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做家務》(精選10篇)
《學做家務》 篇1
教學目標
1、能把學做一件家務事的過程寫清楚,做到語句通順,意思連貫
2、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要點: 把勞動的過程寫具體
教學難點 : 文章要有開頭和結尾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做家務的經過,把事情基本說清楚。
2 、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二)教學經過:
一、課前談話,激發寫作興趣
1、聊聊自己在家里的生活情況,會哪些家務活并交流做家務的感受.
在學做家務的過程中,你感到最困難、最有趣的是哪一次?遇到什么困難?出了什么"洋相"?是怎樣克服和改進的?
2、要求寫下你做家務的經過,你會怎么寫? 學生自由發言
二、我們看看范例是怎樣寫的?(讀范例,懂得寫學做家務事的方法和要求)
學生總結寫作方法:這次作文是寫什么的,要求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老師歸納
寫作內容:學著做的一件家務事
寫作要求;把做事的經過寫清楚
注意事項:寫之前要先想好
(1)寫哪一件家務事?
(2)這件事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和誰一起做的?
(3)做的過程有沒有遇到困難?有了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
3、選好內容后,請同學們自己定一個作文題目,開始動手寫作
三、學生自己作文,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對作文能力較差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完成作文,并進行適當的修改,使文章連貫通順
2、從勞動中獲得快樂,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教學經過
(一)學生繼續作文,教師巡回指導,初步完成后,先同桌相互檢查評論.
(二)再由學生推薦覺得寫得好的文章,全班評議
1 、用投影儀投影文章
過程有沒有寫清楚?開頭和結尾有沒有寫好?學生自由提修改意見!
選出你覺得好的文章,說說好在哪里?
2、各自修改作文,再抄到作文本上
《學做家務》 篇2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小學生應該學習做簡單的家務活。
2.知道是愛勞動的表現。
情感:
1.愿意。
2.做家務活后感到愉快。
行為:
1.向大人學習做家務活。
2.經常干些簡單家務活。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一、二年級“勤勞節儉”德目中的有關要求設置的。勤勞節儉教育在小學三個年段反復進行,逐步提高。低年級是啟蒙階段,本課是在一年級進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家務勞動的意識和能力。
課文是一個兒童故事,雖然短小,但涵蓋的內容全面,認知、情感、行為方面的要求都能體現,要充分利用課文提煉觀點。
1.交待什么是家務活兒。
2.講明的好處。(1)能學習勞動本領;(2)能減輕家長負擔;(3)能培養愛勞動的品質,養成勤勞的好習慣。
3.指導學生怎樣兒。
第一、細心看。
第二、虛心學。
第三、經常干。
本課設五個欄目。
第一個欄目“說一說”,設在課文前邊,起導入 作用。力求達到兩個目的。一是通過問學生會做哪些家務活兒,還有哪些家務活不會做,了解本班學生在家務勞動方面的一般情況,以便加強針對性。二是通過學生的回答,滲透家務勞動的范圍,為講“什么是家務活兒”做鋪墊。
其余四個欄目均在課文之后,起練習作用。
教法建議:
1.為了讓孩子體會父母是家務勞動的主要承擔者,在課前可以安排一項調查活動,讓學生通過調查活動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從而激發學生動自覺性。
2.學生是否能夠養成做家務的好習慣,不是一日之功,因此,建議教師在本課結束后發給學生一張家務勞動的評價表,讓家長評價學生做家務的情況,督促學生養成做家務的好習慣。一周后,請學生匯報勞動的情況,頒發家務勞動光榮卡。
教學設計示例
第八課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小學生應該學習做簡單的家務活。
2.知道是愛勞動的表現。
情感:
1.愿意。
2.做家務活后感到愉快。
行為:
1.向大人學習做家務活。
2.經常干些簡單家務活。
教學重點:使學生知道小學生應該學習做簡單的家務活。
教學難點:使學生懂得為什么要。
教育過程:
一、匯報調查結果,導入 新課
1.教師談話:
課前,老師請同學們進行家務勞動的調查活動,同學們都調查了嗎?請大家拿出自己的調查表,進行一下匯報。
2.學生匯報自己的調查結果。
3.學生談調查體會。
4.教師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們了解到在每個家庭中都有很多家務活,而且在大多數家庭中,承擔家務活的主要是父母,父母不僅要工作還要做家務確實非常辛苦。
5.教師提問:
你平時在家里做家務活嗎?你會做哪些家務活?
6.教師小結并提問:
你們會做這么多家務活呢,你們可真棒!那么,你們還有哪些家務活不會做嗎?
7.學生舉例。
8.教師小結:
同學們因為年齡小,現在還有很多家務活不會做,沒關系,我們可以慢慢學著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八課
板書:八
二、分析課文,講明道理
1.請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2.教師出示討論題:
張英好嗎?好在哪里?
3.學生小組邊看書邊討論。
4.學生分組匯報討論結果。
5.教師小結:
張英平時經常幫大人做家務活,他雖然不會摘韭菜,但她能夠仔細觀察奶奶是怎么干的,還虛心向奶奶學,她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板書:經常干 仔細看 虛心學
6.教師提問:
請大家想一想,經常干家務活有什么好處?
