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 《背篼》(精選14篇)

《背篼》

發布時間:2023-01-08

《背篼》(精選14篇)

《背篼》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21個詞語的意思。

  2、初步學習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3、感受山村孩子勤勞樸實的美好形象。

  教學重點:初讀課文

  教學難點 :初步學習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教學過程 :

  一、揭示課題。

  1、讀課題。什么是背篼呢?

  2、讀第一和最后一個自然段,結合插圖說說背篼是什么?

  為什么課文要用背篼做題目呢?

  3、學寫“篼”字。

  二、自學課文。

  按五步學習法預習課文

  三、檢查自學

  1、同桌互查生字詞讀音。(抽查讀讀寫寫、組詞)

  提出不懂的詞語全班討論。

  2、把難寫的生字詞寫一分鐘。考考同桌。

  3、指名輪讀課文、正音。

  4、提出不懂的問題。

  四、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回答課后第一題。(在書上做上記號)

  2、說說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3、給課文分段并說說段意。

  五、鞏固練習

  1、自由朗讀課文2、作業 本1—3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初步學會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山村孩子勤勞樸實的美好形象。

  教學重難點:初步學會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教學過程 :

  一、學習“提示”,找出重點詞句。

  1、學習“自學提示”。劃出重要句子。

  2、討論

  (1)說說什么是重點詞句?

  (2)怎樣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

  3、粗讀課文,找出重點句。

  這句話贊揚了山里孩子什么樣的好品質?

  二、精讀全文,理解內容

  1、說說課文是怎樣寫出山里孩子的“勤勞”的?

  (在書上找出相應的詞句,做上記號)

  2、討論:

  (1)“他背著滿滿一背篼柴禾,他背著五彩的晚霞歸來了”。

  (說明柴禾“多”、時間晚)

  想象當時的情景,用自己的話說說。

  書上又是怎樣寫的?

  討論課后題3(找、比、想)背誦1、2自然段。

  (2)“他放下沉甸甸的背篼,輕輕吁了一口氣,掏出一捧紅紅的山柿子,笑著給了圍上來的鄰家小弟弟。”“藥材……”

  (說明采的東西多、善良熱情、好學)

  (3)“拐過……繞過……走過……跨過……”

  (說明路途遙遠)

  (4)“小臉上的汗水和泥漬。抿著小嘴微笑。”

  (勞動不怕苦,不怕累)

  3、有感情地朗讀表現山里孩子“勤勞”的句子。根據敘述想象出一幅幅圖畫。

  4、圍繞重點,讀讀議議

  (1)選取2、3、4、7自然段自由讀。

  (2)討論:

  ①山風、小溪、鳥兒為什么對打柴的孩子這么親熱?

  ②“炊煙”為什么說是“媽媽高高揚起的手臂”?

  ③從“拐過”、“繞過”、“走過”、“跨過”這些動作,你看出他是怎樣的一個孩子?

  ④從媽媽細微的動作,你看出了什么?

  三、朗讀全文。

  四、課堂作業 

  作業 題4—6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

  1、初步學會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山村孩子勤勞樸實的美好形象。

  教學重點:深化重點句

  教學難點 :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檢查

  1、出示句子:

  小溪發出輕輕的流淌聲。

  小溪對他說著悄悄話。

  2、提問:這兩句話都是寫什么?它們的表達方法與感情有什么不同?

  二、深化重點

  1、齊讀開頭和結尾兩個自然段。

  2、出示句子:

  (1)背篼里盛著滿滿的柴禾。

  (2)比較異同:

  相同點:都是說背篼里盛著東西

  不同點:前一句寫了作者看到的事實,是平實的記敘,后一句寫了作者的聯想從“一次”聯想到“許多次”,是指整個童年辛勤地背柴禾,點出背柴禾的象征意義。

  (3)體會感情。從“領悟”到“贊揚”。

  (4)感情朗讀。

  三、朗讀訓練

  1、要求:

  第一段要用親切、輕快的語調來讀。

  第二段要用親熱、歡樂的語調來讀。

  第三段用領悟、贊美的語氣來讀。

  2、自由練讀。

  3、指名讀、評議。

  四、分段練習,指導背誦。

  (用“首詞引背法”指導背誦)

  五、總結課文

  這篇課文,我們抓住重點句“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來讀讀,想想,這樣,一個可愛的山村孩子的形象就浮現在我們的眼前,他那勤勞、樸實、忠厚的美德,讓人喜歡,受到人們的贊揚。

  六、課堂練習

《背篼》 篇2

  背      篼第1課時一、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2、讀準“攢”、“撩”、“揩”、“抿”等生字,理解“炊煙裊裊”、“田埂”等詞語,認清“蜿蜒”的字形。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4自然段,嘗試背誦有關段落。4、初步感受山村孩子勤勞樸實的美好品德。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4自然段。教學難點 :感受文章的美和山里孩子的勤勞樸實美,抓住“美”來理解課文。二、教學過程 1、猜謎導入  。(1)昨天老師編了一個謎語,想請大家猜一猜:小小一個兜,寶物全入口,常常背在肩,既非衣兜也非褲兜,你猜它是什么兜?(2)揭題(板書:背篼)后理解。從字形上看,你認為背篼是什么做的?(竹、藤、柳條等做成,可以背在背上運送東西的篼。)見過背篼嗎?請同學板畫。(3)齊讀課題。(4)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2、整體感知。(1)大聲讀課文,想辦法把文章讀通順、讀正確。能干的嘗試讀流利。(2)反饋。(選擇性朗讀,特別是課文第7自然段。)重點讀準“炊煙裊裊”、“揩去”、“積攢”。機動板書:揩、攢、撩、蜿蜒等。大家都很會讀書。你愿意更深入地了解課文嗎?我這里有配音樂的朗讀,還有圖,請你邊聽邊看,想象一下描繪的畫面。(3)教師配音樂范讀,學生邊聽邊想象。(4)談談聽后的感想。3、圍繞“美”,學習課文第1——4自然段。(1)導入  :美麗的夕陽下,這個勤勞的孩子回來了。自由讀課文1——4自然段,說一說、找一找,你從哪里感受到了“美”?隨機點撥(板書):              晚霞美      山風、小溪、鳥              炊煙(2)句子比較,體會感情。這里有這么一段話(出示小黑板):“山風吹著他蓬亂的頭發,小溪發出輕輕的流淌聲,鳥兒在樹枝上叫著。”誰來讀一讀?再請你自己讀讀第2自然段,兩者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好好讀讀,體會一下或同桌交流一下,說說你喜歡的原因。(擬人手法表現歡快、喜愛之情。)反饋。個別說。你能用實踐來證明嗎?很會思考,一起來試試。齊讀。(3)理解“炊煙裊裊”。(4)感情朗讀。a、大家都很善于發現美,這么美的畫面,你能用朗讀來表現嗎?自由讀——選擇自己讀得最好的交流——隨機指導。b、一個人就這么有感情,四人小組的力量就更大了。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感情朗讀,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朗讀方式,如:分角色讀、表演讀……鼓勵創新。c、交流。d、有感情地齊讀。取長補短,結合想象,配樂朗讀。4、小結  。用你明亮的雙眼發現更多的美。5、作業 。1、嘗試背誦。(1)劃下你喜歡的句子,嘗試背誦。(2)反饋。(3)《作業 本》第4、6題。板書:                                                                4、背篼          (圖)生字                                                                                                                晚霞    美                            山風、小溪、鳥  炊煙

《背篼》 篇3

  山區地勢起伏高低。山高坡陡,地闊人稀,交通主要是靠一些行旅小道。縣級公路和區鄉道均狹長崎嶇;區鄉道與農戶家之間,往往要走半小時以上的山路。人民以“背”為主要運輸方式。

  背嬰兒所用的背篼背篼又名“背簍”,是用竹條、藤、柳條等編成的筐狀背具.主要用慈竹編。根據編法和筐眼疏密程度的木同,背篼可分四種,一是大蔑絲背篼,用于背谷子等;二是小蔑絲背篼,又名夾背兒,編得非常細密,沒有漏眼,可以背米、面等;三是大花籃背篼,又稱倒花籃背英用于背豬草、牛草,四是小花籃背篼,用于去集市時裝一些小物品。篾絲背篼和花籃背篼的區別在于,前者的筐眼細小些,后者大一些。還有背小孩的娃娃背。

  制作簡單、形態多樣,使用起來非常靈活,適合于山區不同地形下背運不同性質的物品,大大方便當地群眾的生活和生產。背繩用布條,竹條,打包帶,甚至草繩。

  背累了,背篼可以倒放在地上,然后坐在背篼上,或者干脆直接坐在背篼口上,整個屁股都落在了背篼里。小小一個兜,寶物全入口,常常背在肩,既非衣兜也非褲兜,你猜它是什么兜?

