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
。2)老麻雀這么急切地飛下來,要做什么?齊讀第五節。學生回答問題: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著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兒!罢取币辉~怎樣理解?一只麻雀斗得過一只獵狗嗎?老麻雀知不知道這一點,從哪里可以看出來?(讀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過,為什么還要飛下來?(讀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怎樣理解“一種強大的力量”?要引導學生回答得充分、具體。
。3)面對如此無畏的老麻雀,獵狗是怎么做的?默讀第六節。想一想獵狗為什么會愣。俊奥、慢慢地向后退”說明了什么?指導朗讀:“愣妝、“這么大”兩詞要重讀,兩個“慢慢地”要讀得聲音長些,表現出獵狗的發愣和猶豫。
3.討論事情的結局。齊讀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為什么喚回獵狗,把它帶走。
三、朗讀全文,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描寫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兇猛的獵狗面前拯救了小麻雀的生命。老麻雀的英勇無畏,老麻雀偉大的母愛令人欽佩,令人感動。
四、附板書設計
7.麻雀→←←斗救獵狗。
《麻雀》一課是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八冊中的一篇課文。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對本課進行了如下設計:
一理清思路,直奔重點
教師引導學生圍繞“課文寫了哪幾樣動物,它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通讀全文,理清思路。然后教師設問:“這個故事中最扣人心弦,最驚心動魄的場面在哪兒?”引導學生直奔課文重點段(第4——5自然段)。
二質疑問難,探究感悟
第4——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充分展示了老麻雀“勇敢”與“膽怯”相互交織的性格兩重性。如何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發現這種性格上的矛盾,然后結合語境去主動探究產生這種雙重性格的根源,這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我是從以下四個環節把學生思維步步引向深入。
、北容^句子,領會含義。教師出示下列兩個句子,引導學生比較哪句寫得好,好在哪里。
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
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飛到獵狗面前。
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到“像一塊石頭似的落”中所包含的三層意思:①寫出了老麻雀飛下來時快疾的樣子;②寫出了老麻雀一心想拯救幼兒的急切心情;③寫出了老麻雀的果斷勇敢堅定的形象。一言以概之,一個“落”字寫出了老麻雀為拯救幼兒奮不顧身的英勇形象。
、睬昂髮Ρ,發現矛盾。教師引導學生再將第四自然段的第2、3句話連起來讀讀,鼓勵學生去發現其中的矛盾。學生自然會問:“既然‘落’字寫出了老麻雀的英勇,那么它為什么還會絕望地尖叫呢?”
、辰Y合語境,體會矛盾。老麻雀的這種“勇敢”與“膽怯”的矛盾性格在第5自然段中表現得更為淋漓盡致,所以教師不要急于馬上卻解答疑惑,而應引導學生精讀第5小節,結合語境去體會這種矛盾性格存在的普遍性。學生在讀思議中還可以體會到“掩護”與“發抖”,“搏斗”與“呆立”等行為中都展示了其中的矛盾,從而產生了急需解疑答疑的學習內驅力。
、刺骄繉じ,破譯矛盾。老麻雀矛盾性格的產生根源潛藏在第5自然段的最后兩句話中。此時老師仍應充當“向導”的角色,領著學生自己去探究,去尋根,促其“自圓其說”。在老麻雀看來,獵狗是個龐大兇狠的動物,從力量上講老麻雀決不是它的對手,與之搏斗,老麻雀是不堪一擊的,這樣非但救不了幼兒,甚至連自己的性命也要賠上,所以內心十分驚恐不安。但是,老麻雀為了使幼兒有脫離危險的可能,唯一的辦法就是飛下去,勇敢地與兇惡的獵狗搏斗,并設法趕走獵狗。“一種強大的力量”是指老麻雀對幼兒的一種深切的關愛,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感。為了幼兒,老麻雀“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彼鼘幵阜艞壸约喊踩奶幘,甚至不顧犧牲自己的生命,是這種愛給了老麻雀無窮的勇氣和力量。老麻雀置身于兇殘獵狗與弱小幼兒當中,產生其矛盾性格的根源也就寓于其中。但這不僅沒有損害老麻雀的形象,反而使它的形象顯得更真實,更豐滿,更高大。學生在探究尋根,破譯矛盾的過程中,自然會感悟出語言文字背后所蘊藏著的豐富的思想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