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之思》教學實錄
師:哪位同學能告訴大家,你通過學習,認識了哪些字詞呢?
生:通過學習,我知道了“延伸”的“延”是辦包圍結構,第四筆是豎折,“延伸”指延長伸展。就象課文中寫的路遇到河斷了,有了橋,路又可以延長了。
生:我認識了“別致”的“致”,和“到”很相似,“別致”指精致而別出心裁……
c、全班齊讀。
[語文課程具有工具性,F實課堂教學中,對于字詞教學這一環節,要么被老師簡單地機械式教學,失去了吸引力;更甚者則被教師忽略或舍棄,成了被“遺忘的角落”。其實,作為語文教師更應該從學生的基礎抓起,從聽說讀寫等方面入手,在課堂上扎扎實實地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豐富了知識,積累了經驗,提升了語文素養。]
三、通讀詩文,整體感知。
1、聽教師范讀(播放課件:悠揚的音樂伴奏)
2、找自己喜歡的詩句讀一讀。
3、學生暢談對課文的初步理解。
師:同學們,通過了朗讀,你能談談你知道了哪些內容嗎?有什么不懂的呢?
生:我覺得這首詩歌很優美。
生:這首詩歌分為三節;我知道詩歌先介紹了橋的樣式、材料和功能,接著介紹了橋的作用和美觀,最后寫出了作者希望世界能搭起更多無形的橋。
生:我讀懂詩歌前兩節,但第三節我不理解。
……
(根據學生的回答再適時引入課文研讀。)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同的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把握、賞識有不同的層面。教師能把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放飛思緒,暢談對課文的解讀,這就是人性化的教學,是尊重學生個體的課堂,是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舞臺。]
四、品讀詩句,體會感悟。
1、朗讀詩句,欣賞圖片,感知橋之“形”。
(1)指名朗讀詩歌第一節。
(2)感知橋的樣式、材料、功能。
師:讀了詩歌第一節,你對橋有哪些認識?
生:我知道橋分有木橋、石橋、鐵橋……
師:那你能用課文中的哪個詞來概括橋的樣式嗎?
生:各種各樣。
師:你還在什么地方看過什么樣的橋呢?(學生回答后出示課件:橋的不同樣式、材料的圖片,教師介紹)
師:誰能說說出這些各種各樣的橋有什么功能呢?
生:橋是路的連接和延伸,是溝通、交流,使沒有路的地方有了路。
師:橋起著溝通、交流的作用。生活中正是因為有了各式各樣的橋,生活才更加的方便。
2、美讀詩句,聯系生活,領略橋之“美”。
(1)小組讀詩歌第二節。
(2)了解橋的作用,領略橋的美觀。
師:你認為橋有什么樣的作用呢?生活中,我們看到很多的橋,看著這些橋你能用一兩個詞或句子來夸一夸嗎?(預設:美觀、壯觀、雄偉、有用……)
(3)指名有感情朗讀詩句,感受橋的美。
(播放課件:橋的美景圖)
師:橋不但給人方便還給人美的享受,那同學們能美美地讀讀句子嗎?
3、讀議結合,發揮想象,體會橋之“意”。
(1)學生自由讀詩歌第三節。
(2)討論交流,體會“無形的橋”的含義。
師:看著這些美麗而又起著重要作用的橋梁,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我覺得橋梁很美,建造橋梁的人很聰明……
師:那么看到這些有形的橋梁,作者又聯想到什么?請同學們再讀第三節,想想你讀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讀后與同學討論交流。
(生自由讀第三節后討論、交流、匯報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