  在貴州等地區,背篼也是一種職業的稱謂,指依靠背篼為人運送貨物的人。

《背篼》 篇4

  之二

  佚名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2、學會13生字;理解19個新詞語。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感受山村孩子勤勞樸實的美好品德。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學習“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 :找出課文的重點詞句,全面理解課文重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語言特點。

  教具:投影片 課文錄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謎導入  。

  1、小小一個兜,寶物全入口,常常背在肩,既非衣兜也非褲兜,你猜它是什么兜?

  2、揭題,學習“篼”字

  3、《背篼》這篇課文主要寫什么呢?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文錄音,邊聽邊思考。

  二、整體感知。

  1、指導學生用課題擴充法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什么時候) (誰) (用“背篼”干什么)

  2、按三項要求自學課文。

  3、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字詞。(基礎較差)

  (2)提出難讀、難寫、不理解的字詞。

  字音重點:梢、攢、漬、背、盛。

  字形重點:篼、撩、揩。

  檢查詞義:蜿蜒依依送別積攢田埂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說說讀后的感受。(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板書:勤勞

  4、學習“學習提示”。

  (1)投影出示:我們在學習課文時要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找出課文重點句。

  三、作業 ;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一、圍繞重點句,學習課文第1——4自然段。

  1、讀課文重點句,導入  :這個勤勞的孩子回來了。自由讀,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同桌互說。

  2、句子比較,體會感情。(投影出示)

  (1)山風吹著他蓬亂的頭發。

  山風梳理著他蓬亂的頭發。

  (2)小溪發出輕輕的流淌聲。

  小溪對他說著悄悄話。

  (3)鳥兒在樹枝上叫著。

  鳥兒依依送別,約他明天再來。

  比一比,體會表達的方法和情感有什么不同。

  3、指導朗讀第2、3自然段。理解“炊煙裊裊”。

  4、如果你是孩子的媽媽,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會怎么想?

  5、聽到媽媽的呼喚,孩子怎么做了?默讀第4自然段,你發現了什么?(動詞很多:.拐、繞、走、跨、走、走)

  6、感情朗讀,小結。

  二、圍繞重點句,學習課文5——7自然段。

  1、導入  :山里的孩子已回到了家,我們看到的是怎樣的情景?

  2、朗讀5——7自然段,談談讀后的感受。

  3、山里的孩子多么勤勞,多么懂事。他不但幫助家里打柴,還采集藥材,積攢學費,同時不忘愛護鄰家小弟弟。你有什么話對他說?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

  4、理解重點句:背篼里裝的是什么?

  比較句子:

  背篼里盛著滿滿的柴火。

  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這兩句話有什么關聯?作者用第2句話來贊揚這個孩子,好在哪里?(前一句寫了作者看到的事實,是“一次”,是平實的記敘;后一句寫了作者的聯想,是“許多次”,是“習以為常”的,是指整個童年辛勤地背柴火,點出背篼里柴火的象征意義。)

  5、小結:山里的孩子,利用課余的時間,去打柴、采藥材,他是多么勤勞啊!

  三、朗讀全文。

  1、自由讀。

  2、四人小組交流。

  3、個別交流(評議)。

  4、集體讀。

  五、回顧學習過程與方法,小結寫作順序。(課文按山里的孩子歸來的順序,先寫大山的孩子,背著柴火回來;再寫大山的孩子回到自家的小院里;最后作者贊揚了大山孩子的勤勞童年。)

  六、作業 。

  完成《作業 本》第2、5、6題。

  第三課時

  一、邊聽課文錄音邊輕讀課文,回顧:你喜歡這個山里的孩子嗎?他有哪些優秀的品質?

  1、交流:勤勞、孝順、愛學習、愛他人

  2、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集體交流疑難點。

  3、聽寫詞語。

  二、自讀課文,欣賞語句。劃下優美詞句,試背。指名背誦部分語句。

  三、背誦全文。

  1、自由背誦。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

  4、課本劇表演。

  5、集體背誦。

  四、城市里的孩子與這些山村里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1、仿寫練習:

  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哦,城里的孩子,

  2、學了這篇課文后,你希望自己有一個怎樣的童年?圍繞上面的重點句,寫一段話。

  五、作業 。

  1、有感情地背誦全文。

  2、完成《作業 本》第3、4、7題。

  3、補充練習:辨字組詞。

  延 民 責

  蜓 抿 漬

  梢 贊

  哨 攢

  教學后記

  為了深入理解課文,啟發學生想象課文第5-8節所描寫的情景,然后用動作、語言表演出來,學生興趣較濃,效果較好。

《背篼》 篇5

  去年4月下旬,在杭州舉行的中國小學語文教學名師精品課觀摩大會上,浙江杭州的特級教師楊明明用四年級的學生上了五年級的教材《背篼》一課,她扎實的訓練風格和精湛的教學藝術使觀摩者深受啟迪,獲益頗豐。筆者不揣谫陋,擷取她幾個精彩的教學片斷進行賞析。

  教者使用的是江浙版的小語教材,為便于大家了解課文內容,特附課文于下:

  4.背篼

  黃昏,蜿蜓的山道上,打柴的孩子歸來了。他背滿滿一背篼柴禾,他背著五彩的晚霞歸來了。

  一路上,山風梳理著他蓬亂的頭發,小溪對他說著悄悄話。鳥兒依依送別,約他明天再來。

  村子里,炊煙裊裊升起,飄過了林梢。他知道,那是媽媽高高揚起的手臂,在呼喚自己。

  他加快了腳步,拐過一道彎,繞過一道坎,走過一條窄窄的田埂,跨過小石橋,走進村子,走進了自家的小院。

  他放下沉甸甸的背篼,輕輕吁了一口氣,掏出一捧紅紅的山柿子,笑著給了圍上來的鄰家小弟弟。

  他把一小捆藥材交給爺爺,托他明天一早去鎮上換幾個錢。他想自己積攢下學期的學費哩。

  媽媽撩起圍裙一角,揩去他小臉上的汗水和泥漬。他抬起頭,抿著小嘴微微笑。

  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一、運用猜想開啟智能

  著名的科學家牛頓有句名言:“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發現和發明。”猜想是一種跳躍性的創造思維,教學中適當地運用猜想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勤思多練,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開啟學生的智能。在這節課中,楊老師就較好地運用了猜想教學法——

  師:(板書課題)請同學們注意看老師板書的課題。“背”在這里怎么念?(生:bèi)“篼”是個什么頭?(生:竹字頭)與什么有關?(生:與竹篾有關)那么,請同學們想想,“背篼”會是一種怎樣的物具?

