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 《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后記(通用15篇)

《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后記

發布時間:2023-09-03

《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后記(通用15篇)

《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后記 篇1

  進入五年級第一個單元安排的是小數乘法的計算,小數乘法是在整數乘法的基礎進行的。原本以為學生已經對整數乘法非常的熟練,學習其小數除法應該不會有什么困難,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不是我想像中的那么順利。

  首先我認為是對算理不理解。如:0.75×0.3,先把0.75擴大100倍,0.3擴大10倍,按照75×3來計算得225,再將得數縮小回去1000倍(即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得0.225,就是0.75×0.3的結果。學生會出現因數3與因數中的0相乘的現象,說明他們沒有看成75與3的相成,而是按照以前整數乘法的順序兩個因數中的每個數字都依次相乘一遍 。 這就違背了小數乘法的算里與計算方法。不但使計算過程繁雜了,而且小數點位置也出現問題,在因數相乘過程中就將小數點點上了。

  其次,是 計算馬虎。(1)忘記進位。滿十進一學生清楚得很,可是計算過程中丟三落四的毛病屢犯,不是不會,就是粗心。(2)忘記點小數點,按照整數乘法計算完后,忘記向左移動小數點。(3)橫式忘記寫得數,或者橫式沒有化簡。

  再次,學生不會對位。如:32×0.006,應該末尾對齊,有的學生開頭對齊、有的學生末尾對齊了,前面的三個0都與3對齊。

  這是我在教學小數乘法時遇到的一些問題,在反復的強調與練習中已有了很大改善,學生的計算能力有很大提高,但個別學生仍會出錯,還需要繼續練習,在習題中逐步改掉不足。

《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后記 篇2

  一、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出版的小學數學第八冊第三單元第38—39頁的“文具店”―――小數乘法意義。該內容的呈現與過去的教材呈現有區別,沒有細分為“小數乘以整數,小數乘以小數”兩個部分,而是刪繁就簡,重點體會“小數乘整數”的意義。這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元、角、分與小數”、“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加減法”和掌握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在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展。縱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剖析,我確立了該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2、技能目標:通過具體情況和實踐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能從多角度想出簡單小數乘法的結果,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滲透類推、遷移、轉化的數學思想。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新大綱倡導對概念性的內容不下準確的定義,而是通過系列探究活動,讓學生感知、理解其內涵所在,能用自己的話表述即可。因此,讓學生感知、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和利用已學的知識基礎計算其結果就成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如何突破重難點,完成上述三維目標呢?根據教材的特點,本節課采用多媒體為主要教學手段,以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為主要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較豐富、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在復習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上,自主研究發現小數乘法意義,用已有知識來求解簡單小數乘整數的結果,并應用解決實際問題。

  整個教學按以下四個環節組織進行:

 、賱撛O情境,激趣導入。

 、诤献魈骄,明理獲知。

 、凵罨\用,鞏固新知。

  ④回顧小結,質疑問難。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在這個環節中,我分兩步組織教學。一是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具體情境,拉近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使學生體會到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因此,在教學中,我首先出示:

 、,即欣欣文具店全景圖。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提問“如果你來買某種文具,怎樣才能知道你該付多少錢呢?”旨在讓學生明白要知道購物中需要付多少錢,必須知道物品的單價和所購的數量。待學生回答后,緊接著出示。

  ②,即文具專柜。在學生觀察中提問“你從這個文具柜中獲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嗎?”,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并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二是復習整數乘法的意義,從學生提的數學問題中,選擇“買3支鋼筆需要多少元?”讓學生自主解答,說說為什么要這樣列式,算式2×3表示什么意義?從而為后面小數乘法意義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合作探究,明理獲知

  首先是在合作交流中,初步感知體會小數乘法的意義。在學生回顧整數乘法意義之后,提問“買三塊橡皮需要多少元?”,學生自主思考如何解決,學生這時應該不難就能列出算式0.2×3,隨即追問“為什么要這樣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在學生充分回答的基礎上初步感知0.2×3表示的意義。緊接著設問“0.2×3的結果是多少?”,放手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究,指導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計算0.2×3的方法。這樣,既尊重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又增強了學生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學會了運用已學的小數意義、小數加法和將小數轉化整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隨機滲透了類推、遷移、轉化的數學思想,也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進一步加深了小數乘法意義的理解。

  再就是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能用自己的話闡明小數乘法的意義,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都是求幾個幾是多少?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揭示課題并板書。

 。ㄈ┥罨\用,鞏固新知

  在這個環節,我設計四組闖關題。第一關是試一試:①買3支鉛筆需要多少元?②買兩把直尺需要多少元?這關是模仿性練習,讓學生運用已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第二關是涂一涂,即根據算式涂涂得出結果。第三關是填一填,即根據加法算式寫乘法算式和根據乘法算式寫加法算式,這兩關是提高性練習。是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小數乘法意義的理解。第四關是想一想:0.2×3=0.63×0.2=?這關是深化性練習,一是讓學生明白整數乘法的交換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二是讓學生體會一個整數乘小數的意義也是求幾個幾是多少。

  通過這樣闖關練習,不僅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層次練習中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體會用小數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喜悅。

  (四)回顧小結,質疑問難

  幫助學生整理,解決疑惑問題。

  總之,本節課這樣設計是基于讓學生能夠實實在在從課堂學習中感受到、體驗到、領悟到、思考到新知的獲取,建立數學模型。能否達到效果,關鍵在于教師在課堂中對“生成”和“開發”的關注如何,把握如何,調控如何。

《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后記 篇3

  練習要求:

  1、使學生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會按要求正確地截取積的近似值。

  3、使學生會運用乘法的運算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練習重點:

  運用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具準備:

  投影片若干

  練習過程:

  一、激發:

  1、口算:(天天練口算)

  2、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庞嬎。

  0.65×0.140.98×1.3

  ⑵提問:①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是什么?

 、谒愠龇e后要特別注意什么?

  3、會按要求取積的近似值。

  讓學生將上面計算的結果分別保留一位小數或兩位小數,寫出積的近似值。

  4、會用乘法的運算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算。

  簡算:6.3×1029.8×2.9+0.2×2.9

  0.8×0.02×12.5×5

  二、嘗試與示范:

  1、P.13頁13題:一個電影院的票價有兩種:3.00元一張的有600個座位,4.00元一張的有320個座位。如果滿座,每場收入是多少元?

 、抛寣W生說一說題目里的數量關系。

 、啤皾M座”是什么意思?

  ⑶生獨立解答并集體訂正。

  2、P.13頁14題:檢驗下面的積的小數位有沒有錯誤。

  56.7×2.4=1360.8

  28.7×10.9=312.83

  0.582×0.71=4.1322

 、抛寣W生獨立判斷,

 、谱寣W生檢驗積的小數位有沒有錯誤?

 、菓撛鯓哟_定積中小數點的位置?

  ⑷集體訂正。

  3、看誰算得又對又快。(P.13頁15題)

  ⑴生做在課堂作業本上,對于做的又對又快的同學給予獎勵。

 、茖0.75×10212.5×9.61.25×8.80.4×0.7×0.25

  這幾題怎樣算得快?

  4、P.14頁17題:用激光測遠距離既精確又迅速。一次從地球上向月球發射激光訊號,約經過2.56秒收到從月球反射回來的訊號。已知光每秒傳播300000千米,算一算這是月球和地球的距離是多少?

  分析與解:2.56秒收到訊號,說明訊號已經走了一個來回。那么,要求月球和地球的距離,只要求出(2.56÷2)秒運行的距離即可。算式為:300000×2.56÷2=384000千米。

  四、體驗:談談你的收獲?

  五、作業:

  P.14頁16題。

  2.小數除法。

《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后記 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2頁教學內容、例7及做一做,練習三第4~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乘法同樣適用,并能應用這些運算定律進行有關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類推能力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

  教學重點:

  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乘法也適用。

  教學難點:

  能根據數據特點,應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

  PPT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鋪墊遷移

  1.不計算,直接把上、下兩排得數相等的算式用線連起來。

  712

  8(54)

 。24+36)5

  (85)4

  245+365

  127

 。1)指名學生口答。

 。2)說明連線理由。

  2.指名學生說一說在整數乘法中學過了哪些運算定律?

