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 村居教學設計
目標預設: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韻味。
2、通過朗讀感悟,體會詞中田園生活的情景,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3、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重點、難點:通過朗讀、聯想,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居”,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了什么?
2.有了房子,有了家,心里才安穩,才能安居樂業。
二、認識詞牌名
詞是詩歌的一種特殊形式,課件出示《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這首詞的作者是辛棄疾,詞中“破陣子”是詞牌名,想一想該如何讀好這個詞牌名?
1.教師范讀詞牌名后,讓學生跟讀
2.詞牌名有時表示一種節奏,一種情境。
師放音樂(一段描繪古戰場廝殺的音樂)。
從音樂中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感受到了什么?再讀詞牌名——“破陣子”
下面我們再聽一首樂曲(一段舒緩,輕柔的樂曲)。談談你的感受。這可能是那一種詞牌名?(“清平樂”)指導學生讀好這個詞牌名。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音樂的欣賞對比,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了詞牌名的作用,它表現了整首詞的意境。)
三、初讀詞,體會韻味
1.我們曾經學過一首詩,清代詩人高鼎寫的《村居》,誰給我們背背這首詩?(學生背詩)這首詩描繪了春天的景色和孩子們天真無邪放風箏的情景,那么辛棄疾給我們帶來的《村居》這首詞描繪的又是一番什么情景呢?
2.出示課件 <<清平樂村居>>.
教師講述:詞一般分上闋和下闋兩部分,我們有時候也叫上片、下片。上闋和下闋之間,老師以空行為標志,這就相當于我們平時文章中段與段之間要另起一行空兩格一樣,讀的時候要稍微停頓一下。
(設計意圖: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詞的教學以前很少接觸,這里一方面介紹了詞的有關知識,另一方面對下面的指導朗讀做了鋪墊。)
3.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師對重點字句作相應指導。
理解“吳音”、“翁媼”;讀好“媼”、“剝”
1.指導朗讀。(古人吟詩,往往加上動作,上闋拍手讀,下闋踏足讀,師范讀,學生齊讀,開火車讀,雙人齊讀)
(設計意圖:采取形式活潑的方法指導學生讀出詞的節奏,體會詞的韻味。)
三、細細品味,理解詞的意境
1.有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著這首詞,在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一幅畫面?(學生自由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相關的視頻畫面,引導學生細細品讀。)
⑴.“大兒鋤豆溪東”讀到“鋤”字,你想到了那首詩?你想到了什么?把你的感覺帶到詞中讀讀。
⑵.“中兒正織雞籠”師引導學生看圖,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他織雞籠的樣子。(專心致志、全神貫注、一絲不茍……)
⑶.“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重點理解什么叫“相媚好”。
他們可能在說什么?他們是如何夸贊對方的呢?
出示句式“翁對媼說( ),媼對翁說( )”學生自由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