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語言》教學案例
生齊讀。
師:你們的朗讀,仿佛把我帶到春天里,我也把春天的美景帶進教室了。看哪,(屏幕出現了春景圖,配上音樂,非常美。)認真看,你發現了哪些大自然的語言?
生:五顏六色的花兒開了,這是大自然在說“春天來了”。
生:燕子在天空中輕快地飛舞,它在說“春天多美呀”!
生:那一群鴨子正在湖中快樂地游泳,我想起了蘇軾《惠崇<春江晚景>》的一個詩句“春江水暖鴨先知”。
師:很好。(笑)原來古人就已讀懂了大自然的語言。
生:柳樹發芽了,我也想起一句古詩“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師:看來,每周一詩的活動開始開花了。
生:你看,那荷葉上的青蛙,這也是大自然的語言,他正張嘴猛吃著飛蟲,飛蟲這么多,這肯定是春天。
師:嗬,他勇敢地用上了和課文第二、三個詩節相似的句式來描述自己的觀察。真不錯。誰再來?
生:……
{充分體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猜猜老師喜歡的原因”為活動主題,
既讓每位學生認真品味老師的朗讀能力,又讓學生為了爭當“老師的知音”而爭相去品味詩句,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的品文能力得到了發展,他們的很多見解都超出了老師的備課范圍。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教師成了傾聽者,又不失主導者的作用,巧妙地引導著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3、學習第6、7、8三個詩節。
(過渡:師:同學們關于觀察,發現了這么多的大自然的語言。可課文的最后一個詩節為什么又說,不愛學習的人看不懂,只有勤于思考才能發現呢?老師想啊,剩下的幾種大自然的語言應由你們合作學習,自己欣賞,學習小組長組織本組同學讀讀六、七、八三個詩節,想想有什么問題不明白,提出來后大家運用的知識或查到的資料試著解決問題,問題解決,你們小組可以選擇其中一個詩節練練朗讀,看怎么讀才能將這種語言清楚地介紹給大家。悄悄告訴你們,老師在課件里藏了幾個小秘密,假如你有問題解決不了,你們可以點擊你機子上的課件“理解課文”里的相關的內容去了解。
(這部分課件中的內容是關于“年輪”、“魚鱗的秘密”、“三葉蟲的形成”三部分的動畫及相關解說。)
學生合作學習,交流,小組練讀,帶上耳機,上機查資料。
小組匯報。
生:我們小組朗讀第七個自然段。我們覺得應把“一圈就是一歲”讀得重一點,讓人一聽就知道這種大自然的語言。(讀該節……)
生:我們支持他們的意見,但我們讀的是第六個自然段。我們把“一年只長一圈”讀重。(讀該節……)
生:我們讀第八自然段,我們覺得應該把“汪洋一片”讀得慢一點,才能讓人感覺變化的奇妙。(讀該節……)
{這三個自然段本是課文理解上的難點,因為它們涉及到了較為深奧難解的自然科學知識。我利用計算機大容量的特點,將與詩句相關的知識以動畫的形式引入課件,并配以解說,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引導學生質疑,然后利用同組同學在課外查找到的資料解答難題,解決不了便上機查閱相關的資料,最后小組以讀的形式來匯報理解的結果。達到了突破難點,節時高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