  (當地無“背篼”的說法,城市孩子更是少聞。在教師的啟發下,同學們猜想可能是一種用竹篾編織成的,像籮筐形狀的,可以背在背上裝柴禾物品等的物具。老師對同學們的推測猜想給予肯定。)

  師:課文中描寫的山道是“蜿蜒”的。“蜿蜒”是個新詞,這兩個字都有個蟲字旁,由蟲字旁我們會想到什么爬行?(生:蛇,蚯蚓等蟲類爬行的樣子。)那么,“蜿蜒的山道”會是一種怎樣的山道?(生:彎彎曲曲的山道:曲曲折折的山道。)

  師:打柴的山里孩子歸來了。說他“背滿滿一背篼柴禾”是可以理解的,可作者又說他“背著五彩的晚霞歸來了”,這是什么意思呢?大家可以聯系開頭的時間詞“黃昏”來想象理解。

  (同學們先想象推測,后討論發言:有的說是山里孩子從西山打柴歸來,背后晚霞滿天;有的說是既提示了黃昏的時間特點,又描寫了很美的背景環境;有的說這樣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對山里孩子的喜愛。老師對同學們的想象猜測逐一評價,給予肯定。)

  從以上的教學片斷可知,運用猜想法,學生能積極思維,學趣盎然,十分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猜想法的步驟一般是提出(出示)問題后,教師還應有所定向(如提示“篼”的竹字頭和“蜿蜒”蟲字旁的表義范圍),然后讓學生在教師提示和導引的區域范圍里猜想,最后教師進行臧否中肯的評價。概言之,猜想法的一般流程為:出示——定向——猜想——評價。

  二、抓住中心綱舉目張

  閱讀教學的基本流程是:先通過閱讀課文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然后再看看文章是用怎樣的語言文字技巧來表達這一思想內容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也可以認為閱讀教學要從思想內容入手,或說從中心思想入手(此說可參見上海《小學語文教師》1998/2朱雪春《從中心思想入手進行閱讀教學》一文)。要把握準課文的中心思想,就必須善于尋找文中的中心詞句,然后再以中心詞句為“綱”提起具體內容之“目”。楊明明老師深諳此道,她采用變序法,快捷地引導同學們抓住中心詞句,據此“一點突破”、“綱舉目張”——

  師: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提示全文主要意思的重點詞句。找到后不用舉手說,老師說一、二,然后大家齊讀出來,看看大家讀的是不是同一個詞句。

  生:(默讀、勾劃、齊讀課文末段)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師:同學們都找對了。在這個全文的中心句里,重點詞又是哪一個?

  生:勤勞。

  師:為什么說山里孩子背篼里盛著的是一個“勤勞的童年”呢?大家可按下面的學法提示深入地理解課文。(出示板書)

  我們在閱讀時抓住重點詞句后深入理解課文可以這樣做:(1)想一想課文中哪些具體事例是表達重點詞句意思的;(2)想象課文所描寫的情景;(3)圍繞重點詞句,想想課文主要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綱”舉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張“目”,教師又設計板書寫出這樣的完型填空:勤勞體現在______還體現在_______更體現在______。在老師的啟發下,同學們經過討論,懂得了文中山里孩子的勤勞體現在打柴禾歸來“沉甸甸的背篼(第5節)上,還體現在采回紅紅的山柿子分給鄰家小弟弟們和把采回的藥材交給爺爺上,更體現在“想自己積攢下學期的學費”上。)

  上面的教學片斷充分體現了“直奔中心”和“一點突破”的教法特征。楊老師引導同學們從末節找出中心詞句后,出示學法,再讓同學們從5、6、7節中找出具體事例體會“山里孩子勤勞”這一中心。這一側重于理解內容的片斷又形成了這樣的教學流程: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尋找中心詞句——分尋具體事例。這樣的流程體現了“整體——部分——整體”的閱讀教學要求,在理解內容階段具有普遍的教學指導意義。

  三、品詞品句多讀多背

  語文課要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已成為大家的共識,然而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絕非是簡單地多搞些練習、多做些作業 ,而應是形式多樣地、生動有趣地進行品詞賞句、感情讀背等訓練。在這些方面,楊老師的教學亦頗具特色。下面先請看她所運用的幾種品詞賞句形式——

  1.運用選擇法品味詞句。

  師:當“媽媽撩起圍裙一角,揩去他小臉上的汗水和泥漬”時,這位山里的孩子“抬起頭,抿著小嘴微微笑”。此時此刻,他會對媽媽說些什么嗎?下面這四種可能你選擇哪一項?為什么?(出示選擇題)

  a.“媽,你看我多能干!”

  b.“媽,我打的柴夠燒一陣子了吧!”

  c.媽,我不累。

  d.無言,什么話也沒說,就是“抿著小嘴微笑”。

  (經過討論,大家認為應該選d項,因為上山打柴禾是經常做的事,無須都要說些什么,而且這樣更體現了山里孩子特有的樸實性格。教者“無中生有”地讓同學們選擇山里孩子會說些什么,目的正是為了讓同學們體會作者這種“無聲勝有聲”的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技法。)

  2.運用表演法品味詞句

  師:山里的孩子背著“沉甸甸”的一背篼柴禾歸來了。他“拐過一道彎,繞過一道坎,走過一條窄窄的田埂,跨過小石橋,走進村子,走進了自家的小院”。你們能體會出“沉甸甸”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嗎?誰愿上來試著背一背“沉甸甸的柴禾”,也來“拐過”、“繞過”、“走過”、“跨過”、“走進”一下?

  (兩個學生先后上臺背著“沉甸甸柴禾”——塞滿書本的一個大背包,作打柴歸來的表演。各走一圈后,一生的感受是“背真酸”,一生的感受是“腰都直不起來了”。同學們對“沉甸甸”的詞義有了深切的感受。)

  3.運用比較法品味詞句。

  師:這個山里的孩子如此樸實、勤勞,你們喜歡他嗎?(生:喜歡)媽媽喜歡他嗎?(生:喜歡)從什么地方看出媽媽喜歡?(學生討論發言略)作者喜歡他嗎?(生:喜歡)從什么地方看出作者喜歡他呢?(生:從作者的描寫中知道他喜歡)說得好。下面我們進行原句和變句的比較,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生動的描寫來表達自己對山里孩子的喜愛之情的。(出示比較題)

  (1)山風吹著他蓬亂的頭發。

  山風梳理著他蓬亂的頭發。

  (2)小溪發出輕輕的流水聲。

  小溪對他說著悄悄話。

  (3)鳥兒在樹上叫著。

  鳥兒依依送別,約他明天再來。

  教師引導同學們通過原句與變句的比較,體會到作者由于采用了擬人的手法,顯得文辭生動活潑、充滿兒童情趣;另外還懂得了寫作時對主人公的感情不一定直接敘說,可以通過遣詞造句自然地流露出來。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法的確是語文教學中品味詞句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在理解品析每一句段后,教者都要求學生感情朗讀,且當堂背誦,充分地體現了閱讀教學以讀為本、以讀悟情、以讀代講的閱讀教學要求。

  四、讀寫結合文道統一

  語言文字訓練與思想教育的有機統一、閱讀中與片斷練筆的寫有機的結合,這是語文教學中增強學生思想素質與提高學生讀寫水平的基本要求和途徑。對上述的讀寫結合、文道統一的教學要求,楊老師是這樣做的——

  師:同學們,我們學完了這篇課文,懂得了這個山里孩子是一個樸實、勤勞、能吃苦的好孩子。如果你是老師,課文學到這里你會給大家布置一道怎樣的作業 呢?

  生:談談這篇課文給了我們什么樣的啟示。

  生:和山里孩子比,我們少了些什么?

