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教學實錄(精選2篇)
亡羊補牢教學實錄 篇1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教學思路:
這是一篇生動有趣的、蘊含著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學安排,首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接著以關鍵問題為切入點,生生討論、師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讀的魅力,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然后,教師創設生活情境,結合生活實際來體會本課的寓意。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運用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正確理解詞語,積累運用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則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內容,能在閱讀中質疑、解疑,發表見解,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寓言故事蘊含的道理:做錯了事要及時改正。
教學重點、難點:
1. 有感情朗讀,體會寓言的寓意。
2. 訓練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 激發閱讀寓言的情趣 。
教學準備:相關教學課件 投影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填寫表格,在填寫的過程中,復習什么是寓言,回顧學習寓言可以使用的方法。表格如下:
讀過的寓言故事 體會到的道理 學會了什么字詞 解決困難的方法
一、激趣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則寓言故事,請看:
(學生觀看故事動畫。)[我的目的是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師:這個有趣的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板書:亡羊補牢]
(學生跟老師書空課題)
師:剛剛大家看了有趣的動畫,讓我們看看課文是怎樣用生動的語言敘述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檢查預習
1.檢查預習:
師:請翻開課文,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完后,在小組中交流難讀、易錯的字詞。
(生匯報自己預習所得,交流字的讀音、寫法,也可以說說自己課前掌握了什么詞語。)
2.整體感知
師:同學們已經掃除了閱讀的障礙,那么讓我們一起把課文讀一讀,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選擇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培養學生一邊讀一邊想的閱讀習慣]
3.語言訓練:
師:誰能用簡潔的語言說說 《亡羊補牢》 講了一件什么事?
養羊人第一次丟羊后,不聽街坊的勸告,第二天又丟了羊。他后悔沒有聽街坊勸告,趕緊把羊圈修好,從此,再也沒有丟羊。
(師要注意表揚能用簡潔語言概括的同學,對說得比較詳細的同學要加以引導)
[師適機板書:第一次 不補 第二次 修補]
三、讀中感悟,理解寓意。
1.小組合作學習,掌握故事內容
師:為什么養羊人的羊丟了一次又一次?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 ”畫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用“ ”畫出丟羊后養羊人和街坊的表現。
2.交流第一次丟羊的原因
生:“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了一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師重點解決①圈是多音字②窟窿讀輕聲③叼的最后一筆④“原來”讀出恍然大悟的感覺。如果字音在匯報預習是解決了,這里就省略。]
3.交流養羊人和街坊不同的表現。
[示對話]
師:讀了兩個人的對話,在語氣方面你們有沒有好的建議?
(引導學生體會養羊人的毫不在意、滿不在乎。街坊的關心、著急、誠懇。)
師:同為分角色朗讀一下
(生生之間合作、師生之間合作)
4.養羊人的滿不在乎,以致后來發生了什么事?
5.為什么狼有第二次機會鉆進羊圈?
(抓住又……又……)[板書:錯]
6.教給學生理解字詞的方法:
師:課文的1-4自然段都是寫了養羊人丟羊這件事,用課題兩個字概括:“亡羊。”
可見,我們解詞,除了查字典以外,還可以通過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7.養羊人還會丟第三次羊嗎?
[示:對比句子,知道不該不的作用]
[從哪些詞看出他后悔了?抓:趕快、結結實實]
[板書:知錯就改]
8.討論:現在補牢遲嗎?
[抓:再也;從此;從什么時候開始]
9.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 ),就( )。
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
[板:不遲]
通過養羊人這個故事,你們知道了一個什么道理?
(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并不算晚。)
四、聯系實際,說話訓練
師:讀了這則寓言,你有什么想說?
生:小組說——全班匯報——寫在書本p35中間空白地方
[示:我想對 說:“ ” ]
[分兩個層次:第一層我想對養羊人說;第二層:聯系實際,我想對身邊的人說。]
[說的話語沒有寫上標點符號,學生可以使用問句、感嘆句、陳述句等個性句子]
五、布置作業
必作:用自己的話把這個寓言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使他懂得故事蘊含的道理。
選作:收集并閱讀寓言故事
亡羊補牢教學實錄 篇2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勸告”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涵的道理。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體會寓意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預設板書:寓言兩則 亡羊補牢
一、問答導入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什么?
