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姓埋名三十年(通用5篇)
隱姓埋名三十年 篇1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王承書的動人事跡,體會她的奉獻精神和愛國情感。
2.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深受感動的段落。
3.幫助學生會認“撤、刊、署、煉、熠”;會寫“渺、握、購、忱、撕、毀、撤、拆、鍵、刊、署、煉、晝”;理解“渺小、關鍵、署名、提煉、掌握、熱忱、不分晝夜、隱姓埋名、不假思索、歡欣鼓舞、熠熠生輝”等詞語。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這些語句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
三、教學課時:2課時。
四、教學準備:
了解中國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原子彈的歷史。了解那些為研制兩彈一星而無私地為祖國奉獻自己的科學家事跡。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會認“撤、刊、署、煉、熠”;會寫“渺、握、購、忱、撕、毀、撤、拆、鍵、刊、署、煉、晝”;理解“渺小、關鍵、署名、提煉、掌握、熱忱、不分晝夜、隱姓埋名、不假思索、歡欣鼓舞、熠熠生輝”等詞語。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捋清作者思路。
3.學習1、3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板書課題,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課文,看看這是又一個“赤子情懷”的故事。板書課題《隱姓埋名三十年》
(二)新課;
1.檢查自學情況:
①從題目入手,整體把握課文
昨天,同學們預習了課文,你讀懂誰隱姓埋名?為什么隱姓埋名?
把補充的內容填到題目中,你有什么發現?(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師總結:有的題目告訴了我們主要事件,我們通過對題目進行補充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②檢查字詞的學習情況:
a出示:
渺小、熱忱、掌握、采購、撕毀、關鍵、刊物、署名、提煉、不分晝夜、撤走、熠熠生輝
指名讀。
這些詞語中哪個字音易讀錯,字形易寫錯,提醒大家注意?詞語的意思不懂?
熠熠生輝?
b課文中,還有一些詞語可以積累,你能找出來讀一讀,寫一寫嗎?
如:不假思索、聞名于世、世人矚目、艱苦奮斗、自力更生、毫不猶豫、歡欣鼓舞、心甘情愿、不折不扣、默默奉獻等
這些詞語中有沒有意思不明白的?
c課堂小練習:
聽寫所學詞語
形近字組詞
忱撕暑練
枕嘶署煉
蜜矚艱撤
密囑堅澈
文中有三個“不”字打頭的四字詞語:不假思索、不折不扣、不分晝夜,你還能寫出幾個嗎?
填空:
的科學技術的使命地說
的待遇的承諾地接受
飽受帝國主義欺凌一百多年的祖國,終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彈,中國人民怎能不歡欣鼓舞呢?
這句話用什么修辭方法?
把它變為陳述句:
2.初讀課文,捋清層次
(1)一邊默讀,一邊思考:王承書怎樣隱姓埋名?圍繞隱姓埋名寫了她幾件事?分別在那些自然段中?簡單概括寫的是什么事?
① 第一次放棄名利,為建設新中國毅然回國。(4——8自
然段)板書:放棄名利,毅然回國
② 隱姓埋名,艱苦工作,迎來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2——17自然段)板書:艱苦工作,爆炸成功
(2)其他段落寫什么?簡要概括寫什么?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堅定承諾,為研制原子彈隱姓埋名。板書:堅定承諾,隱姓埋名
第三部分(第9—11自然段):果斷受命,解決提煉濃縮鈾技術難題。板書:果斷受命,解決難題
第五部分(第18自然段):熠熠生輝,中華優秀兒女美名永放光彩。板書:熠熠生輝,英名永存
3.學習1、3段
王承書為什么要隱姓埋名?她是怎么做的?你覺得哪讓你最感動?自學,體會。
(1)“我愿意!”王承書不假思索地說出這三個字,聲音不高,卻十分堅定。
①抓:不假思索:不假思索:假,憑借。用不著想。形容反應敏捷,或極為熟悉而不需要動腦筋。也作“不加思索”。“不假思索”表現出她的果斷和堅定。感受到王承書敢于放棄個人名利的勇氣和決心。
朗讀,讀出王承書態度的堅決。
②聯系1、3自然段,再談談對不假思索地說我愿意的感受。
重點體會
你將不能再出席任何公開會議,更不能出席國際會議。你愿意隱姓埋名工作一輩子嗎?
引導學生體會“隱姓埋名一輩子”對于一位聞名于世的科學家多么的不易。
朗讀:而王承書卻不假思索地說——
你感受到什么?
意味著從此放棄自己熟悉而喜愛的專業,從此放棄科學家應有的學術待遇和榮譽,從此放棄一切名利,而不能像其他領域的功臣那樣面對鮮花與掌聲;不管為國家做出多大的貢獻,自己的名字也不會為人所知。
引導學生體會:指出她從此放棄了一切名利:高規格的
待遇和榮譽,無數次的鮮花和掌聲,而這是需要有極大的勇氣的。
朗讀:而王承書卻堅定地說——
你又感受到什么?
難怪作者贊嘆到:放棄名利,對于一般人尚且需要很大的勇氣,更何況是早已聞名于世的王承書呢!
你又有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體會出這句話是作者對她這一表態的高度評價,指出聞名于世的王承書勇氣非凡,不愧為“淡泊明志”的典范。
朗讀
③分角色朗讀
為了祖國的強大,王承書毅然選擇放棄一切名利,讓我們再回到那令人感動的場景,再一次感受不假思索背后的精神的偉大。
(2)這對王承書也是難題,因為在她原來的研究領域中,沒有涉及這個難題。再加上國外封鎖,更是困難重重。從事這項工作,一切要重新開始。這需要極大的犧牲自我的極大勇氣!但王承書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項艱巨而光榮的使命。
引導學生體會:完成這項任務困難重重,面臨巨大的挑戰,必須放棄自己已經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的研究,重新開始。
教師引導:為了祖國,王承書不但選擇放棄一切名利,而且還無條件放棄了自己已取得的一切研究成果,這對一個科學家是多么難能可貴。讓我們通過朗讀再一次感受她為國獻身的精神。
4質疑:學到著,你們有什么疑問?
