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菜園》優秀教學設計匯編(通用13篇)
《父親的菜園》優秀教學設計匯編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學習從課文內容體會思想的方法;想像父親遇到的困難和怎樣克服的。學習父親不怕艱辛和困難、堅持不懈的好品質。
3.有感情的讀文。知道要想獲取成功必須勇于克服困難,堅持努力奮斗的道理。
重點難點
能抓住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體會他的作用。
教具準備
常規、掛圖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親情導入,激發情趣。
1. 同學們都見過菜地,院子里的小塊平地可以開墾成菜地,田里的菜地又大又平,分成一畦一畦的。你覺得在山坡種地會有問題嗎?(學生發表看法)
2. 一位極其普通的農民,為家人開出了一塊菜園,但子女收獲的絕不僅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種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
3. (板書課題:父親的菜園)讀一讀,大膽推測一下,為什么叫《父親的菜園》?到底誰的推測正確呢?讓我們快速讀課文。
[設計意圖]
用動情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課文,十分親切自然,有水到渠成之妙。推測課題,設置懸念,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4. 出示提綱,指導自讀
(1)初步閱讀,讀通課文
①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生字讀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反復多讀幾遍。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②在父親開墾菜園的過程中,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把這樣的語段畫出來,并在空白處寫出自己的想法。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
[設計意圖]
自學提綱中的方法提示,猶如沙漠中的路標,夜航中的羅盤,為學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告訴學生應該怎樣讀,減輕了學生閱讀時的負擔。
二、提出疑問,梳理問題。
1. 同桌之間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
2. 讀第一、二節。思考為什么要開墾新菜園?
3. 父親要開墾新菜園家人態度如何?用一個詞語來說明,父親的態度如何?也用一個詞語來說明。
4. 哪部分具體介紹了父親開墾菜園的過程?他遇到什么困難?是怎樣克服的?(學生默讀,在書本上批注)
5. 思考為什么叫《父親的菜園》,圈畫批注,看你能找到幾條原因。(同桌或小組內交流。)
6. 全班討論,理清課文的思路。
①父親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山坡上開出了一塊作為菜園的基地。
②當暴雨沖走泥土后,父親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塊新菜園。
③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豌豆翻進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變得肥沃,讓全家人擁有了一個四季常青的菜園。
[設計意圖]
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此環節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抓住問題來閱讀思考和感悟,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資助學習和探究。
三、合作探究,初步感悟。
1. 指名讀課文。注意讀的正確流利有感情。
2.出示生詞,指導讀準確:嬰兒、疑惑、堅毅、平坡、邊緣、可怖、紅腫、榨干、荒涼、誘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 聯系上下文,指導理解詞語。
堅毅:堅定有毅力。文中指在山區找一塊菜地是相當困難的,家人都覺得不可能,面對家人的疑惑,父親卻非常有信心有決心。
猙獰:面目兇惡的樣子。文中指父親剛開出的菜地,被暴雨沖走泥土,露出了無法種植的巖石。
氣餒:失掉勇氣和信心。
貧瘠:土地薄,不肥沃。
疑惑不解: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4. 討論感悟,指導理解句子。
①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為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干它,以后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
父親的對這片來之不易的土地不僅了解,而且熱愛,用“難為”和“拼了命”,說出了這塊菜地的貧瘠與荒涼,所以父親才不顧眼前利益,決定把這一季豌豆翻進土里,育肥土地。
《父親的菜園》優秀教學設計匯編 篇2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寫了“父親”通過艱辛的努力,在荒涼貧瘠的山坡上為家人開辟出了一處菜園。贊揚了父親執著,勤勞的品質。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生動細致地描寫了“父親”的言行,字里行間流露著對“父親”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新詞。通過看圖認識“箢箕、鐵锨、豌豆、萵筍”這四個學生感到困難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父親的執著和勤勞。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促進學生自主讀書,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理解課文中寫父親言行的句子,來理解“父親的菜園”的來之不易。
一、課前播放歌曲《多情的土地》。
(在優美的歌曲中學生愉悅身心,有所感悟。)
二、對比引入,入情入境。
1.展示圖片 春:菠菜,萵筍 夏:黃瓜,茄子
秋:辣椒,南瓜 冬:蘿卜,白菜
教師配音讀最后一自然段。
2.揭示課題《父親的菜園》。
【學生在直觀圖片的展示下,一幅幅栩栩如生,從而定下基本輪廓】
三、過渡,切入“文眼”。
師:在歌曲中,土地對農民多么重要,而失去土地就像什么?用文中一句話回答。
四、菜園探析,一詠三嘆。
1、通讀概覽。
師:學生瀏覽課文,對父親的菜園是否有新的`了解,找出詞注在題目旁(猙獰 貧瘠 翡翠)讀詞解詞并概覽大意。
導:菜園有猙獰的巖石、貧瘠的土地,經過父親的努力,變成翡翠般誘人,如果把這兩者放在一起會什么效果呢?
