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風光(精選2篇)
南極風光 篇1
24 南極風光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9個生字:糙、雕、隧、剔、瘠、絢、焰、曳、旗。理解并積累“晶瑩剔透、絢麗奪目、望而生畏、驚嘆不已、搖曳”等詞語。
2、 朗讀并積累描繪南極冰雪和南極光的兩句比喻句。
3、引導學生多層次、多形式的朗讀,體會南極風光奇異而神秘的特點,表達對南極風光的贊美之情,激發學生親近自然、盼望南極更美好的情感。
4、 能課外查找資料,并結合課文介紹南極的一些風光。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并能積累文中的一些詞語。
引導學生多層次、多形式的朗讀,體會南極風光奇異而神秘的特點,表達對南極風光的贊美之情,激發學生親近自然、盼望南極更美好的情感。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
課前學生準備 結合查找的資料,嘗試運用比喻句介紹南極的一些風光。
教學流程 一、激趣說話,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要去探索一個特別的地方,它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叫——
板書:南極。
2、那兒有什么特別之處呢?出示課文第一節:
地球上的南極是一個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在那里,沒有奔騰的江河和潺潺的溪流,沒有茂盛的樹木和青蔥的小草,更沒有長滿各種莊稼的田野。
(1)指名讀、齊讀
(2)讀了這些句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怎樣的景象?學生交流
(3)小結:作者一連用了三個“沒有”,強調了南極是一個看不到綠色生命的冰雪世界。
(4)填空練習
地球上的南極是一個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在那里,沒有( )江河和( )溪流,沒有( )樹木和( )小草,更沒有( )田野。
3、補充課題:南極雖然是個很貧瘠的地方,但那里的自然風光非常奇特、美麗。今天我們就去領略一下那里的風光。
4、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2-6節,想一想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南極的哪些風光?還介紹了什么?
2、檢查反饋,板書
冰雪 動物 南極光 南極開發
3、指名分別朗讀描寫南極冰雪、動物、南極光的有關段落。評議
4、教學字詞
字音:剔 曳 絢
字形:瘠 隧
詞義的理解安排在隨文的朗讀、理解和說話訓練中。
三、研讀品味,深入理解
1、輕聲朗讀2、3、4節,看看最吸引你的是南極的什么風光?
2、交流,重點研讀(隨學生的交流順序進行)
第二節:
(1)出示句子:狂暴的風吹起沙子般的雪粒,又把它堆積起來,形成一條條雪浪。有的地方,風還把雪堆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的像隧道;有的像懸崖;有的像宮殿,晶瑩剔透,造型奇異。
(2)讀了句子你知道了什么?
(3)理解詞語:晶瑩剔透
(4)出示圖片,讓學生運用課文語言或自己的語言講述畫面。
有的地方,風還把雪堆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的像____,有的像____,有的像____,晶瑩剔透,造型奇異。
(5)引讀記誦。
第三節:
(1)讀句子,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新的發現或問題?理解:望而生畏(板書)
(2)想想為什么動物們望而生畏?理解:貧瘠
(3)理解句中“僅有的”含義。(板書:僅有)
(4)指導朗讀,積累。
第四節:
(1)看圖片,教師范讀
(2)南極光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交流
南極有十分罕見的景象,那就是南極光。在漫長的極夜中,突然,漆黑的天幕上閃現出______,有時像_____,有時像______,有時像______。幾百年來,凡是見過南極光的人,______。
(3)指導朗讀,讀出感嘆的語氣
(4)引讀記誦
(5)小結:四個“有時像……”,既寫出了南極光的美,又寫出了南極光的變化之快。
(6)練習用比喻句,觀看投影介紹南極光。
在漫長的極夜中,突然,漆黑的天幕上閃現出絢麗奪目的光彩,有時像______;有時像______;有時像______,讓人看了驚嘆不已。
3、小結:南極的風光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無論是南極的冰雪、動物還是絢麗奪目的南極光,都證明了這塊土地是奇異而神秘的。板書:奇異 神秘
4、學習5、6節
讀這兩節,對南極還了解了什么,有什么體會?
交流板書:明天更好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設想你從南極回來,帶回了南極美麗風光的照片,你怎樣向周圍的人介紹。
板書設計 24 南極風光 南極開發
冰雪 晶瑩剔透
動物 望而生畏 僅有
南極光 絢麗奪目
(神秘 奇異 ) (明天更好)
本課小結 這篇課文是由來校應聘的老師上的,我主要抓住進行詞語教學,復習一下課文,要求學生讀讀背背。
反饋教學效果的作業 1、 照樣子用劃線的詞語寫一段話(二選一)
(1)有的地方,風還把雪堆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的像隧道,有的像懸崖,有的像宮殿,晶瑩剔透,造型奇異。
(2)在漫長的極夜中,突然,漆黑的天幕上閃現出絢麗奪目的光彩,有時像空中垂下的簾幕,有時像不斷躥動的火焰,有時像強大的探照燈光動蕩搖曳,有時像天上的流星一掠而過
南極風光 篇2
課文《南極風光》是小學語文S版第七冊第2課。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了解南極風光奇異而神秘的特點,激勵學生為開發這塊寶地而作好準備。因為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文筆優美,于是我在設計教學時,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通過“看看、找找、品品、議議”,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獲。
一、能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創造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條件
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處在無拘無束、自由寬松的空間,他們才會盡情地“自由參與”與“自由表達”。當學生有精彩的表現時,我總是給予表揚和激勵;當學生回答有錯時,我更給予鼓勵,讓學生積極思考,敢想、敢說、敢于質疑,無所顧忌,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達到獲得知識、體驗情感、促進發展的目的。
二、能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優勢來優化課堂教學,但相互結合還不夠完美。
信息技術的優勢在于通過大量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在設計本篇課文時,我精心挑選了幾組南極冰雪、動物和南極光的圖片,并巧妙的穿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適時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當學生看到這些圖片,不由的嘖嘖稱贊時,我倍感欣慰,學生的學習欲望已空前高漲。可這里也有一個不足,那就是原本設計了一個語句的仿寫訓練,出示的時機不對,時間也太短,最主要的是草草了事,沒有反復的強化訓練。學生掌握的程度肯定不夠。
“常思不足而利于行”。每一堂課都會有成功和不足之處,于是課后的反思至關重要。把通過評課所指出的一些問題用文字記錄下來,那對于以后的教學肯定會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