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鳥
3.說說從總體上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從下到上)寫羽毛的部分呢?(先總說,再分說頭部、背部、腹部)1、學生讀第一自然段,勾畫描寫翠鳥外形的句子。2、學生序數。3、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描寫順序。三、抓住特點
1.學生分小組再次認真朗讀課文,討論并記住翠鳥各部分的特點。
2.指名按順序說說翠鳥各部分的特點。(學生說的同時,教師操作cai課件依次給翠鳥的各部分涂上相應顏色。)
3.指名從整體上說一說這只翠鳥的特點。(小巧玲瓏、顏色鮮艷)
4.理解“小巧玲瓏”的意思。(從三方面進行引導:①補充介紹:翠鳥體形很小,身長只有15厘米,相當于大人的拳頭那么大;②結合翠鳥停的地方--葦稈的特點進行體會。③觀察cai課件中的翠鳥圖進行體會。)
5.學生看cai課件中的彩色翠鳥圖,練習按一定的順序向大家介紹翠鳥的外形。
1、學生分小組閱讀、討論。2、學生口述翠鳥外形特點。3、學生敘述。4、學生聽老師做介紹。5、學生看圖做介紹,進行語言訓練。五、欣賞總結
1.課文第一段從爪子、羽毛、眼睛、嘴巴四個方面把翠鳥描寫得栩栩如生、活潑可愛。你們認為哪些句子寫得最精彩?引導學生鑒賞、朗讀。
2.思考作者為什么能把翠鳥的外形寫得如此精彩?(①作者認真地進行了觀察并且對翠鳥有著深深的喜愛之情;②寫作時,按一定的順序抓住了翠鳥的特點。)
3.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第一段。
①學生分小組練習有感情朗讀。
②指名朗讀,師生共同評價,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③師配樂有感情朗誦。
④學生進行配樂有感情朗讀、背誦。
1、學生討論、欣賞。2、學生思考討論。3、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二、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 、齊讀課文二、三自然段,思考主要寫了什么?(翠鳥的活動特點)
2 、學習第二自然段
自讀,理解每句話寫了翠鳥哪些活動特點。
第一句:動作敏捷
(1 )“貼著水面疾飛”說明翠鳥飛得低而快。重點理解“貼”和“疾”。
(2 )“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說明翠鳥停得急而輕。在停與飛的對比中感受翠鳥的動作敏捷。
第二句:專心機警
抓重點詞體會,如:“一動不動”“注視”“等待”
通過比較“看著水面”與“注視著水面”而理解“注視”(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鳥飛與停的慢鏡頭,讓學生具體感知。1、學生齊讀課文二、三自然段。2、學習第二自然段,理解、體會翠鳥活動的特點。3 、學習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鳥捉魚的過程,學生自讀課文,思考這段寫了什么?(翠鳥捉魚的過程)
提示學生從翠鳥捉魚的過程中找出翠鳥活動的兩個特點。
3、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第1 、2 句:銳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盡管……還是……”體會。并理解“銳利”(尖銳鋒利,指感覺靈敏)
第3 、4 句:行動迅速敏捷
勾出捉魚的動作:“蹬開”“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貼著”“飛走”。從捉魚過程中體會到(1 )翠鳥的動作熟練連貫,不猶豫不落空。(2 )動作在一瞬間完成,連機靈的小魚也沒反應過來。可見翠鳥行動迅速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