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勇氣》教學設計
[教材內容分析及設計理念]《花的勇氣》選自新課程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組第20課,是一篇有關生命主題的略讀課文。課文細致而又生動地描寫了作者在維也納尋花的經過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感受:從只見綠地不見花時的失望、見到花兒藏身于草下時的吃驚,到離開前仍不見花兒冒出來時的遺憾,再到看見花的原野時的驚奇,最后被花兒的氣魄所震憾。作者在愛花、尋花、盼花、看花的過程中被小小的花兒傲風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閃現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氣!本文構思精巧別致,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富情于景,情理交融,耐人尋味。語言生動、優美、流暢、值得細細咀嚼品味。
針對本課教材的特點,我力爭在“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老師指出:語文教學要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的理念指導下,引導學生體會花兒在冷風冷雨中怒放的氣魄,領會作者對生命的感悟;以及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受、體悟,不斷積累和運用語言,進而增強語感,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在學習語文方面,已經具有一定的獨立識字與閱讀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語言文字的積累,在學習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積淀,同時他們也具備一定的欣賞美、辨別美的能力,他們能夠自主、合作、探究地進行語文學習,對學習語文的興趣濃厚。但是作為十一、二歲的學生,他們對語言文字所蘊涵的意義、情感理解是十分有限的,對句子的體會也是很表面的,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與點撥。因此, 在教學時,我根據教材特點,結合我班學生的閱讀心理, 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點, 設計本課教學環節, 確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認識本文4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領會作者語言的精妙。
3、理清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感受并理解變化的原因。
4、體會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樹立無所畏懼的勇氣和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領會作者語言的精妙。
教學難點:理清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感受并理解變化的原因,體會作者對生命的感悟。
[教學準備]
1、教師制作課件。
2、學生預習課文;每人準備好一張白紙。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激趣導入,質疑定標
1、板書“勇氣”,并問學生:什么時候最需要勇氣?(生:遇到困難、失去信心……)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了解學生對“勇氣”的原認知理解,從而為學習本文進一步理解“勇氣”打下基礎。]
師:當你的小手要舉起來、你發言的聲音變大時也需要什么?(生齊答:勇氣)
[設計意圖:緩解緊張氛圍,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能表現得有“勇氣”。]
2、師小結:生活中,我們需要很多很多的勇氣。這節課,我們跟隨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一起來感受另一種特殊的勇氣。(補充課題“花的”,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讀中理線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理解的地方可與同桌先交流。
2、指名分段讀課文,思考:作者在維也納經歷了一件什么事?
(根據學生回答,師隨機板書:尋化——盼花——看花)
[設計意圖:學會簡單地概括文章內容,對文章有個大致的了解,理清文章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