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的路徑》(第二課時)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自儀征漫網站 點擊數:115《最佳的路徑》(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思考、討論問題,圍繞“迪斯尼樂園路徑設計為什么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它與法國南部農民賣葡萄有什么聯系”等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給人自由與選擇的機會,其本身就是一種最佳選擇。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通過指導學生自主讀書、討論交流,從中發現葡萄園主賣葡萄的方法與格羅培斯設計方案之間的聯系,從而理解課文蘊涵的哲理。
教學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世界建筑大師格羅培斯為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大傷腦筋,后來從一位年老的葡萄園主賣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啟發,最終他設計的路徑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
相機板書:遇到難題——獲得啟示——完成設計——取得最佳
二、了解老太太賣葡萄的方法好
1、上一節課有同學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格羅培斯設計的迪斯尼樂園路徑與法國南部農民賣葡萄有什么聯系?帶著這個問題請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2、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出示課文的第3、4自然段,找出與葡萄園有關的詞語:漫山遍野、綿延、無人看管,把這些詞語連起來說說當時格羅培斯看到的是一個怎樣的情景?
3、自讀課文3、4自然段,用不同的符號分別畫出農民們和老太太賣葡萄的句子,對比著讀,說說自己的體會?如果你剛好路過這里,你愿意買誰的葡萄?為什么?
(“許多園主”是“把摘下來的葡萄提到路邊,向過往的車輛和行人吆喝”,而老太太的方法是“只要在路邊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籃葡萄上路”,結果反而“總是她的葡萄最先賣完”。因為老太太的葡萄園“無人看管”,所以大家就可以走進園里自由選擇,無拘無束地挑選自己感到稱心如意的葡萄,同時享受到親自采摘的樂趣。)
從“總是”、“……只要……就可以……”你體會到什么?
(“總是”一詞說明老太太的辦法賣葡萄辦法好,她不是偶然一次將葡萄先賣光。
“……只要……就可以……”中體會到這種辦法給人自由,使人們感到被信任、被尊重。)
4、齊讀第3、4小節。
三、理解格羅培斯設計方案成功的原因:
1、格羅培斯看到這種情景,他是怎么做?(她這種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做法使大師深受啟發,他下車摘了一籃葡萄,就讓司機調轉車頭,立即返回了巴黎。回到住地,馬上給施工部拍了封電報:撒下草種,提前開放。)
2、因為電報是按字收費的,所以格羅培斯的電報寫得十分簡單,你能將電報的內容解釋給工人聽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撒下草種,提前開放。
按照足跡,鋪設道路。
3、格羅培斯這樣做好在哪里?它與老太太賣葡萄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與其他公園的路徑設計有什么不同?
(老太太賣葡萄,不是自己先行摘下,然后出賣,顧客沒有挑選的余地,而是讓顧客自己付出5法郎,自己入園摘一籃,這就“給人自由,任其選擇”了。同樣的道理,景點之間的道路設計,是曲折,還是筆直?是寬敞,還是狹窄?往往是設計大師定了算,游客沒有選擇的余地。而他的設計給了游人以權利,是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這樣的路是行人自己走出來的,不僅美觀,而且保證了人們游玩時的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