學生可能會問:這篇文章第一次放棄名利與隱姓埋名之間有什么關系?這篇文章的寫作順序?等
5.布置作業:
讀書、思考:
①王承書做到了隱姓埋名嗎?她接受任務后是怎樣工作的?
②文中哪些段落講述了王承書“第一次放棄名利”?寫這件事與寫她“隱姓埋名”有什么關系?
③讀了她的這些事跡,你有怎樣的感觸?(可把你的感受寫一寫,再與同學們交流。)
第二課時
一、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王承書的動人事跡,體會她的奉獻精神和愛國情感。
2.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深受感動的段落。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整體把握:
上節課,同學們學習了課文的1、3段。通過學習,你覺得王承書是個怎樣的人?(愛國,對祖國無比忠誠,不計名利,無私奉獻的人。)
(二)新課:
王承書是怎樣隱姓埋名工作的?你從哪感受到她是一個不記名利、忠于祖國,無私奉獻的人?默讀課文思考。畫出重點語句,談自己的感受。
1.變序教學,學習第四段:
(1)學習12自然段:
出示:從此,王承書從國內、國際的物理學術殿堂消失了;從此,她再沒有在國內外任何學術雜志上發表過論文;就是在我國內部保密刊物和工作報告中,她也不署名,實現了自己隱姓埋名的承諾。
引導學生體會這個長句,兩個“從此……”及“再也沒有在國內外任何學術刊物上發表過論文”“就是在我國內部保密刊物和工作報告中,她也不署名”看出她言必行,行必果,誠而有信,決不食言。
(2)學習13、14自然段:
王承書又是怎樣帶領大家攻克提煉濃縮鈾技術難關的呢?
引導學生從三方面:
① 從沒有接觸過提煉濃縮鈾技術。(抓重點詞句)
出示語句:
雖然王承書從沒有接觸過提煉濃縮鈾技術研究領域,但她決心憑著自己堅實的物理學術功底,和大家共同學習,共同研究,攻克這個難關。
引導學生體會面對困難,她以極大的熱情,迎著上。
朗讀,讀出她克服困難的決心與信心。
② 復雜的計算(體會數據作用、展開想象)
出示:
研究這項核心技術,需要進行大量的復雜的計算。為了獲取精確的數據,她和同事克服設備簡陋的困難,一下一下地敲打計算機的鍵盤。這種枯燥繁重的工作,她和同事不分晝夜干了一年多,僅獲得的有用的數據,就裝滿三個抽屜。
引導學生體會,為了取得數據,王承書帶領大家克服困難,
艱苦奮斗。通過
不分晝夜:晝,白天。不分白天和黑夜。常形容做事不停歇,從早到晚都在干。
數據:“一下一下、一年多、三個抽屜”看出大家沒日沒夜地勤奮工作。
讀語句。
展開想象。讀語句,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讀語句。
③ 舍小家,為國家(角色換位)
出示:
她瘦弱而剛毅的身影,閃現在實驗室和工廠,閃現在大西北的戈壁灘上。有時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回到北京,她也幾乎沒有時間和家人團聚,看看自己心愛的正在上小學的兒子。
男生讀第一句,女生讀第二句。感受到什么?
為了國家,沒有時間顧小家。
質疑:同學們,學到這,你有什么疑問?(王承書為什么能這樣做?難道她不想自己的家嗎?……)
角色扮演,體會人物復雜內心:
哪位能回答?引導學生站在王承書的角度思考:(我非常想自己的家,想自己的還不能照顧自己的孩子,想知道他的學習成績怎樣,想自己的丈夫,想為他們做飯、洗衣,做一個賢妻良母。多在家呆一天、多看一眼自己的孩子都好。但是,為了國家的利益,我不能耽誤一天。)
教師激情:從接受任務到成功爆炸原子彈,三年多的時間,一
千多個日日夜夜,王承書想的是國家,念的是原子彈,惟獨沒有了自己,沒有了自己的小家。你能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嗎?
④ 朗讀13、14自然段。
(3)學習16、17自然段。
教師引讀;1964年10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個國慶節后半個月,剛剛平靜的中華大地又沸騰起來。——(學生讀)
這原子彈的爆炸對中國有什么重要的意義?(看原子彈爆炸圖)
在舉國歡慶的日子里,王承書也抑制不住心頭激動,不禁熱淚滿面。此時此刻,她又是怎樣實現她隱姓埋名的誓言?——(學生讀)
(4)小結:在這一段中,作者怎樣讓我們感受到王承書的愛
國情、赤子心?(作者敘述與議論相結合的寫法,讓我們了解到她為完成自己承擔的使命作出了巨大的奉獻。)
2.學習第2段。以讀為主
教師提問:她這樣做是一時激動嗎?你從哪讀懂的?
(1) 指名讀。
(2) “第一次放棄”與“隱姓埋名”有什么關系?這段可不可不寫?
這是插敘。引導學生體會出,對祖國的愛,使得她不記名利,不要小家,無私奉獻。對祖國的愛是她行動的基礎。不可以刪去。
3.齊讀最后一段。總結全文
(1)齊讀最后一段。這段寫什么?
(2)板書:熠熠生輝,英名永存
(3)讓我們認識一下這位共和國的英雄。看圖
總結全文: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①這篇文章主線鮮明,重點突出,在順敘中有插敘,在記敘中有議論,飽含作者的深情,讀著令人產生共鳴。
②學習王承書的愛國與無私奉獻的精神。
板書設計:隱姓埋名三十年
堅定承諾,隱姓埋名
放棄名利,毅然回國
果斷受命,解決難題愛國奉獻
艱苦工作,爆炸成功
熠熠生輝,英名永存
隱姓埋名三十年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撤”等5個生字,學會12個生字,積累“渺小”等詞語。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條理。
3.讀文,理解“隱姓埋名”的不容易,以及王承書“隱姓埋名”的堅定和原因。
4.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有關的詞語。
教學難點:理清文章的條理,理解“隱姓埋名”的不容易,以及王承書“隱姓埋名”的堅定和原因。
教具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搜集王承書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質疑探究
1.教師板書“隱姓埋名”,全班讀一讀。
2.指名說說“隱姓埋名”的意思。(隱瞞自己的真實姓名,不讓別人知道。)
3.教師把題目補充完整,引導質疑。
4.學生質疑,教師歸納。
⑴誰隱姓埋名三十年?
