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懷念
[4] [5] 下一頁課前談話:
1. 做一個文字游戲:三點水,加一個來字,三點水,加一個去字,念什么?這就是漢字的特點。
2. 看看臺下,臉一直朝著老師,有沒有認識的老師?今天,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師在看我們上課……
師生互動實錄:
師:在上課之前,我什么都不想說,但我要告訴你,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篇好文章,少有的好文章。好文章要有好的讀者,我們要好好地去讀,這篇文章就是著名作家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
〔板書課題:秋天的懷念〕
師〔投影簡介作者〕:史鐵生,當代著名作家。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廠工作。197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陸續發表了《我們的角落》、《在一個冬天的晚上》、《山頂上的傳說》等小說,其中《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分別獲得了1983年和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師:在坐著的人生軌跡中,有一年發生了意外事件改變了作者的人生軌跡的事情。作者癱瘓時候年僅21歲,正是一個小伙子風華正茂、生龍活虎的年月。到了發表第一篇小說相隔了幾年?(7)對于一個正常人來說,也許算不了什么,但是對于作者來說……
師:讀了文章,大家一定會把作者和這個7年的生活“填補”出來。請大家自由讀讀課文。
師:隨著課堂的朗讀,你們的臉色越來越凝重。有什么打動了你們么?我們從中讀懂了什么呢?
生:我讀到了母愛的力量。
師: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讓作者重新振作起來。
師:對,他不但看到了母愛,還看到了母愛的力量。
生:我看到了史鐵生的七年不是空白的。他懂得了要好好的活著。
師:你們抓住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兩樣東西,一個是愛,一個是生命。這兩樣東西,在我們的文章中體現得最明顯。好的文章,都能抓住這些,你們只讀了一遍課文,就能夠抓住了。你們再去讀一讀,從字里行間去找一找,看看哪些地方讓你感動?
〔生默讀,圈劃〕
師:我看到有些同學劃了一處,有些同學是兩處。的確,這篇文章感動人的地方有許多,我讀了多遍,總是被感動了。你們誰來讀讀,把你的感動表達出來?
生:〔讀片斷〕母親病入膏肓……抬上車時,母親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
師:同學們聽出了沒有,剛才有哪些詞讓人感動?
……
師:還有哪些地方?
生:雙腿癱瘓時,我的脾氣變得暴躁,喜怒無!
師:從這些地方,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很迷茫。
師:也很絕望。我們非常理解他。一個21歲的小伙子,他不能跑,不能去做自己想坐的事情。母親看到兒子這個模樣,心情怎么樣?
生:她自己也很難過,畢竟兒子是她的親生骨肉。
師:多年以后,史鐵生寫過一篇感人的文章,關于母親的文字有――“那時,兒子還很年輕,還不懂事,以為自己是最不幸的人?伤哪赣H……”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醒同學們,當一個同學發言的時候,應把目光獻給他〕
生:那天,我望著窗外的樹葉飄落,母親用身子擋著,還說:北海的花開了,我們去看。
師: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的神色。同學們,你們見過“央求”的神色?在你家里,上學的路上,或者班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