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教學反思(通用4篇)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教學反思 篇1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詩歌。文題蘊涵豐富,以“綠色的課本”喻“大自然”,形象貼切且引人遐思。在形象的選擇和詩節(jié)的布局上,詩人隨著對大自然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深入次第、有序地展示大自然絢麗和神奇的景色。
以主要問題為切入口,引領學生借助文本材料進行思考探索。比如:在教學第一節(jié)時抓住“綠色的大門”、“清涼的綠陰”等詞語,讓學生理解“大門”是“祖國”敞開的,“綠陰”是“祖國帶給我們的,這就形象生動,增添親切之感。接下來的兩行詩,連用“去吧”,富有召喚色彩,這召喚是“祖國”發(fā)出的,飽含深情。去干什么?引導學生討論探究。從而明白是大自然在呼喚孩子們去接觸自然、認識自然、探索自然。可在實際生活中,接觸自然、認識自然、探索自然不是簡單的事,只有不畏艱難險阻,去勇敢地攀登,才能飽覽巍巍青山的無限風光。從而顯示出少年兒童所向無前的豪邁之情。
結尾處我讓學生反復誦讀,體會最后一小節(jié)與第一小節(jié)雖然內容相同,但表達的含義又不一樣。一個總起邀請,一個總結升華,學生理解了詩歌重復的原因,明白了朗讀不一定全靠用勁,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控制、調節(jié)不同的情感才能讓朗讀繪聲繪色。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教學反思
一、教會學生擦亮慧眼
詩歌第二段是這樣的:
讓明亮的眼睛
去發(fā)現(xiàn)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蒼勁。
用絢麗的色彩
去描繪果園的豐收,沃野的耕耘。
我出示了我故意修改過的句子:
讓明亮的眼睛
去發(fā)現(xiàn)挺拔的翠竹,蒼勁的松柏。
用絢麗的色彩
去描繪豐收的果園,耕耘的沃野。
讓學生在反復對比朗讀中感悟,雖然句式看似相同,但表達的意味卻有了變化。大自然綠色的課本告訴我們要擁有一雙慧眼,不僅去發(fā)現(xiàn)自然萬物的神奇奧妙,更要發(fā)現(xiàn)自然萬物蘊育的力量和精神,從他們身上學會堅強,學會獨立,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這時,再讓他們打開思路,你的慧眼還發(fā)現(xiàn)哪些有趣的東西?孩子的答案豐富多彩:讓明亮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秋菊的傲霜,梅花的頑強; 讓明亮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大海的寬廣,高山的偉岸;用絢麗的色彩,去描繪草原的生機,森林的富饒;用絢麗的色彩,去描繪都市的繁華,鄉(xiāng)村的靜美。
二、引領學生展開想像
詩歌的第三段是這樣寫的:
鳴禽,野花要和你們聯(lián)歡,
生活里洋溢著歡樂和溫馨。
我讓學生看著書上的插圖,展開豐富的想像,把這句詩寫成充滿情趣的小短文。
學生圖詩對照,有個學生這樣寫道:兩個黃鸝鳴翠柳,一叢紅花笑春風。潺潺的溪流一路歡歌,伴著蝌蚪去找媽媽。蜜蜂嗡嗡跳著八字舞,為蝌蚪兄弟指路……
讀著詩,賞著圖,再品一品同學們的美文,不禁與自然融為一體,仿佛自己也成了一只可愛的小蝌蚪,在課本的河流里暢游。
三、帶著學生一起創(chuàng)作
當讀到第四段:
青山說:攀登吧,
飽覽無限的風光,滿懷少年的豪情!
綠水說:前進吧,
奔向浩瀚的大海,顯示少年的胸襟!
學生的情緒空前高漲,朗讀無需指導竟已非常到位。于是我拋出練習冊上的一道習題,學做小詩人。
藍天說:
:
我說老師和你們一起寫,看看誰寫的最像詩。
學生靜思默想了一會,開始動筆。五分鐘后有人舉手了。群眾的力量果然不可低估,孩子們的詩句雖然不是很講究用詞韻律,但還是讓我驚訝,修改一下,竟和課本語言不相上下。
藍天說:飛翔吧,展開有力的翅膀,飛向少年的理想!
藍天說:展翅吧,迎接風雨的洗禮,飛向少年的明天!
