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鄉五月》教學設計
《槐鄉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優美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槐鄉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表達了作者對美麗迷人的槐鄉,以及勤勞能干、熱情好客、淳樸可愛的槐鄉孩子的喜愛。課文的語言如同詩一樣的美妙,對稱句式的描繪,長句短句的錯落、描述抒情的柔和,使全文呈現出詩一般的節奏感和意境美,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依據。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寫出和“白茫茫”等詞語結構相似的詞語。
3、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槐鄉五月的美麗景色,以及槐鄉孩子勤勞能干、熱情好客、淳樸可愛的特點。
教學安排
第2課時(第1課時主要是學習生字新詞,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了解作者是從槐花與孩子這兩部分來表達對五月的槐鄉的贊美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現在正值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也是槐鄉孩子的季節(出示,學生講,教師板書槐花與孩子,學生齊讀這句話。)。想不想跟隨老師再次去五月的槐鄉看一看?(想)
師:好的,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ㄌ崾緦W生坐端正)
二、欣賞槐花飄香
師:來到槐鄉,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槐鄉的山山洼洼……一片白茫茫。”(出示,指名學生讀。)
師:你們覺得這里的槐花怎么樣?(很多)
師: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山山洼洼、坡坡崗崗、一片白茫茫)
師:能讀出槐花的多嗎?(指名兩到三名學生讀。)
師:槐花除了數量多,它的顏色還很(白)。是的,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從似瑞雪初降,白茫茫等處看出來的。
師:真不錯,能抓住關鍵的詞句來體會,這個學習方法很好。能讀出槐花的白嗎?(學生讀,教師評議后,再帶領大家讀。)
師:是的,槐鄉的槐花是花多色白。(板書:花多色白)
師:你們看這些槐花,有的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出示圖);有的一條一條地掛滿枝頭,近看如維吾爾族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瓣兒。(出示圖)
師:同學們兩個句,老師覺得很有意思。句子中分別用了“像“和“如”。(出示像、如)知道這兩個字的意思嗎?(就是好像)
師:真聰明,作者把槐花比作了圓球和小瓣兒。這里用的是比喻的手法!跋瘛迸c“如”在這里是比喻詞,像這樣的比喻詞還有很多,比如我們剛剛學到的“似”就是的。
師:老師有一個問題,同樣是槐花,為什么作者可以把它比作不同的事物呢?
生:因為花的姿態不同。
師:是的,每一朵都有每一朵的樣子。還有呢?
生:他看的位置不同。
師:看的位置有近有遠,有的看的是一朵,有的看的是一串。所以就比作了不同的事物?磥碇灰朴谟^察,敢于想象;被ǖ淖藨B還遠不至這些,你們會不會觀察,(會)敢不敢想象。(敢)老師這兒有一張圖片,看看這里的槐花都像什么?(學生想象說話,比如像鞭炮、像葡萄、像貝殼等。)
師:你的大膽想象,讓我們感受到了槐花的千姿百態(花形不一)。能響亮地讀出這段話嗎?(學生讀句子)
師:讀了之后有什么感覺?(開心、高興)能帶著這份心情再把這句話讀一讀嗎?這次老師的要求可要提高了,不光要讀得響亮,還要讀出自己的感受來。相信你能做到的。(學生再讀課文)
師:讀得真好,還有誰想讀,(指名讀,及時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