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龍 全單元教案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不同的文章,了解龍并激發學生對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2、練習寫摘錄筆記、提綱筆記和批注筆記,能養成記筆記的習慣。3、聯系課文內容,積累描寫龍的成語和寓言故事。4、背誦古文《葉公好龍》以及其他兩課優美的段落,積累與讀書有關詞語、成語、格言、警句,并聯系自己的生活加深理解和體驗。5、學習自己出題檢查閱讀效果(拓展閱讀課文)。6、自己對本單元的學習進行小結,抓住要點,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和他人。養成每單元都進行小結的習慣。7、自學至少11個生字,會認會寫。教學重點:了解龍并激發學生對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教學難點:能養成記筆記的習慣。學習自己出題檢查閱讀效果。教學準備:1、有關龍的資料。2、和課文內容有關的名家和名著的資料:何忠范、《新序》……3、整理學生自己讀過的書賀自己的讀書經歷和感受。課時安排:《龍的傳人》 2課時《大人們這樣說》 2課時《葉公好龍》 2課時《樂山龍舟會》 2課時 語文天地 4課時 龍的傳人一、教材分析:這是一篇凝聚著強烈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的文章,教材通過對龍的傳說、龍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以及龍的象征意義的描述,贊頌了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對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意在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二、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龍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2、學會本課生字詞。3、學習作者首尾呼應的表達方法。三、教學重點、難點:1、理解龍的象征意義,體會龍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2、學習作者首尾呼應的表達方法。四、教學準備:1、教師:錄音機 錄音帶 圖片2、學生:預習課文,查找有關資料。五、教學過程:設疑激趣 導入課題1、播放歌曲《龍的傳人》.教師問:①知道這首歌曲的名字嗎?②關于龍,你都知道些什么?(教師組織學生用簡短的語言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龍的資料。)③誰知道歌詞中的“龍的傳人”指的是什么人?2、過渡:中國人為什么要自稱是龍的傳人呢?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引入新課,板書課題。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借助工具書理解不懂的詞語,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2、教師出示含有本課生字的詞語,檢查認讀。3、討論交流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三、細讀感悟,合作探究。1、學生以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把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多讀兩遍,想想讀懂了什么?邊讀邊在書上批注感悟,并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讀完后自己出題目檢測閱讀效果。2小組內匯報交流:先把自己感興趣的段落讀給同學聽,再說說從中讀懂了什么?是從哪些詞句中讀懂的?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和同學一起討論。互相交流題目檢測閱讀效果。3、集體匯報交流,教師相機點撥指導。(1)出示在不同時期文物古跡中龍的圖案,引導學生觀察體會其樣子的不同,深入理解它并不真實存在,只是人們想像出來的傳說中的動物。(2)理解圖騰的意思,討論遠古時期的人們為什么把龍當作崇拜的圖騰?(3)①理解“金龍獻瑞、龍鳳呈祥、龍飛鳳舞、龍騰虎躍”等成語的意思,②指導學生感情朗讀,想象它們所表現的“祥和幸福、歡騰自由”的景象。③拓展交流:你還知道哪些帶“龍”字的成語?(4)討論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有什么特點?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體會作者首尾照應的表達方法。教師過渡:中國人自稱是龍的傳人,是因為我們向往和追求自由完美,你能通過朗讀把這種感情讀出來嗎?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喜歡的部分,師生評議。播放歌曲,學生跟唱,引發情感共鳴。五、拓展延伸1、搜集有關龍的資料,創辦專題讀書筆記。板書設計:龍的傳人 中國人與龍龍是什么龍的象征意義龍的傳人——中國人 教學反思: 大人們這樣說教材分析: 本課圍繞“龍”這個主題分別講述了“龍”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老師心目中的形象,賦予它深刻的含義:龍象征著騰飛的中華民族,通過本課的學習要讓學生理解龍的含義并以此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學設想與目標:掌握生字詞,并靈活運用。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及中心思想。通過讀課文,理解“龍”的深刻含義。根據文章內容續編課文。