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菜園課堂實錄(精選2篇)
父親的菜園課堂實錄 篇1
教學要求:1、學習課文,感受并學習父親的執(zhí)著和勤勞。
2、認識本課生字。
3、積累并學習描寫人物言行的語句。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父親的菜園”的來之不易和象征意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實錄:
師:同學們都見過菜地,院子里那小塊平地可以開墾成菜地,田里的菜地有大又平,分成一畦一畦的。你覺得在山坡種地會有困難嗎?
生:有,澆水很難,還要從山底下挑上去。
生:有,山坡上有大塊大塊的石頭,土很少。
師:可是一位極其普通的農(nóng)民,為家人開出了一塊菜園,遠遠望去,就像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點擊課件,一片誘人的翠綠)這就是父親的菜園,漂亮吧!驚訝吧!但子女收獲的絕不僅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種人生精神,á是什么精神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父親的菜園》,(板書課題)請大家一起讀一讀課題,讓我們快速讀讀課文,(點擊課件,出示自學提示),請生齊讀自學提示:(1)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生字讀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反復多讀幾遍。(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由讀課文(大約5分鐘左右)
師:(檢查自學情況,點擊課件,出示我會認生字欄里的生字)與生字朋友見見面,生讀生字,糾正讀音xiān锨,萵(wō)筍(sǔn)
師:(點擊課件,出示詞語)與詞語朋友打招呼。
生齊讀:荒涼的山坡 貧瘠的土地 猙獰的巖石 可怖的巖石
鋤頭 箢箕 鐵锨
豌豆 菠菜 萵筍 茄子 辣椒 南瓜 蘿卜
綠綠的豌豆 黑亮 碧綠的翡翠 誘人的翠綠
師糾正箢箕 鐵锨的讀音
師:這些詞語朋友待會在文中才能見面,讓我們再讀一遍,(生齊讀詞語)
師:同桌之間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能用上面的詞語更好啊!(同桌互說)
生:父親使貧瘠的土地變成了翡翠似的菜園,(師隨機板書貧瘠的土地和翡翠似的菜園)
師:你真會讀書,把課文讀成了一句話。
生:一條新修的公路使我家失去了菜園,父親決定在山坡上開墾一塊菜園,一個星期過去了,新菜園開辟出來,一場暴雨說來就來了,把菜園薄薄的一層泥土沖得一干二凈,露出猙獰的巖石,父親沒有氣餒,重新創(chuàng)造了一塊菜園,后來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我家的菜園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師:你真了不起,把一篇文章讀成了一段話。
師:課文的大概內(nèi)容已了解,下面就請大家細研讀課文,勾畫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想想從這些詞句里,你感受到什么?抓住觸動心弦的句子讀讀,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感受(點擊課件大屏幕出示品讀要求,生研讀后并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感受)
師:誰來說說觸動心弦的地方?
生:我從父親堅毅地說:“我們?nèi)ラ_辟一塊新的菜地!”這句話中體會到父親在困難重重下堅定要開辟菜園,父親決心很大。
師:你聯(lián)系上文去理解了,你從哪兒看出父親很堅定?
生:從“堅毅”這個詞
師:不錯,你抓住關鍵詞去理解,你能讀出來嗎?
評讀,再指名讀
師:還有感受深的地方嗎?
生:我對父親摸摸我的后腦勺,信心十足地說:“當然能!”感受最深,你感受到什么?父親很自信,相信這片菜園。
師: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指名讀(你真會讀書,把標點符號都讀出來了)挑戰(zhàn)讀。
師:接著談
生:我對第九自然段感受最深(生讀第九自然段就在我做著……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覺得這位父親是一位很有經(jīng)驗的農(nóng)民,對土地很了解。
師:是呀!父親對這片來之不易的土地不僅了解,而且熱愛,請同學們讀讀這句話“父親卻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生讀)同學們,請大家琢磨一下,這一“翻”字用得好不好?(好!)