 。1)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三個乘法運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

 。2)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演示課件。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3.師:我們知道應用乘法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整數乘法計算變得更為簡便,那么在小數乘法計算中是否也能應用這些運算定律?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相等算式連線和用字母表示乘法運算定律,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順勢聯想,以舊引新,不僅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更讓學生有目標地去思考,為方法的遷移奠定必要的基礎。

  二、猜測驗證,發現規律

 。ㄒ唬┮龑в^察,提出猜測

  1.出示教材第12頁的教學內容(PPT課件演示)。

  2.明確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1)師:這里有三組算式,有的是小數乘法計算,有的是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那么,你知道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2)師:你能說一說第二組中兩個算式的運算順序嗎?第三組的兩個算式呢?

  3.引導學生觀察算式,提出猜測。

 。1)師:仔細觀察這三組算式,你發現它們有什么特點?

  (2)師:根據算式的特點,你能猜一猜每組的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關系嗎?(由于是猜測,學生的'答案可能會不一樣。)

  (二)明確計算,驗證猜測

  1.教師引導。

  (1)師:同學們都仔細觀察了每組中的兩個算式,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測。那么,你的猜測對嗎?怎樣驗證你的猜測對不對呢?(引導學生提出可以用實際計算進行驗證。)

  (2)師:我們剛才已經知道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跟整數是一樣的,下面就請同學們實際計算一下,看看你的猜測對不對?看看每組中的兩個算式相不相等?

  2.學生通過實際計算進行驗證。

  3.學生交流驗證結果。

  (三)舉例驗證,概括規律

  1.教師引導。

  (1)師:通過同學們的實際計算,我們發現這三組算式中每組的兩個算式都是相等的,這說明什么呢?(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乘法也適用。)

 。2)師:對于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我們剛才都是只用了一個小數乘法的例子進行驗證,那能不能就說明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乘法一定適用呢?(還需要用更多的舉例來進行驗證。)

  2.指導學生任意舉例,進一步加以驗證。

  (1)師:對,我們還應該舉更多的小數乘法的例子來加以驗證。那么,你想進一步驗證哪條運算定律呢?請同學們參照上面的算式任意舉例,看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乘法是不是適用?

 。2)師:誰來說一說你舉了一個什么例子?(注意指導舉例算式的結構。)

  (3)師:這個例子說明了什么?(注意理解算式和運算定律之間的關系。)

  3.引導學生概括規律,揭示課題。

 。1)師:請同學們在小組里相互交流交流,通過這些例子你發現了什么?(乘法運算定律中的數既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

 。2)師:通過我們對這些算式的觀察猜測、計算驗證和同學們自己的舉例說明,現在誰能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規律?(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乘法也適用。)

  (3)揭示課題。(板書: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了讓學生理解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可以推廣到小數,理解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乘法同樣適用,本環節教學分為三個層次逐步展開,首先讓學生對教材提供的三組小數四則運算的算式進行觀察和猜測,在頭腦中初步感知每組中兩個算式之間的關系;然后通過實際計算進行驗證,進一步理解每組中兩個算式之間的關系;最后通過自己舉例驗證,發現規律,得出結論。在本環節教學中,教師不是把規律強加給學生,而是在關鍵處引導點撥,讓學生自己去猜測、驗證和發現。

  三、遷移類推,應用規律

 。ㄒ唬┱勗拰

  我們已經把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推廣到了小數。應用乘法的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整數乘法的計算簡便,也可以使一些小數乘法的計算簡便。

 。ǘ┙虒W例7

  1.出示例題。

  0.254.784

  0.65202

  2.引導學生審題,明確算式結構和數據特點,確定計算方法。

  3.學生在練習本上自主嘗試計算。(教師巡視,個別指導,指名學生板演。)

  4.組織學生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簡便計算方法,感受運算定律的作用。

  5.組織學生全班集體交流,并適時板書計算過程。

 。1)怎樣使計算簡便?

 。2)應用了哪條運算定律?

  6.組織學生針對演板和自己的嘗試計算進行交流和評價。

  【設計意圖】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這是發展學生數學能力、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重要途徑。通過讓學生自己嘗試將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應用到小數乘法進行簡便計算,激發了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欲望,并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四、及時練習,鞏固應用

 。ㄒ唬┗揪毩

  1.第12頁做一做第1題。

  (1)學生獨立練習,教師巡視。

 。2)全班集體訂正,著重交流各小題分別是根據哪條運算定律進行填空的。

  2.第12頁做一做第2題。

 。1)學生獨立練習,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對應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掌握情況。

 。2)全班集體訂正,著重交流簡便計算的思維順序,明確要根據數據的特點應用乘法運算定律,才可以使計算變得簡便。

 。ǘ⿲嶋H應用

  練習三第5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獨立解答。

 。2)小組交流,引導學生感受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設計意圖】通過做一做兩道題的分層練習,既使學生更加熟悉乘法運算定律的算式結構,又使學生在實際計算中將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遷移、類推到小數乘法中;在集體訂正和全班交流中重視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根據數據的特點怎樣算比較簡便?第一步應該怎樣做?應用哪條運算定律?并且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既使學生體會到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又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五、回顧梳理,總結升華

  1.提問:這節課你都獲得了哪些知識?在本節課中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2.教師歸納整理。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本節課有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以適當的補充和歸納。另外,從交流中了解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以便加強對某些學生的個別輔導。

  六、作業練習

  1.課堂作業:練習三第4題。

  2.家庭作業:練習三第6題。

《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后記 篇5

  一、教學內容

  1、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2、積的近似值。

  3、有關小數乘法的兩步計算。

  4、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二、教學目標

  1、探索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筆算,并能對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

  2、會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

  3、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運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4、體會小數乘法是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

  三、編排特點

  1、選擇“進率是十的常見量”作為學習素材,引入小數乘法的學習。

  對于五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們再熟悉不過的計量單位了。根據學生已有的這些知識基礎,教材從豐富多彩的校內外活動中,選擇“買風箏”(與元、角有關)、“換玻璃”(與米、分米有關)的活動為背景,引入小數乘法的學習。這樣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發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學生利用元和角之間、米和分米之間的十進關系順利溝通小數乘法與整數乘法的聯系,利于學生將新知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系統中。

  2、淡化小數乘法意義的教學,突出計算方法的教學。

  小數實質上是十進分數,要讓學生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應從分數乘法的意義入手。但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根據小數與整數的密切聯系,教材先教學小數乘法,再教學分數乘法。與原通用教材相比,淡化了小數乘法意義的教學,把重點放在計算的算理和方法的總結上,引導學生利用因數的變化引起積的變化規律來解釋小數乘法的算理,并由此總結小數乘法的一般方法。

  3、應用轉化和對比,概括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小數的書寫方式,進位規則均與整數相同,教材緊扣兩者的密切聯系,引導學生:

 、儆棉D化的方法,將小數乘法轉化為整數乘法。

 、谟脤Ρ鹊姆椒,處理積中小數點的位置問題。在例3、例4中,均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分別觀察因數和積中小數的位數,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然后利用這一關系,準確找到積中小數點的位置。

 、蹘椭鷮W生按一定順序概括小數乘法的一般計算方法。例4的教學中,應用合作研討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計算小數乘法的一條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數乘法算出積→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

  四、具體內容

  編排意圖:

  (1)創設“買風箏”的購物情境,引出“小數乘整數”。

 。2)結合具體量(人民幣單位),以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小數乘整數的問題,為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撐。

  教學建議:

  (1)引導學生提出買風箏計算錢數的問題。

 。2)先解決書上女孩想要解決的問題。放手讓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解決,重點說明將元轉化為角的方法。

 。3)在此基礎上,解決其他買風箏的問題。

  例2

  編排意圖:

 。1)脫離具體量,直接引出小數乘整數。

 。2)用因數與積的變化規律說明將小數乘整數轉化為整數乘法的理由。

  (3)根據計算結果,說明如果積的小數末尾有0,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用最簡方式寫出積,積中小數末尾的“0”可去掉。

  教學建議:

 。1)注意引導學生緊緊抓住例1中的計算經驗,特別是將“元”轉化為“角”的經驗來。

  (2)放手讓學生應用已有的整數乘法經驗自主計算“0.72×5”,列出豎式,并嘗試對過程做出合理的解釋。

  (3)應引導學生小結小數乘整數的豎式計算要點。

 、侔凑麛党朔ǖ囊巹t進行;