⑵這個人為什么要隱姓埋名三十年?
⑶這三十年的時間里這個人都做了什么?
二、讀文釋疑,整體感知
1.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課文。
⑴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⑵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用筆畫出來。
2.檢查生字新詞的學習情況。
⑴教師出示生字詞語卡片,集體讀一讀。
⑵教師進行再強調。
字音:“撕、忱、撤、拆、署、晝、眈、鍵、煉”。
字形:“毀、拆”;注意區別“撒”和“撕”、“署”和“暑”、“煉”和“練”的區別。
⑶教師再次出示詞語卡片,開火車指名讀。
渺小 熱忱 掌握 采購 撕毀 關鍵 刊物 署名 提煉
不分晝夜 隱姓埋名 不假思索 歡欣鼓舞
⑷集體再讀,鞏固認讀。
3.指名反饋:誰隱姓埋名三十年?(王承書)
4.引導學生展示搜集到的王承書資料。
王承書,女、理論物理學家。湖北武昌人。1934午畢業于燕京大學物理系,1936年獲該校研究院碩士學位。1941年留學美國。l944蕕密歇根州立大學研究院哲學博士學位。曾任密歇根州立大學研究員。l956年回國。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完所研究員兼北京大學教授。第二機械工業部科學技術局總工程師、研究員兼清華大學教授,核工業部科技委員會常委兼大連工學院教授,中科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中國核學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是第三至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在美國從事輸運過程工作。在稀薄氣體輸運問題的研究中做出了有學術價值的成果。回國后,先后在受控核聚變、等離體物理、鈾同位素分離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5.教師:王承書為什么要隱姓埋名三十年?(因為祖國需要她參加研制原子彈.這是保密性極強的工作。)
6.展示資料,了解中國的原子彈研究歷史。
20世紀50年代,世界風云變幻,新中國百廢待興。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國家的利益出發,做出了突破國防尖端技術的戰略決策。l957 年ll月,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在北京南部誕生(它的前身是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錢學森出任首任院長。集中力量辦大事,協同作戰顯威力。60年代初,中國人自己研制的戰略火箭發射成功,獨立自主的火箭事業有了騰飛的基礎。而我固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更是震驚了全世界。
7.教師小結:為了這一天,多少技術難關,多少繁雜工序,多步個拼搏的日日夜夜!錢學森、任新民、屠守鍔、黃緯祿……功勛榜上,那一個個熟悉的名字令人肅然起敬,王承書就是其中的一個,她為此隱姓埋名三十年是多么不容易啊!
三、抓關鍵句,體會堅定
1.教師導讀: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找找看哪些語句讓我們感受到了隱姓埋名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2.指名反饋。
“這極為平常的三個字,對王承書來說,將意味著從此放棄自己熟悉而喜愛的專業,從此放棄科學家應有的學術待遇和榮譽,從此放棄一切名利,而不能像其他領域的功臣那樣面對鮮花和掌聲;不管為國家做出多大貢獻,自己的名字也不會為人所知。放棄名利,對于一般人尚且需要很大的勇氣,更何況是早已聞名于世的王承書呢!”
3.指名反饋:你從這些語句中感受到了隱姓埋名的哪些不易?(得放棄自己喜歡的專業;得放棄一切名利;得放棄一切學術待遇和榮譽。)
4.指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有感情地朗讀。(指導學生讀出隱姓埋名之難,以及作者劉壬承書的敬佩和贊嘆之情。)
5.教師小結:同學們,王承書隱姓埋名,意味著她要放棄自己喜歡的專業、放棄一切學術待遇和榮譽、放棄一切名利。面對國家二機部副部長、科學家錢三強要她隱姓埋名的請求,王承書是如何做出答復的?
6.學生讀文,畫出來。
7.指名反饋,教師出示句子。
“我愿意!”王承書不假思索地說出這三個字,聲音不高,卻十分堅定。
8.指名說說“不假思索”的意思。(形容做事答話敏捷、熟練,用不著考慮。)
9.指導學生讀“我愿意!”三個字。(讀出王承書的不假思索和堅定)
四、再讀探究,感悟品質
1.教師啟發:同學們,作為當時已經聞名于世的王承書,她已經擁有了極高的榮譽和名利,她為什么這么堅定地接受了這個任務呢?