7.同桌兩位同學互相交流想法。
8.學生自由發言。
板書:學本領、減輕父母的負擔、養成勞動習慣
9.教師小結:
經常干家務活,不僅可以使自己學會很多勞動的本領,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而且還可以減輕家長的負擔。
三、指導練習,深入明理
評一評
1.教師演示課件(教材第35頁“評一評”的內容)
2.請學生讀題目要求。
要求內容:下面幾位同學的想法和做法有什么不對?如果是你,會怎樣想,怎樣做?
3.學生分組自選一位同學的想法和做法進行討論。
4.各小組派代表談看法。
5.教師小結:
做家務是為了培養自己愛勞動的好習慣,不能怕臟、怕麻煩,也不能從興趣出發,只有耐心學習,克服困難,堅持去做,才能做好家務活。
過渡語:
老師知道同學們都非常愛勞動,但是有時家長怕你們做不好,不讓你們做,比如下面兩位同學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
想一想
1.請學生打開教材第36頁看“想一想”中的圖。
2.教師介紹圖意:
(1)小青在家中掃地,剛掃了幾下,奶奶走過來說:“你掃不好,我掃吧!”
(2)小勇的爸爸正在喂豬,小勇說:“爸爸,我幫你喂吧!”“這活你不會,不用你干。”爸爸說。
3.教師提問:
你在家里遇到過類似這樣的情況嗎?當時,你是怎么做的?
4.學生思考后用表演的方式來回答。
5.教師小結:
在家里,有時家長不愿意讓我們干一些活是怕我們干不好,給他們添麻煩,但是如果總是不去干,是不可能學會勞動本領的,希望同學們能耐心說服家長,認真向家長學,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學會,而且會做得很好。
做一做
1.請學生討論一下,從今天開始,你準備學做一件什么家務活。
2.學生同桌相互討論后自由發言。
3.教師發給每個學生一張家務勞動評比表,鼓勵學生堅持做。
4.教師出示學生家務勞動光榮卡,卡上畫著一朵愛勞動的光榮花。
5.教師進行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八課,知道了做家務活有很多好處,希望同學們回家后,主動幫助家長做家務活,不會做的,學著做,當你學會一種家務活時,老師將發給你這朵愛勞動的光榮花。老師希望你們能早點戴上這朵光榮花,成為愛勞動的好學生。
板書設計:
八
經常干
仔細看 學本領、減輕父母的負擔、養成勞動好習慣
虛心學
《學做家務》 篇3
之一
佚名
教學目標
1、能把學做一件家務事的過程寫清楚,做到語句通順,意思連貫
2、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要點: 把勞動的過程寫具體
教學難點 : 文章要有開頭和結尾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做家務的經過,把事情基本說清楚。
2 、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二)教學經過:
一、課前談話,激發寫作興趣
1、聊聊自己在家里的生活情況,會哪些家務活并交流做家務的感受.
在學做家務的過程中,你感到最困難、最有趣的是哪一次?遇到什么困難?出了什么"洋相"?是怎樣克服和改進的?
2、要求寫下你做家務的經過,你會怎么寫? 學生自由發言
二、我們看看范例是怎樣寫的?(讀范例,懂得寫學做家務事的方法和要求)
學生總結寫作方法:這次作文是寫什么的,要求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老師歸納
寫作內容:學著做的一件家務事
寫作要求;把做事的經過寫清楚
注意事項:寫之前要先想好
(1)寫哪一件家務事?
(2)這件事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和誰一起做的?
(3)做的過程有沒有遇到困難?有了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
3、選好內容后,請同學們自己定一個作文題目,開始動手寫作
三、學生自己作文,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對作文能力較差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完成作文,并進行適當的修改,使文章連貫通順
2、從勞動中獲得快樂,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教學經過
(一)學生繼續作文,教師巡回指導,初步完成后,先同桌相互檢查評論.
(二)再由學生推薦覺得寫得好的文章,全班評議
1 、用投影儀投影文章
過程有沒有寫清楚?開頭和結尾有沒有寫好?學生自由提修改意見!
選出你覺得好的文章,說說好在哪里?
