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方連續
教 案
課 題:
課 型:剪紙
課 時:一課時
教學目的:通過學習有趣的剪紙花邊,使學生了解紋樣的構成規律,并認識其實用意義。
教學重點:紋樣的構成規律和實用意義。
教學難點 :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自己能設計并剪出幾種紋樣。
教學用具:紋樣(剪紙)作品若干幅、制作步驟、示范用具、的骨架圖、帶有紋樣裝飾的花瓶、瓷器、紡織物的花邊、帶有紋樣裝飾的古典建筑物等圖片。
學習用具:色紙、鉛筆、剪刀、膠水(漿糊或雙面膠)、畫紙。
教學方法:講授法、示范法。
教學過程 :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的剪紙用具。
二、教學新課。出示范作,用多媒體放出的骨架圖,分析、說明紋樣的構成特點:以一個單位紋樣向上下或左右的兩個方向重復排列。
三、教師說明紋樣的應用,用多媒體放出用作裝飾的花瓶、瓷器、紡織物的花邊、帶有紋樣裝飾的古典建筑物等圖片。再請一些學生列舉幾種日常所見的、用紋樣作裝飾的物品。如:報刊題花、花布、手帕的花邊等。然后小結:經過裝飾的物品顯得更美觀。
四、講解剪紙步驟。指導學生看課本的步驟圖,理解紋樣的剪紙步驟,有折、畫、剪、貼四步。
示范:
1、用條狀紙對折三四次,注意層數不要太多,以免難剪。
2、用鉛筆在折好的紙面上畫一個簡單的紋樣,注意花紋的線條要連續,不要過細或過窄。接著,把要剪去的部分涂上灰色。
3、按設計圖樣剪好、貼好。剪時不要把連續的地方剪斷。
五、設計的圖樣不同,剪出的紋樣也不同,分析示范作品中的紋樣的設計方法,讓學生初步了解對稱紋樣的設計方法,為創造新穎的紋樣做準備。
六、作業 :
剪三——四種紋樣,要求紋樣新穎。
撰寫人:曲江區實驗小學 杜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