2.學生再讀課文,思考這一問題。
3.指名反饋。(因為她熱愛祖國,淡薄名利)
4.教師:為了證實王承書對祖國的熱愛,對名利的藐視,課文為我們回憶了一件感人的事情。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五至八自然段。
5.指名反饋:作者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新中國成立,王承書放棄在美國優厚的待遇和先進的工作條件,沖破重重難關,和丈夫一起回到祖國,為中國科學院工作。)
6.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說一說王承書沖破了哪些難關?(自身:放棄優厚的待遇和先進的工作條件;外界:特務的跟蹤、美國的非法傳訊、威逼利誘。)
7.教師小結:同學們,你們能從這件事情中感受到當時的王承書心里是怎么想的嗎?(指名反饋:我是中國人,我愛自己的祖國,現在祖國需要我,我必須回到祖國的懷抱,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五、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同學們,王承書這么想,也這么做了。l956年她毅然回到了祖國,并從1961年開始了自己隱姓埋名三十年的生活。這三十年她是怎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祖國貢獻力量的呢?我們下節課再一起走進這位淡薄名利的愛國科學家三十年的生活。
六、布置作業
1.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并背誦第二自然段。
2.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以及“讀讀寫寫”中的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了解王承書在隱姓埋名的三十年間為祖國做出的犧牲和貢獻。體會王承書熱愛祖國、淡薄名利的精神。
2.聯系上下文體會句子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啟迪學生淡薄名利,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應盡的力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深受感動的段落。
教學重點:探究王承書能夠隱姓埋名三十年的原因,體會她高尚的品質。
教學難點: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積累詞語,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下列的四字詞語,大家一起讀一讀。
隱姓埋名 不假思索 聞名于世 報效祖國 威逼利誘 艱苦奮斗 自力更生
毫不猶豫 熱淚滿面 揚眉吐氣 不折不扣 心甘情愿 默默奉獻 熠熠生輝
2.教師:同學們,王承書聞名于世,為了報效祖國,讓中國揚眉吐氣,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隱姓埋名,艱苦奮斗,心甘情愿地默默奉獻了三十年,直到逝世。
3.引導學生發現:你聽出了老師剛才的話語中的特點了嗎?(剛才老師所述的內容都是用剛才讀的四字詞語串聯起來的。)
4.教師小結:是啊,詞語積累了,還要會靈活地運用。那么,王承書隱姓埋名三十年,她都做了什么呢?請同學們讀課文九至十五自然段。
二、研讀文本,暢談感觸
1.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九至十五自然段。
2.指名反饋:王承書隱姓埋名三十年,她都了什么呢?(研究掌握提煉濃縮鈾的技術,并刻苦攻克難關,提煉出了高純度的濃縮鈾。)
3.教師小結:二十年,隱姓埋名就為一件事:研究掌握提煉濃縮鈾的技術。請同學們再讀這部分內容,畫出令你有感觸的語句,讀一讀,再把自己的感觸寫在旁邊。
4.集體反饋,交流感觸。
⑴“從事這項工作.一切要重新開始。這需要極大的犧牲自我的極大勇氣!但王承書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項艱巨而光榮的使命。”
(感觸要點:熱愛祖國,為了祖國毫不猶豫地準備著犧牲自己的一切;敢于挑戰困難)
⑵“從此,王承書從國內、國際的物理學術殿堂消失了……實現了自己隱姓埋名的承諾。”
(感觸要點:熱愛祖國,淡薄名利,默默奉獻)
⑶“為了獲取精確數據……看看自己心愛的正在上小學的兒子。”
(感觸要點:工作繁重,但她兢兢業業、刻苦鉆研,一心撲在工作上,默默地奉獻著、奮斗著)
教學步驟:①指名反饋語句,說感觸。②同學補充感觸。③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情況,做適當的引導。④體會這些語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
三、總結全文,啟迪學生
1.教師小結:王承書的犧牲和努力換來了可喜的成績,1964年lO月16日,中國第一顥原子彈爆炸成功了!
2.教師指名反饋:你們感受到了什么?(激動、喜悅、自豪、興奮、到處是鮮花和掌聲……)
3.教師導讀:可此時,作為功臣的王承書只能靜靜地、默默地感受著這一切。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課文第十七自然段。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突出對王承書的敬佩和贊嘆)
5.教師: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想對王承書說什么呢?
四、課堂小結
教師總結:同學們,王承書為祖國隱姓埋名三十年,直到逝世前,人們才知道她的名字和豐功偉業。但是,王承書這個名字將永遠在共和國的歷史畫卷上熠熠生輝。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深受感動的段落。
2.搜集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資料。了解中國的航天歷史。
3.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繁重 沉重 沉痛
①奶奶去世了,我們心情( )。
②我們不要給自己( )的負擔。
③爸爸每天的工作都很( )。
簡陋 簡單 簡樸
①周恩來總理的生活十分( )。
②周恩來總理的臥室布置得十分( )。
③這道題很( ),我能自己獨立完成。
4.給下面的句子換個表達方式,意思不變。
⑴飽受帝國主義欺凌一百多年的祖國,終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彈,中國人民怎能不歡欣鼓舞呢?
陳述句:
感嘆句:
雙重否定句:
⑵1956年,王承書夫婦終于沖破重重難關,一起回到祖國的懷抱,在中國科學院工作。
隱姓埋名三十年 篇3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王承書的動人事跡,體會她的奉獻精神和愛國情感。
2.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深受感動的段落。
3.幫助學生會認“撤、刊、署、煉、熠”;會寫“渺、握、購、忱、撕、毀、撤、拆、鍵、刊、署、煉、晝”;理解“渺小、關鍵、署名、提煉、掌握、熱忱、不分晝夜、隱姓埋名、不假思索、歡欣鼓舞、熠熠生輝”等詞語。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這些語句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
三、教學課時:2課時。
四、教學準備:
了解中國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原子彈的歷史。了解那些為研制兩彈一星而無私地為祖國奉獻自己的科學家事跡。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會認“撤、刊、署、煉、熠”;會寫“渺、握、購、忱、撕、毀、撤、拆、鍵、刊、署、煉、晝”;理解“渺小、關鍵、署名、提煉、掌握、熱忱、不分晝夜、隱姓埋名、不假思索、歡欣鼓舞、熠熠生輝”等詞語。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捋清作者思路。
3.學習1、3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板書課題,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課文,看看這是又一個“赤子情懷”的故事。板書課題《隱姓埋名三十年》
(二)新課;
1.檢查自學情況:
①從題目入手,整體把握課文
昨天,同學們預習了課文,你讀懂誰隱姓埋名?為什么隱姓埋名?
把補充的內容填到題目中,你有什么發現?(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師總結:有的題目告訴了我們主要事件,我們通過對題目進行補充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②檢查字詞的學習情況:
A出示:
渺小、熱忱、掌握、采購、撕毀、關鍵、刊物、署名、提煉、不分晝夜、撤走、熠熠生輝
指名讀。
這些詞語中哪個字音易讀錯,字形易寫錯,提醒大家注意?詞語的意思不懂?
熠熠生輝?
B課文中,還有一些詞語可以積累,你能找出來讀一讀,寫一寫嗎?
如:不假思索、聞名于世、世人矚目、艱苦奮斗、自力更生、毫不猶豫、歡欣鼓舞、心甘情愿、不折不扣、默默奉獻等
這些詞語中有沒有意思不明白的?