 、谔幚砗梅e中小數點的位置,因數中有幾位小數,積中也應有幾位小數;

 、鬯愠龇e以后,應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用最簡方式寫出積,積中小數末尾的“0”可去掉。

  編寫意圖:

  (1)以給校園宣傳欄換玻璃,需要計算長方形玻璃面積引入小數乘小數。貼近學生的生活,引出小數乘小數學生易于理解。

  (2)有例2的計算經驗,這里學生容易想到把第二個因數也轉化為整數,即將小數乘法轉化為整數乘法來計算,故教材直接寫出轉化和計算的過程。

  (3)注意引導學生歸納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之間的關系。

  教學建議:

  (1)讓學生根據圖意列出乘法算式。

 。2)讓學生自主嘗試計算1.2×0.8。

 。3)組織學生共同研討1.2×0.8的豎式算法及算理。讓學生將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出來,并簡述其道理?赡苡袑W生將“米”化為“分米”,將小數乘法轉化為整數乘法來計算,也可能學生按書上的方法進行計算。教師應引導學生溝通兩種方法的聯系,以幫助學生理解“1.2×0.8”的算理。

 。4)最后組織學生探索因數和積的小數位數之間的關系。

  例4

  編寫意圖:

  (1)結合例4上面的“做一做”總結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2)分兩個層次:

  ①結合“做一做”第1小題,總結小數乘法的一般計算步驟。

 、诮Y合“做一做”第3小題,說明小數乘法的一些難點問題。如,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應在前面用0補足。

  教學建議:

 。1)可按教材的層次結合具體的算式進行總結。

 。2)積的末尾是0的情況,也應作為小數乘法的一些難點問題處理。

  例5

  編寫意圖:

 。1)通過“非洲野狗追趕鴕鳥”的有趣情境,引出“用小數倍表示兩個數量間的關系”,使學生領會有時“用小數倍表示兩個數量間的關系”比較直觀。然后計算出鴕鳥的最高時速。

  (2)由驗算計算是否正確,提出驗算要求,培養驗算習慣。

  對于驗算方法沒做統一規定,教材呈現了兩種,一種是“把因數的位置交換一下,再乘一遍。”二是“用計算器驗算!逼鋵,驗算還有其他方法,這里不要求學生一定要按哪種方法驗算,只要會用合適的方法驗算就行。

  教學建議:

  (1)結合本例讓學生領悟有時“用小數倍表示兩個數量間的關系”比較直觀?烧垖W生說一說“鴕鳥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中“1.3倍”的含義。

 。2)驗算的引入,既可直接由檢驗書上女孩的計算引出,也可由檢查自己的計算引出。

  (3)如何驗算不作統一要求。

  練習一

  第10題,讓學生經過計算,發現積和因數之間的大小關系:“一個數(0除外)乘大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大;一個數(0除外)乘小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小!

  編寫意圖:

  (1)通過“狗幫助人們抓壞蛋”的情境,讓學生求狗的嗅覺細胞,引出求積的近似值。

  (2)通過計算使學生認識到:在解決實際問題時,當積的小數位數比較多時,有時不必保留那么多的小數位數,只要根據需要求出積的近似數就可以了。

 。3)教材以算出狗的嗅覺細胞為2.205億個為例,說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積的近似數,同時說明應根據實際需要確定保留的小數位數。

  教學建議:

 。1)復習求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2)求出“0.49×45=2.205”后,著重說明當積的小數位數比較多時,有時不必保留那么多的小數位數,只要根據需要求出積的近似數就可以了。然后讓學生按照需要獨立地求出2.205的近似數。

  例7

  編排意圖:

  (1)有關小數連乘、乘加的數量關系在生活中應用比較多,但有的數量關系比較復雜,教材選取用正方形地磚鋪地板,引出連乘、乘加,便于學生理解和列式。

  (2)通過解決“100塊磚夠嗎?”引出連乘。通過解決“110塊磚夠嗎?”的不同方法引出乘加。

  教學建議:

  (1)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解答過程,嘗試解釋解答的結果。

 。2)由于運算順序是一種規定,不必講太多的理由,所以當整數四則運算擴充到小數后,可直接告訴學生、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與整數計算的相同。

  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乘法運算定律的推廣及例8

  編寫意圖:

 。1)結合具體算式說明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乘法同樣適用。

 。2)分兩個層次編排:

 、俳o出三組算式,讓學生觀察、計算,找出每組中兩個算式的關系。②用歸納的方法類推出“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乘法也適用。”

  (3)應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教學建議:

 。1)在復習整數乘法運算定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

 。2)加強對乘法分配律應用的教學。

  五、教學建議:

  1、重點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學習小數乘法。

  由于小數乘法與整數乘法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學時應緊緊抓住這種聯系,幫助學生將未知轉化為已知。

  2、指導學生對小數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提高簡單的推理能力。

  本單元學習過程中,學生感到困難的不是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對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學時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機會,幫助學生對計算的過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釋。

  3、注意引導學生探索因數與積之間的大小關系的規律。

  讓學生學會探求模式、發現規律是數與代數領域學習的重要目標。在組織學生自主小結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同時,應注意引導他們去探索因數與積之間的大小關系的規律。教學時,應重視練習一中第4題、第10題的練習,以此為載體,培養學生養成探索隱含在數字、算式后面的規律的習慣。

《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后記 篇6

  教學內容:練習三的第13~16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并能運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及計算的熟練性;培養學生養成認真細致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熟練地進行小數乘法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1、口算:P13第15題

  學生獨立計算,限時3分

  計算前提醒學生不能只圖快,要認真計算,以免出錯。

  集體訂正時問問學生哪些題用了簡便方法

  教育學生以后做題時能簡算的盡量簡算

  2、指名說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先讓中、下回答,說得不完全,再讓其他學生補充

  3、針對性練習

  (1)看看下面的算式錯在什么地方?

  0.38×0.27=10.26

  0.38

  ×0.27

  ───────

  266

  76

  ───────

  10.26

 。ㄊ苄导訙p法的計算法則的影響,將積的小數點與被乘數與乘數的小數點位置對齊;被乘數與乘數中各有兩位小數誤認為積也有兩位數)

  0.102×0.25=0.00255

  0.102

  ×0.25

  ──────

  510

  204

  ────────

  0.002550

  (2)P13第14題

  教師讀題,學生用手勢表示正誤

  請學生說說應該怎樣確定積中小數點的位置

  二、綜合練習

  1、0.16×3.64.8×0.43

  1.24×0.253.85×0.9

  獨立練習,集體訂正

  2、P13第12題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個別輔導,集體訂正,如只做出一種解法,可啟發學生思考,還有其他的解法嗎?

  3、P13第13題

  ①讀題

 、趯W生獨立解答

  ③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數量關系

  對不同解法進行討論

  4、P13第16題

 、僮x題

  ②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

 、奂w訂正,讓學生說說數量關系和解題思路

  5、P13第17題

  學有余力的學生做思考題,適當提示

  三、全課

  四、布置作業

  3.08×2050.875×39

  0.045×180.102×0.25

  0.38×2.7。

《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后記 篇7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小數乘小數》選自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小數小數乘法和除法中例7至例9的內容,這一部分屬于數與代數的領域,主要內容是教授學生如何計算小數乘小數,具體來說在例7中讓學生對于小數乘小數的基本方法進行探究。在例8中講解對于在積里點小數點時,位數不夠時應如何做。在例9中講解取近似數的方法。本節的內容在小學數學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也完善了學生對于計算的理解。

  二、說學情

  接下來談談學生的實際情況。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所以要成為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教師,深入了解所面對的學生可以說是必修課。對于學生來講,整數的運算、小數的運算與分數的運算,雖然有相近相似之處,但是確實又是有著不同的計算方法與技巧和注意事項,那么就需要我們在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前后邏輯的同時也要注意到小數乘法中應該注意的地方。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掌握將小數乘以10或100變為整數,再利用整數的乘法得到積,再通過積的變化規律除以相應的倍數得到原來的積的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ǘ┻^程與方法

  在探索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時,提升邏輯推理能力以及運算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我認為一節好的數學課,從教學內容上說一定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教學重點的確立與我本節課的內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據授課內容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小數乘小數的基本方法;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根據積的變化規律得到原來的積。

