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發現》教案
③“我”是怎樣的一個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呢?(他善于觀察,喜歡問為什么,并有著執著的精神。因為作者敢于提問、留心觀察、反復思考、大膽想像才有了這樣的一個發現。)板書:大膽提問、留心觀察、積極思考、大膽想像
三、拓展延伸,引導“發現”
1、置疑:同學們問了那么多的問題,老師也有一個想問問大家啦。為什么作者會有這樣偉大的發現?生物學家、胚胎學家用了很長的時間才研究出的胚胎發育規律,而作者他只是一個九歲的孩子,為什么他會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呢?他怎么會跟生物學家的想法不謀而合呢?
①大膽提問:學問學問,就是在學中問,問中學,才能擁有學問。古人稱學習為做“學問”,現在,學問一詞已經成了知識的代名詞,可見“問”在學習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開啟知識的鑰匙,增長智慧的階梯。一切知識,一切創造發明,都是從提問開始。牛頓他發現了地球引力,他是這樣發現的,而且還有個故事:牛頓小時候,有一天,他在蘋果樹下看書,突然一只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他拿起蘋果想了想,又往上拋,結果蘋果立刻落下來了,牛頓發現地球有吸引力. (這種凡事問的習慣,是成就一番事業的必要條件。任何發明創造,都是因為好奇而發問得來的。在別人不問或不會問中發問,就會取得別人不可能取得的成就。)只有動了腦子才能夠提出問題。老師還可以從問題當中看出哪些同學對課文的理解比較深入,像??提出的問題說明他對課文的理解已經很深入了,是經過了思考之后提出了很有價值,值得我們一起去探討的問題。我們班今天的表現都非常好,從你們的提問中,我可以發現每個同學都是動了腦子思考,都用心地讀了課文的。提問,不一定非要問大人、問老師,還可以問自己,向自己提問,自己思考。怎樣才能大膽提問呢?必須要留心觀察生活,才能夠提出問題。
②留心觀察:(小試驗,嘗嘗杯中的水甜不甜)剛才同學們留心老師在做的動作了嗎?蘇格蘭有一個科學家叫瓦特。(一天晚上,瓦特和一個小女孩在家里喝茶。瓦特不停地擺弄茶壺蓋,一會兒打開,一會兒蓋上,當他把茶壺嘴堵住時,蒸汽頂開了茶蓋。在旁的外祖母對瓦特的這種無聊動作極為不滿,加以訓斥。瓦特并不介意,他一心想著蒸汽的力量,從此萌發制造蒸汽機的念頭。瓦特能夠發明蒸氣機就是因為做到了留心觀察)。
③反復思考:光會觀察還不夠,必須對觀察到的事物進行思考,從觀察到的現象里面尋找事物的特征。古代的波斯有一位商人很會做生意,每次顧客來買珠寶的時候,他都要盯著顧客的眼睛,結果生意非常興隆。別人想探究其中的奧妙,他卻守口如瓶。直到他要死去的時候,才向他的獨生子傳授其中的訣竅:盯著對方的眼睛,不,準確的說,是盯著對方的瞳孔,瞳孔是不會撒謊的。如果一顆寶石閃亮的光芒使顧客的瞳孔擴張,你就大膽地把原價提高三層或更高;如果一條項鏈沒有使對方張大瞳孔,你就立即更換一條。總之,盯著對方的瞳孔。
下面,老師請兩個同學上講臺來走一走,大家要仔細觀察,仔細思考,從同學的動作當中,你發現了他有什么特點,他的性格怎樣。
④大膽想像:大膽的想像事物為什么會是這樣,再經過小心的求證,我們就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想像是創造的源泉,沒有想像,就沒有創造。創造性想像,可不斷地改變舊表像,賦于思維獨特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