C課堂小練習:
聽寫所學詞語
形近字組詞
忱撕暑練
枕嘶署煉
蜜矚艱撤
密囑堅澈
文中有三個“不”字打頭的四字詞語:不假思索、不折不扣、不分晝夜,你還能寫出幾個嗎?
填空:
的科學技術的使命地說
的待遇的承諾地接受
飽受帝國主義欺凌一百多年的祖國,終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彈,中國人民怎能不歡欣鼓舞呢?
這句話用什么修辭方法?
把它變為陳述句:
2.初讀課文,捋清層次
(1)一邊默讀,一邊思考:王承書怎樣隱姓埋名?圍繞隱姓埋名寫了她幾件事?分別在那些自然段中?簡單概括寫的是什么事?
①第一次放棄名利,為建設新中國毅然回國。(4——8自然段)板書:放棄名利,毅然回國
②隱姓埋名,艱苦工作,迎來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2——17自然段)板書:艱苦工作,爆炸成功
(2)其他段落寫什么?簡要概括寫什么?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堅定承諾,為研制原子彈隱姓埋名。板書:堅定承諾,隱姓埋名
第三部分(第9—11自然段):果斷受命,解決提煉濃縮鈾技術難題。板書:果斷受命,解決難題
第五部分(第18自然段):熠熠生輝,中華優秀兒女美名永放光彩。板書:熠熠生輝,英名永存
3.學習1、3段
王承書為什么要隱姓埋名?她是怎么做的?你覺得哪讓你最感動?自學,體會。
(1)“我愿意!”王承書不假思索地說出這三個字,聲音不高,卻十分堅定。
①抓:不假思索:不假思索:假,憑借。用不著想。形容反應敏捷,或極為熟悉而不需要動腦筋。也作“不加思索”。“不假思索”表現出她的果斷和堅定。感受到王承書敢于放棄個人名利的勇氣和決心。
朗讀,讀出王承書態度的堅決。
②聯系1、3自然段,再談談對不假思索地說我愿意的感受。
重點體會
你將不能再出席任何公開會議,更不能出席國際會議。你愿意隱姓埋名工作一輩子嗎?
引導學生體會“隱姓埋名一輩子”對于一位聞名于世的科學家多么的不易。
朗讀:而王承書卻不假思索地說——
你感受到什么?
意味著從此放棄自己熟悉而喜愛的專業,從此放棄科學家應有的學術待遇和榮譽,從此放棄一切名利,而不能像其他領域的功臣那樣面對鮮花與掌聲;不管為國家做出多大的貢獻,自己的名字也不會為人所知。
引導學生體會:指出她從此放棄了一切名利:高規格的待遇和榮譽,無數次的鮮花和掌聲,而這是需要有極大的勇氣的。
朗讀:而王承書卻堅定地說——
你又感受到什么?
難怪作者贊嘆到:放棄名利,對于一般人尚且需要很大的勇氣,更何況是早已聞名于世的王承書呢!
你又有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體會出這句話是作者對她這一表態的高度評價,指出聞名于世的王承書勇氣非凡,不愧為“淡泊明志”的典范。
朗讀
③分角色朗讀
為了祖國的強大,王承書毅然選擇放棄一切名利,讓我們再回到那令人感動的場景,再一次感受不假思索背后的精神的偉大。
(2)這對王承書也是難題,因為在她原來的研究領域中,沒有涉及這個難題。再加上國外封鎖,更是困難重重。從事這項工作,一切要重新開始。這需要極大的犧牲自我的極大勇氣!但王承書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項艱巨而光榮的使命。
引導學生體會:完成這項任務困難重重,面臨巨大的挑戰,必須放棄自己已經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的研究,重新開始。
教師引導:為了祖國,王承書不但選擇放棄一切名利,而且還無條件放棄了自己已取得的一切研究成果,這對一個科學家是多么難能可貴。讓我們通過朗讀再一次感受她為國獻身的精神。
4、質疑:學到著,你們有什么疑問?
學生可能會問:這篇文章第一次放棄名利與隱姓埋名之間有什么關系?這篇文章的寫作順序?
5、布置作業:
讀書、思考:
①王承書做到了隱姓埋名嗎?她接受任務后是怎樣工作的?
②文中哪些段落講述了王承書“第一次放棄名利”?寫這件事與寫她“隱姓埋名”有什么關系?
③讀了她的這些事跡,你有怎樣的感觸?(可把你的感受寫一寫,再與同學們交流。)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王承書的動人事跡,體會她的奉獻精神和愛國情感。
2.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深受感動的段落。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整體把握:
上節課,同學們學習了課文的1、3段。通過學習,你覺得王承書是個怎樣的人?(愛國,對祖國無比忠誠,不計名利,無私奉獻的人。)
(二)新課:
王承書是怎樣隱姓埋名工作的?你從哪感受到她是一個不記名利、忠于祖國,無私奉獻的人?默讀課文思考。畫出重點語句,談自己的感受。
1.變序教學,學習第四段:
(1)學習12自然段:
出示:從此,王承書從國內、國際的物理學術殿堂消失了;從此,她再沒有在國內外任何學術雜志上發表過論文;就是在我國內部保密刊物和工作報告中,她也不署名,實現了自己隱姓埋名的承諾。
引導學生體會這個長句,兩個“從此……”及“再也沒有在國內外任何學術刊物上發表過論文”“就是在我國內部保密刊物和工作報告中,她也不署名”看出她言必行,行必果,誠而有信,決不食言。
(2)學習13、14自然段:
王承書又是怎樣帶領大家攻克提煉濃縮鈾技術難關的呢?