2、各自修改作文,再抄到作文本上
《學做家務》 篇4
《我學做家務》教學反思
品德與生活課的課堂不是封閉在教室里的,更多時間是在課外。做家務勞動絕不是一節課就能讓兒童愛上他,而相反更多的是要讓兒童在家做家務勞動時體驗,積累其樂趣和意義,才能產生愛做家務勞動的情感。在開學前一天家長集中開短會時,我就抓住機會,了解學生,了解家長。先向家長提出教會孩子一兩種簡單的家務勞動,每天給予機會,讓他們參與做家務勞動。為了能得到家長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達成教育共識。我向家長講了做家務勞動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再次提醒家長注意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給予孩子勞動的機會,并給予孩子耐心的指導與激勵性的評價。讓孩子能真正地在生活中體驗做家務勞動的樂趣,度積累經驗,最終能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學做家務》 篇5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小學生應該學習做簡單的家務活。
2.知道是愛勞動的表現。
情感:
1.愿意。
2.做家務活后感到愉快。
行為:
1.向大人學習做家務活。
2.經常干些簡單家務活。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一、二年級“勤勞節儉”德目中的有關要求設置的。勤勞節儉教育在小學三個年段反復進行,逐步提高。低年級是啟蒙階段,本課是在一年級進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家務勞動的意識和能力。
課文是一個兒童故事,雖然短小,但涵蓋的內容全面,認知、情感、行為方面的要求都能體現,要充分利用課文提煉觀點。
1.交待什么是家務活兒。
2.講明的好處。(1)能學習勞動本領;(2)能減輕家長負擔;(3)能培養愛勞動的品質,養成勤勞的好習慣。
3.指導學生怎樣兒。
第一、細心看。
第二、虛心學。
第三、經常干。
本課設五個欄目。
第一個欄目“說一說”,設在課文前邊,起導入 作用。力求達到兩個目的。一是通過問學生會做哪些家務活兒,還有哪些家務活不會做,了解本班學生在家務勞動方面的一般情況,以便加強針對性。二是通過學生的回答,滲透家務勞動的范圍,為講“什么是家務活兒”做鋪墊。
其余四個欄目均在課文之后,起練習作用。
教法建議:
1.為了讓孩子體會父母是家務勞動的主要承擔者,在課前可以安排一項調查活動,讓學生通過調查活動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從而激發學生動自覺性。
2.學生是否能夠養成做家務的好習慣,不是一日之功,因此,建議教師在本課結束后發給學生一張家務勞動的評價表,讓家長評價學生做家務的情況,督促學生養成做家務的好習慣。一周后,請學生匯報勞動的情況,頒發家務勞動光榮卡。
教學設計示例
第八課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小學生應該學習做簡單的家務活。
2.知道是愛勞動的表現。
情感:
1.愿意。
2.做家務活后感到愉快。
行為:
1.向大人學習做家務活。
2.經常干些簡單家務活。
教學重點:使學生知道小學生應該學習做簡單的家務活。
教學難點 :使學生懂得為什么要。
教育過程:
一、匯報調查結果,導入 新課
1.教師談話:
課前,老師請同學們進行家務勞動的調查活動,同學們都調查了嗎?請大家拿出自己的調查表,進行一下匯報。
2.學生匯報自己的調查結果。
3.學生談調查體會。
4.教師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們了解到在每個家庭中都有很多家務活,而且在大多數家庭中,承擔家務活的主要是父母,父母不僅要工作還要做家務確實非常辛苦。
5.教師提問:
你平時在家里做家務活嗎?你會做哪些家務活?
6.教師小結并提問:
你們會做這么多家務活呢,你們可真棒!那么,你們還有哪些家務活不會做嗎?
7.學生舉例。
8.教師小結:
同學們因為年齡小,現在還有很多家務活不會做,沒關系,我們可以慢慢學著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八課
板書:八
二、分析課文,講明道理
1.請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2.教師出示討論題:
張英好嗎?好在哪里?
3.學生小組邊看書邊討論。
4.學生分組匯報討論結果。
5.教師小結:
張英平時經常幫大人做家務活,他雖然不會摘韭菜,但她能夠仔細觀察奶奶是怎么干的,還虛心向奶奶學,她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板書:經常干 仔細看 虛心學
6.教師提問:
請大家想一想,經常干家務活有什么好處?
7.同桌兩位同學互相交流想法。
8.學生自由發言。
板書:學本領、減輕父母的負擔、養成勞動習慣
9.教師小結:
經常干家務活,不僅可以使自己學會很多勞動的本領,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而且還可以減輕家長的負擔。
三、指導練習,深入明理
評一評
1.教師演示課件(教材第35頁“評一評”的內容)
2.請學生讀題目要求。
要求內容:下面幾位同學的想法和做法有什么不對?如果是你,會怎樣想,怎樣做?
3.學生分組自選一位同學的想法和做法進行討論。
4.各小組派代表談看法。
5.教師小結:
做家務是為了培養自己愛勞動的好習慣,不能怕臟、怕麻煩,也不能從興趣出發,只有耐心學習,克服困難,堅持去做,才能做好家務活。
過渡語:
老師知道同學們都非常愛勞動,但是有時家長怕你們做不好,不讓你們做,比如下面兩位同學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
想一想
1.請學生打開教材第36頁看“想一想”中的圖。
2.教師介紹圖意:
(1)小青在家中掃地,剛掃了幾下,奶奶走過來說:“你掃不好,我掃吧!”
(2)小勇的爸爸正在喂豬,小勇說:“爸爸,我幫你喂吧!”“這活你不會,不用你干。”爸爸說。
3.教師提問:
你在家里遇到過類似這樣的情況嗎?當時,你是怎么做的?