  師:說得好。下面我們就用5分鐘的時間寫一篇短文,題目就叫《和山里的孩子比,我們少了些什么》。感到寫起來有困難的同學不一定要寫成有頭有尾的短文,也可以寫一兩句話就可以了。

  (同學們用5分鐘的時間進行寫作,教師巡視,作個別指導。5分鐘后教師請同學們念讀短文,4位同學的短文從山里孩子勤勞樸實、體貼媽媽、對鄰家弟弟們很友好、采藥材自己積攢學費等幾方面比照自己,聯系實際,找出差距。)

  楊老師在這一教學片斷中,較好地把語言訓練與思想教育、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這種隨機的、滲透性的結合方式是很值得我們學習和仿效的。教者在教學中還采用換位法,讓同學們設想如果自己是老師,學完課文后該布置一道怎樣的作業 ,換位方式使同學們感到新奇,馬上轉換角色,充當“小老師”提出問題,這樣的方式十分有利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的。此外,對學生的寫作有不同的要求,既可寫成短文,也可寫成句子,這些都充分體現了教者“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分層施教”的素質教育思想。◆ 

《背篼》 篇6

  之一

  浙江省紹興縣 俞偉芬

  教學目標 :

  1、能按“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的讀書方法學習課文。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按課文的內容進行說話。

  4、能體會山里孩子童年的勤勞。

  教學重難點:學會“抓住課文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的讀書方法學習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這一單元的“學習提示”和《背篼》這篇課文的生詞,我們知道,背篼光從外表看,平平常常,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它對山里的小朋友來說,是好伙伴,好朋友,給山里的孩子帶來許多童年的生活樂趣,你們想知道為什么嗎?還是讓我們到課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聽朗讀(第一自然段),想象畫面。

  邊聽邊想象畫面,說說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2、學生談想到的畫面。

  3、朗讀、背誦。

  三、明確學習方法

  1、剛才,我們學習了課文第一自然段,老師想和大家商量商量,接下來該怎樣學呢?誰來出出主意?

  2、這一單元的學習提示教給我們什么讀書方法?

  四、學習重點詞句

  1、什么叫重點詞句?

  2、快速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是哪一句?

  3、自由朗讀這句話,想想你讀懂了什么?

  4、有沒有讀不懂的地方?(背篼里怎么盛得下童年?)

  5、用贊揚的語氣讀這句話。

  五、學習2-7小節

  1、我們已經找出了重點詞句,該怎樣做才能深入理解課文呢?

  出示:

  (1)想想課文中哪些具體事例是表達重點詞句的意思的。

  (2)想象課文所描寫的情景。

  (3)圍繞重點詞句想想,課文主要給我們什么啟發。

  2、學習5、6小節。

  (1)自由讀這兩個自然段,將體現山里孩子勤勞的具體事例劃下來,待會兒請這樣回答:勤勞體現在_________上。

  (2)學生自學,回答。

  (3)按句式回答:“勤勞不僅體現在( )上,還體現在( )和( )上,更體現在( )的想法上。

  (4)說說理由,為什么從這里可以看出山里孩子的勤勞。

  (5)體會采藥的辛苦。

  (6)指名朗讀背誦。

  3、學習第7小節。

  學得真不錯,就這樣學,我們繼續研究課文。

  (1)指名讀第7小節,找找“( )是勤勞的象征”

  (2)誰來做做撩起圍裙一角,揩去臉上汗水和泥漬的動作。

  (3)媽媽給孩子擦汗,孩子的表情怎樣?

  (4)你能說說他仿佛在說什么?

  (5)老師這兒有三種答案,想想,哪一種是山里孩子的回答。

  a、“媽媽,瞧我多能干!”b、“媽媽,我的柴夠您燒一陣子了,明天可以不上山了吧?c、“媽、我不累,您放心!”

  (6)朗讀。

  4、學習第三小節。

  (1)還有哪一段寫到了媽媽,指名讀。

  (2)想想媽媽怎么呼喚?

  (3)真是媽媽的手臂嗎?是什么?用什么比作什么?

  (4)朗讀。

  5、學習第5小節。

  (1)引讀。

  (2)學生表演,教師朗讀。

  (3)抓住描寫動作的詞背誦。

  6、學習第2小節。

  (1)聽音樂。(流水聲、鳥鳴聲)

  (2)誰能把聽到的音樂說出來。

  (3)比較句子,朗讀指導。

  小溪在嘩嘩地流著。

  小溪在說著悄悄話。

  小鳥在樹上叫著。

  小鳥依依送別,約他明天再來。

  (4)觀看動畫,進一步體會情感。

  (5)再次朗讀,邊讀邊想象描寫的畫面。

  六、談啟發

  1、回憶剛才學習的過程,看是否按“單元學習提示”的要求來學習。

  2、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么啟發,拿自己跟山里的孩子比一比,想對山里的孩子說些什么?

  3、朗讀詩:《山娃子》

  歸來了,山娃子,

  帶著一身的汗水、泥漬,

  帶著一路的雨露、晚霞,

  歸來了。

  大山是您童年的天地,

  山風、小溪、鳥兒,是您親密的伙伴。

  蜿蜒的山道,

  是您夢的小徑。

  沉甸甸的背篼,

  是您理想的翅膀。

  哦,山娃子,

  背篼里盛著一座大山,

  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背篼》 篇7

  之一

  佚名

  一、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

  2、讀準“攢”、“撩”、“揩”、“抿”等生字,理解“炊煙裊裊”、“田埂”等詞語,認清“蜿蜒”的字形。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4自然段,嘗試背誦有關段落。

  4、初步感受山村孩子勤勞樸實的美好品德。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4自然段。

  教學難點 :感受文章的美和山里孩子的勤勞樸實美,抓住“美”來理解課文。

  二、教學過程 

  1、猜謎導入  。

  (1)昨天老師編了一個謎語,想請大家猜一猜:小小一個兜,寶物全入口,常常背在肩,既非衣兜也非褲兜,你猜它是什么兜?

  (2)揭題

  (板書:背篼)后理解。從字形上看,你認為背篼是什么做的?

  (竹、藤、柳條等做成,可以背在背上運送東西的篼。)見過背篼嗎?請同學板畫。

  (3)齊讀課題。

  (4)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2、整體感知。

  (1)大聲讀課文,想辦法把文章讀通順、讀正確。能干的嘗試讀流利。

  (2)反饋。

  (選擇性朗讀,特別是課文第7自然段。)

  重點讀準“炊煙裊裊”、“揩去”、“積攢”。

  機動板書:揩、攢、撩、蜿蜒等。

  大家都很會讀書。你愿意更深入地了解課文嗎?我這里有配音樂的朗讀,還有圖,請你邊聽邊看,想象一下描繪的畫面。

  (3)教師配音樂范讀,學生邊聽邊想象。

  (4)談談聽后的感想。

  3、圍繞“美”,學習課文第1——4自然段。

  (1)導入  :

  美麗的夕陽下,這個勤勞的孩子回來了。

  自由讀課文1——4自然段,說一說、找一找,你從哪里感受到了“美”?

  隨機點撥(板書):晚霞美山風、小溪、鳥炊煙

  (2)句子比較,體會感情。

  這里有這么一段話(出示小黑板):“山風吹著他蓬亂的頭發,小溪發出輕輕的流淌聲,鳥兒在樹枝上叫著。”

  誰來讀一讀?再請你自己讀讀第2自然段,兩者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好好讀讀,體會一下或同桌交流一下,說說你喜歡的原因。(擬人手法表現歡快、喜愛之情。)

  反饋。個別說。你能用實踐來證明嗎?很會思考,一起來試試。齊讀。

  (3)理解“炊煙裊裊”。

  (4)感情朗讀。

  a、大家都很善于發現美,這么美的畫面,你能用朗讀來表現嗎?自由讀——選擇自己讀得最好的交流——隨機指導。

  b、一個人就這么有感情,四人小組的力量就更大了。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感情朗讀,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朗讀方式,如:分角色讀、表演讀……鼓勵創新。

  c、交流。

  d、有感情地齊讀。取長補短,結合想象,配樂朗讀。

  4、小結。用你明亮的雙眼發現更多的美。

  5、作業 。

  (1)、嘗試背誦。

  (2)劃下你喜歡的句子,嘗試背誦。

  (3)反饋。

  (4)《作業 本》第4、6題。

  板書:

  4、背篼(圖)

  生字 晚霞 美 山風、小溪、鳥 炊煙

《背篼》 篇8

  教學目標 :

  1、能按“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的讀書方法學習課文。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按課文的內容進行說話。

  4、能體會山里孩子童年的勤勞。

  教學重難點:學會“抓住課文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的讀書方法學習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這一單元的“學習提示”和《背篼》這篇課文的生詞,我們知道,背篼光從外表看,平平常常,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它對山里的小朋友來說,是好伙伴,好朋友,給山里的孩子帶來許多童年的生活樂趣,你們想知道為什么嗎?還是讓我們到課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聽朗讀(第一自然段),想象畫面。

  邊聽邊想象畫面,說說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2、學生談想到的畫面。

  3、朗讀、背誦。

  三、明確學習方法

  1、剛才,我們學習了課文第一自然段,老師想和大家商量商量,接下來該怎樣學呢?誰來出出主意?