2、以說帶讀
在從對比中,學生自由談出內心感受(如疑惑、害怕、懷疑……)
師:同學們的心理正是文中“我”心理,朗讀一下第6、7自然段,注意語氣。
3、創造疑問:
父親如何把這問號拉直就變成鐵錘般的感嘆號,同學想不想知道,讓學生感興趣讀畫下文。
[在這板塊教學中,有“貧瘠”和“翡翠般菜園”對比圖展示,學生的內心一定有所震動,有所感觸,也就會感情朗讀出父子間對話]
五、走進菜園,走進父親。
1、以“字”遷移
通過“園”字動畫認識開出三四分地的辛苦。(提煉出“開地”)
2、提煉讀法,學法遷移
師:在這園中,只有猙獰巖石、貧瘠土地,缺少些什么?瀏覽課文,圈出詞提煉(挑土蓋巖石、豌豆來肥土)
3、勞動工具展示 鋤頭、箢箕、鐵锨、筐(讀這些詞)
(因為有圖片,學生能形象知道父親用簡單工具憑借毅力創造奇跡)
4、聚焦重點
師: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工具是活的,而人的力量是無窮的。父親如何用這些工具創造奇跡的?劃出句子并學會旁批注。
第一次學生讀出想象力,第二次讀出感情。
(父親的三句話分別想象為:傍月荷鋤歸,雨中捧土涕,手撫腫肩笑。)
在這板塊教學中,圖片,教師有感情點撥,學生的感悟整體結合達到對父親認識的深化。
六、情感深化,認識課題。
1、以說帶練
當學生對父親有了一個情感升起華,延伸練習:
因為有了父親的勤勞,所以貧瘠土地變成碧綠翡翠。
因為有了父親的堅毅,所以貧瘠土地變成碧綠翡翠。
因為有了父親的執著,所以貧瘠土地變成碧綠翡翠。
2、認識課題
師:為什么用父親的菜園做題?而不是我家的或其它的?
3、內容延伸
當你有了父親的勤勞、堅毅、執著,你也會像父親一樣把荒漠變綠舟,從無知到有知,創造美好的未來。
七、以歌升華,激勵學生。
課后播放歌曲風雨彩虹,鏗鏘玫瑰
板書設計:
開地
挑土
肥地
父親
勤勞 堅毅 執著
《父親的菜園》優秀教學設計匯編 篇3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并學習父親的勤勞和執著。
3.積累并學習描寫人物言行的語句。
【課前準備】
1.文字幻燈片。
2.補充閱讀材料。
A、案
一、讀題設疑,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父親的菜園)讀一讀,大膽推測一下,為什么叫《父親的菜園》?
2.到底誰的推測正確呢?讓我們快速讀課文。
二、初步閱讀,讀通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生字讀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反復多讀幾遍。
2.出示生詞,指導讀準確:嬰兒、疑惑、堅毅、平坡、邊緣、可怖、紅腫、榨干、荒涼、誘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
三、研讀,體會人物精神
1.默讀課文,思考為什么叫《父親的菜園》,圈畫批注,看你能找到幾條原因。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
a.父親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山坡上開出了一塊作為菜園的基地。
b.當暴雨沖走泥土后,父親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塊新菜園。
c.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豌豆翻進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變得肥沃,讓全家人擁有了一個四季常青的菜園。
4.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這位普通的農民以同樣的精神在荒涼的山坡上創造了一塊菜園。請你用自己的話夸夸這位父親。(如,您的身上有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沒有土,沒有肥,您都想辦法解決,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樣,不達目的不罷休,肯定會取得成功。您下定了決心就不辭勞苦地付出,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您雖然平凡,卻有一種偉大的精神,才創造了荒涼中的奇跡)
5.父親雖然是一位普通的農民,但他身上那種執著、堅持不懈的精神卻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下面就請同學們任選一段你認為最能體現父親這種精神的段落,練習有感情朗讀,并讀給大家聽。
四、探究寫法
1.作者是如何寫出父親的這種精神的?(典型事例,具體描寫人物的言行)
2.拓展閱讀《兩根指頭的聲音》。
《父親的菜園》優秀教學設計匯編 篇4
激勵,一個時尚的字眼;激勵,會激發學生火一樣的熱情;激勵,會激發出學生智慧的火花。令人難忘的是上《父親的菜園》一課,激勵擦出的火花至今仍在我腦海閃現。
那是我在上完調研課后,孩子們的表現令我較為滿意。于是,在接下來的一堂課前,我對孩子們給予了熱情地表揚與激勵:“孩子們,我從你們上一課中看到了你們的活潑,看到了你們的智慧在閃光。我相信通過你們的努力,你們會像鉆石一樣大放光彩。”孩子們聽著,動情了,一張張小臉上洋溢著更高的興致。
在接下來的學習《父親的茶園》中,其中有一個學習任務是自讀課文,給每個自然段加一個小標題。前面四個自然段,同學們反應較好。在給第5自然段加小標題時,火花不時飛濺。
師:孩子們,你認為第5自然段加一個什么樣的小標題?
生a:我認為小標題可加為“父親砌墻”。
生b:老師,我認為“砌上石墻”更合適。
這時,我的心里很高興,這不就是標準答案嗎?正準備表揚,學生c舉起手來,我納悶他還有比這更好的嗎?于是我一個“請”字。
學生c:老師,我認為不妥,“砌墻添土”更恰當。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也遠遠脫離了教案。但一陣驚喜襲上心頭,多棒!于是,我馬上追問:為什么?
