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茶》說課設計
教材分析:本課是九年義務教育第八冊第三單元第3篇課文。課文介紹了我國是茶的故鄉,介紹了茶葉的種類、喝茶的好處及中國茶具的質地和造型,是一篇知識性很強的小品文。課文中有詞句看似平常,其實寫得很美。其中課文把品茶是一種精神享受寫得很吸引人。
教學目標:
1、知道茶葉的種類、飲茶的好處,知道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茶具質地多、造型美。
2、激發學生對茶的研究興趣,初步感受茶文化的悠久歷史。
3、自主探究課文語言文字,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自主探究課文內容,激發對茶的研究興趣,初步感受茶文化的悠久歷史。
難點:感受品茶是一種高尚的精神享受。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各類茶的實物、西湖龍井茶、透明玻璃杯、課題推薦和課外閱讀推薦資料。
學生:課外閱讀有關茶的書或文章。
國家教育部頒發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已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梳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臻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它還指出語文課程要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語文能力,提高他們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谶@樣的課程理念,在鉆研教材時,我特別關注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和審美情趣的提高。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試圖去繁就簡,返璞歸真,回歸語文教學進行語言實踐、發展語文能力的本位。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培養語感,得到情感的熏陶,抒發美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趣解“茶”字。
(課件出示“茶”)分析“茶”字。“茶”字由什么組成?“人”在草字頭之下,木字底之上,意思是人在草木間,誰能不喝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歸大自然,做一回草木間的茶人,一起來說一說茶。(課件出示茶園圖,板書課題)
2、在上節課中,我們已經知道了課文是從哪些方面說茶的?指名說:(板書:種類、好處、茶具)
二、自主探究,重點感悟。
1、選擇你最感興趣的1-2個方面,大聲地讀讀課文,讀完了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
2、學生選擇學習,教師巡視點撥。
3、交流:
。1)了解選擇情況。
(2)找幾個和你選擇同一內容的同學交流一下你讀懂了什么。
。3)大組交流。
種類:
○1出示句子:從制作方法來看,茶可分為綠茶、紅茶、花茶、烏龍茶和緊壓茶6大類。出示茶的的實物、簡單介紹。指導讀:(指導讀好頓號)
○2出示句子:著名的“西湖龍井”、“太湖碧螺春”、“廬山云霧”等綠茶中的珍品。
理解:珍品。
指導讀:
小結:我國茶葉的種類那么多,無愧于真“茶的故鄉”的盛譽,所以課文第2自然段一開始就說——(引讀第2自然段)課始,從趣解“茶”字激起學生讀課文的興趣,以綠色茶園的畫面,營造一種回歸大自然的氣氛,投入到做一回草木間茶人的角色中來。復習上節課所學的茶的三方面內容,利于引導進入下個導學生環節的自主探究。這一環節中,采用選擇性學習,讓學生重點研讀自己感興趣的一個方面內容。接著又安排了找小伙伴交流的環節,旨在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在交流時,不僅可以盡情發表自己的意見,還能從小伙伴那里獲得更多的自己所沒有讀出的信息。為了避免選擇性學習中學生只讀了自己感興趣的那部分內容,在大組交流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地讀、人人參與讀,讓每個學生充分感受品茶的悠閑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