太陽說:努力吧,飛向無邊的藍天,展示少年的活力!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教學反思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現(xiàn)代詩。作者以敏銳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細膩的筆觸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絢麗多姿,召喚少年兒童熱愛自然,勇于探索,從大自然這“綠色的課本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
比起本冊的其它課文,這首詩顯得非常簡短淺顯,似乎不需要過多的講解學生就能讀懂,但是如何讓這堂語文課充滿濃濃的語文味而非一堂自然課,如何讓這堂語文課更有寬度和深度卻是值得琢磨與品味的。在反復研讀了教材之后,我準備在以下幾方面進行突破:
一、教會學生擦亮慧眼
詩歌第二段是這樣的:
讓明亮的眼睛
去發(fā)現(xiàn)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蒼勁。
用絢麗的色彩
去描繪果園的豐收,沃野的耕耘。
我出示了我故意修改過的句子:
讓明亮的眼睛
去發(fā)現(xiàn)挺拔的翠竹,蒼勁的松柏。
用絢麗的色彩
去描繪豐收的果園,耕耘的沃野。
讓學生在反復對比朗讀中感悟,雖然句式看似相同,但表達的意味卻有了變化。大自然綠色的課本告訴我們要擁有一雙慧眼,不僅去發(fā)現(xiàn)自然萬物的神奇奧妙,更要發(fā)現(xiàn)自然萬物蘊育的力量和精神,從他們身上學會堅強,學會獨立,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這時,再讓他們打開思路,你的慧眼還發(fā)現(xiàn)哪些有趣的東西?孩子的答案豐富多彩:讓明亮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秋菊的傲霜,梅花的頑強; 讓明亮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大海的寬廣,高山的偉岸;用絢麗的色彩,去描繪草原的生機,森林的富饒;用絢麗的色彩,去描繪都市的繁華,鄉(xiāng)村的靜美。
二、引領學生展開想像
詩歌的第三段是這樣寫的:
鳴禽,野花要和你們聯(lián)歡,
生活里洋溢著歡樂和溫馨。
我讓學生看著書上的插圖,展開豐富的想像,把這句詩寫成充滿情趣的小短文。
學生圖詩對照,有個學生這樣寫道:兩個黃鸝鳴翠柳,一叢紅花笑春風。潺潺的溪流一路歡歌,伴著蝌蚪去找媽媽。蜜蜂嗡嗡跳著八字舞,為蝌蚪兄弟指路……
讀著詩,賞著圖,再品一品同學們的美文,不禁與自然融為一體,仿佛自己也成了一只可愛的小蝌蚪,在課本的河流里暢游。
三、帶著學生一起創(chuàng)作
當讀到第四段:
青山說:攀登吧,
飽覽無限的風光,滿懷少年的豪情!
綠水說:前進吧,
奔向浩瀚的大海,顯示少年的胸襟!
學生的情緒空前高漲,朗讀無需指導竟已非常到位。于是我拋出練習冊上的一道習題,學做小詩人。
藍天說:
:
我說老師和你們一起寫,看看誰寫的最像詩。
學生靜思默想了一會,開始動筆。五分鐘后有人舉手了。群眾的力量果然不可低估,孩子們的詩句雖然不是很講究用詞韻律,但還是讓我驚訝,修改一下,竟和課本語言不相上下。
藍天說:飛翔吧,展開有力的翅膀,飛向少年的理想!
藍天說:展翅吧,迎接風雨的洗禮,飛向少年的明天!
太陽說:努力吧,飛向無邊的藍天,展示少年的活力!