學生c:因為“砌上石墻”只是這一自然段前面的內容,后面還寫了父親挑土來添在荒地上。所以,“砌墻添土”更恰當。
師:理由多棒!比標準答案更完整。(但一念之下,我又覺得“添”恰當嗎?)于是又問道:“孩子們,你們聯系一下上文,再讀一讀,你們思考思考添字是否恰當?換成哪個詞更合適?
這一下,學生像蜂窩炸了,興奮了,認真地讀起來。一分鐘后:
學生d:我認為“砌墻填土”好些。
學生e:“添”字不恰當。“添”是原來的基礎上再加上文中荒地的泥土已被洪水沖個一干二凈,露出光禿禿的巖石。怎么是“添”呢?把以“砌墻填土”更恰當。
學生f:父親重新挑土上去,應是“砌墻挑土”。
……
好熱烈的氣氛,多么燦爛的思維火花。這聰明的、活躍的學生就是許多老師眼中死氣沉沉的差班嗎?這就是平時那膽怯的孩子嗎?我激動了,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然后,在沒有另外的意見時,我組織孩子們討論,你認為哪一個小標題最恰當?
孩子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最后一個個爭相發言,都認為“砌墻填土”更恰當一些。
接下來的課堂更活了,孩子們很好的、自主地完成了學習內容。
下課了,我還未從激動中沉靜下來,還沉浸在激勵所擦出的絢麗的火花中。
點評:
從這一堂課中,我想起了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所說的一句話:“人類所有的情緒中最強烈的莫過于被人重視。”而贊揚,激勵是一種滿足于人的愿望,強化人的動機的有效方法。
課前對學生的激勵,贊賞,結果打開了孩子們禁錮的心靈,給了他們勇氣,開啟了孩子們的智慧之窗。燦爛的思維火花不時飛濺,在課堂上表現得淋漓盡致,精彩極了,是我始料不及的、驚喜的。
從中,我更深刻地意識到:激勵、賞識是多么重要。作為教師,我們不要吝嗇,多給孩子一些激勵,多給孩子一些賞識,我相信燦爛的火花將燃成熊熊的大火,煉出最好的鋼材。
《父親的菜園》優秀教學設計匯編 篇5
讀《父親的菜園》有感
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仰天湖小學四丁班 徐莉
《父親的菜園》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父在荒山上開墾了一塊菜地,付出了很多辛勞,菜地上終于長出了許多新鮮的蔬菜。表現了父親勤勞、聰明、堅強的品質。
讀了這篇課文,我想到從前我家門前一個廁所,后來爺爺退休了,廁所也拆了,爺爺決定在這帶養花。于是他每天去挖土,從外面買來花種在地里。
后來,他又在一塊空地里準備養金魚。剛開始是挖坑,幾乎每天都要換一件衣服,挖好坑后,還要在上面貼上一塊塊瓷磚。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去,金魚池也建好了,爺爺在池里放好了水,從外面買來金魚放進金魚池里,從此金魚在里面自由自在的生活著。
夏天,強烈的太陽把花的葉子都曬枯了,爺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于是早晚都給它們澆水,最后花比以前開得更艷、更美了,有著嫩綠的葉子,和五顏六色的花朵,看那紅花,紅得似火。像一個火紅的太陽;看那剛發芽的綠葉,綠得像翡翠。
冬天,寒冷的天氣把花都凍死了,爺爺只好臨時搭了一個溫室。天冷時,把花都放進去。到了春天,這些花都長出了新葉子。
從課文中的父親和我的爺爺身上,我懂得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獲。
推薦理由:
因為這篇文章寫了夏天的冬天爺爺養花遇到了困難,自己是去怎樣想辦法的,反映了爺爺辛勤勞動后的成果,寫出了我自己的真情實感,所以我推薦這篇文章。
讀《父親的菜園》有感
湖北省宜都市陸城第一小學四⑷班 孫秀滿
今天我懷著虔誠的心情讀了一篇課文──《父親的菜園》。課文主要講述因為新修公路,使我家失去菜園,但是在父親的帶領下,經歷了種種磨難后,我們家的菜園又變得四季長綠。
讀了這篇課文使我深受啟發,讓我有很深的兩點體會:
第一、我被父親那種在困難面前不嚇倒,不退縮,勇于戰勝困難的精神所感染。想想在生活中的有些人遇到了一點困難就退縮,就找人幫忙,自己不開動腦筋去想,去做,跟文中的父親簡直是天壤之別。著名青年詩人汪國真在《山高路遠》這首詩寫到:“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詩句所要表達的正是這樣的道理。只要你敢于面對一切困難和不幸,勇于挑戰,就能走出逆境,走出光明,就一定能達到人生的頂峰。
第二、我覺得文中的父親是一位偉大的父親,他給孩子的并不是物質財富,而給他們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這種財富也許在少年時期并不實用,在短時間內無法顯現,可是在人生旅途的中間,是永不枯竭的動力,他能給我們帶來永久的幫助。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文中父親這種敢于戰勝困難,鍥而不舍,堅忍不拔,不貪圖眼前利益的種種精神就為孩子樹立了一個學習的榜樣,而這將成為孩子戰勝挫折和困難的動力和源泉。
有一句廣告說的好:“山高人為峰”,父親就是一座山峰,讓我永遠仰慕父親,心中有山峰就有了前進的動力。
父親的菜園
