險處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掛在陡峭的山巖上,使許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鑿了石凳,增設了鐵索。解放后又修鑿了1000多級石階。 天都峰最險處是鯽魚脊。它是一道長約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 二、圍繞課題,質疑。 1.誰爬天都峰? 2.怎樣爬天都峰? 3.在爬天都峰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 4.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 三、帶著問題學習課文。 1.了解大意: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寫誰爬天都峰?帶著問題默讀課文。 (本文主要寫了暑假里,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與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寫"我"和老爺爺。) 2.理清思路:小組討論,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幾個自然是寫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爬天都峰之后的對話(8-10自然段) 3.抓住山峰險勢,通過朗讀,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啊,頂峰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訴我們峰頂很高,是運用夸張的手法,寫出天都峰高聳入云”“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寫出了石級壁陡實指天都峰之險。“掛”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嗎?”寫出了自己在險峻山勢面前擔心,怕爬不上去,用“發顫”寫出了當時害怕的心理。 在朗讀時一是讀出山勢的險峻、陡峭;二是讀出來作者心理的緊張與擔心。 4.抓住“奮力而攀”,通過朗讀體會登峰之艱難。 ①“我奮力向峰頂爬去。”“奮力”讀時要加強語氣,讀出充分鼓起勁來,盡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會兒攀著鐵鏈上;一會兒手腳并用向上爬……”兩個“一會兒”讀出作者爬山時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歷盡艱辛克服各種困難。 ③“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終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頂。”“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終于”是奮力的結果,還能表現出“我們”經過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把帶點詞的語氣讀出來,從而體會到:要攀登高峰,必須奮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達到目的。 5.抓住“互相道謝”,通過討論,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同桌交流,談談自己對“我”及爺爺說的話的理解。 ①"要不是你的勇氣鼓舞我,我還下不了決心哩!現在居然爬上來了!這句話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氣對老爺爺行為的影響。“居然”是說老爺爺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沒有想到的。 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氣向上爬的!”這句話告訴我們“我”由望峰生畏到堅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氣來源于老爺爺的行為鼓舞。 通過交流,由此得出他們都是在對方的鼓舞下,爬上頂峰的。 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爸爸的話。 (1)自己動手畫出爸爸說的話,認真讀一讀,“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 (2)爸爸說的話“真有意思”你怎么理解? (這一老一小,雖然互不相識,卻能相互鼓勵,相互學習。) (3)爸爸為什么說這句話?(這句話告訴我們,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才能取得進步。) 四、總結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要善于從別人身上獲取力量,增添勇氣,把事情辦好。 五、課外拓展。 (1)開展以“當我們遇到困難時”為話題的討論會,可搜集一些典型事例交流。 (2)開展“黃山風景圖片展”活動或出一期墻報、手抄報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