4.學生思考后用表演的方式來回答。
5.教師小結:
在家里,有時家長不愿意讓我們干一些活是怕我們干不好,給他們添麻煩,但是如果總是不去干,是不可能學會勞動本領的,希望同學們能耐心說服家長,認真向家長學,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學會,而且會做得很好。
做一做
1.請學生討論一下,從今天開始,你準備學做一件什么家務活。
2.學生同桌相互討論后自由發言。
3.教師發給每個學生一張家務勞動評比表,鼓勵學生堅持做。
4.教師出示學生家務勞動光榮卡,卡上畫著一朵愛勞動的光榮花。
5.教師進行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八課,知道了做家務活有很多好處,希望同學們回家后,主動幫助家長做家務活,不會做的,學著做,當你學會一種家務活時,老師將發給你這朵愛勞動的光榮花。老師希望你們能早點戴上這朵光榮花,成為愛勞動的好學生。
板書設計 :
八
經常干
仔細看 學本領、減輕父母的負擔、養成勞動好習慣
虛心學
《學做家務》 篇6
教學目標:
1、根據統計結果回答問題、發現問題,進行簡單的預測和較為合理的判斷。
2、讓學生進行一些社會調查,體驗實踐性和現實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讓學生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并體會哪種記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表提出問題并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教法:
采用講授法、討論法、發現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將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水平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引導中探索,探索中發展,發展中提高。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談話:同學們,新的學期已經開始了幾天,我們的學習生活正逐漸步入正軌,今天,老師要請你們幫忙,為老師評選一名數學科代表。
教師出示評選條件:
1、數學成績優秀。
2、數學成績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數學成績。
3、愿意為大家服務,樂意為數學老師服務。
師:你想推薦誰當數學科代表?(學生自由發言并說出理由。)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篩選出兩位學生的名字寫在黑板上,如張三、李四。
二、互動新授
1、學習用記錄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1)收集數據。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通過篩選選出了兩位合適的同學,那么,這兩位同學哪個更合適呢?我們要從這兩位同學中選一位,你有沒有合適的方法?
學生討論,說說選擇的方法。
教師提問:用我們上節課學習的舉手統計的方法可行嗎?為什么?
小結:舉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時會出現其他同學不公平、不服氣的情況,影響同學之間的'和睦相處,那有沒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學生自由發言。)
出示小精靈的話:可以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誰能擔任科代表。
教師講解投票的方法,拿出準備好的小紙張,從黑板上選一個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學生動筆寫,將寫好的紙張折好,由小組長收上來。
(2)學習記錄方法。
教師將收好的紙張放在講臺桌上。
師:現在老師要從這些紙張里拿出一張,報出名字,同學們要想辦法把它記在紙張上,老師報一個,你記一個,一直到把這些紙張記完。請小組討論一下,你們準備用什么方法來統計數?(提示學生:紙張很多,報得又很快,必須抓緊時間統計,能分工合作。)
指名學生說,肯定學生的方法,如畫“○”、畫“∣”、畫“正”等。及搜狐請方法獨特的學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學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記錄。
講述:記錄完的討論一下,哪種方法記得既清楚又方便,將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讓大家瞧一瞧。
完成統計表。
根據統計結果,應該選( )擔任數學科代表。
(3)小結。
談話:剛才同學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方法,你們能說說是怎樣記的嗎?
把你喜歡的方法說給大家聽一聽,要說出喜歡這種方法的理由。
2、教學例2.
(1)過渡:同學們,光明小學要舉辦講故事大賽,某班要從王明明和陳小菲中選一位參加比賽,他們也是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誰參加比賽。
多媒體課件出示投票結果。
師:你能看懂他們用了哪些記錄方法嗎?(畫“√”、畫“正”、畫“○”)
(2)填寫統計表,分析數據。
把上面的統計結果填入下表。
學生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
回答問題:
根據統計結果,應該選誰參加比賽?
有兩位同學缺勤沒能參加投票,如果他們也投了票,結果可能會怎樣?(讓學生討論可能性。)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即使把缺勤同學的兩票同學的兩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數中,也不影響投票結果,所以,結果不會改變。
(3)從上面這道題中,你有沒有學到新的記錄方法?(讓學生自由說。)
教師:你喜歡哪種記錄方法,下次你統計事物數量時,就可以用上這種記錄方法。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3題。
出示統計表,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天氣情況嗎?