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砂子塘小學四年級六班 周思韻
父親的菜園是個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世界。,菜園的一半種著大白菜,一棵棵白菜整整齊齊地站在土里,就像一個個水靈靈的小姑娘,穿著翠綠的裙子,迎著風,跳著整齊劃一的舞蹈。沿著菜園左邊的石墻,種著一排辣椒樹,密密麻麻的小辣椒,在細細的枝條上掛滿了,有紅的,綠的,也有半綠半紅的,它們你擁我擠,就像一群調皮的孩子,爭著向培養它們的人打招呼。菜園里最引人注目的可能就是黃瓜棚了,一根根深綠的藤爬滿了瓜架,綠綠的葉子中點綴著黃色的小花,真是好看,更可愛的就是一條條滿是帶刺的黃瓜,彎彎的,嫩嫩的,讓人看得直流口水,菜園里還種有鮮艷欲滴的西紅柿,郁郁蔥蔥的韭菜……。這真是一個美麗的菜園。
《父親的菜園》優秀教學設計匯編 篇6
[教材分析]本文主要講述了新修的公路占據了我家四季常翠的菜園。望著桌上總也盛不滿的菜碗,父親開辟了一片荒地。在父親的精心侍侯下,這塊原本貧瘠的黃土地,變成了肥沃的黑土地,于是,我家的菜園一年四季都是一片翠綠。全文共8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主要是講我家的菜園被新修的公路占了,所以父親要重新開辟一個菜園。第二、三自然段講了父親選擇了后山坡貧瘠的坡地,并撒上了豌豆種子。第五、六、七自然段講第二年豌豆長成了,父親把它翻到地里作肥料,并到處拾糞精心侍侯,貧瘠的土地變得肥沃了。最后一段講這快地至今仍是我家的菜園。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12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掌握1個多音字。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懂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懂得土地能從貧瘠變得肥沃,是由于父親的勞動,是勞動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
[教學重點]從父親的兩次話體會父親的高尚品質。
[教學難點] 討論結尾一段是否多余
[設計思路]
一、抓重點句子感悟。
在閱讀教學時,我特別關注父親的兩次對話。第一次,是在我對這塊貧瘠的坡地產生懷疑時,父親信心十足地告訴我撒了種子就會有收獲。父親的話其實是在告訴我一個人生哲理:有付出一定會有回報,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第二次是在我期盼著吃香噴噴的炒豌豆時,父親竟然把豌豆全翻在泥土里,當我疑惑不解時,父親告訴我不能光顧眼前,要學會保養土地,保護資源。從父親的告誡中,不僅表現父親是個熱愛土地的老農民,有足夠的種田經驗,而且還看得出父親能從長遠的角度看待問題。父親種地的道理,使我感悟到人生道理:不能目光短淺,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父親對土地的熱愛。
二、充份調動學生的想象,培養學生認真讀文的好習慣。
文中寫了作者看到父親早出晚歸,看到父親辛勞一周后的成果——一片剛翻過的黃土地,并沒有直接具體寫父親是怎樣翻地的,我就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聯系生活實際,想象父親是怎樣細心翻地的呢?比如父親把坡地上的柴草拔掉,刨除坡地里的樹根、石頭,把坡地的硬土翻松,把大土塊砸碎,用簸箕細心篩土等。通過細致入微的想象來感悟父親的不辭辛苦。
三、通過語言動作的描寫體會父親勤勞、堅韌的品質。
如決定開荒到開荒墾地,父親每天天色未亮,父親就扛著鋤頭、簸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著一擔柴草回家來,在讀中感悟父親的辛勞。另外通過父親用豌豆肥田,拾糞肥田等動作體現了父親的節儉和對土地的熱愛。
四、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突破難點。
文章在講到在父親的辛勤勞作下,我家的菜園已經變得一年四季翠綠,像一塊翡翠嵌在山坡上,文章到此并沒有結束,又寫了最后一段,那這一段可否不寫,讓同學們展開了討論,最后大家一致認為應該寫,因為同學們在前面的學習中感受到正是因為父親的勞動使得我家一年四季蔬菜不斷,是勞動創造了一切美好的生活,這段不能不寫,它起到了前后呼應,升華主題的作用,表達出我對父親的熱愛,更是對勞動進行了申情地贊美。
《父親的菜園》優秀教學設計匯編 篇7
教學內容:人教社小學語文四年級下
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6的生字;
2、熟讀課文,通過語言和行動體會父親堅韌的優良品質;
3、感情朗讀課文,感受父親對勞動、對土地深厚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知識鋪墊與導入
1、你們誰見過菜園?
用你的語言描述一下:在哪兒見過?菜園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講完,出示菜園圖片)
2、那你們見過在鋪滿石塊荒坡上的菜園嗎?