生:寓言兩則 亡羊補牢
( 齊讀課題)
師:你們知道什么是寓言嗎?
生:很有道理的故事。
師:蘊涵著道理的故事。我們要怎樣學好寓言?
生:學習道理(板書:道理)
師:除了學習道理,還要學習什么?一下子就學習道理嗎?
生:要知道故事(板書:故事)
師:今天我們掌握好這兩點就能學習好課文。
師:今天學習《亡羊補牢》,請給“亡”組詞。
生:死亡(板書:死亡)
生:亡羊補牢
師:請給“牢”組詞。
生:監牢(板書:監牢)
生:坐牢
師:“亡羊補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
生:“亡”是死亡的意思
生:“牢” 是牢房的意思
生: “牢” 是羊圈的意思
生: “亡”是失去的意思
師:平時,我們學習的“亡”是死亡的意思,有人認為是失去的意思,有人認為“牢” 是牢房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請你們到課文中找找答案。
二、找證據,初讀課文
師:找證據必須先讀課文,慢慢地讀,遇到生字自己借助拼音解決。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
要求:1,小組長帶領讀課文,聽到誰讀不準,一齊幫幫他。
2,交換小組長檢查讀書。
(小組長匯報讀書情況)
師:以后小組檢查時,就要齊心協力,爭取好成績。
(二)出示三句話:(課件)
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街坊勸他說:“趕緊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
師:請小組分讀三句話。
(生讀這三句話)
師:哪個聰明的孩子發現肖老師為什么要選這三句話?
生:因為三句都有“窟窿”
生:因為生字就藏在這三句話里。
(自由朗讀這三句話,齊讀。)
三,研讀,弄清“亡”和“牢”
師:課文讀熟了,但問題還是沒有解決,請默讀課文,想想“亡”、“牢”是什么意思?一會小組交流。你得找出證據,看看從哪個句子找到的,把它劃下來。提醒大家,證據可能不止一處。
(學生自學,小組交流)
師巡視小組學習,作適當的點撥。
匯報:
生:“亡”是丟失的意思:我是從“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找到證據的。
師:剛才讀的句子有幾個字沒有讀好。
(指名幫助再讀這句話。)
師:要讀準“圈”、“叼”等字。“亡”不是“死亡”嗎?
生:是羊被叼走,他丟失了羊。
生:“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看什么呢?”齊讀句子
生:“第二天早上,他去放養,發現羊有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生:“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從此,羊再也沒有丟過。”
生:一直都是說羊丟了,沒有說羊死了,可能羊還沒有死呢。
生:(齊讀)“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從此,羊再也沒有丟過。”
師:小結:現在大家認為“亡”是什么意思?
生:齊回答“丟失”。
師:“牢”是什么意思?
生:“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 “牢”是“羊圈”意思。
師:“補牢”就是“修羊圈”。
生:街坊勸他說:“趕緊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師:街坊說修羊圈就是“補牢”。
師;(解說)“牢”的構字意義:寶蓋頭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起,“牢”就是給牛羊住的地方。
師:按照剛才的方法,把丟羊的句子和補羊圈的句子找出來,自由練讀。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師:在讀這則寓言的時候,老師始終有一個問題不明白,想請你們幫忙解答一下:
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師:請默讀課文,思考這個問題。
(生請默讀課文,思考)
生:我知道羊圈破了個窟窿。“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師:齊讀這句話。
(生齊讀)
生:我還知道街坊勸告,他不聽。
街坊勸他說:“趕緊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師:“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師:街坊是怎么勸的?
(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師:他讀的怎么樣?
生:還應該讀出勸告的語氣。
生:應該讀出街坊對養羊人的關心。
師:街坊對養羊人這樣關心,可養羊人呢?
生: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指名讀,評議。)
師:可以看出養羊人的什么態度?
生:可以看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師: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生:養羊人心里想:羊丟了,就算了,羊圈也不用管了。
生:養羊人想一只羊也不算什么,丟了就丟了。
師: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同桌分角色朗讀。)
(指名讀,評議。)
師: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生:他不聽勸告有丟了一只羊。
生:他不聽勸告的結果是:第二天早上,他去放養,發現有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生:養羊人又丟了一只羊。
師: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師: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討論交流)
師:養羊人是怎么做的?