1、根據統計圖,完成統計表。
2、根據統計表逐題回答教材上的問題。
3、從統計表中你還知道什么?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最讓你高興的收獲是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應用統計知識幫助老師選了一位同學們心目中的數學科代表,老師先謝謝同學們,我們還學到了統計的另一種方法——投票,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了記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統計的內容很多,有興趣的同學課后還可以選擇一些內容進行統計。
板書設計
《學做家務》 篇7
現在的小朋友家庭都比較的富有,為了給孩子們節省學習的時間,家長從來都不讓孩子做家務,育兒專家指出,讓孩子澆澆花掃掃地,干點家務對于孩子們各個方面的發展都有幫助,以下就來詳細的看下吧!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干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干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中國民航大學幼兒園園長丁敏奉勸廣大家長,千萬不要忽視家務勞動,它對寶寶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不要忽視孩子生存技能的培養
前不久,丁敏看到一項關于小學生做家務時間的調查,結果顯示,美國孩子每天的家務勞動的時間為1.2小時,韓國孩子是0.7小時,英國和法國的孩子可以達到0.5-0.6小時,而中國孩子卻不足0.2小時。為什么我們的孩子做家務的時間最少,這和家長的教育觀念有關,家長們只注重孩子的智力開發,卻忽視了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對他的生存技能的培養。
家務勞動的四大好處
一、鍛煉和發展孩子的動作技能。家務勞動對成人來說是輕車熟路,但是對于孩子來說卻是挑戰,尤其是年齡越小的孩子,因為他的動作技能尤其是精細動作不是很發達,他需要統合他的各種動作技能來完成某項家務勞動。比如說,一個兩歲到三歲的孩子,媽媽對他說,幫媽媽把拖鞋拿過來。在這個過程當中,他需要行走的動作,需要拿東西的動作,還有要將物品放到指定位置的動作,從這一系列的動作當中,他的動作技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早教網
二、促進孩子認知能力的提高。家務勞動往往整合了很多認知技能,有分類的能力、對數字的概念,還有顏色、形狀等等。比如五六歲的孩子刷碗,刷盤子,刷完之后他要分類來放,同時他可以說出刷了三個盤子,四個碗,這又是一種數的概念。包括碗的顏色是什么,形狀是圓形的,還是橢圓形的。
三、增加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家長總說孩子獨立性差,其實是家長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不管孩子多小,但他是一個獨立的人,需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對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很重要。
四、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在家庭中,家長應該有意識地讓孩子感受到他也是家庭當中的一分子,有責任和義務為這個家做些什么,擦桌子,洗菜,掃地這些家務勞動是他的義務,而不是幫別人干活。要讓孩子感到自己是有用處的,這樣就會讓他產生自豪感和責任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接觸面的擴大,這種責任心和自豪感會不斷地增長和擴大。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長達二十多年的跟蹤性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干家務和不愛干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離婚率和心理疾病率也有嚴重的差別。
孩子能做什么樣的家務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這么小能做什么家務?丁敏認為,對于孩子做家務而言,并不是跟我們心中想的家務范圍一樣,更多的是指生活處理能力。比如說兩到三歲的孩子,在家長的指導下,把垃圾扔進垃圾箱,這就是一個動作的發展,就是所謂的家務勞動。或者家長請求孩子幫忙拿一些東西;幫父母澆花,前提是父母給孩子提供適量的水;晚上睡覺前,整理自己的玩具,從哪兒拿的放回哪兒去。
三到四歲的孩子,可以整理報紙,餐前擺放餐具,洗自己的小毛巾,整理他的圖書玩具等簡單的家務勞動。
四到五歲的孩子,這個時候有自己的想法了,可以做一些較為固定的家務,比如家長在打掃房間時,可以讓他擦桌椅,擦桌椅就是他的工作。餐前餐后要收拾整理餐具。收拾整理圖書玩具并且要歸類。
五到六歲的孩子,他的勞動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長可以讓他獨立地完成一些家務。比如洗自己的襪子,疊被子,收拾飯桌碗筷,掃地。早期教育
寶寶做家務 家長要注意
做家務也會帶來快樂
家長在培養孩子做家務勞動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一、給孩子分配的家務一定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二、讓孩子對家務勞動感興趣。有一位家長,他用碎布給孩子做了一個很小的適合孩子用的墩布,孩子很感興趣,家長擦地的時候,孩子也在擦;三、營造輕松的氛圍。家長要成為愛勞動的榜樣,比如做家務的時候放些音樂或自己哼著歌,孩子就會知道,做家務也會帶來快樂。
給孩子傳授相關技能