(出示荒坡圖片,揭示荒坡種菜需要土壤和肥料,很艱難)
二、初讀課文
1、今天我們學習《父親的菜園》,快速閱讀,說出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或者疑惑問題;
要求:讀準字音,語句流利,邊讀邊想;
2、教師板書學生問題和感受;
三、細讀課文
1、教師歸納學生感想和問題:看來同學們對父親很敬佩。下面我們仔細閱讀課文思考:
閱讀要求:推敲重點語句和詞語,語速勻暢,語調抑揚。邊讀邊打記號和寫注釋。
● 通過一件什么事情讓你對父親很敬佩?
(解決開荒的原因,菜園對父親的重要性)
為什么要開墾菜園?找出具體的語句體會
● 父親哪些方面值得你敬佩?
(解決開荒的過程和艱辛)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找出父親言行的句子體會人物的思想
勤勞、自信、堅韌,熱愛
● 你覺得父親是怎樣的人?
(系統歸納,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父親的形象)
四、拓展
出示荒涼的山坡和父親的菜園圖片
這是被破壞的土地,這是父親的菜園;
對破壞土地人的行為你有什么評價?父親和他們比起來你有新感受?
《父親的菜園》優秀教學設計匯編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課后及文中的生字理解其組成的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重點句子,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中體會父親勤勞、堅韌等品質。
一、(課前板書課題:父親的菜園。)導入
1、今天徐老師要帶大家到一個地方(出示菜園圖),瞧,我們來到了哪里?
2、你看到了什么?(學生說)
3、(出示荒地圖)但是,原來這片土地是那么得荒蕪。一塊如此的荒地怎么會變成一塊碧綠的翡翠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父親的菜園》去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及反饋
●(出示初讀要求)為了更好地體會課文,請你帶著上面的要求,先自由讀讀課文:
1、試著讀準生字、理解新詞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初讀反饋
1、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大家的學習成果(出示生字新詞):
⑴誰來給大家讀一讀?
⑵采用你喜歡的方式向大家說說哪些生字你會了、哪些詞語你理解了。
⑶帶著剛才的理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些詞語。(齊讀)
2、讀了課文以后你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引導學生說出父親的菜園從“荒涼的山坡”變成了“碧綠的翡翠”,板書:荒地→翡翠)
出示兩幅圖:“荒涼的山坡”和“碧綠的翡翠”,引入:那么,父親身上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能在這一塊荒地上嵌上了這樣一塊翡翠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的字里行間去尋找答案。
三、體會人物精神
1、·通過自學課文你知道父親一開始開墾荒地是不是一帆風順的?
·那他是在什么情況下決定開墾菜園的?(學生回答,出示:終于有一天,父親望著飯桌上總也盛不滿的菜碗,說要重新開一塊菜地。全家人投去詫異的目光——要知道,在我們這里要找一塊可以當菜園的地,是相當困難的。望著我們疑惑的神情,父親堅毅地說:“我們去開一塊新的菜地!”)
·過渡:父親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決定開墾荒地的,從這段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可以提醒提醒你: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來的?
2、·既然父親下了如此大的決心開墾菜園,那么接下去他要做的就是開墾菜園(引說)。那么,“我”是如何寫父親開墾菜園的呢?請你用筆勾畫出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學生劃這些句子)
·大家劃了哪些?(先初步說出幾句,不作交流)
3、同學們找出這么多的句子都是描寫父親開墾菜園時的語言和行動的,那父親的哪些話語和做法最讓你感動呢,請把這樣的語段找出來在四人小組里讀一讀,并且和別人一起分享你的感受!(四人小組交流)
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大家的合作學習成果,父親的哪些話語和做法最讓你感動呢?
4、主要討論以下句子:(其余句子口頭交流)
●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著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著一擔柴草回家來。
·從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父親是怎樣的人?(學生回答:勤勞、辛苦……)
是呀,父親通過整整一個星期起早貪黑地勞動,終于開出相當于我們兩個教室大的黃土地,多么不容易呀。那么就請你讀一讀,讀出你所說的父親的勤勞。(學生讀)
·大家覺得哪些字應該重讀,更能讓我們體會到父親的勤勞與辛苦呢?(學生說)
我們一起來試一試,讀出父親的勤勞與辛勞。
· 萬事具備,父親可以開始開辟新的菜園了,可是……有什么倒霉的事情發生嗎?(生說到:父親還沒來得及整理他新辟的菜園,一場暴雨說來就來了。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锨就沖進了暴雨中……可是,山坡菜地里那薄薄的一層泥土已經被大雨沖了個一干二凈,露出大塊大塊猙獰的巖石來。)
·整整一個星期的努力白費了,讀到這里你有什么想說的?(學生說到父親的倒霉與不幸。)
·的確,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啊!父親肯定會非常傷心。
如果你付出了努力而沒有得到回報你的心情會怎樣?(學生自由說。)
是的,肯定會很傷心,失去信心了,用我們今天新學到的詞語說就是非常得“氣餒”;有些人遇到這種情況會失去信心,那父親是怎樣做的呢?
●出示:父親沒有氣餒,他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矮墻,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蓋住了那可怖的巖石。父親的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
·你讀出了什么?(學生說)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段話,邊讀邊想象一下畫面,想一想:如果你是作者,看到父親所做的這一幕你的心情會怎樣?(生答。)
·是呀,肯定會*,為了填土,父親累得雙肩紅腫,雙腳起泡;靠自己的身體,在巖石之上創造了一塊菜園,是多么不容易呀。
·功夫不負有心人,由于父親的堅持我們家終于有了夢寐以求的新菜園,就在我做著吃香噴噴的炒豌豆的美夢時,父親卻……(引說,用文中的一句話說)讀到這里你是不是也疑惑不解呢?那我們來聽聽父親怎么說?)
