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園不值》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背誦這首古詩。
2、 讀懂詩句,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讀懂詩句,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查找作者的資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課外讀過或學過描寫春天的古詩嗎?誰來背?(指名背一兩首。)如《春曉》《村居》等
2、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古詩。這首詩不僅描寫了春天的景物,還表達了詩人美好的感情。
3、回顧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讓學生說說,然后投影出示學習古詩的方法:
(1)知詩人,解詩題。
(2)解字詞,明詩意。
(3)讀詩句,悟詩情。
二、指導學習《游園不值》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板書:南宋 葉紹翁)
學生交流查找到的有關葉紹翁的資料。
2.誰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不值”該怎么理解?
(詩人前去游園,園主人不在,沒能進到園子里。)
詩中的“園”,是我們常說的公園嗎?
(詩中的“園”指私人花園。唐宋時期富人多有私人花園,供自家觀賞。)
3.聽錄音范讀,學生大體了解內容。
(l)自由讀,讀準字音。
(2)指名讀,其他同學想句子的意思,畫出不懂的詞語。
過渡:作者去老朋友那里游園賞春,他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你們想知道嗎?
4.抓字眼,明詩意。
(1)分小組合作學習,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2)匯報:
著重抓住以下詞語。
應.原意“應該”這里是“大概”“可能’的意思。
憐:愛惜。這個詞在此不當“可憐”講。
屐齒:木底鞋下的橫梁。
小扣:輕輕地敲。
柴扉:柴門。
久:很長的時間。
(大概是園主人愛惜青苔,怕前來賞園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壞。我輕輕地敲著柴門,好久也沒有人來開。 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看,一枝粉紅的杏花正伸出墻頭來。)
5.讀詩句,悟詩情。
(1)教師范讀,指導節奏與重音。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2)出示課件,學生邊看邊聽。
(3)指名讀古詩。
(4)總結寫作特點。
前兩句是敘事,后兩句是作者看到一枝紅杏伸出墻外而想到滿園春色。(板書:敘事 想象)
(5)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a、詩人雖然未能進園觀賞,但春天的勃勃生機依然到處可見,一枝露出墻頭的紅杏使詩人聯想到滿園繁花似錦的春色。此詩的精妙之處就在于作者從一枝偶然長出墻外的紅杏想到關不住的滿園春色,一下子就把春色寫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