家務勞動是需要技能的,家長可以給孩子做一下講解示范,比如教孩子擦桌子,要先挽起袖子,別把衣服弄濕了,洗抹布不要把水灑得滿地都是等等,教孩子刷碗,要放多少洗潔精,里外都要沖干凈。
孩子好心辦壞事時家長不要呵斥
孩子有時會好心辦壞事,家長一定不要嘲笑或呵斥孩子,要在表揚他優點的基礎上,提出今后改進的要求。比如家長可以這樣說,你今天地掃得很干凈,就是角落給忘了。媽媽相信你明天肯定能把地掃得更干凈。家長要及時肯定孩子的勞動成果,保護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體驗到被尊重的感覺。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目前許多的家長們過于的追求市場上的一些早教方法,但是卻忽略了生活之中最有效最樸實的教育方法,但愿看了以上的文章之后家長們都能夠正確的認識到生活之中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學做家務》 篇8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小學生應該學習做簡單的家務活。
2.知道是愛勞動的表現。
情感:
1.愿意。
2.做家務活后感到愉快。
行為:
1.向大人學習做家務活。
2.經常干些簡單家務活。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一、二年級“勤勞節儉”德目中的有關要求設置的。勤勞節儉教育在小學三個年段反復進行,逐步提高。低年級是啟蒙階段,本課是在一年級進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家務勞動的意識和能力。
課文是一個兒童故事,雖然短小,但涵蓋的內容全面,認知、情感、行為方面的要求都能體現,要充分利用課文提煉觀點。
1.交待什么是家務活兒。
2.講明的好處。(1)能學習勞動本領;(2)能減輕家長負擔;(3)能培養愛勞動的品質,養成勤勞的好習慣。
3.指導學生怎樣兒。
第一、細心看。
第二、虛心學。
第三、經常干。
本課設五個欄目。
第一個欄目“說一說”,設在課文前邊,起導入 作用。力求達到兩個目的。一是通過問學生會做哪些家務活兒,還有哪些家務活不會做,了解本班學生在家務勞動方面的一般情況,以便加強針對性。二是通過學生的回答,滲透家務勞動的范圍,為講“什么是家務活兒”做鋪墊。
其余四個欄目均在課文之后,起練習作用。
教法建議:
1.為了讓孩子體會父母是家務勞動的主要承擔者,在課前可以安排一項調查活動,讓學生通過調查活動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從而激發學生動自覺性。
2.學生是否能夠養成做家務的好習慣,不是一日之功,因此,建議教師在本課結束后發給學生一張家務勞動的評價表,讓家長評價學生做家務的情況,督促學生養成做家務的好習慣。一周后,請學生匯報勞動的情況,頒發家務勞動光榮卡。
教學設計示例
第八課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小學生應該學習做簡單的家務活。
2.知道是愛勞動的表現。
情感:
1.愿意。
2.做家務活后感到愉快。
行為:
1.向大人學習做家務活。
2.經常干些簡單家務活。
教學重點:使學生知道小學生應該學習做簡單的家務活。
教學難點:使學生懂得為什么要。
教育過程:
一、匯報調查結果,導入 新課
1.教師談話:
課前,老師請同學們進行家務勞動的調查活動,同學們都調查了嗎?請大家拿出自己的調查表,進行一下匯報。
2.學生匯報自己的調查結果。
3.學生談調查體會。
4.教師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們了解到在每個家庭中都有很多家務活,而且在大多數家庭中,承擔家務活的主要是父母,父母不僅要工作還要做家務確實非常辛苦。
5.教師提問:
你平時在家里做家務活嗎?你會做哪些家務活?
6.教師小結并提問:
你們會做這么多家務活呢,你們可真棒!那么,你們還有哪些家務活不會做嗎?
7.學生舉例。
8.教師小結:
同學們因為年齡小,現在還有很多家務活不會做,沒關系,我們可以慢慢學著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八課
板書:八
二、分析課文,講明道理
1.請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2.教師出示討論題:
張英好嗎?好在哪里?
3.學生小組邊看書邊討論。
4.學生分組匯報討論結果。
5.教師小結:
張英平時經常幫大人做家務活,他雖然不會摘韭菜,但她能夠仔細觀察奶奶是怎么干的,還虛心向奶奶學,她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板書:經常干 仔細看 虛心學
6.教師提問:
請大家想一想,經常干家務活有什么好處?
7.同桌兩位同學互相交流想法。
8.學生自由發言。
板書:學本領、減輕父母的負擔、養成勞動習慣
9.教師小結:
經常干家務活,不僅可以使自己學會很多勞動的本領,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而且還可以減輕家長的負擔。
三、指導練習,深入明理
評一評
1.教師演示課件(教材第35頁“評一評”的內容)
2.請學生讀題目要求。
要求內容:下面幾位同學的想法和做法有什么不對?如果是你,會怎樣想,怎樣做?
3.學生分組自選一位同學的想法和做法進行討論。
4.各小組派代表談看法。
5.教師小結:
做家務是為了培養自己愛勞動的好習慣,不能怕臟、怕麻煩,也不能從興趣出發,只有耐心學習,克服困難,堅持去做,才能做好家務活。
過渡語:
老師知道同學們都非常愛勞動,但是有時家長怕你們做不好,不讓你們做,比如下面兩位同學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
想一想
1.請學生打開教材第36頁看“想一想”中的圖。
2.教師介紹圖意:
(1)小青在家中掃地,剛掃了幾下,奶奶走過來說:“你掃不好,我掃吧!”
(2)小勇的爸爸正在喂豬,小勇說:“爸爸,我幫你喂吧!”“這活你不會,不用你干。”爸爸說。
3.教師提問:
你在家里遇到過類似這樣的情況嗎?當時,你是怎么做的?
