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晚唐羅隱小詩《蜂》有感
讀晚唐羅隱小詩《蜂》有感
晚唐詩人羅隱沒什么大名氣,至多是借了點兒皮日休、陸龜蒙的光,在小品文、小短詩方面頗有些造詣,但他的小詩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居然還有一些得以流傳至今。
《蜂》即是其中一首:
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釀成蜜,
為誰辛苦為誰甜?
這首小詩與宋代李綱的《耕牛》有異曲同工之妙,李詩曰:
耕犁千畝實千箱,
力盡精疲誰復傷;
但愿眾生皆得飽,
不辭羸病臥殘陽。
蜜蜂與耕牛都是勞動人民喜愛的生靈,都是詩人墨客筆下含辛茹苦、默默奉獻的典范。羅隱的《蜂》雖不及李綱的《耕牛》寫得那么大氣磅礴,人家李綱畢竟是當朝宰相,站得高,看得遠,想得多一些,所以頗有一番“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感慨,羅隱的《蜂》自然寫得是小巧玲瓏,至多是羽扇綸巾,風度翩翩的站在小山崗上,望著漫山遍野辛苦匆忙的小生靈,想起自己的平生事,不禁黯然神傷,隨口吟出心腹事罷了。但是結尾這句“為誰辛苦為誰甜?”畢竟是巧妙的切中了蜜蜂辛勞一生,卻不知為誰作嫁的主題,道出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因而成為歷久不衰、流傳至今的佳句。
一家之言,歡迎大家參與點評。
有關羅隱的《蜂》想開的一些東西
羅隱同志的詩:
《蜂》
無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為誰辛苦為誰甜。
1《蜂》,所表達的意思與
昨夜入城市,歸來淚滿襟;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張俞蠶婦)
掏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梅堯臣陶者)相近。
不過,現在看著織布工和建筑工人,同樣的感慨,是否也像前年前的古人一樣呢?
相信這種評論網上一定不會少,拭目以待吧。(如果有機會,我也會寫一些,看一些這方面的東西)
2 蜂是指動物,同樣,唐詩宋詞中,描寫動物的多否?查了查好像不恨多,我原來買過詩經,楚辭,唐詩植物選篇,唯獨沒有看到有關動物的描寫,大概也同樣是有關這方面的描寫不多吧。
找了幾首耳聞能詳的:
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請波。(駱賓王)
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即秋風。(虞世南)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駱賓王)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李商隱)
蟬的三首詩,寫出了三種不同而又有相近之處的韻味,細細之處,待完成了的虞世南的詩詞后詳細分析。,值得說明的是,羅先生也寫過一首有關詠蟬的詩,不過和大家平日里將蟬比作高潔的象征不同,在他的詩里將其寓為趨炎附勢之輩,有趣啊有趣,也可能羅先生屢試不第,有了異于他人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