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學過的最有效的識字方法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展開想象,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3、體會詩歌的感情,展開想象,編寫詩句。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詩歌的感情,展開想象,編寫詩句。
教學方法:討論法、朗讀法。
教學準備:教師:傳聲筒、詞語卡。
學生: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板書“想”。組詞,說成語。
2.我們要敢想象,會想(強調“用心”并把“心”字底描成紅色),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誰能大膽想象,異想天開、冥思苦想、左思右想都行,大膽想,你才能浮想聯翩、奇思妙想層出不窮……
3.(教師描述,師生共同想象。)風兒來了,輕輕地吹著,漸漸地,你的身體變輕了,隨風飛起來,踩在白云上了,什么感受?(生說。)抬頭看,感受到太陽了嗎?說一說,聽到了嗎?什么聲音?聞什么味道?(新鮮空氣,花香)。
二、 學習生字。
1.讓我們跟小作者一起展開想象的翅膀去自由地翱翔吧!自由讀。
2.翱翔順利嗎?遇到障礙了嗎?教師出示詞語,認讀,理解。
“悠蕩 腳丫”讀一讀。
“柔軟”(什么是柔軟的?)“柳絮”(見過嗎?說一說。師誦古詩:無風才到地,有風還滿空。緣渠遍似雪,莫似鬢毛生。)把這個詞貼在黑板上。
“蒲公英”(見過嗎?說一說。)貼詞。
“遙遠”(哪些地方是遙遠的?)
“桃花、柳樹、風箏”(讀一讀后貼在黑板上。)
4.再次大聲朗讀,讀準字音。
三、 深入學習。
1、誰能讀一讀第一節詩,帶著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桃樹林中觀賞。
1)指名讀,眾生閉眼聽。
2)你看到了嗎?看到了什么?(生說)我看到的更多,我的面前是桃花的海洋,那一串串花苞都即將開放,大一些的,小點兒的,粉紅的顏色多美啊!閉上眼睛,看看你的四周,你看到了嗎?噓!聽到了嗎?都是誰的歌聲?模擬聲音,歌里唱的什么呀!(想象,生說。)
3)練讀,指名讀,齊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速度要慢一些,“別著急,美麗的景色一定要仔細地欣賞。”)
2、剛才,我們把手兒連在桃樹枝上,現在讓我們把腳丫連在柳樹根上,閉是眼睛,輕輕地把腳抬起來,慢慢地踩下去,誰的腳伸進了濕軟的泥土?感受到濕濕的氣息了嗎?那是甜美的營養,趕快汲取吧!來,我們一起向上長,長啊長,長啊長,我們長成了一座綠色的篷賬。
1)、那綠色篷帳頂上的支架就是柳樹的——,那篷頂就是一片片的——。
2)、來,我們一起讀。
3、地面上的一切多美啊!讓我們飛上天空去看一看吧!讓我們把眼睛裝在高高飛起來的風箏上,看呀,迎著風,隨著風箏飛上天空。
(1)你看到了什么?什么樣的白云?什么樣的太陽……學到了這么多知識,讀“藍天是我的課堂”
(2)讀這一段。
(3)引導編寫詩歌。
a)同學們,把你看到的內容也寫進詩句吧?同桌或四人小組討論。
b)交流,直接讀出來。
c)讓我們把耳朵裝在高高飛起來的風箏上,聽吧!讀出來!
d)讓我們把鼻子裝在高高飛起來的風箏上,聞吧!讀出來!
e)你還可以把眼睛、耳朵、鼻子都裝在高高飛起來的風箏上,說一說吧!
4、讓我們繼續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吧!
(1)自由讀第4節詩,齊讀。
(2)風兒吹起來了,讓我們趕快變吧!趕快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