4.學生思考后用表演的方式來回答。
5.教師小結:
在家里,有時家長不愿意讓我們干一些活是怕我們干不好,給他們添麻煩,但是如果總是不去干,是不可能學會勞動本領的,希望同學們能耐心說服家長,認真向家長學,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學會,而且會做得很好。
做一做
1.請學生討論一下,從今天開始,你準備學做一件什么家務活。
2.學生同桌相互討論后自由發言。
3.教師發給每個學生一張家務勞動評比表,鼓勵學生堅持做。
4.教師出示學生家務勞動光榮卡,卡上畫著一朵愛勞動的光榮花。
5.教師進行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八課,知道了做家務活有很多好處,希望同學們回家后,主動幫助家長做家務活,不會做的,學著做,當你學會一種家務活時,老師將發給你這朵愛勞動的光榮花。老師希望你們能早點戴上這朵光榮花,成為愛勞動的好學生。
板書設計:
八
經常干
仔細看 學本領、減輕父母的負擔、養成勞動好習慣
虛心學
《學做家務》 篇9
教學目標:
1、結合“擺筷子”的具體情境,經歷編制2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編制乘法口訣的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訣,會用已學過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掌握并能夠熟練地運用。從而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讓學生盡快喜歡編制乘法口訣。
教學重難點及關鍵:
教學重點:編制并掌握2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探索記憶2的乘法口訣的方法。
關鍵:使學生通過操作、探究、合作交流來學習新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在家里會做家務嗎?(展現掛圖)
星期天,家里來了好多客人,爸爸媽媽都忙著招待客人,燒菜、做飯,小明也過來幫著做家務活,你們看(老師指著掛圖,讓學生觀察)小明在做什么呢?(生:幫著擺碗筷。)
師:這節課,我們就通過“做家務(擺筷子)”這一情境來學習2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做家務)
二、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1.看圖說一說。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小明擺碗筷這幅圖,從圖中你發現了什么?
(同桌互相說說,再匯報。)
生:桌上擺了9個碗,3雙筷子,可能吃飯的有9人,應該擺9雙筷子,已擺好了3雙,還要擺6雙……
師:請同學們看看小明是怎樣擺筷子的呢?(一雙一雙地擺)你們能幫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擺好嗎?
生:能。
2.擺一擺,數一數。
在準備擺之前聽清楚幾個要求:
(1)請每位同學用小棒代替筷子擺一擺。
(2)要求邊擺邊說:一雙筷子有2根,2雙筷子有4根……
(3)比一比看誰的動作最快。
3.填一填。(用小黑板出示這個表格)
幾雙筷子
1
2
3
4
5
6
7
8
9
幾根筷子
2
4
(1)觀察思考。這個表格表示什么意思?
(2)試一試。獨立把書上的表格填完整。
(3)交流訂正。“你填的數是幾?為什么填這個數?說說你的算法。”
生1:我是邊擺小棒邊數邊填表。
生2:我是先數一雙2根,2雙就是在一雙的基礎上加2根,即用2連加的方法。
4.試一試。
(1)根據表格寫乘法算式。
師:1雙筷子2根也就是幾個2?(1個2),那么1個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們會嗎?
師:2雙筷子呢?(2個2) 2個2是4,用乘法算式來表示又是怎樣的呢?
師:同學們很聰明,那你們能根據表格寫出3雙、4雙、5雙……9雙所對應的乘法算式嗎? (學生同桌交流后,獨立填寫算式,再匯報;老師按順序板書乘法算式。)
(2)觀察算式和剛才板書的口訣有什么關系?
(3)尋找2的乘法口訣的秘密。
① 相鄰的兩句口訣的得數相差2,
② 口訣里都是小的數在前面,
③ 得數都是雙數
……
5.讀一讀、記一記。
(1)按順序齊背。
(2)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對口令。
(3)教師指表格中任一組信息,學生說口訣。
三、鞏固練習
1、 游戲:找朋友。
教師出示乘法口訣,由桌子上有乘法算式的同學將算式將相應的算式舉起來,其他同學判斷。(全體參與)
2.圈一圈。
(把第15頁練習第2題寫在小黑板上展示)先理解題意,再獨立完成,然后反饋訂正。
提問:(指著小黑板上已填完的表)觀察這些圈起來的數,你發現了什么?(雙數)沒有圈起來的數呢?(單數)
3、獨立完成作業第三題,師巡視批改。
四、課堂總結
請小朋友談談本節課的學習收獲。
五、布置作業
熟記2的乘法口訣,完成15頁第4題
《學做家務》 篇10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小學生應該學習做簡單的家務活。
2.知道學做家務活是愛勞動的表現。
情感:
1.愿意學做家務活。
2.做家務活后感到愉快。
行為:
1.向大人學習做家務活。
2.經常干些簡單家務活。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一、二年級“勤勞節儉”德目中的有關要求設置的。勤勞節儉教育在小學三個年段反復進行,逐步提高。低年級是啟蒙階段,本課是在一年級進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家務勞動的意識和能力。