●出示:就在我做著吃香噴噴的炒豌豆的美夢時,父親卻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我有些疑惑不解。父親說:“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為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干它,以后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
·讀了父親的這席話你有什么疑問嗎?有疑問說出來一起解決,沒疑問引出:那徐老師倒有一個疑問:為什么說“難為”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呢?(學生說)
·評價引出:是呀,因為這塊地本來就是貧瘠與荒涼的。
·我們來讀一讀父親的話,體會體會父親當時是帶著怎樣的感情說出這一段話的,他當時還可能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說出父親對土地的了解和熱愛,目光長遠,不貪圖眼前利益。)
四、經過父親的努力,最終結果如何?
a)學生說,出示兩句: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誘人的翠綠。
b) 再次出示兩幅圖,覆蓋:“荒涼的山坡”和“父親的菜園”。看著原先“荒涼的山坡”變成“碧綠的翡翠”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嗎?請你結合自己的感受,給下列句子補寫幾句話:直到現在,那一塊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園。站在菜園邊,望著這誘人的翠綠,。
c)僅出示“父親的菜園”圖,望著荒涼的山坡上那“一片誘人的翠綠”,我們深深感受到:這是一片復活的土地,在父親溫熱的胸膛里涌動的是熾熱的情感。你覺得你從父親的身上學到了什么?
五、小結
同學們,徐老師覺得你們的成長過程就像是省略號(出示“……”),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像文中的父親那樣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你可能會因此而感到沮喪,感到不開心(點擊悲臉放大)但是,徐老師希望大家無論什么時候都能像文中的父親那樣保持自信,以堅強的毅力去面對生活中的任何困難、任何問題( 出示“?”),用微笑去面對任何事情,那么最終你也會露出燦爛的笑容。(點擊笑臉放大)
《父親的菜園》優秀教學設計匯編 篇9
【教學目標】
1、借助字典,認識“嬰、毅、腫”等8個生字。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并學習父親的勤勞、自信和執著等品質。
3、學習并積累描寫人物言行的語句。
【教學重點】
學生通過勾畫、批注、朗讀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從而體會父親的品質。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理解“父親的菜園”的來之不易和其象征意義。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認識,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父親的菜園)大家都預習了課文,請大家談談為什么題目叫“父親的菜園”,而不叫“我家的菜園”或“我們的菜園”?
(學生交流)
2、我們的理由充分嗎?我們再次到課文中尋找答案。
二、初步讀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讀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反復讀幾遍,把難讀的句子讀通順。
2、出示生詞:嬰兒、疑惑、堅毅、可怖、紅腫、榨干、荒涼、誘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a、認讀詞語 b、糾錯 c、選擇詞語來說話)
3、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由于_____,父親______,經過_____,終于______。
4、相機學法指導:概括一件事需具備起因、經過、結果等要素。
5、提問:在什么地方開辟菜園?最后結果怎么樣?(順勢板書:荒涼的山坡 碧綠的翡翠)
三、研讀課文,體會人物品質
1、默讀課文,畫出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并在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旁邊寫*會。
2、學生交流。
3、指導朗讀。
第三自然段,通過“每天……就……直到……才”寫父親通過一個星期起早貪黑地勞動,才開出了三四分的黃土地。
第四自然段,“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抓起鐵锨就沖進了暴雨中……”
第五自然段,“從山腳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為了填土,父親累得雙肩紅腫,雙腳起泡,靠自己的身體,在巖石之上創造了一塊菜園。
第八自然段,育肥時父親的一段話,表明了父親對土地的了解和熱愛,目光長遠,不貪圖眼前利益。
四、總結課文,升華主題
1、回歸課題
父親為我們一家人_______,菜園不僅為我們一家人提供了_______,還讓我們通過菜園看到了父親身上的 _______品質,所以,課文題目叫《_____》,而不是“我家的菜園”或“我們的菜園”。這里包含著“我”對父親的________。
2、總結全文
父親為我們一家人開出了一片菜園,子女們從這片菜園里收獲的不僅是新鮮的蔬菜,更是做人的品質。正是這種品質影響著作者王樹槐,使他成為一名作家,讓自己的人生菜園長出碧綠的蔬菜,這種品質也將影響著我們每位孩子去戰勝生活中困難和失敗,最終自己的菜園長出新鮮的蔬菜。
五、作業
1、熟讀課文中描寫父親言行的語句,體會情感,注意朗讀的語氣。
2、寫一段你與一個熟悉的人的對話。(注意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和動作。)
板書設計:
自信 勤勞
荒涼的山坡 碧綠的翡翠
執著 熱愛
六、教后反思
《父親的菜園》是一篇略讀課文,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把著力點放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上,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中,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本設計按照“提出疑問—梳理問題—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組織學習,把朗讀課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與解決問題中,發展學生語言和思維。重點結合“父親”在開荒、填土和育肥中,所表現出的堅定不移的態度和百折不撓的付出,引導學生來暢談讀后的感受。
引導學生結合全文內容來理解課文的題目《父親的菜園》,在教學的最后,讓孩子們理解作者所以將這塊菜園命名為“父親的”而不是“我們的”“我家的”,正是因為這塊土地是父親同惡劣的自然環境(荒蠻多石,暴雨沖土,貧瘠無肥)進行抗爭,付出艱辛努力的結果,才擁有了這塊“翡翠般的菜園”。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作者在對父親一言一行的描寫中,都表現出了這位普通農民勤勞樸實,執著自信的品質。父親創造的不僅僅是荒涼中奇跡,而且是頑強意志與不懈努力的勝利。