這一“翻”翻掉了什么?
生:這一“翻”翻掉了我想吃炒豌豆的美夢……
師:你的心情怎樣?
生:不開心
生:不理解,很失望
師:這一“翻”翻進了什么?
生:翻進了一塊的豌豆
(看看同學們有些疑惑的表情,請大家自由讀讀4、5自然段后再談)
生:翻進了父親的心血
生:翻進了父親的汗水,翻進了父親的勞動成果。
師:那這一“翻”又為以后翻出了什么?
生:翻出了土地的肥沃
生:翻出了全家的期盼和希望,翻出了以后全家幸福的生活。
生:翻出了父親菜園的更好的收成
師:父親的這一舉動反常嗎?
生:不反常
師:何以見得?
生:這是為了長遠的利益,這是一位很聰明的父親。
師:請大家懷著敬佩的心情再讀這段話,男女生賽讀,再指名讀。
師:除了這些,還有想說的嗎?
生:(讀每天天還沒亮……一擔柴草回家來)我體會到這位父親很勤奮,不怕苦,起早貪黑地勞動
師:同學們想一想,是一個星期呀,也就是說星期天早上,天還沒亮(師引讀)父親就扛起鋤頭,挑著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著一擔柴草回家(學生接著讀)
星期一凌晨,天邊還閃爍著亮晶晶的星星(師引讀),父親就……(生接讀)
星期二一大早,月亮還明亮地掛在西天呢,父親就……
星期三黎明,當天邊還眨著魚肚白,父親就……
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都是天沒亮,父親就……
師:讀累了吧!我們光坐這兒讀讀,可是父親在那兒吭唷吭唷地干著活呢,從早晨到傍晚,一干就是一星期呀!我想,父親的勤勞肯吃苦,堅忍不拔的品質(zhì)不用我多說,一定在剛才的讀中有感悟吧!指名讀。
師:你的朗讀讓我仿佛看到一位不畏艱苦、勤勤墾墾的父親,再指名讀。
師:我仿佛看到了一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親。
師:一個星期過去了,父親開墾了三個教室那么大的一塊地,還沒來得及整理,一場暴雨說來就來了,這時父親是怎么做的?
生:讀父親正在吃午飯……暴雨中……,我從這兒感受到父親不顧暴雨淋濕,沖出家門,保護菜園。
師:可是,山坡菜地里那薄薄的一層泥土,已經(jīng)被大雨沖了個一干二凈,露出大塊大塊猙獰的巖石,是呀!這幾天的勞動白費了,干脆算了,沒有土怎么種菜呀?文中的父親是怎樣面對的?
生讀:“父親沒有氣餒,……腳板也磨起了泡”,我覺得大雨沖毀了菜園,卻沖不垮父親的決心。
師:說得太精彩,帶同學們讀一讀你剛才說的,像名人名言一樣。
師:多么頑強的父親,把你的感受讀出來(指名讀)
師:此時的父親真令人佩服(挑戰(zhàn)讀)
師:不僅這樣,父親還四處拾糞,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教師引讀)(生分組接讀)原來貧瘠的死黃土,變得黑亮,鋤頭挖下去還翻出蚯蚓來呢!
