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蠟燭教學設計
(師:所以文章以它作題,因為用“半截蠟燭”作題目一下子就把焦點展示給了讀者,很吸引人。)
生2:我覺得是墻上的一面鐘,“滴答滴答”的聲音一直在耳邊回響,伯諾德夫人和兩個孩子的心越來越緊張。
生3:我眼前總是閃過的是德國軍官的陰險的眼睛。伯諾德夫人總覺得他們似乎發現了蠟燭的秘密。
師:你們都是出色的導演。雖然鏡頭不一,風格有別,但我感覺你們的意圖都是一樣的,能說說嗎?
生1:我們都是為了渲染一種緊張的氣氛。
生2:我們都是為了突出當時的危險,表現人物的緊張。
(三)小結: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家庭,在他們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經歷了一場沒有硝煙而又緊張激烈的戰斗。你有哪些心里話想對他們說?(板書:機智勇敢、熱愛祖國)
課文依靠生動的描寫,讓我們仿佛也身處其境,感受到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一個普通的法國家庭,懷著對祖國的無限的熱愛,與法西斯展開了一場特殊的驚心動魄的戰斗,最終憑著他們的機智與勇敢取得了勝利。象他們這樣的家庭,在和平年代本應該過著幸福安寧的日子;像杰克和杰奎琳這樣的年紀,原應有無憂無慮的童年,是什么讓他們喪失了這并不過分的權利呢?(戰爭)
(電腦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局。)
小結:在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讓我們發出來自心靈深處的呼喚:遠離戰爭,擁抱和平!
三、初步體會劇本這種文學形式的特點
1.導語:跟你讀過的寫人記事的文章比較比較,這篇課文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2.學生默讀思考。
同桌同學交流著法。
3.全班交流。(主要以人物的對話為主要內容。對話之前一般有個括號,提示這個人說話時的動作或神情,或者說明他們當時正在干什么或當時的情景。)
師:是啊,劇本就是通過人物對話和提示語來推進情節,刻畫人物的。這樣不僅讓我們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而且領略到人物語言的獨特魅力。希望大家回家后找些劇本來讀一讀。例如《日出》《雷雨》等經典之作。
四、作業
1. 小組合作進行課本劇的表演。
2. 閱讀其他劇本,感悟人物語言。
3.仿照劇本的文學特點,嘗試寫一個短小的劇本。內容自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