  2、這一單元的學習提示教給我們什么讀書方法?

  四、學習重點詞句

  1、什么叫重點詞句?

  2、快速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是哪一句?

  3、自由朗讀這句話,想想你讀懂了什么?

  4、有沒有讀不懂的地方?(背篼里怎么盛得下童年?)

  5、用贊揚的語氣讀這句話。

  五、學習2-7小節

  1、我們已經找出了重點詞句,該怎樣做才能深入理解課文呢?

  出示:

  (1)想想課文中哪些具體事例是表達重點詞句的意思的。

  (2)想象課文所描寫的情景。

  (3)圍繞重點詞句想想,課文主要給我們什么啟發。

  2、學習5、6小節。

  (1)自由讀這兩個自然段,將體現山里孩子勤勞的具體事例劃下來,待會兒請這樣回答:勤勞體現在_________上。

  (2)學生自學,回答。

  (3)按句式回答:“勤勞不僅體現在( )上,還體現在( )和( )上,更體現在( )的想法上。

  (4)說說理由,為什么從這里可以看出山里孩子的勤勞。

  (5)體會采藥的辛苦。

  (6)指名朗讀背誦。

  3、學習第7小節。

  學得真不錯,就這樣學,我們繼續研究課文。

  (1)指名讀第7小節,找找“( )是勤勞的象征”

  (2)誰來做做撩起圍裙一角,揩去臉上汗水和泥漬的動作。

  (3)媽媽給孩子擦汗,孩子的表情怎樣?

  (4)你能說說他仿佛在說什么?

  (5)老師這兒有三種答案,想想,哪一種是山里孩子的回答。

  a、“媽媽,瞧我多能干!”b、“媽媽,我的柴夠您燒一陣子了,明天可以不上山了吧?c、“媽、我不累,您放心!”

  (6)朗讀。

  4、學習第三小節。

  (1)還有哪一段寫到了媽媽,指名讀。

  (2)想想媽媽怎么呼喚?

  (3)真是媽媽的手臂嗎?是什么?用什么比作什么?

  (4)朗讀。

  5、學習第5小節。

  (1)引讀。

  (2)學生表演,教師朗讀。

  (3)抓住描寫動作的詞背誦。

  6、學習第2小節。

  (1)聽音樂。(流水聲、鳥鳴聲)

  (2)誰能把聽到的音樂說出來。

  (3)比較句子,朗讀指導。

  小溪在嘩嘩地流著。

  小溪在說著悄悄話。

  小鳥在樹上叫著。

  小鳥依依送別,約他明天再來。

  (4)觀看動畫,進一步體會情感。

  (5)再次朗讀,邊讀邊想象描寫的畫面。

  六、談啟發

  1、回憶剛才學習的過程,看是否按“單元學習提示”的要求來學習。

  2、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么啟發,拿自己跟山里的孩子比一比,想對山里的孩子說些什么?

  3、朗讀詩:《山娃子》

  歸來了,山娃子,

  帶著一身的汗水、泥漬,

  帶著一路的雨露、晚霞,

  歸來了。

  大山是您童年的天地,

  山風、小溪、鳥兒,是您親密的伙伴。

  蜿蜒的山道,

  是您夢的小徑。

  沉甸甸的背篼,

  是您理想的翅膀。

  哦,山娃子,

  背篼里盛著一座大山,

  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

《背篼》 篇9

  閱讀理解,是語文學習過程中最常見的考核題型。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內容,提高理解能力和解題速度,需要我們在反復完成閱讀習題中積累和磨練。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背篼》閱讀答案,相信同學們完成后會有收獲。

  《背篼》

  黃昏,蜿蜒的山道上,打柴的孩子舊來了。他背著滿滿一背篼柴禾。他背著五彩的晚霞,他背著大山紿他的慷慨饋贈,他背著自己用勞動換來的收獲。

  山風一路上梳理著他蓬亂的頭發;山溪一路上對他說著悄悄沾;鳥兒們一路上依依送別,約他明天再來。

  村子,炊煙裊裊升起,飄過了林悄。他知道,那是媽媽高高揚起的手臂,在呼喚自己。

  他加快了腳步,拐過一道彎,繞過一道坎,走過一截窄窄的田埂,跨過小石橋,走進了村子,走進了自家的小院。

  他放下沉甸甸的背篼,輕輕呼出--口氣兒,掏出一掉鳥蛋,笑著,給了圍上來的鄰家小弟弟。

  他拿著幾個紅紅的山柿子,放在門檻上坐著的小妹妹手上。

  他把一小捆藥材交給爺爺,托他明兒去鎮子里換幾個錢--他想自己積攢下學期的學費哩。

  然后,他溫馴地讓媽媽撩起圍裙一角,揩去汗涔涔小臉上的泥漬。

  他抬起頭,抿著小嘴徽微笑。

  哦,在山里,打柴的孩子,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背篼閱讀題:

  1、根據上下文寫出下列問語的意思。

  蜿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饋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慷慨”的近義詞是 ( )

  A、大方 B、健康 C、氣派 D、繁多

  3、“大山的慷慨饋贈”是指( )

  A、山風,晚霞 B、勤勞 C、山路 D、柴禾等

  4、他“背著五彩的晚霞”寫的是什么情景?

  5、文章用什么來比喻“媽媽高高揚起的手臂”?

  6、打柴的孩子背篼里有些什么?

  7、填空:

  短文描述了_________的情景,贊揚了_________的品質。

  《背篼》參考答案::

  1、小路彎彎曲曲的延伸。贈送。

  2、A

  3、D

  4、太陽下山的情景

  5、裊裊的炊煙

  6、柴禾,鳥蛋,山子,藥材

  7、山里孩子歸來的情景,贊揚了山里孩子勤勞的品質。

《背篼》 篇10

  黃昏,蜿蜒的山道上,打柴的孩子舊來了。他背著滿滿一背篼柴禾。他背著五彩的晚霞,他背著大山紿他的慷慨饋贈,他背著自己用勞動換來的收獲。

  山風一路上梳理著他蓬亂的頭發;山溪一路上對他說著悄悄沾;鳥兒們一路上依依送別,約他明天再來。

  村子,炊煙裊裊升起,飄過了林悄。他知道,那是媽媽高高揚起的手臂,在呼喚自己。

  他加快了腳步,拐過一道彎,繞過一道坎,走過一截窄窄的田埂,跨過小石橋,走進了村子,走進了自家的小院。

  他放下沉甸甸的背篼,輕輕呼出——口氣兒,掏出一掉鳥蛋,笑著,給了圍上來的鄰家小弟弟。

  他拿著幾個紅紅的山柿子,放在門檻上坐著的小妹妹手上。

  他把一小捆藥材交給爺爺,托他明兒去鎮子里換幾個錢——他想自己積攢下學期的學費哩。

  然后,他溫馴地讓媽媽撩起圍裙一角,揩去汗涔涔小臉上的泥漬。

  他抬起頭,抿著小嘴徽微笑。

  哦,在山里,打柴的孩子,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1.根據上下文寫出下列問語的意思。

  蜿蜒:

  饋贈:

  2.“慷慨”的近義詞是 ( )

  A.大方 B.健康 C.氣派 D.繁多

  3.“大山的慷慨饋贈”是指( )

  A.山風,晚霞 B.勤勞 C.山路 D.柴禾等

  4.他“背著五彩的晚霞”寫的是什么情景?