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第二組還是像第一組一樣接讀)
師:這次接讀我想要不同的答案,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遠遠望去……(第三組接讀)
師: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直到現(xiàn)在……(第四組接讀)
師:同學們在同大自然的斗爭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這位普通的農(nóng)民以同樣的精神在荒涼的山坡上創(chuàng)造了一塊菜園(師指板書)是什么使這貧瘠的土地變成翡翠似的菜園呢?(完成板書,書寫父親及紅色三角符號)
貧瘠的土地 翡翠似的菜園
父親
師:學到這兒,相信同學們對課題有了更深的理解?帶著你的理解讀讀課題。生讀,帶著你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再讀讀課題(生深情地讀),所以說,父親為家人開出了一塊菜園,子女收獲的不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種人生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影響著作者王樹槐使他成為一名作家,寫下了不少文章,經(jīng)營好了自己人生的菜園,同學們,你們的成長過程就像是省略號(點擊課件出示省略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像文中的父親那樣不可避免地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你們可能會因此而感到沮喪,不開心(點擊哭臉),但是陳老師希望大家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像文中的父親那樣保持自信,以堅強的毅力去面對生活中的任何困難,任何問題(出示 “?”)用微笑面對任何事情,(點擊笑臉)經(jīng)營好自己的人生菜園。下課!(此為我縣城區(qū)實驗學校、四小共同開展的同課異構(gòu)活動教學實錄。執(zhí)教 實驗學校老師 陳銀根)
父親的菜園課堂實錄 篇2
師:(板書:菜園)孩子們,見過菜園嗎?
生:見過。
師:你在哪兒見過的?
生:我在鄉(xiāng)下外婆家見過,是一片很碧綠的美麗的菜園。
師:也許,在你的眼里,菜園只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可是,對于一個普通農(nóng)家來說,就像奶汁對于初生的嬰兒那么重要。平時,在院子里或小區(qū)的平地上開墾一塊菜園,也許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一起來看這幅圖片,你會想到哪些詞語?(出示荒涼的山坡圖片)
生1:不毛之地。
生2:寸草不生。
生3:荒涼。
師:很好,老師今天教你一個和荒涼意思相近的詞語:貧瘠。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你還覺得種菜是一件容易的事嗎?
生:不容易!
師:然而,就是在這一片貧瘠的土地上,一位普通的農(nóng)民,為家人開墾出一塊菜園,遠遠望去,就像——(生答:碧綠的翡翠)嵌在——(生答:貧瘠的山坡上)。他是誰呢?
生:父親!
師:(板書課題)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的課文就是——(生齊讀題目)請同學們快速地搜索讀,能力強的孩子可以跳讀,父親的菜園里有什么蔬菜?
生:春有菠菜、萵筍,夏有黃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蘿卜、白菜。
師:找得很準,這是課文的最后一段。孩子們仔細看看最后一段,再看看課文的題目,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xiàn)末尾一段是“我家的菜園”,題目卻是“父親的菜園”。
師:這可真是個重大的發(fā)現(xiàn)!為什么要把“我家的菜園”稱之為“父親的菜園”呢?請孩子們帶著這個問題去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
(生默讀)
師:好了,大家交流一下,誰能回答剛才的問題?
生1:因為這片菜地是父親辛辛苦苦開墾出來的。
生2:因為是父親使這片貧瘠的土地變成一塊翡翠似的菜園。
師:太厲害了,一箭雙雕!既準確回答了剛才的問題,又用最精煉的語言將課文內(nèi)容概括出來了。
(板書:貧瘠的土地→翡翠似的菜園)
師:接下來,我們就要重點研讀:你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菜園與父親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生茫然)
師:我給你打個比方吧!大家都看過電影,我們知道電影是由一個一個鏡頭組成的,這篇課文有三個經(jīng)典鏡頭,我給大家提示一下,第一個鏡頭是:勞作在黎明前的父親,你能找到與之相關的語句嗎?
生: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著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著一擔柴草回來。
師:(出示句子)父親這樣的勞動堅持了多久?
生:一個星期。
師:整整七天,父親都是這樣。
師引讀:第一天,天邊還閃爍著星星,人們還沒從睡夢中醒來,父親就——(生讀找出的句子)
第二天,月亮還掛在西天呢,父親就——(生讀)
第三天,天邊還泛著魚肚白,草木上的露珠還未干,父親就——(生讀)
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每天都是天還沒亮,父親就——(生讀)
師:孩子們,讀著讀著,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情景?
生1:父親很辛苦。
師:可以說具體一點,比如父親在辛勤地做什么?