  五、說教法和學法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課我采用講授法、練習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新課導入

  首先是導入環節,這里我采用書中小明房間大小的問題,對于情景進行適當的改編以便于更貼近學生生活,如教師家中裝修需要測量面積,或學校規劃新的活動室等等。尤其是讓學生幫助老師解決問題能夠讓學生更有學習的興趣,問題解決之后更有成就感。

 。ǘ┬轮剿

  接下來是教學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環節,我主要采用講解法、小組合作、啟發法等。

  提出問題之后學生能夠很輕易的列出算式3.8×3.2,但是后面的計算對于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可以不著急讓學生立刻開始計算,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估算,因為學生之前在試商法等地有過大量的估算經驗只要教師提出學生就能自己解決,因為有著3.8五入看作4,3.2四舍看作3等,估算一個數或估算兩個數等方法,在學生嘗試后可以請學生發表自己的方法,由教師進行呈現。

  接下來要讓學生進行具體運算,這里出現小數乘法中最容易出現的小數點的問題,故而教材中給出的解決方法是先將小數看作整數進行計算,然后根據數位變化再寫出正確的積。本著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我們應該設身處地的思考學生能做到哪一步,而又不能做到哪些。

  對于這個計算來講應該又教師提出化為整數的計算方法,然后便可以安排學生小組一起計算,計算完互相對比下結果是否一致,問題在于哪里。這樣的預設好處就在于能夠順勢引出本節課的難點,根據積的變化規律得到原來的積。這里可以采用讓學生板演的方式進一步講解由3.8到38和由3.2到32分別乘以10,所以在積要除以100這樣的方式,放在板書上能夠非常直觀的表現出來。真正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ㄈ┱n堂練習

  接下來是鞏固提高環節。

  出示書中小數乘小數的例題。

  (四)小結作業

  在課程的最后我會提問:今天有什么收獲?

  本節課的課后作業我設計為:

  嘗試解決生活中或者與父母去購物時遇到的小數乘法。

《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后記 篇8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5~6頁例3、例4及“做一做”,練習二第1~5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舊知遷移,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逐步理解小數乘小數的算理,掌握基本算法。

  2.使學生掌握在確定積的小數點位置時,小數位數不夠的,要在前面用0補足;引導學生發現一個因數比1大(或小)時,積和另一個因數的大小關系。

  3.培養學生運用遷移的數學思想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小數乘法中積的小數位數和小數點位置的確定。

  教學準備:課件、課本。

  教學過程:

  一、類比遷移,情境展開

  教學例3。

  1.出示例題。

 。1)師:同學們,最近我們要給學校宣傳欄刷油漆,你能幫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嗎?

 。2)師:在計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3)板書(或用ppt課件演示):2.4×0.8=________

  2.嘗試計算。

 。1)師:同學們,請觀察這個小數乘法算式,它與我們上節課學習的小數乘法有什么不同?(兩個因數都是小數。)

 。2)師:我們上節課學習的小數乘整數是怎樣計算的?那兩個因數都是小數又怎么計算呢?

  (3)師:小數乘整數是把小數轉化成整數進行計算的,現在能否還用這個方法來計算2.4×0.8呢?如果能,應該怎樣做?

  (4)指名學生口答,教師適時板書(或ppt課件演示)學生的討論結果。

  3.理解算理。

  引導學生得出:先把第一個因數2.4乘10變成24,積就乘了10;再把第二個因數0.8乘10變成8,積就又乘了10,這時的積就乘了100。要得到原來的積,就應把乘得的積192除以100,得1.92。

  4.進一步明確算理(兩個因數的小數位數不同)。

 。1)計算出了宣傳欄的面積后,怎樣計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板書(或用ppt課件演示):1.92×0.9=________

 。3)師:這道題也可以先按整數乘法計算嗎?積里的小數點應該點在哪里呢?

  【設計意圖:在給宣傳欄刷油漆的問題背景下,遷移已有的小數乘整數的經驗,為學生進一步探究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深化探究,總結算法

 。ㄒ唬┨骄恳驍蹬c積的小數位數的關系

  1.學生獨立完成第5頁的“做一做”。

  2.師:觀察例3及“做一做”各題中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你能發現什么?

 。ǘ┬〗Y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1.組織學生回顧、討論小數乘法是怎樣計算的。

  2.組織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

  (1)師:你是怎樣計算的?(先按整數乘法算出積,再點小數點。)

  (2)師:怎樣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點小數點時,先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最右邊起數出幾位,再點上小數點。)

  3.根據學生的討論和交流,逐步歸納概括出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讓學生將教材第6頁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補充完整。

  【設計意圖:教材上安排了計算方法的小結,通過本環節的教學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的歸納概括能力。】

  三、引發沖突,突破難點

 。ㄒ唬┙虒W例4

  1.出示例題。

  (1)師:同學們,我們剛剛總結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你能運用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來計算下面這道題嗎?

 。2)板書(或用ppt課件演示):0.56×0.04=________

  2.嘗試計算。

 。1)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計算情況和遇到的問題。

 。2)師:在計算時,遇到了什么新問題?

 。3)師: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怎樣點小數點呢?

 。ǘ┘皶r鞏固

  1.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6頁“做一做”的第1題。

 。ㄆ渲屑扔幸话愕男党朔ǎ灿蟹e的小數末尾有0和積的小數位數不夠的類型,幫助學生全面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

  2.學生完成教材第6頁“做一做”第2題的計算。

  (三)探究積與因數的大小關系

  1.集體訂正“做一做”第2題時,引導學生分別將每組題中計算的結果和第一個因數比較大小,發現其中的規律。

  2.組織學生交流、總結自己發現的規律。

  (1)一個數(0除外)乘大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怎么樣?

 。2)一個數(0除外)乘小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怎么樣?

  3.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積與因數的大小關系,并結合具體例子明確應用這個關系可以判斷乘法計算中的一些錯誤。

  【設計意圖:“乘得的積的小數數位不夠,怎么點小數點?”是小數乘法中的難點,讓學生用剛剛總結的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來進行例4的計算,意圖就是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促成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化解沖突,解決遇到的新問題,從而突破學習難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積和因數之間的大小關系,不僅為確定小數點的位置提供了操作依據,避免在確定積的小數位數時發生錯誤,而且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分析歸納能力。】

  四、實踐應用,內化提升

  (一)基本練習

  1.練習二第1題(基本計算)。

 。1)學生獨立練習。

  (2)組織學生交流和訂正。(其中有第一個因數的位數比第二個因數的位數少、積的小數末尾有0和積的小數位數不夠等多種類型同時出現的小數乘法計算,讓學生充分地交流和發表意見,教師適時給予指導,幫助學生全面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2. 練習二第2題(基本應用)。

 。1)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指導學生看懂每種商品各有多少千克。

 。2)引導學生回顧單價、數量和總價之間的關系。

  (3)學生獨立完成。

  (二)拓展練習

  補充題:在下面算式的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你能想出不同的填法嗎?)

  0.48=(       )×(       )

  =(       )×(       )

  【設計意圖:通過分層次的練習,旨在讓學生通過基本計算全面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通過基本應用感受小數乘法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通過拓展練習進一步體會因數與積小數位數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能力!

  五、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課堂練習

  練習二第3、4、5題。

《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后記 篇9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6頁例9,練習四第6~9題。

  教學目標:

  1.經歷分段計費問題的解決過程,自主探究分段計費問題的數量關系,能運用分段計算的方法正確解答這類實際問題,進一步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摘錄的方法收集和整理信息,能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

  3.通過回顧與反思,積累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初步體會函數思想。

  教學重點:

  運用分段計算的方法正確解答分段計費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探究分段計費問題的數量關系,初步體會函數思想。

  教學準備:

  將例題與相關習題制成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提出問題

  1.同學們,你們都乘坐過出租車吧!你知道出租車是怎樣收費的嗎?(PPT課件演示。)

  2.出租車的收費標準是采用分段計費的,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解決分段計費的實際問題。

  3.板書課題:解決問題(2)。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發現、提煉具體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到數學廣泛應用于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引導探究,解決問題

 。ㄒ唬╅喿x與理解

  1.呈現情境,明確問題。

 。1)出示例9的問題情境。(PPT課件演示,暫不出示收費標準。)

 。2)提問:這一情境中要我們解決的問題是什么?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知道什么信息?(出租車的收費標準。)

 。3)出示收費標準(PPT課件演示)。

  2.讀懂圖文,摘錄信息。(教師逐步板書或PPT課件適時演示。)

 。1)收費標準:

  3km以內:7元;

  超過3km:每千米1.5元(不足1km按1km計算)。

  (2)行駛里程:6.3km。

  3.集體交流,理解標準。(PPT課件突出顯示。)

  (1)3km以內7元是什么意思?(出租車從起步到行駛3km里程,應付的車費都是7元。)

 。2)你為什么認為3km以內7元包括3km呢?(因為超過3km,每千米就要按1.5元收費。)

 。3)超過3km后就要按每千米1.5元的標準收費,并且不足1km按1km計算。這里不足1km按1km計算又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舉例說明嗎?