  5.文章用什么來比喻“媽媽高高揚起的手臂”?

  6.打柴的孩子背篼里有些什么?

  7.填空:

  短文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贊揚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質。

  1.小路彎彎曲曲的延伸。贈送。

  2.A

  3.D

  4.太陽下山的情景

  5.裊裊的炊煙

  6.柴禾,鳥蛋,山?{子,藥材

  7.山里孩子歸來的情景,贊揚了山里孩子勤勞的品質。

《背篼》 篇11

  之一

  佚名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21個詞語的意思。

  2、初步學習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3、感受山村孩子勤勞樸實的美好形象。

  教學重點:初讀課文

  教學難點 :初步學習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教學過程 :

  一、揭示課題。

  1、讀課題。什么是背篼呢?

  2、讀第一和最后一個自然段,結合插圖說說背篼是什么?

  為什么課文要用背篼做題目呢?

  3、學寫“篼”字。

  二、自學課文。

  按五步學習法預習課文

  三、檢查自學

  1、同桌互查生字詞讀音。(抽查讀讀寫寫、組詞)

  提出不懂的詞語全班討論。

  2、把難寫的生字詞寫一分鐘。考考同桌。

  3、指名輪讀課文、正音。

  4、提出不懂的問題。

  四、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回答課后第一題。(在書上做上記號)

  2、說說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3、給課文分段并說說段意。

  五、鞏固練習

  1、自由朗讀課文2、作業 本1—3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初步學會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山村孩子勤勞樸實的美好形象。

  教學重難點:初步學會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教學過程 :

  一、學習“提示”,找出重點詞句。

  1、學習“自學提示”。劃出重要句子。

  2、討論

  (1)說說什么是重點詞句?

  (2)怎樣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

  3、粗讀課文,找出重點句。

  這句話贊揚了山里孩子什么樣的好品質?

  二、精讀全文,理解內容

  1、說說課文是怎樣寫出山里孩子的“勤勞”的?

  (在書上找出相應的詞句,做上記號)

  2、討論:

  (1)“他背著滿滿一背篼柴禾,他背著五彩的晚霞歸來了”。

  (說明柴禾“多”、時間晚)

  想象當時的情景,用自己的話說說。

  書上又是怎樣寫的?

  討論課后題3(找、比、想)背誦1、2自然段。

  (2)“他放下沉甸甸的背篼,輕輕吁了一口氣,掏出一捧紅紅的山柿子,笑著給了圍上來的鄰家小弟弟。”“藥材……”

  (說明采的東西多、善良熱情、好學)

  (3)“拐過……繞過……走過……跨過……”

  (說明路途遙遠)

  (4)“小臉上的汗水和泥漬。抿著小嘴微笑。”

  (勞動不怕苦,不怕累)

  3、有感情地朗讀表現山里孩子“勤勞”的句子。根據敘述想象出一幅幅圖畫。

  4、圍繞重點,讀讀議議

  (1)選取2、3、4、7自然段自由讀。

  (2)討論:

  ①山風、小溪、鳥兒為什么對打柴的孩子這么親熱?

  ②“炊煙”為什么說是“媽媽高高揚起的手臂”?

  ③從“拐過”、“繞過”、“走過”、“跨過”這些動作,你看出他是怎樣的一個孩子?

  ④從媽媽細微的動作,你看出了什么?

  三、朗讀全文。

  四、課堂作業 

  作業 題4—6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

  1、初步學會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山村孩子勤勞樸實的美好形象。

  教學重點:深化重點句

  教學難點 :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檢查

  1、出示句子:

  小溪發出輕輕的流淌聲。

  小溪對他說著悄悄話。

  2、提問:這兩句話都是寫什么?它們的表達方法與感情有什么不同?

  二、深化重點

  1、齊讀開頭和結尾兩個自然段。

  2、出示句子:

  (1)背篼里盛著滿滿的柴禾。

  (2)比較異同:

  相同點:都是說背篼里盛著東西

  不同點:前一句寫了作者看到的事實,是平實的記敘,后一句寫了作者的聯想從“一次”聯想到“許多次”,是指整個童年辛勤地背柴禾,點出背柴禾的象征意義。

  (3)體會感情。從“領悟”到“贊揚”。

  (4)感情朗讀。

  三、朗讀訓練

  1、要求:

  第一段要用親切、輕快的語調來讀。

  第二段要用親熱、歡樂的語調來讀。

  第三段用領悟、贊美的語氣來讀。

  2、自由練讀。

  3、指名讀、評議。

  四、分段練習,指導背誦。

  (用“首詞引背法”指導背誦)

  五、總結課文

  這篇課文,我們抓住重點句“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來讀讀,想想,這樣,一個可愛的山村孩子的形象就浮現在我們的眼前,他那勤勞、樸實、忠厚的美德,讓人喜歡,受到人們的贊揚。

  六、課堂練習

《背篼》 篇1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21個詞語的意思。

  2、初步學習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3、感受山村孩子勤勞樸實的美好形象。

  教學重點:初讀課文

  教學難點 :初步學習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教學過程 :

  一、揭示課題。

  1、讀課題。什么是背篼呢?

  2、讀第一和最后一個自然段,結合插圖說說背篼是什么?

  為什么課文要用背篼做題目呢?

  3、學寫“篼”字。

  二、自學課文。

  按五步學習法預習課文

  三、檢查自學

  1、同桌互查生字詞讀音。(抽查讀讀寫寫、組詞)

  提出不懂的詞語全班討論。

  2、把難寫的生字詞寫一分鐘。考考同桌。

  3、指名輪讀課文、正音。

  4、提出不懂的問題。

  四、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回答課后第一題。(在書上做上記號)

  2、說說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3、給課文分段并說說段意。

  五、鞏固練習

  1、自由朗讀課文2、作業 本1—3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初步學會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山村孩子勤勞樸實的美好形象。

  教學重難點:初步學會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教學過程 :

  一、學習“提示”,找出重點詞句。

  1、學習“自學提示”。劃出重要句子。

  2、討論

  (1)說說什么是重點詞句?

  (2)怎樣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

  3、粗讀課文,找出重點句。

  這句話贊揚了山里孩子什么樣的好品質?

  二、精讀全文,理解內容

  1、說說課文是怎樣寫出山里孩子的“勤勞”的?

  (在書上找出相應的詞句,做上記號)

  2、討論:

  (1)“他背著滿滿一背篼柴禾,他背著五彩的晚霞歸來了”。

  (說明柴禾“多”、時間晚)

  想象當時的情景,用自己的話說說。

  書上又是怎樣寫的?

  討論課后題3(找、比、想)背誦1、2自然段。

  (2)“他放下沉甸甸的背篼,輕輕吁了一口氣,掏出一捧紅紅的山柿子,笑著給了圍上來的鄰家小弟弟。”“藥材……”

  (說明采的東西多、善良熱情、好學)

  (3)“拐過……繞過……走過……跨過……”

  (說明路途遙遠)

  (4)“小臉上的汗水和泥漬。抿著小嘴微笑。”

  (勞動不怕苦,不怕累)

  3、有感情地朗讀表現山里孩子“勤勞”的句子。根據敘述想象出一幅幅圖畫。

  4、圍繞重點,讀讀議議

  (1)選取2、3、4、7自然段自由讀。

  (2)討論:

  ①山風、小溪、鳥兒為什么對打柴的孩子這么親熱?

