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教學案例(通用2篇)
蟋蟀的住宅教學案例 篇1
背景說明: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中的第七課《蟋蟀的住宅》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記:作者用一種富有詩意的筆調,向孩子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昆蟲世界。學習該課,引導學生品位重點句,領略文章內涵是一個重點,其中“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這句話,我在備課時設計指導學生通過反復閱讀,運用上下文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先從字面上理解“隨遇而安”的意思,再和上下文進行對比,想想別的昆蟲是怎樣“隨遇而安” 的,最后,挖掘豐富的思想內涵,教育學生做一個勇于奮斗的人。
教學案例:
師:誰能說說“隨遇而安”這個詞語的意思?
生:隨便找個地方安頓下來。
生:能適應周圍的環境。
師:很好,你們是從字典里查來的吧!有的同學還有自己的見解,那文中誰喜歡隨遇而安?誰不喜歡隨遇而安呢?請勾畫出重點詞語。
生:閱讀做批注
師:誰愿意和大家交流呢?
生:我覺得別的昆蟲是喜歡隨遇而安的。從文中這些句子可以看出“別的昆蟲大多數在臨時的隱蔽所藏身,它的……”
生:我知道蟋蟀是不喜歡隨遇而安的。文中這樣寫道:“蟋蟀和它們不同,不喜歡隨遇而安。”
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請大家齊讀這句,讀了這句話,你想到了什么?
生:蟋蟀不肯隨遇而安,說明他對生活要求極高。
生:說明他對生活不是隨隨便便。
生:也說明他是一個會享受生活的人。
師:“對生活要求高”好不好?我們怎樣才能過上高要求的生活呢?
生: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
生: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去獲取。
師:對,所以蟋蟀也是一個勤勞的人,努力奮斗的人,正因為他的不滿足,才能有不斷的創造,不斷的奮斗,你想對蟋蟀說些什么呢?
生:蟋蟀,你真是一個勤勞的人!
師:你是悄悄地贊美,誰能大聲的贊美?
生:蟋蟀是一個努力奮斗的人!他的積極進取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師:老師希望同學們也像蟋蟀一樣,努力奮斗積極創造美好的生活。
教學反思:
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并從這個基本理念出發,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樣三個維度提出語文教學目標。因此,設計本課案例時,抓住一個“隨遇而安”,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學流程,一個個問題適時拋出,當我提出“對蟋蟀的隨遇而安,你是怎么看的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思維的火花即刻迸發出來,繼而設問:我們該怎樣才能過上高要求的生活呢?引導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進行啟迪和教育,做一個努力奮斗,積極進取的人。
蟋蟀的住宅教學案例 篇2
注教學目標:
1. 默讀課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及其修建過程,領悟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
2. 體會蟋蟀能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3. 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點:
了解蟋蟀住宅特點及其建筑過程,學習課文的一些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蟋蟀圖片及其蟋蟀住宅平面圖。
一、 激趣設疑,導入新課
(放錄有蟋蟀的叫聲的錄音帶)大家知道這是什么叫聲嗎?你對蟋蟀了解多少,誰來談談?
你們知道嗎?蟋蟀不但叫聲好聽,而且還會建造房屋呢!相信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們會對蟋蟀有更深的了解。
請大家齊讀課題。
看到這個題目,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可能會問: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樣子的?蟋蟀是怎樣建造住宅的呢?)
二、指導自主學習,感悟內容
1、大家帶著這些問題去默讀課文,看看對這些問題是否有所了解。
2、交流讀書所得。
誰愿意談談你讀完后解決了什么問題?(學生在談話時,教師要認真傾聽,然后作出鼓勵性評價。)
[意圖: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并以尊重的態度、飽滿的熱情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認識,不論是淺顯的還是深刻的,完整的還是不完整的,只要是學生認真讀書的收獲都要加以肯定和鼓勵。]
三、小組合作,理解重點
1、出示畫有蟋蟀住宅的投影圖片或掛圖。
看到這幅圖,結合大家剛才的讀書情況,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一下,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點。(小組合作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參加部分小組的討論。)
2、在班級交流。
哪個小組愿意談談你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用書上的話,談出蟋蟀住宅的外部特點及內部特征,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3、指導朗讀。
4、創設情境,體會重點。
這么偉大的工程,蟋蟀是怎么建筑的呢?假如你就是蟋蟀,你會怎么來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建造過程呢?請大家先在小組內試著說一說,然后請幾位同學到前面來介紹。
四、回歸整體,通讀課文
五、布置作業
1、練習朗讀課文。
2、畫出蟋蟀住宅的結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