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
三以讀導寫,內化遷移
課文的作者雖然不是故事情節中的主要角色,但他在扭轉狗鳥爭執的險峻局面,促使兩麻雀轉危為安,起到了關鍵作用。課文只在結尾寫道:“我急忙喚回我的獵狗,帶著它走開了。”“我”是目睹了狗鳥之爭這一驚心動魄的場面,但“我”當時的內心活動卻只字未提,只是在課文結尾作了一個巧妙的提示。學生通過質疑問難,探究感悟,已讀懂了課文,此時再從“我”最后的舉動中完全可以推測“我”當時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教師可設計下面的小練筆,使學生在寫中加深理解,激發情思,提高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能力。
看著這驚心動魄的狗鳥之戰,“我”被老麻雀的行為深深地打動了。()。想到這兒,“我”急忙喚回“我”的獵狗,帶著它走開了。
在括號里要求學生真實具體地寫出作者當時的心理活動和思想感情。這也是本單元讀寫訓練的重點。
四改寫結尾,觸發新思
作者的仁慈是故事的結尾富有喜劇色彩,但這個故事中如果沒有人的主宰,那么結局會如何呢?在動物間的爭斗中,弱肉強食的血腥場面是屢見不鮮的。所以教師可進一步引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假設當時作者不在現場,那么狗鳥爭斗的結果將會如何?讓學生改寫文章的結尾,要求想象合情合理。不管兩麻雀的結果是禍是福,都會引發學生更多更深更新的思索,這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精彩一筆。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老麻雀為了保護小麻雀表現出的那種強大的力量。
2.通過對重點段落的教學,進一步學習、掌握具體記敘和表達真實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著重理解第4、5兩個自然段,認真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具體描寫來表現老麻雀掩護小麻雀的那種為“一種強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通過對重點段落的教學,進一步學習、掌握具體記敘和表達真實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讓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二)給課文分段,歸納各段段意。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給課文分段,歸納各段的段落大意。
三、教學過程
(一)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通過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現詞語,正音正字。
1.課文第4自然段出現了兩個多音字,教師應提醒學生注意正確讀音。如“露(l^u)出”的“露”,有“l^u”和“l)”兩種讀音,在課文里應讀“l^u”,不讀“l)”,意思是顯出來,現出來。一般讀“l^u”時用于口語。又如:“像一塊石頭似(sh@)的”中的“似”,有“sh@”和“s@”兩種讀音,在課文中應讀“sh@”,不讀“s@”,意思是跟某種事物或情況相似。
2.課文第5自然段出現的生字,其中“軀”、“搏”、“渾”,教師應提醒學生注意與“驅”、“博”、“混”幾個同音字的區別。可以一邊對照字形和字義,一邊板書在黑板上,指導學生正確組成詞語。
例:軀(身軀) 驅(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