《父親的菜園》優秀教學設計匯編 篇10
《父親的菜園》是一篇略讀課文,重點在學生自讀自悟。但講完這篇課文后,我深刻感受到新課改的課堂藝術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它是你對新課改理念的綜合體現,具體從以下幾點進行反思。
1.創設情境。這節課一開始,我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父親,拉近了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距離,逐步走入課文,這樣便于體會人物精神風貌,從而理解課文內容。這樣可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興趣盎然地進入課堂。
2.以讀代講。讀書的過程是學生對文本充分對話的過程,同時也是我們實施有效指導的過程,以讀代講在尊重學生對課文個體化理解的基礎上加深對文中人物的理解,從而挖掘它的人文思想,并能指導學生的行動。提高了讀書活動的實效性,教育他們學會敬重父母。
3.自讀感悟。課堂上我讓學生邊讀邊做批注,為學生提供創新的空間。同樣的文本,每個人的理解各不相同,讓他們做批注,不但能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個性化的理解,而且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4.及時評價。教師的一句話可能會改變學生的一生,所以對學生的評價應及時有效。多元化的評價也會博得學生的致高興趣。所以,我覺得自身的應變能力及簡潔明快的課堂語言很重要,在這方面我做得還不夠。
一節成功的課,不在于面面俱到,也不在于熱熱鬧鬧,哪怕只有一點,只要它閃光,我們的收獲就很大,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揚長避短,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父親的菜園》優秀教學設計匯編 篇11
一 學習目標
1 認識8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并學習父親的勤勞與執著。
3 積累并學習描寫人物言行的語句。
二 學習重難點
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三學習準備
1 生字、生詞卡片。
四 學習過程:
(一) 導入 新課,激發閱讀興趣
(板書課題:父親的菜園)一位極其普通的農民,為家人開出了一塊菜園,但子女收獲的不僅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種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
(二)讀閱讀提示后自讀課文
1 自由輕聲讀課文,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2 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 在父親開墾菜園的過程中,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把這樣的語段畫出來,并在空白處批注。
三 小組內交流自讀提綱中的2、3題
四 全班交流,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
1 交流最受感動的語句,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第三自然段,通過“每天-----就-----直到----才”寫父親通過一個星期起早貪黑地勞動,才開出了三四分的黃土地。
(2)第五自然段,“從山腳下把土一筐筐挑上去”
(3)第8自然段,育肥時父親的一段話,表明了父親對土地的了解和熱愛,目光長遠,不貪圖眼前利益。
2 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從父親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如;執著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勤勞,為了理想竭盡全力地付出等)
五 積累語言
選擇你最受感動的語句抄下來。
課后反思:
《父親的菜園》優秀教學設計匯編 篇12
【設計理念】
本設計把著力點放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上,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中,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按照“提出疑問—梳理問題—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組織學習,把朗讀課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與解決問題中,發展學生語言和思維。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學習從課文內容體會思想的方法;想像父親遇到的困難和怎樣克服的。學習父親不怕艱辛和困難、堅持不懈的好品質。
3、有感情的讀文。知道要想獲取成功必須勇于克服困難,堅持努力奮斗的道理。
重點難點:能抓住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體會他的作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具準備:常規、掛圖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親情導入,激發情趣
1. 同學們都見過菜地,院子里的小塊平地可以開墾成菜地,田里的菜地又大又平,分成一畦一畦的。你覺得在山坡種地會有問題嗎?(學生發表看法)
2. 一位極其普通的農民,為家人開出了一塊菜園,但子女收獲的絕不僅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種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
3. (板書課題: 父親的菜園)讀一讀,大膽推測一下,為什么叫《父親的菜園》?到底誰的推測正確呢?讓我們快速讀課文。
[設計意圖]
用動情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課文,十分親切自然,有水到渠成之妙。推測課題,設置懸念,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4. 出示提綱,指導自讀
(1)初步閱讀,讀通課文
①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生字讀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反復多讀幾遍。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②在父親開墾菜園的過程中,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把這樣的語段畫出來,并在空白處寫出自己的想法。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
[設計意圖]
自學提綱中的方法提示,猶如沙漠中的路標,夜航中的羅盤,為學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告訴學生應該怎樣讀,減輕了學生閱讀時的負擔。
二、提出疑問,梳理問題
1. 同桌之間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
2. 讀第一、二節。思考為什么要開墾新菜園?