引導學生從三方面:
①從沒有接觸過提煉濃縮鈾技術。(抓重點詞句)
出示語句:
雖然王承書從沒有接觸過提煉濃縮鈾技術研究領域,但她決心憑著自己堅實的物理學術功底,和大家共同學習,共同研究,攻克這個難關。
引導學生體會面對困難,她以極大的熱情,迎著上。
朗讀,讀出她克服困難的決心與信心。
②復雜的計算(體會數據作用、展開想象)
出示:
研究這項核心技術,需要進行大量的復雜的計算。為了獲取精確的數據,她和同事克服設備簡陋的困難,一下一下地敲打計算機的鍵盤。這種枯燥繁重的工作,她和同事不分晝夜干了一年多,僅獲得的有用的數據,就裝滿三個抽屜。
引導學生體會,為了取得數據,王承書帶領大家克服困難,
艱苦奮斗。通過
不分晝夜:晝,白天。不分白天和黑夜。常形容做事不停歇,從早到晚都在干。
數據:“一下一下、一年多、三個抽屜”看出大家沒日沒夜地勤奮工作。
讀語句。
展開想象。讀語句,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讀語句。
③舍小家,為國家(角色換位)
出示:
她瘦弱而剛毅的身影,閃現在實驗室和工廠,閃現在大西北的戈壁灘上。有時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回到北京,她也幾乎沒有時間和家人團聚,看看自己心愛的正在上小學的兒子。
男生讀第一句,女生讀第二句。感受到什么?
為了國家,沒有時間顧小家。
質疑:同學們,學到這,你有什么疑問?(王承書為什么能這樣做?難道她不想自己的家嗎?……)
角色扮演,體會人物復雜內心:
哪位能回答?引導學生站在王承書的角度思考:(我非常想自己的家,想自己的還不能照顧自己的孩子,想知道他的學習成績怎樣,想自己的丈夫,想為他們做飯、洗衣,做一個賢妻良母。多在家呆一天、多看一眼自己的孩子都好。但是,為了國家的利益,我不能耽誤一天。)
教師激情:從接受任務到成功爆炸原子彈,三年多的時間,一
千多個日日夜夜,王承書想的是國家,念的是原子彈,惟獨沒有了自己,沒有了自己的小家。你能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嗎?
④朗讀13、14自然段。
(3)學習16、17自然段。
教師引讀;1964年10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個國慶節后半個月,剛剛平靜的又沸騰起來。——(學生讀)
這原子彈的爆炸對中國有什么重要的意義?(看原子彈爆炸圖)
在舉國歡慶的日子里,王承書也抑制不住心頭激動,不禁熱淚滿面。此時此刻,她又是怎樣實現她隱姓埋名的誓言?——(學生讀)
(4)小結:在這一段中,作者怎樣讓我們感受到王承書的愛
國情、赤子心?(作者敘述與議論相結合的寫法,讓我們了解到她為完成自己承擔的使命作出了巨大的奉獻。)
2.學習第2段。以讀為主
教師提問:她這樣做是一時激動嗎?你從哪讀懂的?
(1)指名讀。
(2)“第一次放棄”與“隱姓埋名”有什么關系?這段可不可不寫?
這是插敘。引導學生體會出,對祖國的愛,使得她不記名利,不要小家,無私奉獻。對祖國的愛是她行動的基礎。不可以刪去。
3.齊讀最后一段。總結全文
(1)齊讀最后一段。這段寫什么?
(2)板書:熠熠生輝,英名永存
(3)讓我們認識一下這位共和國的英雄。看圖
總結全文: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①這篇文章主線鮮明,重點突出,在順敘中有插敘,在記敘中有議論,飽含作者的深情,讀著令人產生共鳴。
②學習王承書的愛國與無私奉獻的精神。
板書設計:隱姓埋名三十年
堅定承諾,隱姓埋名
放棄名利,毅然回國
果斷受命,解決難題愛國奉獻
艱苦工作,爆炸成功
熠熠生輝,英名永存
隱姓埋名三十年 篇4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王承書的動人事跡,體會她的奉獻精神和愛國
2.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深受感動的段落。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王承書的動人事跡,體會她的奉獻精神和愛國情懷。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
【教材課型、課時】
本篇課文是S版語文教材第五單元里的第三篇精讀課文,我打算用三課時完成教學內容。第一課時:讀熟課文,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理出課文條理,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第二課時:讀懂課文內容,理解中的詞句的含義,學習王承書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第三課時:交流讀書筆記,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方法設計】
(一)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王承書的資料及其他像王承書一樣為我國核事業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的資料。
2.了解自己姓名的內涵、意義。
(二)教法與學法設計
本篇課文作者采用插敘的方法為我們描述了一位令人敬佩的女性形象。語言雖樸實無華卻蘊含著深刻的思想感情,可謂意味深長;人物雖隱姓埋名,默默奉獻卻表現出令人驚嘆的高尚品質,值得品味學習。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點在這篇課文中被很好的統一和體現了出來。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遵循“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將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結合起來的原則,采用“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品情,學習方法,學會做人”的方法進行學習。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理解王承書的動人事跡,體會她的高尚品質。另外,通過長期的了解,發現現在大多數農村孩子受家長的誤導,他們總認為自己念書是為了考大學,考大學是為了掙大錢,掙大錢就能生活的好,這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顯然是不正確的。為此,本課教學中,我針對這一問題,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通過討論:王承書這樣的人生算不算成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流程
【課前活動】
說說自己名字的含義及父母對你所給予的期望。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2.回顧我們上節課學習的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然后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總結、記憶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補充課文題目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4.對于王承書你有哪些了解呢?(學生交流資料)
5.課件補充資料,學生閱讀并談體會。
設計意圖
回顧課文內容 鞏固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
二、學習課文
(一)臨危受命
引:王承書,這是一個怎樣的名字?課文中是如何評價的呢?
1.找出課文中評價王承書名字的段落,自己讀一讀。
2.教師引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3.指名說說王承書是個怎樣的名字。
引:從剛才課前做的小游戲當中,我們知道,每個人的名字都蘊涵著深刻的含義,都寄托著父母對兒女的期盼。那么王承書這樣一個書香氣十足的名字里可能會包涵著怎樣的含義呢?