生2:每天,父親在耕地的時候都流著豆大的汗珠。
生3:父親不怕烈日的暴曬。
生4:父親的腳部磨出了血色,腰都直不起來。
師:孩子們,我真是很佩服你們!應該說你們肯定沒經(jīng)歷過開荒這樣的事,你甚至都沒聽說過,也從來不知道那片你眼中美麗的菜園被開墾出來要付出這樣的艱辛,可你們卻可以透過文字想象出這么多畫面,這就是語言文字的魅力。炎炎烈日下,父親滿身泥土、滿面塵土,豆大的汗珠從他的額頭上掉下來,也許荊棘將他的手刺得傷痕累累,甚至劃破了他的衣服;也許當父親掄起鋤頭奮力向下鋤的那一刻,堅硬的泥土非但紋絲不動,頑固的石頭反而將父親的手震痛;夕陽西下,鳥兒歸巢了,雞鴨都回到自己的窩里,這時,父親披著夕陽的余輝一個人默默地帶著他的勞動工具回來了,順便還帶了一擔柴草。盡管如此艱難,可父親一直都堅持著。孩子們,將你的感受,再次融入到朗讀中,肯定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生讀)
師:讀到這里,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父親?
生1:偉大。
生2:堅持不懈。
生3:勤勞,不怕困難。
師:堅持不懈,勤勞,不怕困難,這就是在這一個鏡頭中,我們所看到的父親形象。
師:有了堅定的意志,就等于給雙腳添了一雙翅膀,父親就這樣不知疲倦地奔波于家與山坡之間。終于,一塊三四分的地翻好了,可是,還未來得及整理,發(fā)生了什么事?
生: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來了,將父親的菜園摧毀了。
師:好,我們一起去看看第二個鏡頭,去看看暴雨中的父親是怎樣的?你能找到相關的句子嗎?
生1: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锨就沖進了暴雨中……可是,山坡菜地里那薄薄的一層泥土已經(jīng)被大雨沖了個一干二凈,露出大塊大塊猙獰的巖石來。
師:聽著她的朗讀,你看到暴雨中的父親嗎?(出示句子)請找到句中的三個動詞(丟、抓、沖)你覺得如果是看電影的話,這是快鏡頭還是慢鏡頭?
生:快鏡頭。
師:是呀,一丟,一抓,一沖,有多快?
生1:一瞬間。
生2:一剎那,一眨眼。
師:閃電般的速度,然而,作者卻讓鏡頭在這里戛然而止,來了個什么號?
生:省略號。
師:那么省略號省去的是什么呢?省略號背后藏著的是怎樣的畫面呢?你能想象嗎?
生1:父親又挖了一些土,填上去,然后砌了一道墻。
師:很好,這是想象父親在暴雨中做什么。
生2:父親全身被傾盆大雨淋得濕透了。
師:你這是想象暴雨中父親的樣子。
生3:父親踏著泥土漸漸地來到菜園里。(生嘩然)
師:你聽見了嗎,下面有異議了,你知道為什么嗎?
生3:知道了,不是“漸漸地”,應該是“飛奔過去”。
生4:父親竭盡全力地用鏟子把泥土蓋住,試圖做最后的努力。
生5:父親此刻驚呆了,也許氣急了,也許哭了,甚至更狼狽,因為一個星期的勞動成果就這樣一瞬間被摧毀了。
師:你太有深度了!
師:也許此時此刻的父親身上已經(jīng)濺滿了泥水,也許,地上很滑,父親摔倒了,然而他又爬起來……如果你是父親的兒子,你看到自己的父親那一刻奮不顧身地搶救菜地,你是什么心情和感受?