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領悟“龍”的象征意義,增強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學過程:一、圖片導入新課(以圖片形式展示賽龍舟、舞龍燈、北海的九龍壁)同學們你能說出這些圖片的名稱嗎?你發現這些名稱有什么共同點嗎?(學生回答)那么龍在你們心目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哪?那同學們你們見過龍嗎?關于“龍”大人們是這樣說……齊讀課題質疑——大人們會說些什么哪?(生回答)就讓我們一起到文中去尋找答案。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請同學們帶著剛才的問題輕聲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不認識的生字小組合作解決。檢查生字認讀情況1)生字新詞你都認識了嗎?讓我們開火車的形式來讀一讀?出示生字(指名讀,評價,糾正)2)齊讀生字新詞。3、讀了課文稅來說一說關于“龍”大人是怎么說的哪?4、學生自由回答,評價。三、細讀品味,合作探究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龍”在大人們心中是什么樣子的?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以表格的形式匯報爺爺怎樣說的?奶奶怎樣說的?爸爸怎樣說的?媽媽怎樣說的?老師怎樣說的?…………請同學們分別找出來讀一讀2)指名全班交流完成表格(通過學生美讀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龍”在不同人心目當中的不同形象體會“龍”的深刻含義,教師應該及時評價,小結)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讀了這篇小文章,你認為那一段,那一句更能抒發作者強烈的感情?請你再讀讀課文,找一找。(齊讀:在美讀中體會作者的強烈民族自豪感,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文章主題自然水到渠成)。 “龍”象征的我們騰飛的中華,那么你再來開動腦筋繼續想一想“龍”還有什么含義哪?(自己續編,然后小組交流。)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龍”象征的騰飛的中華,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著翻天覆地變化。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騰飛的中華龍是怎樣震驚世界的。(播放——有關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航天事業,軍事,經濟貿易,教育等事業發生的變化。讓學生再次感受到中國正在不斷的騰飛,不斷的進步。)看到中國各項事業發生如此大的變化,你想說點什么嗎?(學生認真觀看,思考,老師指名回答)(通過讓學生觀看——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發生的變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為祖國做貢獻的信念)五.布置作業1.把這篇文章有感情的朗讀給爸爸媽媽聽聽。2.用你知道的事實,試著在第五段后面繼續寫幾句。3.談談你作為“龍”的子孫又有那些感想。板書設計: 大人們這樣說爺爺怎樣說的?奶奶怎樣說的?爸爸怎樣說的?媽媽怎樣說的?老師怎樣說的?………… 葉公好龍 教材分析:《葉公好龍》是北師大版五年級語文第二學期第一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是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主要寫了古代的春秋時期,陳國有個葉公,他非常喜歡龍,他家里的梁、柱、門、窗和日用擺設上都雕刻著龍,連衣服被子上也繡著龍,屋里墻壁上也畫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很感動,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這條真龍的龍頭從窗戶探進來,龍尾拖在廳堂里。葉公一見,嚇壞了,呼叫著逃走了。現在這也是一個成語,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而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愛好。 教學設想與目標:掌握本課生字新詞,并能理解其意思。2、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通過了解故事意思,體會出課文蘊涵的寓意,從而教育學生要表里如一。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復述故事。4、搜集與龍有關的寓言、成語或故事等。教學準備:、錄音機等。教學重點、難點:雖然學生接觸過古文,但是它與白話文相比,在用詞造句上還是截然不同的。學生能否正確的斷句,流利的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的重點。從理解課文來看,難點在于讓學生讀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中蘊涵的深刻道理。由此可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滲透,利用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畫面,創設情境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是突破本課教學重難點的關鍵。教學過程:一、成語入手,激趣導入 1、交流課前搜集情況,引出課題。同學們,能說出有關龍的成語或詩詞嗎?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板書:葉公好龍。2、點出課題,激發興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和龍有關的寓言故事。“葉公”是誰?“好”是什么意思?應讀幾聲?想不想知道葉公和龍之間了發生了怎樣的故事?【設計意圖:由“好”這一中心詞入手提出問題,激發起了學生欲進入課文中探究的興趣。】