課文是一個兒童故事,雖然短小,但涵蓋的內容全面,認知、情感、行為方面的要求都能體現,要充分利用課文提煉觀點。
1.交待什么是家務活兒。
2.講明學做家務活的好處。(1)能學習勞動本領;(2)能減輕家長負擔;(3)能培養愛勞動的品質,養成勤勞的好習慣。
3.指導學生怎樣學做家務活兒。
第一、細心看。
第二、虛心學。
第三、經常干。
本課設五個欄目。
第一個欄目“說一說”,設在課文前邊,起導入 作用。力求達到兩個目的。一是通過問學生會做哪些家務活兒,還有哪些家務活不會做,了解本班學生在家務勞動方面的一般情況,以便加強針對性。二是通過學生的回答,滲透家務勞動的范圍,為講“什么是家務活兒”做鋪墊。
其余四個欄目均在課文之后,起練習作用。
教法建議:
1.為了讓孩子體會父母是家務勞動的主要承擔者,在課前可以安排一項調查活動,讓學生通過調查活動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從而激發學生學做家務活動自覺性。
2.學生是否能夠養成做家務的好習慣,不是一日之功,因此,建議教師在本課結束后發給學生一張家務勞動的評價表,讓家長評價學生做家務的情況,督促學生養成做家務的好習慣。一周后,請學生匯報勞動的情況,頒發家務勞動光榮卡。
教學設計示例
第八課 學做家務活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小學生應該學習做簡單的家務活。
2.知道學做家務活是愛勞動的表現。
情感:
1.愿意學做家務活。
2.做家務活后感到愉快。
行為:
1.向大人學習做家務活。
2.經常干些簡單家務活。
教學重點:使學生知道小學生應該學習做簡單的家務活。
教學難點 :使學生懂得為什么要學做家務活。
教育過程:
一、匯報調查結果,導入 新課
1.教師談話:
課前,老師請同學們進行家務勞動的調查活動,同學們都調查了嗎?請大家拿出自己的調查表,進行一下匯報。
2.學生匯報自己的調查結果。
3.學生談調查體會。
4.教師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們了解到在每個家庭中都有很多家務活,而且在大多數家庭中,承擔家務活的主要是父母,父母不僅要工作還要做家務確實非常辛苦。
5.教師提問:
你平時在家里做家務活嗎?你會做哪些家務活?
6.教師小結并提問:
你們會做這么多家務活呢,你們可真棒!那么,你們還有哪些家務活不會做嗎?
7.學生舉例。
8.教師小結:
同學們因為年齡小,現在還有很多家務活不會做,沒關系,我們可以慢慢學著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八課《學做家務活》
板書:八 學做家務活
二、分析課文,講明道理
1.請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2.教師出示討論題:
張英學做家務活好嗎?好在哪里?
3.學生小組邊看書邊討論。
4.學生分組匯報討論結果。
5.教師小結:
張英平時經常幫大人做家務活,他雖然不會摘韭菜,但她能夠仔細觀察奶奶是怎么干的,還虛心向奶奶學,她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板書:經常干 仔細看 虛心學
6.教師提問:
請大家想一想,經常干家務活有什么好處?
7.同桌兩位同學互相交流想法。
8.學生自由發言。
板書:學本領、減輕父母的負擔、養成勞動習慣
9.教師小結:
經常干家務活,不僅可以使自己學會很多勞動的本領,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而且還可以減輕家長的負擔。
三、指導練習,深入明理
評一評
1.教師演示課件(教材第35頁“評一評”的內容)
2.請學生讀題目要求。
要求內容:下面幾位同學的想法和做法有什么不對?如果是你,會怎樣想,怎樣做?
3.學生分組自選一位同學的想法和做法進行討論。
4.各小組派代表談看法。
5.教師小結:
做家務是為了培養自己愛勞動的好習慣,不能怕臟、怕麻煩,也不能從興趣出發,只有耐心學習,克服困難,堅持去做,才能做好家務活。
過渡語:
老師知道同學們都非常愛勞動,但是有時家長怕你們做不好,不讓你們做,比如下面兩位同學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
想一想
1.請學生打開教材第36頁看“想一想”中的圖。
2.教師介紹圖意:
(1)小青在家中掃地,剛掃了幾下,奶奶走過來說:“你掃不好,我掃吧!”
(2)小勇的爸爸正在喂豬,小勇說:“爸爸,我幫你喂吧!”“這活你不會,不用你干。”爸爸說。
3.教師提問:
你在家里遇到過類似這樣的情況嗎?當時,你是怎么做的?
4.學生思考后用表演的方式來回答。
5.教師小結:
在家里,有時家長不愿意讓我們干一些活是怕我們干不好,給他們添麻煩,但是如果總是不去干,是不可能學會勞動本領的,希望同學們能耐心說服家長,認真向家長學,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學會,而且會做得很好。
做一做
1.請學生討論一下,從今天開始,你準備學做一件什么家務活。
2.學生同桌相互討論后自由發言。
3.教師發給每個學生一張家務勞動評比表,鼓勵學生堅持做。
4.教師出示學生家務勞動光榮卡,卡上畫著一朵愛勞動的光榮花。
5.教師進行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八課《學做家務活》,知道了做家務活有很多好處,希望同學們回家后,主動幫助家長做家務活,不會做的,學著做,當你學會一種家務活時,老師將發給你這朵愛勞動的光榮花。老師希望你們能早點戴上這朵光榮花,成為愛勞動的好學生。
板書設計 :
八 學做家務活
經常干
仔細看 學本領、減輕父母的負擔、養成勞動好習慣
虛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