1.利用字典,了解并選擇“承”的意思。
課件出示“承”在新華字典里的義項,學生讀“承”的意思,思考并選擇:“王承書”里的“承”可能是什么意思?(承擔、擔當)
2.在課文里,王承書承擔了什么樣的使命呢?
3.王承書當時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擔當起這個使命的?
4.有感情朗讀句子,此時,你想對王承書說些什么?
【設計意圖】利用工具書及課文內容,挖掘出王承書里“承”字的第一個涵義:承擔,擔當,體會王承書勇于承擔使命的魄力。
(二)超常承受
引:當王承書答應為祖國隱姓埋名一輩子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他將要承受常人無法承受的很多很多,所以,我認為王承書的“承”字還應是“承受”的承。板書:承受
1.從1961年春季的那一天起,從她說出那三個字的一刻起,她將要承受些什么?在以后的工作中,她真的又承受了些什么呢?請同學們拿出筆,畫出重點的詞句,多讀幾遍,批注出自己的感受。
(1)學生自讀自悟,批注自己的體會。
(2)交流、體會重點詞句的含義。
A.當王承書答應為祖國的發展隱姓埋名一輩子時,她將要承受些什么呢?
課件出示句子:
“這極為平常的三個字,對王承書來說,將意味著從此放棄自己熟悉而喜愛的專業,從此放棄科學家應有的學術待遇和榮譽,從此放棄一切名利,而不能像其他領域的功臣那樣面對鮮花和掌聲;不管為國家做出多大貢獻,自己的名字也不會為人所知。”
(1)自由讀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
(2)引讀句子:師:這三個字會讓王承書放棄這么多,這些王承書知道嗎?(知道)知道了,她卻仍然不假思索地對錢三強說:“ !”生接讀句子后半部分。
(3)對此,你想對王承書說些什么? 板書:淡泊名利
【設計意圖】通過重點詞句,體會“承”字的第二個涵義:承受。體會王承書為了祖國的核事業甘愿承受各種壓力、苦難的愛國情懷。
B.那么在接受使命后,她真的放棄這些了嗎?
1.課件出示句子:
“從此,王承書從國內、國際的物理學術殿堂消失了;從此,她再也沒有在國內外任何學術刊物上發表過論文;就是在我國內部保密刊物和工作報告中,她也不署名,實現了自己隱姓埋名的承諾。”
(1)指名讀句子,說說自己對句子的理解。
(2)理解“消失了”的含義。
(3)練習有感情的朗讀句子。
引:那么,由此可以看出,王承書的這個“承”還應該是信守承諾的“承”。 板書:信守承諾
【設計意圖】通過體會重點詞句的含義,挖掘到“承”字的第三個涵義:信守承諾。懂得王承書是個說到做到的人。
引:王承書還承受了哪些常人無法承受的困難呢?
2.課件出示句子:
“研究這項核心技術,需要進行大量復雜的計算。為了獲取精確數據,她和同事克服設備簡陋的困難,一下一下地敲打計算機的鍵盤。這種枯燥繁重的工作,她和同事不分晝夜干了一年多,僅獲取的有用數據,就裝滿三個抽屜。”
(1)自由讀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
(2)理解“一下一下、不分晝夜”的含義,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
(3)將這種感情送到句子里去,讀讀句子。
引:其實,最讓人感動的是這句話。
3.課件出示句子:
“她瘦弱而剛毅的身影,出現在實驗室和工廠,出現在大西北的戈壁灘上。有時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回到北京,她也幾乎沒有時間和家人團聚,看看自己心愛的正在上小學的兒子。”
(1)讀了這句話,你有什么感受,與大家分享一下。
(2)作為科學家,王承書是個怎樣的人;作為一位母親、一位妻子,你認為她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3)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中國奧運會冠軍鄧亞萍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讓我記憶猶新。她說,一個人事業成功不算真正的成功,只有當事業和家庭都成功了,才算是真正的成功。由此看來,王承書還不算是一個成功的人。對此,你有什么樣的看法?
板書:甘于奉獻
【設計意圖】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品味王承書舍小家顧大家的高尚品質,為學生搭建一個各抒己見的平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C.學習“插敘”的寫作方法。
1964 年10月16日,是每個中國人都永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我國第一顆浸滿王承書心血的原子彈終于爆炸成功了,作為不折不扣的功臣王承書來說,雖然沒有鮮花,沒有掌聲,但她依然選擇了繼續隱匿自己的姓名,繼續為祖國的核武器研制工作默默奉獻,那么,她這樣做是一時的沖動嗎?你從哪兒讀懂的?
課件出示句子:
但是,“名利”二字在王承書心中,一向是十分渺小的。她已經不是第一次放棄名利了。
(1)讀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
(2)王承書第一次放棄了哪些名和利?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3)你覺得這樣寫怎么樣?發表自己的看法。
【設計意圖】學習插敘的寫作方法,體會其表達的效果。
(三)別樣人生
引:此時此刻,我想王承書名字里這個“書”的含義,大家已經有了很深的體會了。課件出示說話練習:
王承書用自己的 書寫了 。
【設計意圖】升華主題,練習說話。
三、拓展延伸,認識英雄
同學們,在我國像王承書這樣隱姓埋名、默默奉獻的英雄有很多,你們還認識誰呢?能不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1)學生試著交流收集到的相關資料。
(2)教師課件補充有關鄧稼先、錢三強、趙九章等英雄的資料,學生談感受。
【設計意圖】學習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學習方法,更多的了解為祖國的發展做出貢獻的英雄,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四、總結全文
花的事業是燦爛的;葉的事業是奉獻的。英雄的事業是需要人們前仆后繼,不斷為之奮斗的。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在座的37位同學中能涌現出一些甚至是一批像王承書、鄧稼先這樣的能心甘情愿為祖國的發展隱姓埋名工作一輩子的英雄來,那我們的祖國將更加繁榮,更加強大。同學們,好好努力吧!
