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朗讀體會,感受孩子心情的變化。
2、了解事件的發展過程,學習船長遇事冷靜、機智、果斷處理問題的方法。
3、通過本課的學習,繼續培養學生創新、發散思維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弄清孩子是怎樣一步步走上桅桿頂端的橫木上,體會孩子的心情變化。
教學難點:
體會學習船長遇事冷靜、機智、果斷處理問題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回憶導入。
板書:跳水。生齊讀。
師: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這篇課文,那么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師:你覺得課文哪個部分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精讀課文,體會感悟。
1、小聲讀課文的3——6自然段,看看哪些語句在描寫孩子被猴子戲弄時的表情?用波浪線勾畫出來。
2、交流(屏幕相機出示有關語句),找出重點詞(板書),并通過朗讀來體會孩子的心情變化。(區別“氣急了”和“氣極了”。)
3、再讀3——6自然段,勾畫孩子的動作并批注。
師:其實,我們不僅能通過人物的表情來體會他的心情變化,我們還可以從人物的動作來感受人物當時的心情。快找找看你從孩子的哪些動作感受到孩子當時怎樣的心情?
4、通過孩子的表情和動作,我們可以看出孩子的心情在逐漸變化著,那么這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客觀原因:猴子、水手。 主觀原因:孩子自己。(不冷靜)
師:正因為猴子放肆地戲弄,水手和孩子不冷靜的做法,才促使孩子一步步走向了……(生:危險)
5、孩子最初意識到危險了嗎?文中哪個詞可以說明?(醒悟)理解“醒悟”。
師:當孩子聽見下邊的叫聲才醒悟過來,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危險。意識到危險,他就感到……(害怕),因為他害怕了,所以他腳底下就……(搖晃起來),看到此景,甲板上所有的人都——生:不知所措。正在這時誰出現了?
6、學習第7自然段。(出示第7自然段)齊讀,體會。
師:當船長看見兒子在桅桿頂端的橫木上時,也被嚇得不知所措了嗎?
師:那船長是怎么做的?(屏幕突顯關鍵詞:立刻、同時喊)
7、這說明船長是一個怎樣的人?(沉著冷靜、機智果斷、經驗豐富)
8、再次體會讀第7自然段。
9、學習體會船長的話。(屏幕出示第二句話)
師:大家看第二次喊話“跳到水里”下面用了個什么詞?
生:不然。
師:“不然”什么意思?
師:反過來說就是:如果孩子不跳,就……
也就是說孩子應該跳到水里,不然……
師:由此可見,孩子獲救的唯一辦法就是——生:跳水。
10、引讀第8自然段:聽明白父親的話,孩子只能服從命令,頭往下一低就跳了下來,只聽……
三、總結拓展,升華主題。
師:孩子獲救了,故事到這兒,也基本結束了。經歷了這樣一件驚心動魄的事情之后,作為一名水手,你想說些什么呢?又或是作為孩子,你會說些什么呢?身為船長你又會說些什么呢?(課件出示人物形象圖,創設情境。)
1、請你選擇扮演其中的一個角色,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2、指名交流。
3、結束語:
同學們,你們都說得很好,不管今后我們遇到什么困難,我們都應該像船長那樣——生:沉著冷靜、機智果斷。
四、作業。
續寫:輪船靠岸后,船長、孩子、船員以及那只調皮的猴子之間,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寫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