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從對比、想像、練筆三個維度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操作簡單,情趣盎然,收獲不小。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教學反思 篇2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教學反思
今天預約課的教學內容是《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第二課時,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現(xiàn)代詩,文題蘊含豐富,以“綠色的課本”喻“大自然”,形象貼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銳的目光捕捉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細膩的筆觸展現(xiàn)大自然的絢麗多彩,召喚少年兒童熱愛自然、勇于探索,從大自然這“綠色的課本”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
說實話,教案的最終定稿是在下午第一節(jié)課下課前十分鐘——預約課之前一節(jié)課。定稿之前的反反復復,我不斷地推敲、不斷地斟酌。因為,之前星期四的推磨課上下來,師父 劉紅美 老師給我的指導就是:課堂語言一定要多打磨,力求準確、恰當;課前的準備一定要充分細致,做到“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須‘為有源泉活水來’”;同時,自己的課堂提問一定要做到“送到學生口中”,要求明確。鑒于推磨課的教訓,在今天星期五的預約上,我力求改正自己的缺點,完美教案,力求取得更大的進步。
預約課上下來,奚校長的建議讓我醍醐灌頂:平時,我過分注重課堂流程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忽略了形式之下的實質性的知識的傳授,忘記了學習的三維目標: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其中,最重要的,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奚校長說:現(xiàn)代小學生情感淡漠,看到美景不知道欣賞、看到關愛不知道珍惜,這就是當今語文教學的悲哀,語文教學就應該在這個關鍵時候扛起大旗,肩負起激發(fā)學生情感的任務。而我,就應該把這項任務融入到自己的教學流程中,真真正正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宗旨。
我想,以后不僅僅是推磨課或者預約課,就連常態(tài)課堂,我也應該注重精雕細琢和學生情感的激發(fā),這樣才能真正執(zhí)行語文教學的宗旨,真正做到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去打開大自然的課本》教學反思
在學習《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這首現(xiàn)代詩時,我緊抓課題關鍵詞明確教學重點,盡量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我先在黑板上板書 “課本”二字,然后問大家:“同學們,我們對課本再熟悉不過了。平時我們有些什么課本啊?”學生回答:“語文課本。”“數(shù)學課本”“英語課本”……我又問:“平時我們用的課本有什么特點阿?”學生回答:“有很多文質兼美的文章,有豐富的知識。”我接著說:“是的,課本中有許多讓我們學習、探究的知識。那課文把大自然比作課本,你是怎樣理解的?”一生回答說:“因為大自然像個萬花筒,四季更替,萬物爭榮;動物植物的存在,更讓我們認識到世界的豐富多彩,我們可以從動物、植物等身上得到啟示,發(fā)明很多東西。所以把它稱為課本。”贊揚他之后,我又接著問:“作者把大自然稱作綠色的課本,那么大自然的綠色讓你想到了什么?”這時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剛發(fā)芽的小草。”有的說:“枝葉茂盛的樹木。”還有的說:“一片綠油油的稻田。”還有的同學暢談他旅游過程中隊大自然的獨特感受,最后我笑著說:“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感受到的大自然真美!是呀,綠色象征著大自然的生命和活力,那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去呼吸山水間芬芳的空氣,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吧!”于是學生迫不及待的把書打開,大聲地讀起來,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是大自然美麗的呼喚,是祖國熱情的呼喚。
本文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現(xiàn)代詩,作者孫友田是當代詩人。課文文題蘊含豐富,以“綠色的課本”喻“大自然”,形象貼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銳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細膩的筆觸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絢麗多姿,召喚少年兒童熱愛自然,用于探索,從大自然這“綠色的課本”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
