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教后雜想及其他
最后,我們在齊讀聲中結束了這節課的學習。
回想這節課,我想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效果,除了歸功于此前一次次苦口婆心的“教育”,還有這么兩點因素:1、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體驗。每次學生的發言我都沒有像審判官式的給出一個冷冰冰的對與否的評價。對回答得好的,我加以鼓勵,對于回答有所偏差的,我強調這是他的獨特體驗,鼓勵繼續交流。2、營造了一個濃烈的情感氛圍。充滿激情的課堂評價語言,對教材中情感因素的深入挖掘,讓學生的身心被情感浸潤著,在這情感的催發下,學生的語言表達自然流暢。恐怕“情動而辭發”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鳳凰網友:
什么是課堂上最美的風景?
鄧斑竹所說是其中的一種勝景!鄧斑竹用自己的教育實踐講出了一些所謂理論教育家所夢想的境界!
不過,提一點小小的建議:
比如,一名男生在談到“讓明亮的眼睛去發現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蒼勁。”時說道:這句話描繪的景色可真美,而且好像是在告訴我們,做人就要像翠竹一樣的挺拔,像松柏一樣蒼勁。這樣的體會可謂是獨到,充滿了個性化色彩。
這位學生的體會還應該進一步引導,應該讓學生體會到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文還可以受到人格的熏陶,這樣打開的欲望就更強烈!
我還沒有教學這篇課文,我準備從三個方面入手教學這篇文章:
問題定位:
1、大自然的課本是什么樣的?
2、如何打開大自然的課本?
3、為什么要打開大自然的課本?
研讀探究: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有體會有感受的隨時寫下記下,花十分鐘
2、圍繞三個問題交流
第一個問題先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一些淺層的詞組,如:蒼勁的松柏等
深一些的層面讓學生回答,打開大自然的課本,我看到_______,我聽到___________,……我感覺到___________(其中省略號可以自己填寫)
第二個問題教師板書一些關鍵詞:發現、描繪……
第三個問題先讓學生圍繞課文交流,然后圍繞《人類的老師》以及《大自然的災害》來交流,讓學生對打開大自然的課文有一種科學的認識
3、回答課后第四題
以上是我的教學思路,請大家指正!
對<<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一問發表點個人想法:
本人覺得這篇課文可以用兩個問題概括:1為什么說大自然是綠色的課本?2怎么去打開?
另外,對第一個問題決絕的方法就是讓學生解決另一個問題:我們人應該想大自然學點什么?
課文的個個小節都明確的告訴我門了!如學習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蒼勁等等.教師只要組織學生集體學習第二
小節,剩下的3 4 5 可以自己解決,或者小組討論后解決.
第二個問題重點是抓動詞,學生抓動詞后理解 朗讀!!有了第一個問題做鋪墊,學生很容易解決第二個問題.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讀的訓練和拓展了!
讀,1和6段一樣,但感情有區別老師門應該有體會,不多說,2 3 4 5段各有特點,在第一個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應
該貫穿.到這里讀的時候應該可以很好的解決!
最后,拓展就是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打算,可以放一些名山大川的圖片,以及一些大師關于自然的豪放的
詩詞 名篇!最后以 "我想"開頭謝謝自己的想法,下節課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