 。4)問題中行駛里程是6.3km,根據收費標準,應按多少千米收費呢?(用進一法取整數,按7km收費。)

  4.教師歸納,概括要點。(PPT課件演示。)

 。1)問題中的收費標準是分兩段計費的,3km以內是一個收費標準,為一段;超過3km又是一個收費標準,又為一段。

 。2)超過3km部分,不足1km要按1km計算,也就是要用進一法取整千米數。

  【設計意圖】解決分段計費問題的關鍵是理解題意,尤其是理解計費標準。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問題中的收費標準,教師采用條件摘錄的方式收集信息,引導學生逐條逐句地解釋含義,并結合具體數據(學生的舉例的和題中的6.3km)幫助學生切實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對收費標準的兩個要點進行明確的歸納和概括,既促使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又有效地突破了分段計費問題的教學關鍵和難點。

  (二)分析與解答

  1.啟發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嘗試解答。

 。1)教師啟發引導:我們已經理解了題意,也理解了這個問題中的收費標準是分兩段計費的,那么同學們能不能嘗試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解答?

  (2)學生嘗試解答。

  預設一:7+1.54=7+6=13(元);

  預設二:1.57=10.5(元),7-1.53=2.5(元),10.5+2.5=13(元)。

  2.組織、引導學生討論、交流不同的解答方法。(PPT課件適時演示解答過程。)

 。1)預設一(分段計算):

  生:我是分兩段計算的,前面3km為一段,應付車費7元;后面4km為一段,每千米1.5元,應付車費是1.54=6(元);再把兩段應付的車費合起來就是13元。

  師(質疑):后面一段里程為什么是4km,計算后面一段車費為什么用1.54?

  生:根據收費標準,6.3km按7km計算,前面一段是3km,后面一段就是4km,所以計算后面一段的車費就應該用1.54。

 。2)預設二(先假設再調整):

  生:我是用先假設再調整的方法解答的,先假設總里程7km都按每千米1.5元計算,結果是10.5元;而這樣前面3km的費用少算了7-1.53=2.5(元);再來調整,用10.5元加上少算的2.5元,所以應付車費13元。

  【學情預設】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大多數學生容易想到用第一種解答方法解答。但第二種解答方法學生不容易想到,因此,在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引導。如:如果把前面一段3km也按每千米1.5元收費,車費是少算了還是多算了?

  3.引導學生積累解決分段計費實際問題的經驗。

  (1)變換例題條件:如果行駛里程是8.4km,你還能用剛才的方法計算出車費嗎?如果行駛里程是9.8km呢?(PPT課件演示。)

  (2)學生自主解答,教師巡視。

 。3)集體交流訂正。(教師板書或PPT課件呈現解答過程。)

  【設計意圖】沿用例題情境,變換問題條件,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解決變換后的問題,不僅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體會解決分段計費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也有利于學生在對比中發現解決分段計費問題的規律,積累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促進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概括能力的發展。

 。ㄈ┗仡櫯c反思

  1.回顧。

 。1)我們剛才解決的實際問題都具有什么特點?

 。2)這些問題我們是怎樣解決的?

  2.反思用分段計算解決分段計費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1)呈現例題及變式題的解答過程。(PPT課件呈現。)

 。2)提問:觀察、比較上面的解答過程,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3)揭示規律(PPT課件演示):應付車費=7+1.5(總里程-3)。

 。4)質疑:為什么總是用7元去加后段里程的車費?(引導學生說出:根據收費標準,前段里程3km的車費7元是固定不變的。所以,只需要計算出后段里程的車費,再和7元相加,就求出了應付的車費。)

  3.反思用先假設再調整方法解決分段計費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1)呈現例題及變式題的解答過程。(PPT課件呈現。)

  (2)提問:觀察、比較上面的解答過程,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3)揭示規律(PPT課件演示):應付車費=1.5總里程+2.5。

 。4)質疑:為什么總是用假設車費再加上2.5元?(引導學生說出:如果把所有里程都假設為每千米1.5元,那么前段里程3km的車費就只算了4.5元,少算了2.5元。所以,算出假設車費后,再加上2.5元才是應付的車費。)

  4.教師歸納。

  (1)通過同學們剛才的討論和交流,我們發現了解決分段計費問題的規律,找到了解決分段計費問題的兩種一般方法。(PPT課件演示。)

 。2)在解決問題時,我們都應該像這樣對解答的過程與方法進行回顧與反思,從中發現所蘊含的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提高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5.拓展(制作、應用出租車價格表)。

 。1)這節課,我們用兩種方法解決了乘出租車付費的實際問題。其實,我們還可以用制作價格表的方法來解決乘出租車付費的問題。

 。2)你能完成下面的出租車價格表嗎?(PPT課件出示價格表。)

 。3)學生完成出租車價格表。(教材第16頁。)

 。4)思考:觀察表中的數據,你發現行駛里程與出租車費之間有什么關系?它們之間的變化情況又是怎樣的?(PPT課件呈現。)

  (5)應用出租車價格表解決問題。(PPT課件呈現。)

  ①媽媽坐出租車行駛了7.2km,應付車費多少錢?

 、谕跏迨宄俗鲎廛,下車后付了16元車費,他至少乘坐了多少千米?至多呢?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與反思,引導學生分別反思用分段計算和先假設再調整的方法解決分段計費問題的過程,幫助學生建立解決這類問題的兩種一般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完成出租車價格表,并觀察、思考表中行駛里程與出租車費之間的關系及變化情況,感受分段計費的特點和規律,讓學生初步體會函數思想。

  三、實踐應用,內化提升

 。ㄒ唬┗緫

  練習四第7題。

 。1)理解題意:你怎樣理解合影價格表中的信息?問題一共需付多少錢是分哪兩段計費?

 。2)學生獨立完成。

  (3)全班集體交流:你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二)拓展應用

  1.練習四第8題。

  (1)理解題意:這道題是實際生活中的一個什么問題?它的收費標準是怎樣的?

 。2)學生獨立完成。

 。3)全班集體交流:通話時間8分29秒應該按幾分鐘計算?你是怎樣解答的?

  2.練習四第9題。

  (1)理解題意:這道題里有幾種收費標準?解答這道題除了考慮分段計費外,還要區分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

  (3)全班集體交流:你是怎樣解答第(1)問的?第(2)問呢?

  (4)你還能提出其他數學問題并解答嗎?

  【設計意圖】直接選用教材提供的練習,讓學生充分感受分段計費問題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練習根據問題的復雜程度分了基本應用和拓展應用兩個層次,在練習中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理解問題中的計費標準,這既是解決這類問題的基礎,又是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解答時放手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并通過交流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1.說一說,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本節課是本單元的最后一節課,本單元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練習

  1.課堂作業:練習四第6題。

  2.家庭作業。

 。1)回顧本單元的學習內容,你有哪些收獲?

  (2)學習中遇到了哪些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

《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后記 篇10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1頁例6及“做一做”,練習三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比較熟練地掌握了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基礎上,能根據實際需要和題目要求正確地用“四舍五入”法求積的近似數。

  2.培養學生靈活、合理地運用求積的近似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正確地用“四舍五入”法求積是小數時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求積的近似數往往是“實際應用”的需要。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激活經驗

  1.計算下面各題。

  1.5×24      0.37×2.6      4.02×8.3

 。1)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演板,集體訂正。

 。2)說一說小數乘法應該怎樣進行計算?

