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教案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努力營造一個“實在、有序、輕松”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參與教學全過程:引導學生緊扣文題,質疑問題;讀、找、議,培養自學能力;有機地運用教學插圖,掛圖等強化感性認識;反復訓練朗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熟讀成誦,積累知識。
本次課程的教學設計還是存在不足的地方,例如:如果讓學生學會在讀思中去自發的發現問題,不始終圍繞老師一問一答的形式套教材,老師將教得更輕松,學生學得更愉快;如果教學環節中細微處弘揚學生個性,教師大膽放開,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將會真正落到實處,所以在實踐中我們會不斷改善我們的教學方法。
教學對象分析
我們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有較好的發展條件和生活環境,他們成熟早,智力發展快。由于年齡、環境上的原因,生活經歷、知識經驗和思維方法的不同,因此,他們在語文學習中表現出一些他們與其他年齡段不同的特點。要提高教學質量,就要把握小學生的特有的學習心理特征。
l學習動機特點-學習興趣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心理動力。小學生對自己學習的目的是很被動很模糊的。因此,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然后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有機地結合課文的內容,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師生對話、表情朗讀、畫圖、板書設計等形式,激起學生的興趣,啟發和引導他們把自己眼前的學習同社會生活、自然現象聯系起來,從而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產生學習的需要。
2 學生思維發展
隨著年齡增長、生理發展和對學習目的的深入認識,學生喜歡獨立思考問題。在語文課中,他們開始想更深一層地了解故事的情節、故事發展的前因后果,辭藻的優美。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學習時,要按照他們的心理特征和需求,逐步把他們的學習思維引向縱深。例如可以針對學生愛提問題的特點,讓學生在預習課文時提出問題,在課堂上讓他們各抒己見,隨著問題的一個個解決,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會轉變為知識運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