【設計意圖】總結全文,激勵學生向英雄學習。
五、作業設計
經常聽你們的爸爸媽媽對你們說,要好好念書,長大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掙個高工資,就能過上好日子。而你們自己也是以此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為之不懈的奮斗。今天,學習了《隱姓埋名三十年》這篇課文之后,相信你們對自己的人生又有了不同的想法,請以“我的一生將這樣度過”為題,寫一篇讀書筆記。
【設計意圖】學完課文,學生肯定會對自己的人生有很多的想法,不吐不快。本環節為學生搭建一個自由傾訴的平臺,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隱姓埋名三十年 篇5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王承書的動人事跡,體會她的奉獻精神和愛國
2.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深受感動的段落。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王承書的動人事跡,體會她的奉獻精神和愛國情懷。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抓住重點句子,理解其深刻含義,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1、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2、回顧我們上節課學習的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然后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對于王承書你有哪些了解呢?(學生交流資料)
二、閱讀課問,理解文意
(一)臨危受命
王承書,這是一個怎樣的名字?課文中是如何評價的呢?
1.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評價王承書名字的段落,自己讀一讀。
2.教師引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指名說說王承書這個名字會有怎樣的意義。
①利用字典,了解并選擇“承”的意思。
課件出示“承”在新華字典里的義項,學生讀“承”的意思,思考并選擇:“王承書”里的“承”可能是什么意思?(承擔、擔當)
②在課文里,王承書承擔了什么樣的使命呢? 王承書當時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擔當起這個使命的?
③有感情朗讀句子,此時,你想對王承書說些什么?
(二)超常承受
從1961年春季的那一天起,從她說出那三個字的一刻起,她將要承受些什么?在以后的工作中,她真的又承受了些什么呢?請同學們拿出筆,畫出重點的詞句,多讀幾遍,批注出自己的感受。
(1)學生自讀自悟,批注自己的體會。
(2)交流、體會重點詞句的含義。
A、當王承書答應為祖國的發展隱姓埋名一輩子時,她將要承受些什么呢?
“這極為平常的三個字,對王承書來說,將意味著從此放棄自己熟悉而喜愛的專業,從此放棄科學家應有的學術待遇和榮譽,從此放棄一切名利,而不能像其他領域的功臣那樣面對鮮花和掌聲;不管為國家做出多大貢獻,自己的名字也不會為人所知。(課件出示)”
(1) 自由讀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
引讀句子:師:這三個字會讓王承書放棄這么多,這些王承書知道嗎?(知道)
知道了,她卻仍然不假思索地對錢三強說:“ !”生接讀句子后半部分。
(2)對此,你想對王承書說些什么? 板書:淡泊名利
B、那么在接受使命后,她真的放棄這些了嗎?
“從此,王承書從國內、國際的物理學術殿堂消失了;從此,她再也沒有在國內外任何學術刊物上發表過論文;就是在我國內部保密刊物和工作報告中,她也不署名,實現了自己隱姓埋名的承諾。” (課件出示)
(1)指名讀句子,說說自己對句子的理解。
(2)理解“消失了”的含義。
(3)練習有感情的朗讀句子。
那么,由此可以看出,王承書的這個“承”還應該是信守承諾的“承”。 板書:信守承諾
王承書還承受了哪些常人無法承受的困難呢?
“研究這項核心技術,需要進行大量復雜的計算。為了獲取精確數據,她和同事克服設備簡陋的困難,一下一下地敲打計算機的鍵盤。這種枯燥繁重的工作,她和同事不分晝夜干了一年多,僅獲取的有用數據,就裝滿三個抽屜。” (課件出示)
(1)自由讀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
(2)理解“一下一下、不分晝夜”的含義,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
(3)將這種感情送到句子里去,讀讀句子。
最讓人感動的是哪句話?
“她瘦弱而剛毅的身影,出現在實驗室和工廠,出現在大西北的戈壁灘上。有時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回到北京,她也幾乎沒有時間和家人團聚,看看自己心愛的正在上小學的兒子。” (課件出示)
(1)讀了這句話,你有什么感受,與大家分享一下。
(2)作為科學家,王承書是個怎樣的人;作為一位母親、一位妻子,你認為她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3)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中國奧運會冠軍鄧亞萍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讓我記憶猶新。她說,一個人事業成功不算真正的成功,只有當事業和家庭都成功了,才算是真正的成功。由此看來,王承書還不算是一個成功的人。對此,你有什么樣的看法? 板書:甘于奉獻
C、學習“插敘”的寫作方法,體會其表達的效果。
1964年10月16日,是每個中國人都永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我國第一顆浸滿王承書心血的原子彈終于爆炸成功了,作為不折不扣的功臣王承書來說,雖然沒有鮮花,沒有掌聲,但她依然選擇了繼續隱匿自己的姓名,繼續為祖國的核武器研制工作默默奉獻,那么,她這樣做是一時的沖動嗎?你從哪兒讀懂的?(課件出示)
但是,“名利”二字在王承書心中,一向是十分渺小的。她已經不是第一次放棄名利了。
(1)讀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
(2)王承書第一次放棄了哪些名和利?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3)你覺得這樣寫怎么樣?發表自己的看法。
(三)別樣人生
此時此刻,我想王承書名字里這個“書”的含義,大家已經有了很深的體會了。課件出示說話練習:
王承書用自己的 書寫了 。
三、拓展延伸,認識英雄
同學們,在我國像王承書這樣隱姓埋名、默默奉獻的英雄有很多,你們還認識誰呢?能不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1)學生試著交流收集到的相關資料。
(2)教師課件補充有關鄧稼先、錢三強、趙九章等英雄的資料,學生談感受。
四、總結全文
花的事業是燦爛的;葉的事業是奉獻的。英雄的事業是需要人們前仆后繼,不斷為之奮斗的。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在座的37位同學中能涌現出一些甚至是一批像王承書、鄧稼先這樣的能心甘情愿為祖國的發展隱姓埋名工作一輩子的英雄來,那我們的祖國將更加繁榮,更加強大。同學們,好好努力吧!
五、作業設計
今天,學習了《隱姓埋名三十年》這篇課文之后,相信你們對自己的人生又有了不同的想法,請以“我的一生將這樣度過”為題,寫一篇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