  2.求下面各小數的近似數。

  保留一位小數:3.12;5.549;0.3814。

  保留兩位小數:4.036;7.7963;8.42378。

 。1)獨立完成,集體反饋。

 。2)7.7963的近似數為什么是7.80?

  (3)我們剛才是用什么方法來求小數的近似數的?用這種方法求小數的近似數應該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由于本課學習內容涉及小數乘法計算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的應用,而學生對“四舍五入”法已經有較長時間沒有接觸了,所以通過簡單復習,幫助學生喚起對已學知識,特別是對“四舍五入”法的記憶,為后續學習做好知識準備。】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在實際應用中,小數乘法的積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數位數,這時可以根據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數。(ppt課件呈現談話內容。)

  2.揭示課題:積的近似數。(板書課題:積的近似數)

 。ǘ┝私庑畔,解決問題

  1.出示情境圖(ppt課件)。

  小狗正在做什么?人們訓練小狗緝毒是利用了小狗的什么特點?小狗嗅覺靈敏與嗅覺細胞的數量多少有很大關系,下面請看一個與之相關的實際問題。

  2.出示例6(ppt課件)。

 。1)題目中有哪些數學信息?提出了什么問題?

 。2)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怎樣解答?

 。3)題目中對解答這個問題有什么特殊要求?

 。4)這里的“得數保留一位小數”表示要求出積的近似數,那么條件中的“0.049億”是近似數還是準確數呢?為什么不用準確數?

  3.學生獨立嘗試,指名兩名學生演板。

  4.組織學生觀察、評價黑板上兩名演板同學的解答過程。

  5.組織學生交流、反饋自己的解答過程。(教師適時演示ppt課件。)

 。1)你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2)解決這個問題時需要注意什么?

 。3)你是怎樣將“得數保留一位小數”的?

 。4)寫橫式的得數時要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教學除了通過例題中對得數的要求來揭示求“積的近似數”的教學內容外,還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判斷已知條件中“0.049億”是近似數還是準確數?為什么不用準確數?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在實際應用中有時準確數既無必要又不可能,而用近似數就可以了。至于例題的具體解答過程,難度并不大,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教師只是在重點處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交流、反饋,突出用“四舍五入”法求積的近似數的方法和過程,強調書寫時應注意的細節。】

  三、鞏固練習,強化認知

 。ㄒ唬┣蟆胺e的近似數”的基本練習

  1.第11頁“做一做”第1題。

 。1)出示題目(ppt課件)。

  1.計算下面各題。

  0.8×0.9  (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1.7×0.45 (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2)全班齊練,指名兩人演板。

 。3)集體訂正。

  2.補充題。

 。1)出示題目(ppt課件)。

  補充題:

  將“1.35×0.96”的積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兩位

  小數,所得的近似數是(    )。

  a.1.29       b.1.30       c.0.13

  (2)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判斷和選擇。

 。3)組織學生集體交流自己是怎樣做出判斷和選擇的。(教師強調: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保留小數位數時,所求得近似數末尾的“0”必須保留,不能隨意去掉。)

 。ǘ┣蟆胺e的近似數”的實際應用

  1.第11頁“做一做”第2題。

 。1)出示問題(ppt課件):一種大米的價格是每千克3.85元,買2.5 kg應付多少錢?

  (2)全班齊練,教師巡視。(選擇兩名同學演板,一人的得數是準確數,一人的得數是近似數。)

 。3)集體訂正,追問質疑。

  質疑一(對得數是準確數的同學):這節課學習的是求“積的近似數”,你為什么用準確數表示求得的積?

  質疑二(對得數是近似數的同學):這一題的問題沒有保留幾位小數的要求,你為什么用近似數表示求得的積?

  2.集體討論。

 。1)再遇到這樣的實際問題,我們應該怎樣處理?

 。2)通過這道題的解答,你感受到了什么?(在實際應用中,應該根據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數。)

  【設計意圖:用“做一做”的第1題和補充的選擇題來鞏固求積的近似數的方法。而在“做一做”的第2題中,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如:有的求的是積的準確值,有的求的是積的近似數,甚至求出的近似數也可能不完全相同,可能保留的是兩位小數,也可能保留的是一位小數,還有“舍”與“入”的問題。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生成的教學資源,及時進行評價,引導學生在比較和爭論中積極思考,讓這些豐富的資源引發出精彩、自然的認知沖突,讓學生從實際例子中體會求積的近似數往往是“實際應用”的需要!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談談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五、作業練習

  1.課堂作業:練習三第1題第(2)小題、第3題。

  2.家庭作業:練習三第1題第(1)小題、第2題。

《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后記 篇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2、使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當乘數比l小時,積比被乘數小;當乘數比1大時,積比被乘數大。

  教學重點運用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正確計算小數乘法。

  教學難點正確點積的小數點;初步理解和掌握:當乘數比l小時,積比被乘數小;當乘數比1大時,積比被乘數大。

  教具準備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一:

  一、復習準備:

  1、口算:P.5頁10題。

  0.9×6 7×0.08 1.87×0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

  老師抽卡片,學生寫結果,集體訂正。

  2、不計算,說出下面的積有幾位小數。

  2.4× = 1.2× =

  4、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小數乘法。(板書課題:較復雜的小數乘法)。

  二、新授:

  1、教學例5:非洲野狗的速度是56千米/小時,鴕鳥的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鴕鳥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時?

  ⑴想一想這只非洲夠能追上這只鴕鳥嗎?為什么?(鴕鳥的速度是非洲狗的1.3倍,表示鴕鳥的速度除了有一個非洲狗那么多,還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鴕鳥。)

 、剖沁@樣的嗎?我們一起來算一算?

  ①怎樣列式? ②為什么這樣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使學生明確:現在倍數關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數。

  ⑶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人愕脤?可以怎樣驗算?

 、赏ㄟ^剛才同學們的計算、驗算,鴕鳥的速度是72.8千米/小時,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樣?能追上鴕鳥嗎?說明剛才我們的想法怎樣?現在我們再來看一組題。

  2、看乘數,比較積和被乘數的大小。

 、(出示練習一10題中積和被乘數的大小)先計算。

  ②引導學生觀察:這兩道例題的乘數分別與l比較,你發現什么?

 、鄢藬当1大或者比1小時積的大小與被乘數有什么關系?為什么?(因為1.20.4的乘數是0.4比1小,求的積還不足一個1.2,所以積比被乘數小;而2. 4×3的乘數是3比1大,求的積是2.4的3倍(或3個2.4那么多),所以積比被乘數大。

 、苣隳艿贸鼋Y論嗎?(當乘數比1小時,積比被乘數小;當乘數比1大時,積比被乘數大。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的這種關系初步判斷小數乘法的正誤。)

  三、運用

  1、做一做:3.2×2.5= 0.8 2.6×1.08=2.708先判斷,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2、P.9頁13題

  四、體驗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P8頁8題,P9頁11、14題

  個人修改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數乘法時,怎樣確定積的小數位數?(2)如果積的小數位數不夠,你知道該怎么辦嗎?如:0.02×0.4。

 、輰m椌毩暎壕毩曇12題先讓學生獨立判斷。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講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題錯在什么地方。

  板書設計:

  當乘數比1小時,積比被乘數小;當乘數比1大時,積比被乘數大。

  教后反思:在指導學生在積上應怎樣點小數點,這是關鍵,也是教學難點,要強調整個一道乘法算式中共有幾位小數,在積中就點幾位小數。其中的道理也要讓學生明確,把小數看成整數,是先擴大幾倍,最后也要縮小相同的倍數,所以要在積中點幾位小數。

《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后記 篇1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二單元《小數的乘法》中的一個數除以小數。

  本單元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乘以整數,整數除以整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并為以后小數四則運算的學習、較復雜的除法應用題等知識做好鋪墊。本節教學是在學生已有的整數除法應用題及常見的數量關系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為了解決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二是使學生掌握轉化的思想。這些思想是進一步學習的有力保障。不僅能使自己獲得知識,而且發展了學生學習解題能力。

  依據《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并會運用法則計算。

  2、使學生掌握如何將新問題轉換為已知的舊問題去解決。

  其中,讓學生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換為除數是整數是本節課的重點,當在把除數轉化整數的過程中,除數位數不夠的處理是難點。

