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的天堂
一、情境導入,感知全文1、(師板書:天堂。)
在你心目中,什么樣的地方才能稱得上是天堂?
(板書:鳥的天堂。)什么樣的地方才能稱得上是鳥的天堂呢?
大家通過預習,知道我們課文中鳥的天堂指的是什么?(板書:榕樹)
師:相傳四、五百年前,在廣東新會的天馬村,有一條小河,河中間有一塊泥灘小島。潮退外露,潮漲水淹。一天,一只仙鶴看中了這兒環境靜而優雅,便銜來了一根榕樹枝,說來奇怪。不久,榕樹生長起來,枝繁葉茂,遠看像一片浮動的綠洲。又一個美麗的清晨,這只仙鶴帶來了數萬只仙鶴,棲息在這棵榕樹上。從此,每于清晨薄霧中,萬千靈鳥鳴聲呼喚,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國一個奇觀。 “鳥的天堂”就這樣形成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隨巴金爺爺去那兒看看。(生齊讀課題)
2、師:是的,那里確實是個很美的地方,每每置身于此地,都有一種陶醉、甚至迷戀,它靜謐、優雅,和諧、安詳,帶著你的想象再讀題。
生:(美讀)——鳥的天堂。
二、檢查預習情況:
1、你知道這篇課文是誰寫的嗎?從哪里知道的?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這位大名鼎鼎的作家?(出示課件,介紹巴金)
2、你們能向李老師展示你們的預習本領嗎?
(1)我會讀:出示生字課件,指名當小老師帶讀生字。
(2)我會寫:出示生字課件,齊讀,說說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哪個最難寫?師范寫,生練寫。
(3)我會說:出示課件,通過預習,你讀懂了什么?(教師補充:作者幾次到鳥的天堂?這棵大榕樹為什么會被稱作“鳥的天堂”?)
3、現在我們就跟隨巴金爺爺去鳥的天堂看看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師生檢查朗讀課文的情況并請同學評議他們讀得怎么樣?
4、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思考:巴金先生帶我們到鳥的天堂去了幾次?(2次)課文哪些段落是寫第一次去看到的情景,他看到了什么?哪些段落是寫第二次去看到的情景?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三、重點讀“樹”,品味寫法
1、作者看到的這棵大榕樹有什么特點?生聽錄音,試著從文中找出一句話來概括。
2、生匯報: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3、師: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這棵樹的“美麗”的?自由讀課文的5——9自然段,可以動筆畫出描寫榕樹的語句,想一想這些句子體現了榕樹怎樣的特點。
生自由讀,教師巡視。
交流:
a.生:“我見過不少榕樹,這樣大的我第一次看到”。作者從自己的親身閱歷寫出了這株榕樹很大。
師:是的,巴金常旅國內外,可以說,見多識廣,對巴金來說大榕樹不足為奇,但這樣大的卻是第一次看到,可見之大。
生:通過河面變窄來說明它的大。
生:通過朋友的談論體現它的大。
b.生:“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由不可計數這個詞,感受到這是一株大榕樹。
師:課件出示這句話,再讀,誰還有新的發現?
生:應突出“一株”這個詞,作者從遠處看誤以為是很多株榕樹,走近看原來只是一株。
師:讀出只是“一株”的感覺
生:“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強調了“一株”。
分別找幾個同學讀。 師:把體會帶進去,都讀讀這句話。
生:自由讀
師:為什么不可計數?這跟它的生長特點有關。找相關句子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