二、初讀寓言,整體感知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每個字的音。(讓生自由讀,這里要給足時間,讓學生讀文、認字。提示學生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或不會讀的句子,可以查一查字典,可以問一問老師,也可以聯系上下文猜一猜。)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出示本課的生字)誰來把這些生字讀給大家聽聽?字音都讀準了嗎?同位之間互相讀一讀,教師巡視,聽出不準的字音,及時糾正。全班齊讀一遍。3、讀文感知意思。誰能把課文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認真聽,每一句話都讀對了嗎?再找學生讀,評價、糾正;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全班齊讀,邊讀邊體會課文的大體意思。【設計意圖: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讀中感悟,讀中促講,讀中發展學生能力都需要教師調動學生讀文的積極性。用學生喜歡的方式讀,學生樂讀,愛學。讀法多樣,讀的興趣濃厚,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多次朗讀中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三、回顧學法,合作解疑。1、前后聯系,總結學法。請同學們回想:我們上學期在學習《刻舟求劍》一課時,是怎樣解決難讀、難記、難懂的句子的?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總結出學習古文的許多好的方法。2、由難入手,自主提出問題。課文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讀懂了,能大膽地告訴老師在預習、讀書時遇到的難題嗎?學生邊說,教師邊把重點句、詞或共性的問題寫在黑板一角。
3、運用方法,自主、合作譯文。(出示古文)剛才,我們一起總結了許多好的學習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最好用,就用哪種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當然,也可以提出你的問題在小組里解決。下面我們來個小比賽,看看哪個小組自學得好自學得快。老師也參與到你們中間。4、集體討論,研讀探究。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你都解決了嗎?你解決了哪個問題?(學生可能談到的詞句:“寫龍”、“窺頭與牖 ”、“施尾于堂”、“失其魂魄”、“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你是怎么理解的?這個詞是什么意思?這個句子呢?你能把它讀給大家聽聽嗎?同學們,還有哪些問題你是通過學習,自己解決了?你也可以提出來考考大家。老師這里也有問題,看誰能解決?⑴、有些字的字義,古代與現代有很大不同,你能找出有哪些字嗎?⑵、“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你怎么理解這句話的?誰把它讀給大家聽聽?【設計意圖:本層次的教學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讓學生在質疑之后分工合作解決疑難,從而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匯報交流中,學生以簡驅繁,突破難點,暢所欲言,打破了傳統,形成了開放式課堂。特別是男讀女譯→女讀男譯→師讀生譯等一遍遍不同形式地讀、譯、問、答,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讀趣學,學有所得。】四、由文明理,拓展延伸1、回歸整體,挖掘寓意。根據你的理解,說說這則寓言寫了個什么故事?你覺得葉公是一個怎樣的人?從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2、聯系生活,拓展開去。同學們,你喜歡葉公嗎?為什么?你想對葉公說點什么?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葉公這樣的人?展開想象:真龍回到天上以后,會怎樣想?葉公回家之后又會怎樣做? 【設計意圖:創造性的設計問題意圖在于明理,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情悟道自然不刻意。】五、演一演,背一背下面我們請兩位同學上臺來演一演這則寓言。 第一次可以先用現代話演,然后啟發學生:如果用古文來演效果肯定會更好,怎么樣,有信心嗎?在此基礎上,促使全班學生都能背過。【設計意圖:演一演為學生的誦讀提供了空間,將學生帶入情境中,身臨其境,熟讀成誦。實際上這里在表演時揭示寫作順序,為學生背誦做鋪墊,使朗讀表演相輔相成,理解背誦相得益彰。】 六、探究作業
1、把《葉公好龍》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并考考他們。
2、給葉公寫信,告訴他如何做一個表里如一的人。
3、繼續收集與龍有關的資料,辦一次“我所知道的龍”手抄報。【設計意圖:巧設作業,拓展延伸發展個性。】 語文天地一第一課時一、拓展閱讀《樂山龍舟會》:1、激情導入:出示圖片,引出課文;2、自讀品味,思考:這篇文章重點寫了什么活動?3、小組交流,并深入學習——樂山龍舟會重點寫的三項活動“龍舟奪標”“搶鴨子”“放漂燈”,可以用哪些詞語概括樂山龍舟會的盛況?4、師生交流,小結全文;5、拓展延伸:課后繼續了解自己感興趣的民間風俗節日活動;二、暢所欲言(一)、日積月累1、積累和“龍”有關的成語。2、積累和“龍”有關的寓言故事。3、和同學們進行交流。(二)書法欣賞1、欣賞“龍”字的各種寫法。2、了解有關的書法家的資料:王羲之、顏真卿、米芾、懷素、張旭、王鐸……第二課時一、初顯身手1、搜集有龍的形象的工藝品。2、你的家鄉有哪些帶“龍”字的特產或地名?3、查閱資料,對搜集的信息進行整理,向同學們介紹。二、金鑰匙組織活動的有關要求。三、單元小結1、學生自我評價2、學生他人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