  緊接著說一下本課我打算采用的教法。我想根據學生的實際為學生提供現實有趣學習背景,從生活中的問題到數學問題,從具體問題到抽象概念,從特殊關系到一般規則,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發現去學習數學,采用啟發、談話、討論、練習等多種教法交進行。充分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主動地參與學習。

  針對本節內容特點及本班學生的認識水平,我讓學生自己去搜集素材,感悟知識與現實生活密切關系、感興趣的、從自己熟悉的題目中學會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概括知識,并把它運用于實際的學習方法。

  根據本節課的實際需要,我準備相應的課件。

  接下來我認為非常有必要說一下學生的情況。因為我所設計的整個教學程序都是為了學生,每一點內容,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在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其潛在的智能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整數除以整數過渡一個數除以小數,單純做題不難,但要他們從中去處理一些特殊的情況就很難了。因為他們畢竟是小學生,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限。但如果能讓他們從中獲得一些數學的思想,問題就好解決了。

  根據教材內容,學生認識基礎、生活環境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程序:

  一、復習引入

  因為這節課是在除數是整數的基礎上來學習的,所以我用了三個例子,除數都是整數的題目。后面要涉及到擴大小數或整數所以還設計了把一個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的問題。這節課關鍵要用的是除數和被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商不變。這里我讓學生去發現規律,讓學生總結出來。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提出課題,同時給出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材上20業的例題。

  這時啟發學生:如何來幫老板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列出式子,然后給學生總結。而要求出這個式子就必須能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怎么算呢?

  把問提擺在學生面前,激發他想解決的心情。

  然后詳細的講解決的過程。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把他轉化為已學的知識,通過什么來轉化,轉化的過程當中要注意些什么?這其中就用到了前面復習引入的知識。

  為了更深刻的理解,緊接著有講了解決這個問題的另外一個方法,通過單位的換算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類除數是整數的出法,比較一下這兩種方法雖然過程不一樣,但是最終都是把除數轉化為整數。

  接著舉出一個較為難一點的題目,當在轉化的過程中被除數的.位數不夠怎么辦。這時就必須在末尾添零,使得除數和被除數的小數位數相同后,再去掉小數點擴大相同的倍數。最后總結出計算法則,把計算法則加上關聯詞,讓學生掌握計算的先后順序。

  三、練習

  針對這節課的重點,難點按排類兩個練習。

  1、如何把除數變為整數,商不變。

  2、練一練第2的一種例題。

《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后記 篇13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乘法的運算定律;通過類比、比較掌握小數乘法的簡算方法。

  2、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培養學生自我嘗試、自我探究的。

  3、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重點:學會小數乘法的簡便運算。

  難點:小數乘法簡便運算應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出示以下三組算式

  7×12=12×□

 。7×25)×4=7×(25×□)

  24×5+□×5=(□+36)×5

 。1)、快速口答,并說出你是怎樣想的?

  (2)、歸納三個定律

  2、出示以下三組算式比較大小

  0.7×1.2○1.2×0.7

 。0.7×2.5)×0.4○0.7×(2.5×0.4)

  2.4×0.5+3.6×5○(2.4+3.6)×0.5

  (1)、你怎么判斷的?

  (2)、說明整數乘法的定律同樣適應于小數。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填數、比較大小,讓學生較輕松地進入學習的狀態中,并對乘法的運算定律做一個復習鞏固,為后面的新授做一個鋪墊準備。

 。ǘ┨骄啃轮

  1、創設情景:超市購物

  問題:(1)、你們平時都到什么地方購物啊?

 。2)、出示購物電腦小票,你們知道是什么嗎?有什么用?

 。3)、有幾份電腦小票上的總價不清楚了,希望你們幫我在最短的時間,用最簡單的方法算出來。

 。ㄔO計兩種電腦小票)

  序號物品名稱單價數量總價

  1蘋果12.5元/千克3.2千克

  12.5×3.212.5×3.2

  =12.5×(8×0.4)=12.5×(0.8×4)

  =12.5×8×0.4=12.5×0.8×4

  =100×0.4=10×4

  =40=40

  拆數:

  序號物品名稱單價數量總價

  1花生4.6元/千克8.71千克

  2瓜子5.4元/千克8.71千克

  4.6×8.71+5.4×8.71

  =(4.6+5.4)×8.71

  =10×8.71

  =87.1

  2、請你利用最快速、最簡單的的方法幫老師把電腦小票中的總價填寫完整。(要求:列式并把計算過程寫清楚)

  3、學生獨立思考計算,指名板演。

  4、反饋、置疑

  5、師生共同計算方法設計意圖:通過創設購物的情景,讓學生較愉悅主動地開始學習新知。并通過這樣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是與我們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ㄈ╈柟叹毩

  1、應用定律填空

  7.5×1.6=1.6○□

  1.25×0.7×0.8=(□○□)×□

  2.5×0.7+0.3×2.5=(□○□)×□

  50×(2-0.2)=□×□○□×□

  2、判斷改錯

  (2.5+0.25)×0.4(50×12.5)×0.8

  =2.5×0.4+0.25 =50×0.8+12.5×0.8

  =1+0.25 =40+10

  =1.25 =50

  3、拓展題

  (三星題)

  0.25×4.78×4

  7.6×5.3+7.6×3.7

  (四星題)

  0.25×0.32×0.125

  78.6×99+78.6

  (五星題)

  1.4×0.99

  21×4.3+57×2.1

  設計意圖:由淺入深設計習題,力求全面反饋練習,同時也使練習具有層次性,針對性,能適應全體學生

  教后反思:

《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后記 篇14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小數乘小數的意義,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能正確運用計算法則計算小數乘小數的乘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遷移類推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小黑板、投影儀(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0.52+0.48=0.17+0.33=3.6+6.4=

  0.8×3=3.7×5=46×0.3=

  二、新授:

  1、教學例1

  (1)出示例1:投影出示

  下面是小明房間的平面圖,房間長3.6米,寬2.8米。

  1.15米3.6米

  陽房間

  臺2.8米

  門

 。2)提問:房間的面積有多大?先估計一下。

  3.6×2.8≈

  想:3×3=9,面積在9平方米左右。

  4×3=12,面積在12平方米左右。

 。3)提出:列豎式計算怎樣算呢?

  把這兩個小數都看成整數,很快計結果。

  3.6×1036×2.8×10×28

  288288

  7272

  1008÷1001008

  相乘后怎樣才能得到原來的積?

  (4)學生討論。

  得出:兩個因數分別乘十,積就擴大100倍,要想把積還原到原來,積就縮小100倍,要除以100.原來的積是10.08。

  2、試一試。

  提出:要求陽臺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怎樣列式?

  2.8×1.15=

  計算2.8×1.15時,先把兩個小數都看成整數,在積里應該怎樣點上小數點?

  小組合作試一試。

 。ㄍ队罢故緦W生做的結果)

  1.15×100115×2.8×10×28

  920920

  230230

  3.220÷10003220

  解釋算理:

  得出:一個因數分別乘10,另一個因數乘100,積就擴大1000倍,要想把積還原到原來,積就縮小1000倍,要除以1000.原來的積是3.22.

  3、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

 。1)引導: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來計算,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聯系?

  (2)在小組里說說小數乘小數應該怎樣計算。

 。3)先按整數乘法算出積是多少。

  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4、練一練。

 。1)你能給下面各題的積點上小數點嗎?

  8.772.916.5

  ×0.9×0.04×0.6

 。2)計算下面的題。

  3.46×1.21.8×4.510.4×2.5

  5、總結小數乘小數的法則。

  板書設計:小數乘法3.6×2.8=10.08(平方米)3.6×1036×2.8×10×.08÷1001008答:房間的面積是10.08平方米。

  練習設計:

  練習十四2、3題。

《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后記 篇1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頁的例3、例4,第3頁做一做,練習一第10~13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確定積的小數位時,位數不夠會用0補足;

  使學生初步掌握“當乘數比1小時,積比被乘數小,當乘數比1大時,積比被乘數大”;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在積中點小數點時,位數不夠如何用“0”補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7×0.84.2×0.31.3×0.5

  口算并說說怎樣想的?

  2、指名說說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3、把下面各數縮小1000倍

  12.5256103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30.056×0.15

  (1)啟發提問:①怎樣列豎式?要不要小數點對齊?為什么?

  ②怎樣把0.056×0.15轉化成整數乘法?