(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生: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的結結實實的。
師: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
生:不能,因為他要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生:加上趕快說明他不想再丟羊了。
師:養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生: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
師: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指名讀)
師: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生:要是我接受街坊的勸告,就不會丟羊了。
生:如果我接受街坊的勸告,就不會丟羊了。
師:但是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生:因為修好了樣圈就不會再丟羊了。
生:因為已經丟了兩只羊,不能再丟羊了,不然羊會丟光的。
師: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
生: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師:咱們一起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讀出養羊人的后悔心情。
(生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五:明理
師:我們說過,學習寓言除了讀懂故事,還要讀懂道理,剛才知道丟羊補羊圈,那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丟失了東西要找出原因。
師:僅僅是丟失東西嗎?
生:如果……
師:養羊人因為自己的一些疏忽而損失了羊。
生:要樂于聽別人的意見
師:光聽意見就行了嗎?小組交流交流。
生:丟失的東西不要等丟失了才懂得珍惜。
師:怎樣能使珍貴的東西不再丟失?生:做錯事要及時補救,以后就不再錯。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情,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生:我的作業本散了,但是為了不讓作業本再繼續散,我就用訂書機把作業本訂好了,作業本也就沒有散了。
生:這幾天我感冒了,媽媽讓我去看病,我以為是小病,就沒有去醫院看病,昨天就發起燒來,為了減少病痛,我早上去看醫生,買了藥,吃過后,現在好多了。
師:幸虧去看病了,不然會引起大病的。
師:是呀,這些都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生:(齊讀)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六、復述故事
師:養羊人因為接受街坊的勸告,羊再也沒有丟過,這天,他遇到街坊,突然想起街坊的勸告幫助,如果你是養羊人,會對街坊做什么?
生:謝謝、道謝
師:把你的同桌視作街坊,你向他道謝。
(生相互視作街坊,道歉)
師:咱們來一起合作表演:
(師飾街坊,學生飾養羊人。)
生:我會送一只羊給你。
師:你為什么送羊給我?
生:你幫助過我。
師:我幫助過你嗎?我熱心助人,忘了做過什么,你幫我回憶回憶。
(置換角色:師飾養羊人,學生飾街坊。)
師:復述故事之后道謝。同位模仿老師那樣練習道謝。
(再匯報生生之間道謝)
七:作業
(出示生字詞)
1、單獨出示生字詞能把它讀準確嗎?
自由讀、齊讀
2、老師再教大家一種學習的方法,除了通過道謝基本把故事講一遍,現在還可以把生字串起來講故事。
師示范串生字講故事
同桌互相串生字講故事
3、回家向家長講《亡羊補牢》的故事。
教學反思:
一,目標明確,方法落實,訓練到位
學習寓言,了解故事,讀懂寓言所蘊涵的道理,這既使寓言學習的目標,也是寓言學習的方法,老師把學習的目標與方法清晰地教給孩子,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扎實進行,落實有效。從題目激趣導入,探究“亡”、“牢”字意,引導理解故事內容,感悟寓言的道理,并創設平臺,多次引導學生把讀懂故事內容與感悟故事蘊涵的道理交織深化,使目標的落實扎實到位。
二,結合教材特點,選擇學法,恰如其分
這節課環節簡練清楚,老師根據這個寓言故事題眼“亡”、“牢”容易產生歧異,引導孩子讀故事,探究字意,巧妙的使孩子讀懂了故事。這種探究學習在此運用得如此自然與高效。
三,循環反復,螺旋深化,逐步提高
簡單的環節,訓練卻絕不簡單,訓練在反復中提高。第一,教學中多次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生字的學習:在課文中整體認讀、在具體的語句中讀準確、在探究中學習生字、鞏固生字與復述寓言故事相結合。反復的認知重現,對孩子學習掌握生字是積極的,而這些環節并不是簡單的重現生字,而是隨“課”的深入而要求逐步提高。第二,讀故事,悟出道理,卻沒有“到此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讀故事,談收獲;懂道理,找語句體會;創設口語交際訓練平臺,把故事與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