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個“殺”字了得——《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學談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61怎一個“殺”字了得——《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學談
蘇教版第十二冊《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一課講述的是無產階級革命家彭德懷在長征過草地途中,為了解決部隊斷糧的燃眉之急,忍痛殺掉自己心愛的大黑騾子給戰士們充饑的故事。彭總那舍小義,為大義,與普通戰士同甘共苦的人格魅力深深感動著每一位學生讀者。在執教過程中,我發現很多教師都順著這樣一條路徑設計教學,即先讓學生細致感受彭德懷一直深愛著大黑騾子,而后再忍痛槍殺大黑騾子,以緩解斷糧的燃眉之急。緊緊抓住課文中的這一“愛”一“恨”的矛盾沖突,從而體會到人物的崇高精神品質。
我在教學中作了這樣的一個嘗試,我反其道而行之,首先我就由長征行軍途中遭遇斷糧的威脅,需要殺掉包括大黑騾子在內的六頭牲口來充饑的故事話題引入,而后設疑:殺牲口本來是極為平常而又容易的事情,只需一兩分鐘,幾顆子彈。既然如此,為什么故事中的大黑騾子卻這么難殺?這究竟是一頭什么樣的騾子呢?以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們去盡情讀書,悉心體味,從而感受到彭德懷與大黑騾子之間感情很深,大黑騾子任勞任怨,為當時的革命事業做出了不少貢獻。當學生們體會到這一步之后,我隨之引出故事中的一個辯論場景——彭德懷堅決要殺大黑騾子,而他身邊的人(老飼養員、警衛員)卻一再認為大黑騾子不能殺。這“殺”與“不殺”的爭辯貫穿故事始終,并且發人深思,我就讓學生們再去細讀課文,各自歸納出彭德懷認為要殺掉大黑騾子有幾點理由?他身邊的人認為大黑騾子不能殺,又有幾點理由?通過這樣的一歸納,一爭論,大家對于彭德懷能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可貴品質便有了深刻而具體的感受。
一篇課文,一個“殺”字,還有一種極為可貴的品質,也就呈現在學生的眼前了。
龍袍陶立進 發表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輸入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