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爭氣》教學實錄
[評:教師的評價、點撥,尊重學生的感受和理解,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童第周的行為,產生情感體驗。為下面有感情朗讀訓練奠定基礎。]
師:誰來談談讀完這段后自己的感想?
生1:我很同情他。
師:為什么?
生1:他家里窮,17歲才上中學,要是我們17歲時就要上大學了。
師:你很會讀書,知道把書中的情況和自己聯系起來!
生2:我很佩服他。
師:為什么?
生2:他家那么窮,年齡那么大,成績那么差,校長要他退學,他還一次又一次請求校長讓他上學,真了不起!
師:你說得真好!和他的感想一樣的舉手。
(學生紛紛舉手)
師:誰能把這種同情、佩服的感情讀出來呢?
生讀后師評:你讀得很不錯,老師想和你比一下,請聽老師讀的和他哪里不一樣?好不好?好在哪里?
師讀后生1評:老師讀得很有語氣!
生2:老師讀得有感情。
生3:老師讀出了對童第周的同情。
生4:老師讀出了對童第周的佩服。
師:想知道老師為什么讀得這么好嗎?
學生齊聲說想。
師:老師邊讀邊想,尤其是從第一個“才”中老師想到他年齡的大,思想壓力大;第二個“才”使老師體會到文化基礎差、學習壓力大;第三個“才”使老師想到他的上學難,學習機會來之不易;從“再三”體會到他不怕種種壓力,下定決心上學,這樣邊讀邊想、腦中像放電影一樣,為童第周想,把自己的情況和童第周比,這樣邊讀邊想,不知不覺就把同情佩服的感情讀出來。請你也這樣練一下,注意這些重點詞語,肯定讀得比老師還好!(教師用課件提示,在第二自然段中用紅線標畫出“才”與“再三”)
[評:教師與學生比賽朗讀,目的是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咬文嚼字、展開聯想、進入童第周的生活場境,換位對比,體會童第周的心情。激發“美讀”的情趣。]
學生練習后教師指名讀,學生讀得很有感情。
師:可憐的童第周、堅強的童第周是怎樣為自己爭氣的呢?
請你說一下。
生1:他更加發憤學習了!
師:誰還有補充?
生2:第二學期……(生讀第三自然段作答)
師:你回答得很全面,同意他意見的請舉手。(學生紛紛舉手),請大家再讀這部分,像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畫出使你感受深的詞句。讀后小組內互相談談自己的感想,(課件投示第三自然段)(教師巡視參與討論)
師:誰來談談自己的感想?
生1:我很佩服他。
師:談談你佩服他的原因行嗎?
生1:每天天沒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園路燈下面讀外語。他起得很早,還悄悄地,怕吵醒別人,我都起不了那么早。他在路燈下讀書,也不嫌困、不嫌累,我佩服他。
生2:我也佩服他,夜同學們都睡了,他又到路燈下去看書,而我在家里媽媽買的臺燈下也不太愛讀書,光想睡覺,童第周可不是,老師讓他睡覺都不睡,溜到廁所外邊學習,學習還要“溜”,他多愛學習,學習多刻苦呀!
生3:我不光佩服他,也很感動!他努力學習能趕上來,各科成績都不錯,數學還考了一百分。
生4:我很受教育,我覺得童第周說得太對了。
師:他怎么說的?
生4:他說:“一定要爭氣。我并不比別人笨,別人能辦到的,我經過努力,一定也能辦到。”我受到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