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底”號遇難記
哪組最先全部逃生?你們為什么這么快呢?其他小組碰到了什么問題嗎?(生自由說。總結出一起擁擠出來的話都出不來。)
6、 現在明白哈爾威船長當時的做法了嗎?從他和他助手們的對話當中你還體會到了些什么呢?(生總結:的沉著、冷靜和他偉大的人格)
那這段船長與他助手們的對話應該帶著什么樣的感情讀呢?(生自由說、試讀、指名讀、小組讀、集體讀)
7、再次播放錄像(泰坦尼克號船長的自殺),泰坦尼克船長是這樣做的我們來看它產生的結果(出示泰坦尼克號的遇難人數的幻燈片,板書:自殺)。那么,哈爾威船長做法產生的結果是什么呢?你怎么看這兩種做法呢?(生自由發表見解)當然,泰坦尼克號遇難人數多也因為船上的救生艇數量不夠,所以它的船長也是不得已的。(板書:全部獲救、死傷無數)
8、 那么,哈爾威船長的命運如何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找找有哪些詞語是贊揚船長的?(板書:鋼鐵、雕像)你怎么理解這些詞語呢?(生自由讀后發表見解,師適時點撥。)
9、 對這么一位船長的離我們而去,你是怎樣的心情?那么,這最后兩段你怎么讀呢?(配《泰坦尼克號》音樂以及課文最后一段文字朗讀最后一自然段)
三、 擴展
1、(出示課件資源)劉歡的《你是這樣的人》歌詞與歌曲,學生聽歌、自讀歌詞后把你想對船長說的話寫在書上。
2、對于《泰坦尼克號》的遇難過程,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3、(出示課件:詩歌《啊,船長!我的船長!》)看完詩歌后對照這篇課文你有什么的想法、感覺,把它寫下來吧!另外,搜集這篇課文讓你感動的詞句。
教學反思
在教學對比學文過程1-3環節時,我很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以錄像片段為資料,學生對比自主學文。學生對直觀的視頻錄像有著濃厚的興趣,加上富有沖擊力的畫面,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學生喜歡對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錄像中的"泰坦尼克號"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時候,我提出問題,要同學們拿" 諾曼底號"與"泰坦尼克號"相對比,這實際上利用注意力轉移的原則,不需要教師要求學生如何認真讀書,學生會因為這種興趣的轉移自主的以高度的注意力投入到《"諾曼底號"遇難記》文章當中去,,不需要教師的指導學生會自覺自主地讀書,朗讀是學習語文的根本大法,是學習語文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通過學生自主對比讀文后,學生對"諾曼底號"的情況有了自己較為深刻的認識,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如對比學文環節1,學生觀看了豪華壯觀的"泰坦尼克號"后興致很高,這時引導學生對比讀文,學生很快就能自主讀出文中相關語句:“‘諾曼底號’沒有‘泰坦尼克號’大”、“‘諾曼底號’容量600噸,船體長220尺,寬25尺”。而且學生不僅對“諾曼底號”有著表面的認識,學生還把表面的認識很快能上升成理性的認識:“‘諾曼底號’比‘泰坦尼克號’年紀大,‘諾曼底號’那時是7歲,1863年造的”、“它們都是從英國出發的船”、“它們都是一艘漂亮的大輪船”、“‘諾曼底號’上只有61人”“……”。可見學生利用興趣自主學文比,教師指導學生理解“諾曼底號”有多大,哪年建造的等等效果要好得多。教學對比學文環節二、三時也是如此。
在對比學文4-7中,教師的指導同樣值得反思。哈爾威船長與他手下們在混亂中的一段對話正體現了船長的沉著冷靜和他的偉大人格,所以,通過學生的朗讀體會哈爾威船長的崇高品質是教學的一個重點。在教學片段對比學文環節4中,我同樣是放手讓學生自主朗讀來體會船長的崇高品質與偉大人格。我讓學生自由試一試后,分角色朗讀對話,讀完后學生評讀完再指名讀。最后師總結讀得怎樣并集體讀對話。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文理解為主。但通過教學發現學生并不能很好理解體會對話的內涵,所以讀得沒有體現出感情來,把握得不夠到位。所以,這個教學過程有所欠缺,原因在于教師放手放得太徹底了,沒有進行適當的指導,一味要求學生讀出感情,但學生又不能很好的把握住感情。對比學文環節5的游戲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船長要求用槍威脅乘客們的目的是為了維持秩序,也體現了他偉大的人格。如果把環節5放在環節4中,在學生評讀對話時做這個游戲幫助學生體會船長的品質及偉大人格,做完游戲學生對船長有較深刻的認識,能理解船長的做法后再來讀對話的話,學生就可能更好的運用感情,把對話讀得更好,從而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這個過程是教學中的失敗之處。這個失敗也正是因為教師的適當指導少了,或者說是指導的時間不對了,效果也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