3. 父親要開墾新菜園家人態度如何?用一個詞語來說明,父親的態度如何?也用一個詞語來說明。
4. 哪部分具體介紹了父親開墾菜園的過程?他遇到什么困難?是怎樣克服的?(學生默讀,在書本上批注)
5. 思考為什么叫《父親的菜園》,圈畫批注,看你能找到幾條原因。(同桌或小組內交流。)
6. 全班討論,理清課文的思路。
①父親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山坡上開出了一塊作為菜園的基地。
②當暴雨沖走泥土后,父親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塊新菜園。
③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豌豆翻進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變得肥沃,讓全家人擁有了一個四季常青的菜園。
[設計意圖]
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此環節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抓住問題來閱讀思考和感悟,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資助學習和探究。
三、合作探究,初步感悟
1. 指名讀課文。注意讀的正確流利有感情。
2.出示生詞,指導讀準確:嬰兒、疑惑、堅毅、平坡、邊緣、可怖、紅腫、榨干、荒涼、誘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 聯系上下文,指導理解詞語。
堅毅:堅定有毅力。文中指在山區找一塊菜地是相當困難的,家人都覺得不可能,面對家人的疑惑,父親卻非常有信心有決心。
猙獰:面目兇惡的樣子。文中指父親剛開出的菜地,被暴雨沖走泥土,露出了無法種植的巖石。
氣餒:失掉勇氣和信心。
貧瘠:土地薄,不肥沃。
疑惑不解: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4. 討論感悟,指導理解句子。
①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為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干它,以后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
父親的對這片來之不易的土地不僅了解,而且熱愛,用“難為”和“拼了命”,說出了這塊菜地的貧瘠與荒涼,所以父親才不顧眼前利益,決定把這一季豌豆翻進土里,育肥土地。
②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這句話形象地寫出這塊菜地經過父親的精心伺候后,由原來的貧瘠變得土質肥沃,菜蔬茁壯,與周圍荒涼的景色相比,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這正是父親堅持不懈的成果。
[設計意圖]
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詞語和句子,便于從整體上把握理解課文,掃清了感悟體驗的障礙。
四、交流感悟,解決問題
1. 全班交流,體會人物精神
師生共同交流感動的語段,教師指導學生朗讀。
a.第三自然段,通過“每天……就……直到……才”寫父親通過一個星期起早貪黑地勞動,才開出了三四分的黃土地。
b.第五自然段,“從山腳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為了填土,父親累得雙肩紅腫,雙腳起泡,靠自己的身體,在巖石之上創造了一塊菜園。
c.第八自然段,育肥時父親的一段話,表明了父親對土地的了解和熱愛,目光長遠,不貪圖眼前利益。
2.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從父親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如,執著的精神,堅忍不撥的毅力,不服輸的性格,勤勞,為了理想竭盡全力地付出等)
3. 結合學生的句子談談哪些話語很感人?原因是什么?注意抓住動詞。
4. 經過父親的努力結果如何?
5. 讀了課文你受到什么教育?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這位普通的農民以同樣的精神在荒涼的山坡上創造了一塊菜園。
6. 下面就請同學們任選一段你認為最能體現父親這種精神的段落,練習有感情朗讀,并讀給大家聽。
7. 探究寫法;作者是如何寫出父親的這種精神的?(典型事例,具體描寫人物的言行)
8. 請你用自己的話夸夸這位父親。
(預設如:您的身上有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沒有土,沒有肥,您都想辦法解決,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樣,不達目的不罷休,肯定會取得成功。您下定了決心就不辭勞苦地付出,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您雖然平凡,卻有一種偉大的精神,才創造了荒涼中的奇跡)
[設計意圖]
對現有的文本進行“活化”處理,能化靜為動,引導學生討論,讓文本走進學生的生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悟。挖掘文本中知識、言語、情感等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的契合點,引導學生交流探究所悟,對現有的文本進行“活化”處理,使學生在喜聞樂見中學習課文的語言,體會人物精神。
五、布置作業
1. 積累語言:選擇你感動的語段摘抄下來。
2. 學習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贊美爸爸的話
《父親的菜園》優秀教學設計匯編 篇13
父親的菜園
一 學習目標
1 認識8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并學習父親的勤勞與執著。
3 積累并學習描寫人物言行的語句。
二 學習重難點
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三學習準備
1 生字、生詞卡片。
四 學習過程:
(一) 導入新課,激發閱讀興趣
(板書課題:父親的菜園)一位極其普通的農民,為家人開出了一塊菜園,但子女收獲的'不僅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種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
(二)讀閱讀提示后自讀課文
1 自由輕聲讀課文,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2 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 在父親開墾菜園的過程中,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把這樣的語段畫出來,并在空白處批注。
三 小組內交流自讀提綱中的2、3題
四 全班交流,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
1 交流最受感動的語句,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第三自然段,通過“每天-----就-----直到----才”寫父親通過一個星期起早貪黑地勞動,才開出了三四分的黃土地。
(2)第五自然段,“從山腳下把土一筐筐挑上去”
(3)第8自然段,育肥時父親的一段話,表明了父親對土地的了解和熱愛,目光長遠,不貪圖眼前利益。
2 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從父親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如;執著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勤勞,為了理想竭盡全力地付出等)
五 積累語言
選擇你最受感動的語句抄下來。
板書:失去菜園——重新開墾——付出艱辛——誘人翠綠
(勤勞樸實·執著自信)
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