生:我很痛苦。
師:你覺得平時這么從容的父親,此時卻這么狼狽。
生:很感動。
師:因為他為了菜園,為了我們在拼了命地搶救菜園。
生:難過。
師:難過,心疼,這是作為兒女的本能。孩子們,想象這些畫面,齊讀這段文字,看你們的朗讀能否把我也帶入當時的情境。(生齊讀課文)
師:不錯,比剛才讀得好,你想啊,此時的父親在拼命地搶救菜地,他是奮不顧身的,甚至是狼狽的;此時的兒子是擔心的,難受的,這么多的心血被沖走,你會覺得很可惜,很惋惜,對不對?此時的石頭又是那樣的猙獰,想到這些,你的心情怎樣?再讀這一段。
(生讀,深情多了)
師:是的,那樣奮不顧身地搶救,還是無濟于事,還是被沖得面目全非,課文當中用了一個什么詞寫“巖石”?“猙獰”是什么意思?(出示屏幕上又大又黑的兩個字)看看大屏幕,你就這樣盯著看幾秒鐘,你有什么感覺?
生:有點恐怖。
師:它是什么旁?你聯(lián)想到什么動物?
生1:反犬旁,想到獅子。
生2:豺狼,老虎之類的。
師:這些動物都是什么的代名詞?
生:恐怖、猙獰。
師:這個詞本是形容面目或者表情的,難道石頭也有表情嗎?
生:形容石頭在這個時候顯得很恐怖,因為父親的心血沒了,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大塊大塊的石頭。
師:是的,那么多天的勞動成果毀于一旦,等于之前的心血全部白費了,所以此時此刻,這石頭顯得比老虎獅子還要猙獰,還要恐怖。
師:大雨沖走的僅僅是那層薄薄的泥土嗎?大雨還沖走了什么?(出示填空題)
生:沖走了父親的心血。
生:沖走了父親的功勞。
生:沖走了父親的勞動成果。
生:沖走了全家人的希望。
師:沖不走的是什么?
生1:父親的勇氣。
生2:決心。
生3:我覺得沖不走的是父親的信念。
師:他的信念是什么?
生:那就是一定要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開墾出一片碧綠的菜園。
師:這就是父親的信念,父親沒有氣餒。
(出示句子):父親沒有氣餒,他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矮墻,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蓋住了那可怖的巖石。父親的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請男生讀。(生最后一句讀得有些激昂)
師:作為父親的兒子,看到父親的雙肩紅腫,雙腳長血泡,心里會怎么樣?
生:難過,心疼。
師:對呀,要的就是這種感覺,來,那你還能那樣激昂地去讀嗎?
生:父親的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
師:這下深情多了,父親在做什么呢?
生:父親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矮墻,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
師:從哪里挑?
生:從山腳下挑上去?
師:挑了多少?
生:一筐一筐
師:一筐一筐是多少?
生:不計其數(shù)。
師:是呀,回憶一下,這塊地有多大?
生:三、四分地。
師:我請教過你們數(shù)學老師,三四分地就相當于平時上課的四間教室那么大。
生:哇!
師:“哇”什么呢?
生:好大呀!那不是要挑好久呀!
師:是呀,父親就像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一樣,一個人默默地,堅持不懈地挑著,讀到這里,你又看到一位怎么的父親呢?
生1:永不放棄。
生2:有勇氣,有決心,堅毅。
師:正是因為有了父親的勇氣、堅毅,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這片菜園長出了第一抹喜人的綠。
生:豌豆長出來了。
師:看到豌豆長出來了,你是什么心情?
生:興奮,由衷地興奮。
師:然而,就在兒子做著美夢時,父親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出示句子)請同學們掃讀一下這段文字,哪個字第一個跳入你的腦海?
生:翻。
師:那樣一位熱愛土地的父親,拼了命種出來的豌豆,也不顧兒子的美夢,為什么要翻掉呢?
生:因為那是貧瘠的土地,所以要用來肥土。
師:那兒子當時理解嗎?
生:不能。
師:你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來呢?
生:“疑惑不解”。
師:那你“解”了嗎?父親這一翻,翻掉了什么?
生1:翻掉了豌豆。
生2:翻掉了兒子的美夢。
生3:翻掉了父親的心血。
師:層次越來越高了,那父親為這塊土地又翻進了什么呢?