  ②“炊煙”為什么說是“媽媽高高揚起的手臂”?

  ③從“拐過”、“繞過”、“走過”、“跨過”這些動作,你看出他是怎樣的一個孩子?

  ④從媽媽細微的動作,你看出了什么?

  三、朗讀全文。

  四、課堂作業 

  作業 題4—6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

  1、初步學會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山村孩子勤勞樸實的美好形象。

  教學重點:深化重點句

  教學難點 :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檢查

  1、出示句子:

  小溪發出輕輕的流淌聲。

  小溪對他說著悄悄話。

  2、提問:這兩句話都是寫什么?它們的表達方法與感情有什么不同?

  二、深化重點

  1、齊讀開頭和結尾兩個自然段。

  2、出示句子:

  (1)背篼里盛著滿滿的柴禾。

  (2)比較異同:

  相同點:都是說背篼里盛著東西

  不同點:前一句寫了作者看到的事實,是平實的記敘,后一句寫了作者的聯想從“一次”聯想到“許多次”,是指整個童年辛勤地背柴禾,點出背柴禾的象征意義。

  (3)體會感情。從“領悟”到“贊揚”。

  (4)感情朗讀。

  三、朗讀訓練

  1、要求:

  第一段要用親切、輕快的語調來讀。

  第二段要用親熱、歡樂的語調來讀。

  第三段用領悟、贊美的語氣來讀。

  2、自由練讀。

  3、指名讀、評議。

  四、分段練習,指導背誦。

  (用“首詞引背法”指導背誦)

  五、總結課文

  這篇課文,我們抓住重點句“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來讀讀,想想,這樣,一個可愛的山村孩子的形象就浮現在我們的眼前,他那勤勞、樸實、忠厚的美德,讓人喜歡,受到人們的贊揚。

  六、課堂練習◆ 

《背篼》 篇13

  教案:(必備) 教學目標 1、能按“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的讀書方法學習課文。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學會7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盛”;理解14個新詞語的意思。4、能體會山里孩子童年的勤勞。 教學重難點學會“抓住課文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的讀書方法學習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設計意圖               主備教師:符慧娜輔備教師 第一課時一、揭示課題。

  1、讀課題。什么是背篼呢?

  2、讀第一和最后一個自然段,結合插圖說說背篼是什么?

  為什么課文要用背篼做題目呢?

  3、學寫“篼”字。

  二、自學課文。

  按五步學習法預習課文

  三、檢查自學

  1、同桌互查生字詞讀音。(抽查讀讀寫寫、組詞)

  提出不懂的詞語全班討論。

  2、把難寫的生字詞寫一分鐘。考考同桌。

  3、指名輪讀課文、正音。

  4、提出不懂的問題。

  四、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回答課后第一題。(在書上做上記號)

  2、說說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3、給課文分段并說說段意。

  五、鞏固練習

  1、自由朗讀課文2、作業本1—3題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這一單元的“學習提示”和《背篼》這篇課文的生詞,我們知道,背篼光從外表看,平平常常,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它對山里的小朋友來說,是好伙伴,好朋友,給山里的孩子帶來許多童年的生活樂趣,你們想知道為什么嗎?還是讓我們到課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聽朗讀(第一自然段),想象畫面。

  邊聽邊想象畫面,說說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2、學生談想到的畫面。

  3、朗讀、背誦。

  三、明確學習方法

  1、剛才,我們學習了課文第一自然段,老師想和大家商量商量,接下來該怎樣學呢?誰來出出主意?

  2、這一單元的學習提示教給我們什么讀書方法?

  四、學習重點詞句

  1、什么叫重點詞句?

  2、快速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是哪一句?

  3、自由朗讀這句話,想想你讀懂了什么?

  4、有沒有讀不懂的地方?(背篼里怎么盛得下童年?)

  5、用贊揚的語氣讀這句話。

  五、學習2-7自然段

  1、我們已經找出了重點詞句,該怎樣做才能深入理解課文呢?

  出示:

  (1)想想課文中哪些具體事例是表達重點詞句的意思的。

  (2)想象課文所描寫的情景。

  (3)圍繞重點詞句想想,課文主要給我們什么啟發。

  2、學習5、6自然段。

  (1)自由讀這兩個自然段,將體現山里孩子勤勞的具體事例劃下來,待會兒請這樣回答:勤勞體現在_________上。

  (2)學生自學,回答。

  (3)按句式回答:“勤勞不僅體現在( )上,還體現在( )和( )上,更體現在( )的想法上。

  (4)說說理由,為什么從這里可以看出山里孩子的勤勞。

  (5)體會采藥的辛苦。

  (6)指名朗讀背誦。

  3、學習第7自然段。

  學得真不錯,就這樣學,我們繼續研究課文。

  (1)指名讀第7小節,找找“( )是勤勞的象征”

  (2)誰來做做撩起圍裙一角,揩去臉上汗水和泥漬的動作。

  (3)媽媽給孩子擦汗,孩子的表情怎樣?

  (4)你能說說他仿佛在說什么?

  (5)老師這兒有三種答案,想想,哪一種是山里孩子的回答。

  a、“媽媽,瞧我多能干!”b、“媽媽,我的柴夠您燒一陣子了,明天可以不上山了吧?c、“媽、我不累,您放心!”

  (6)朗讀。

  4、學習第三自然段。

  (1)還有哪一段寫到了媽媽,指名讀。

  (2)想想媽媽怎么呼喚?

  (3)真是手臂嗎?是什么?用什么比作什么?

  (4)朗讀。

  5、學習第5自然段。

  (1)引讀。

  (2)學生表演,教師朗讀。

  (3)抓住描寫動作的詞背誦。

  6、學習第2自然段。

  (1)聽音樂。(流水聲、鳥鳴聲)

  (2)誰能把聽到的音樂說出來。

  (3)比較句子,朗讀指導。

  小溪在嘩嘩地流著。

  小溪在說著悄悄話。

  小鳥在樹上叫著。

  小鳥依依送別,約他明天再來。

  (4)觀看動畫,進一步體會情感。

  (5)再次朗讀,邊讀邊想象描寫的畫面。

  六、談啟發

  1、回憶剛才學習的過程,看是否按“單元學習提示”的要求來學習。

  2、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么啟發,拿自己跟山里的孩子比一比,想對山里的孩子說些什么?

  3、朗讀詩:《山娃子》

  歸來了,山娃子,

  帶著一身的汗水、泥漬,

  帶著一路的雨露、晚霞,

  歸來了。

  大山是您童年的天地,

  山風、小溪、鳥兒,是您親密的伙伴。

  蜿蜒的山道,

  是您夢的小徑。

  沉甸甸的背篼,

  是您理想的翅膀。

  哦,山娃子,

  背篼里盛著一座大山,

  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出示句子:

  小溪發出輕輕的流淌聲。

  小溪對他說著悄悄話。

  2、提問:這兩句話都是寫什么?它們的表達方法與感情有什么不同?