  ③按整數乘法乘出來的積,比原題的結果擴大了多少倍?

  ④要得到原來的積,該怎么辦?

  ⑤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怎么辦?

  (2)強調:計算小數乘法在點小數點時,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就要在小數的前面補零。

  注意:先點小數點,再去掉小數末尾的零

  (3)驗算:交換因數位置后讓學生說說0.056×0.15、

  0.15×0.056各求的是什么?然后進行檢驗。

  (4)練一練

  1.3×0.050.025×1.8

  2、教學例4

  (1)指名讀題

  (2)列出算式:這題該用什么方法計算?

  (3)說說18.5×2.4表示什么意義?

  (4)指出:以前表示兩個數的位數關系的都是整數,現在倍數關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數,就象這里,18.5的2.4倍就是求18.5的2倍和18.5的十分之四合起來是多少?

  求18.5的2倍用乘法,求18.5的十分之四用乘法,因而求

  18.5的2.4倍也用乘法。

  (5)算出得數(學生自練后填在書上)

  集體訂正

  3、觀察例3,例4,比較積和被乘數的大小

  (1)小組討論并填表:當積小于被乘數時,乘數有了什么特點?(與1比較是怎樣的關系)

  當積大于被乘數時,乘數有了什么特點?

  為什么有這種規律?

  (2)做一做

  先判斷一下,積比被乘數大還是小,再計算

  指名板演,其余自練

  集體訂正,說說怎樣算的

  三、鞏固練習

  1、P5第10題小組形式,小組長報題,組員搶答

  匯報情況,共同糾正易錯題,擇題說說口算步驟

  2、判斷下列各題是否正確,為什么?

  0.2812.2

  ×0.5×0.5

  ───────────

  0.014061.0

  3、P5第12題做在書上后集體訂正,指名說出每道題對錯的理由

  4、P5第13題自練后評講

  四、全課

  今天學習的小數乘法,在點小數點時碰到了什么問題?怎么解決的?乘數比1小時,積比被乘數大還是小?反過來呢?

  五、布置作業

  P5第11題

  六、板書

  一個數乘以小數

  例3注意點

  計算過程表格

  例4

  計算過程。

《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后記(通用15篇) 相關內容:
  • 《將相和》教學后記(精選17篇)

    《將相和》教學后記福建省廈門市仙岳小學吳益英教學本課從讓生預習概括三個小故事的標題“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入手,抓住第一個小故事“完璧歸趙”,引導學生精讀這個小故事,通過品讀重點句子,體會藺相如的品質。...

  • 尾巴甩出來——《識字1》教學后記(通用14篇)

    初教一年級,花了兩周時間來熟悉了拼音的教學,F在,又開始了另一個重頭漢字的教學。上課前,雖然作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心里還是有些忐忑不安,不知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如何。識字1主要通過一首兒歌來學習一至十十個漢字。...

  • 《囚綠記》教案及教學后記(精選12篇)

    四川省江油市明鏡中學 劉海燕學習目標1.能通過圈點關鍵詞句概括行文脈絡。2.能揣摩抒寫綠的形象的句子,探究綠的內涵。3.能通過寫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態度,說出對本文主旨的理解。教學重點、難點:正確理解綠的內涵和寫作意圖。...

  • 詩歌的教學應注重品讀——《黃河頌》教學后記(精選12篇)

    惠陽中山中 小嫻一、 品創作背景了解詩歌創作背景,可加深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并使課堂的教學延伸得更深遠,豐富學生的知識!饵S河頌》光未然創作于抗日戰爭時期的作品,那是一個民族生死存亡懸于一線的危難年代。...

  • 《古詩兩首》教學后記(《池上》《小兒垂釣》)(通用16篇)

    《古詩兩首》教學后記《池上》、《小兒垂釣》,兩首兒童詩,適合孩子的閱讀口味,理解難度適中。《池上》教學從主題入手——學生自由讀詩,說說詩中的“小娃”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活潑、頑皮)然后讓學生說說從哪看出孩子的頑皮?引導...

  • 《驚弓之鳥》教學后記(精選13篇)

    閱讀教學,特別是閱讀帶有文學色彩的課文,雖然不等同于文學欣賞,但同樣也有學生對課文形象的感受問題,而且這種感受也應該是因人而異的。但令人遺憾的是,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課文形象的感受卻是共性多,個性少...

  • 班會教案中的教學后記(通用2篇)

    這節課,在通知政教處出開課公告之后,我才開始構思運作。我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1、形式上。首先是學生位置的調整,力求避免之前同行們采用的形式——外實中空,我采取了與之相反的“外空中實”,學生集中坐在中間,講臺上擺放五個座位供...

  • 《小小的船》一課的教案及教學后記(通用17篇)

    教學目標:1. 情感、態度、價值觀——熱愛大自然,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2. 識字——12個;鞏固學過的字;滲透性識字;初步接觸多音字。3. 寫字——6個;“小”作偏旁的變形。...

  • 《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的教學后記(精選12篇)

    今天按照相救——關心——送歸——感謝四個內容進行學習。師:八路軍戰士救出了兩個日本孤女。作為聶將軍,眼看著自己的同胞在戰斗中被殘忍地殺害,對日本不由得怒從心生,可是面對那么小的孤女,他那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閃現出炙人光芒。...

  • 讓課堂多一些情趣 ——《練習1》教學后記(精選16篇)

    讓課堂多一些情趣 ——《練習1》教學后記蘇教版語文第九冊《練習1》的第一部分“語文與生活”,安排了一首有關“風”的小詩。因為教材那趣味盎然的教學內容,我相信孩子們一定也會喜歡的。...

  • 讓師生都多一分思考的空間——《口技》的教學后記(精選16篇)

    文言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按常規教學的方式釋詞解句,一定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難以達到教學的目的和要求。據此,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模仿情景,把口技表演者表演的三個階段:“一家四口深夜由睡到醒”“由醒到睡”...

  • 《花瓣飄香》教學后記(精選16篇)

    這是一篇洋溢著濃濃親情的課,它通過一個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的事,贊美了小女孩愛惜花草,體貼媽媽的美好心靈。當晨霧中的女孩帶著心靈的清香,款款步入月季花叢,俯下身子摘一片帶露水的花瓣,多美的境呀,多美的情呀。...

  • 《柳樹醒了》教學后記(精選15篇)

    一支美麗的小雨傘──《柳樹醒了》教學后記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實驗小學藍淑華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畫,春天是一首無言的詩,春天是一曲悠揚的歌,春天是一個講不完的故事……一年級剛學完《柳樹醒了》,我問學生:“在春天里,還有什么醒了呢...

  • 又是一年清明時——《永遠的白衣戰士》教學后記(精選13篇)

    又是一年清明時——《永遠的白衣戰士》教學后記時間如流水般匆匆,轉瞬即逝。歲月的車轍給歷史留下了深深的痕跡,生命中有些經歷過的事情也永遠的留在了回憶里,但每每把他拿出來品嘗,卻有著不同的滋味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看著葉欣的遺...

  • 《半截蠟燭》教學后記(精選13篇)

    《半截蠟燭》教學后記薛元榮《半截蠟燭》生動地記敘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的一個普通家庭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斗爭的事,贊揚了伯諾德夫人及其兒女的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换 | 2020天天干天天操 | 三年成全免费高清看西瓜 | 8x8×拨牐拨牐永久免费视频 | 97伊人| 2021亚洲韩国精品乱码 | 国产人人草 | 国产999精品久久久久久麻豆 | 欧美一二三四五六七区 | 国产欧美网址 | 色片在线观看 | 四虎影库久免费视频 | 成人.comx8|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软件 | 97人妻免费碰视频碰免 | 精品一线二线三线区别在哪 | 国产国产美女裸身网站免费观看视频 | 激情aⅴ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蜜桃视频成人m3u8 | 午夜中文字幕hd无码无删减 | 欧美日韩无套内射另类 |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在线 | 91九色porny在线 | 欧美黄色xxx | 看免费的毛片 | 性开放按摩av大片 | 爆操美女网站 | 无码潮喷a片无码高潮 |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 | 首页亚洲中字 | aⅴ视频在线免播放观看 | 日韩一日 | www.久久爱白液流出h | 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说 | 国产成人短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无码夫の前で人妻を犯す中字 |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网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