生1:翻進了肥料和營養(yǎng)。
生2:這片貧瘠的土地變成了肥沃的土地,變得有生命力了。
師:一不小心,就說出一對反義詞。那這一“翻”還為以后翻出了什么呢?
生1:翻出了更多的豌豆和蔬菜。
生2:翻出了那片碧綠的菜園。
師:有了碧綠的菜園會怎么樣呢?你是一個有深度的孩子,應該有更深刻的思想啊!
生2:翻出了全家人美好的生活。
生3:翻出了全家人的笑臉和希望
師:是呀,斷了奶的嬰兒重新喝上了奶,日子看到了希望和光明,可這位父親為了以后的生活把拼了命種出來的豌豆翻掉,此時,你覺得這位站在豌豆前的父親是個什么樣的人?
生:不光只顧眼前利益,有遠見的人。
師:聰明的孩子,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位有遠見的父親的話(出示句子,生讀)
“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為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yǎng)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干它,以后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
師: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原本一塊死黃土,變得黑亮,遠遠看去,菜園就像碧綠的翡翠嵌在山坡上,注意到了嗎?這里有個“嵌”字,作者為什么要用個“嵌”字,你試試看給它組個詞?
生:鑲嵌。
師:平時我們說鞋子上鑲嵌著寶石,那你更多的是關注鞋子還是寶石?
生:寶石。
師:那你知道了“嵌”字用得有多好吧?
生:因為那片荒涼的山坡上只有父親一塊碧綠的菜園。
師:那又怎么樣呢?請說完整。
生:那就顯得格外鮮艷,引人注目。
師:是呀,中國的文字就是這樣奇妙,孩子們寫作文時也要反復推敲,也許某一個詞就是畫龍點睛之筆呢。
師:學到這里,你知道,是什么使這片貧瘠的土地變成碧綠的菜園呢?
是:是父親的信念。
師:有了信念還要有行動呀!
生:是父親的勤勞、堅毅。(板書:勤勞、堅毅)
師:(出示菜園圖片)學到這里,此時,在這幅圖片中,你看到的僅僅是蔬菜嗎?僅僅是那片綠嗎?你還看到了什么?
生:還看到了父親的堅持不懈。
生:我還看到了父親是一位男子漢,為了家人不怕辛苦。
師:這樣深層次的品質(zhì)都被你看到了,看來,你也會是個有責任感的人!在那樣艱難的條件下,父親有沒有成天愁眉苦臉,垂頭喪氣?
生:沒有,他心里一直有個信念。
師:是呀,并且一直為之付出努力,這是一種什么品質(zhì)呢?
生:很樂觀。
師:太有思想了!孩子們,父親創(chuàng)造了荒涼中的奇跡,父親的菜園如翡翠般嵌在荒涼的山坡上,父親的精神也如翡翠般也久久留在孩子們的心中,所以,當然要稱之為——(生齊讀)《父親的菜園》。
注:課文《父親的菜園》系湖南青年作家王樹槐先生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散文。李莎老師執(zhí)教該課時,王樹槐先生坐在課堂聽課,并在教學結(jié)束后走上講臺與孩子們現(xiàn)場互動。
李莎,女,2000年畢業(yè)于湖南攸縣師范學校,任教十年,曾多次榮獲株州市語文教學競賽一等獎,2007年被評為“株洲市語文學科帶頭人”,現(xiàn)為長沙市砂子塘小學語文教師。
我的教育理想:浮躁粗野的語文成就浮躁粗野的人生,寧靜優(yōu)雅的語文成就寧靜優(yōu)雅的人生。語文課堂上,將學生置身于“生命在場”的幸福語文世界,讓師生課前有一種期待,課中有一種滿足,課后有一種眷戀;讓孩子連同自己變得簡單而又深刻、清晰又豐富、獨特而又生機勃勃,質(zhì)樸而又楚楚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