  二、深化重點

  1、齊讀開頭和結尾兩個自然段。

  2、出示句子:

  (1)背篼里盛著滿滿的柴禾。

  (2)比較異同:

  相同點:都是說背篼里盛著東西

  不同點:前一句寫了作者看到的事實,是平實的記敘,后一句寫了作者的聯想從“一次”聯想到“許多次”,是指整個童年辛勤地背柴禾,點出背柴禾的象征意義。

  (3)體會感情。從“領悟”到“贊揚”。

  (4)感情朗讀。

  三、朗讀訓練

  1、要求:

  第一段要用親切、輕快的語調來讀。

  第二段要用親熱、歡樂的語調來讀。

  第三段用領悟、贊美的語氣來讀。

  2、自由練讀。

  3、指名讀、評議。

  四、分段練習,指導背誦。

  (用“首詞引背法”指導背誦)

  五、總結課文

  這篇課文,我們抓住重點句“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來讀讀,想想,這樣,一個可愛的山村孩子的形象就浮現在我們的眼前,他那勤勞、樸實、忠厚的美德,讓人喜歡,受到人們的贊揚。

  六、課堂練習  隨機:體驗山里孩子的情感,“平時同學們在家里會做些什么家務活?”把自己平時的勞動介紹給大家。                        1、   學習第四自然段時,可讓學生一遍遍的讀,并邊讀邊表演。2、   試著寫寫美妙的詩句(如:上學、放學、去外婆家等)      課后反思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后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其中大部分是情感的對話而這種對話的作用就在于加深體驗,有所感悟,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積淀自身良好的情感素養。教學這一課時,我總覺得這篇課文描寫的是“山里孩子”,如何讓我們平原學生去體驗山里孩子的情感呢?教學中我問:平時同學們在家會做什么家務活?引導學生把自己平時的勞動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在同山里孩子比較時,飽含著對自己無比的喜愛之情贊美著山里的孩子……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背篼》是一首非常優美的散文。“他加快了腳步,拐過……繞過……走過……跨過……走進……”。我帶著孩子們一遍遍地讀著,同學們被其中精確的動詞所感染,他們邊讀邊演。于是,我引導孩子們:“你覺得在平時生活中會用到這些動詞嗎?我們也試著寫寫美妙的詩句,好嗎?”孩子們在我的引導下,寫下了上學、放學、去外婆家等情景3、文本是例子,人生才是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在教學《背篼》一時,分析教材時我想:能否讓一個文本真正成為孩子學習、生活的范本,真正起到指導學生生活的作用,唯有教師創造性的利用文本,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  為了達到這一點,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充分感悟,體驗文中不同的情感,文中的“朋友之情、爺孫之情、母子之情”紛紛浮出文面,接著借助表演、聯系生活等方法,讓學生走出文本,升華感悟,形成認知,從而達到指導生活的目地。

《背篼》 篇14

  背篼又名“背簍”,是用竹條、藤、柳條等編成的筐狀背具。這篇《背篼》贊揚了山里孩子勤勞的品質。下面由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關于背篼現代文閱讀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背篼現代文閱讀材料

  黃昏,蜿蜒的山道上,打柴的孩子舊來了。他背著滿滿一背篼柴禾。他背著五彩的晚霞,他背著大山紿他的慷慨饋贈,他背著自己用勞動換來的收獲。

  山風一路上梳理著他蓬亂的頭發;山溪一路上對他說著悄悄沾;鳥兒們一路上依依送別,約他明天再來。

  村子,炊煙裊裊升起,飄過了林悄。他知道,那是媽媽高高揚起的手臂,在呼喚自己。

  他加快了腳步,拐過一道彎,繞過一道坎,走過一截窄窄的田埂,跨過小石橋,走進了村子,走進了自家的小院。

  他放下沉甸甸的背篼,輕輕呼出——口氣兒,掏出一掉鳥蛋,笑著,給了圍上來的鄰家小弟弟。

  他拿著幾個紅紅的山柿子,放在門檻上坐著的小妹妹手上。

  他把一小捆藥材交給爺爺,托他明兒去鎮子里換幾個錢——他想自己積攢下學期的學費哩。

  然后,他溫馴地讓媽媽撩起圍裙一角,揩去汗涔涔小臉上的泥漬。

  他抬起頭,抿著小嘴徽微笑。

  哦,在山里,打柴的孩子,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背篼現代文閱讀題目

  1.根據上下文寫出下列問語的意思。

  蜿蜒:

  饋贈:

  2.“慷慨”的近義詞是 ( )

  A.大方 B.健康 C.氣派 D.繁多

  3.“大山的慷慨饋贈”是指( )

  A.山風,晚霞 B.勤勞 C.山路 D.柴禾等

  4.他“背著五彩的晚霞”寫的是什么情景?

  5.文章用什么來比喻“媽媽高高揚起的手臂”?

  6.打柴的孩子背篼里有些什么?

  7.填空:

  短文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贊揚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質。

背篼現代文閱讀答案

  1.小路彎彎曲曲的延伸。贈送。

  2.A

  3.D

  4.太陽下山的情景

  5.裊裊的炊煙

  6.柴禾,鳥蛋,山柿子,藥材

  7.山里孩子歸來的情景,贊揚了山里孩子勤勞的品質。

《背篼》(精選14篇) 相關內容:
  • 《新鮮事》(精選6篇)

    教學目標: 1、能有條理語句通順連貫地說清楚一件新鮮事。2、能用普通話說,口齒清楚,聲音響亮、態度大方。教學重點:說清楚一件新鮮事教學難點:有條理語句通順地說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教學過程:一、啟發談話二、學習《聽說提...

  • 《早》同步練習(精選17篇)

    基礎訓練一、看拼音寫詞語shū ci yn zh hǔ p bīng qīng y ji( ) ( ) ( ) ( )ning zo shū sh l mi rn z tu mng( ) ( ) ( ) ( )二、組詞歷熟趟訊厲塾躺迅三、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的桂花的三味書屋的書塾的讀書聲的蠟梅的壽鏡吾先生四...

  • 《少年王冕》教學案例(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通過理解王冕退學放牛的事,感受王冕對母親的孝順。2、想象王冕買書、讀書和刻苦學畫的過程,感受他的勤奮、執著。3、欣賞文中的一段美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過程:一、導入。...

  • 《祖父的園子》教學雜談(通用15篇)

    【江蘇省無錫市東亭中心小學周慕華】〖語文,我們的精神家園·深刻獨特的文本解讀〗“一個精美的預設深深地扎根于文本。”教師對教學文本的體驗、感悟和解讀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堂課的質量。...

  • 《南泥灣開荒》(精選10篇)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能讀準生字的字音。并會正確書寫。2、能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若明若暗、津津有味、艱苦歲月、滿山遍野”等詞語及帶點字的意思。3、了解課文內容。教學重點:初步運用抓住重點段深入理解課文的閱讀方法。...

  • 《絲綢之路》教學建議(精選15篇)

    1、導入新課時,可以在世界版圖上畫出絲綢之路所經路線,讓學生了解當時有一條橫貫中亞、聯系歐亞兩洲的交通大道。它對一些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

  • 白楊教學反思(通用6篇)

    深入文本 感悟真情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家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們關于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托物言志。...

  •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月光啟蒙》教學實錄(精選15篇)

    一、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月光啟蒙》,讀了課文,有一句話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母親到底是通過什么方式給我啟蒙的?生: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和猜謎語師:對,這些都叫民間文學,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

  • 《松鼠》說課設計(精選14篇)

    【學習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地要求,結合該課的特點以及所教班級地實際情況,我對這課制定地教學目標有:1、知識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通過討論交流,了解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種可愛的小動物。...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年人免费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 中文av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高清二区 | 男人插女人免费视频 |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 | 夜夜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播放网站 | 日韩吃奶摸下AA片免费观看 | 久久躁狠狠躁夜夜AV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好大好硬好爽免费不卡 |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AV片免费 | 欧美日韩精品免费观看视欧美高清免费大片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播放 | 久久成人精品无人区 | 色五月最新网址 | 中文字幕在线看 | 成年肉动漫在线观看无码中文 | 欧美最猛性xxxxx大叫 | 2019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av在线网站观看 | 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 | 一二三精品视频 | 成年人在线观看视频 | 原神xman图| 亚洲日韩∨A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AV | 高清精品福利私拍国产写真 |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更新时间 | 国产肥熟老胖女在线看 |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 姑娘第7集在线观看 |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蜜芽五月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 久久久久久久久99 |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免费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观看黑料 | 中国少妇内射XXXHD免费 | 在线观看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视频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