在學習《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這首現(xiàn)代詩時,我緊抓課題關鍵詞明確教學重點,盡量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我先在黑板上板書 “課本”二字,然后問大家:“同學們,我們對課本再熟悉不過了。平時我們用的課本有什么特點阿?”學生回答:“有很多文章,有很多新的知識。”我接著說:“課本中有許多讓我們學習、探究的知識。那課文把大自然比作課本,你是怎樣理解的?”一生回答說:“因為我們可以從大自然中的動物、植物等的身上得到啟發(fā),發(fā)明很多東西。所以把它稱為課本。”表揚他之后,我又接著問到:“作者把大自然稱作綠色的課本,那么大自然的綠色讓你想到了什么?”這時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剛發(fā)芽的小草。”有的說:“枝葉茂盛的樹木。”還有的說:“一片綠油油的稻田。”最后我笑著說:“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是呀,綠色象征著大自然的生命和活力,那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去呼吸山水間芬芳的空氣,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吧!”于是學生迫不及待的把書打開,大聲地讀起來,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教學反思 篇3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是蘇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的一首清新明快的現(xiàn)代詩,作者以敏銳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動的筆觸次第、有序地展示了大自然的絢麗多姿,而“去打開”的渴望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詩歌語言流暢而又飽含情趣,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在描繪大自然絢麗多姿景色的同時,抒發(fā)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從全詩看,作者神思飛揚,但又似散實聚,關鍵是作者寫作中處處彰顯、開拓“去”這個動作的積極進取、勇于探索的意義內涵。
在學生深入理解、朗讀、體悟了詩歌意象后,我順學而導,引導學生進行了詩歌意境的探究——“面對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你想說什么?”并以“生活里洋溢著歡樂和溫馨。”這一句作為情感突破口,逐層解構詩歌意境。就這樣,學生的審美從“體驗”層次順勢上升到“鑒賞”層次。詩中滿懷的豪情、寬廣的胸襟,成了學生正在揚起的理想風采——“綠色”雖然還是“綠色”,“課本”雖然還是“課本”,但“山已不是原來那座山,水也不是原來那個水”。“綠色”、“課本”已經有了新的更深的含義,這是師生輕松愉快、自然而然得到的新義。學生在這里學會了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自然,用別人的態(tài)度來反觀自己,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別人,用作者的詩情來體悟人生;也就是這么一個過程,學生的閱讀心境一下子與文本的語境打通、連接甚而同化。正因為跟學生的個體生命體驗相關,就避免了被動的強加,從而形成對話和個體感悟,實現(xiàn)了內在主動性驅動下的學習活動。這種不設“圍場”的課堂其實就是追求一種不確定性、生成性,彌漫其中的思想和生命的氣息讓課堂充滿不可預料的魅力,使課堂成為一個思維激蕩和靈感勃發(fā)的“場”。
大自然是本無字書,課堂又何嘗不是呢?雖然身在小小的教室,孩子們卻從生動的詩句中不經意間體察到了“寬廣的胸懷”“遼遠的視野”“生命的價值”,并從中獲得審美愉悅,也就在這種和諧的課堂里,學生輕松打開了“語文教學的課本”,打開了大自然的課本 ,也打開了人生的課本。
第二篇反思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現(xiàn)代詩,文題蘊含豐富,以“綠色的課本”喻“大自然”,形象貼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銳的目光捕捉大自然的廳趣妙景,以細膩的筆觸展現(xiàn)大自然的絢麗多彩,召喚少年兒童熱愛自然,勇于探索,從大自然這“綠色的課本”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
上課前,我就已認真經備好了教案,教案是備得很詳盡,如果按照常規(guī)課來上的話,是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的,可是結合本課的自身特點,我認為這樣來上的話,就失去了詩歌應有的特色,讓這首優(yōu)美的詩歌也成了一篇普通的記敘文,同時也就失去了將其編入課本的意義。
在課前讀了這首詩歌,覺得要象教案上那樣讓學生來分析,來體會的話,不但學生無法體會得如此深入到位,而且會讓詩歌失去其韻味,要想達到讓學生真正理解的目的,除了讀,還是讀。
上課鈴響之后,走進教室,開始了我的這堂課。
首先板書課題:4、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讓學生一起讀一讀,然后問:“課本,大家見過嗎?”“哪些能被稱為課本的?”學生對“課本”這個概念是極為熟悉的,一下子說出了許多課本的名字,且顯得十分興奮,借著這個勢,我又問“課本能教給我們什么啊?”知識,學問,這是學生們都能說出來的,我再問:“大自然又是什么啊?”一下子,學生都沒有話了,我馬上意識到我的問法出了問題,改口問“大自然中都有些什么啊?”這回學生可有話說了,從植物到動物,從身邊有到聽說過的,個個是滔滔不絕,一下子勁頭就來了。我繼續(xù)問“那大自然也能象課本一樣教給我們知識和學問嗎?”顯然,這個問題是學生一時沒有想到的,不過,稍作思考,就開始有學生以自然界中植物能指方向來回答了。見火候已到,我這樣來正式導入課文的學習:“作者將大自然比作課本,那么就讓我們打開我們手中的語文課本,看看作者是如何來描述大自然這個綠色的課本的。”
然后在整堂課上,以個人讀,小組讀,開火車讀,男女生分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來展開和組織教學,請讀得好的同學來說說為什么這樣讀,讓其他學生來說說他這樣讀讓你有什么感覺,這樣,課堂始終圍繞“讀”來進行,學生一遍遍的朗讀中深化了理解,升華了情感,很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這堂課,讓我和我的學生是如此地輕松,如此地投入。由此可見,只要心中有目標,我們的課堂就能舉重若輕。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教學反思 篇4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現(xiàn)代詩,作者孫友田以清新活潑而又充滿激情的筆調,描繪了大自然絢麗多姿的美景,抒發(fā)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詩人為什么說大自然是課本?大自然是本什么課本呢?”一句聊天式的問話,不自覺成了供學生進行反思、質疑、批判、創(chuàng)造的“抓手”。學生自我開掘,暢所欲言。詩中的聲音、色彩,成了學生感受得到的聲音、色彩;詩中的早晨、黃昏,成了學生曾經走過的早晨、黃昏;詩中滿懷的豪情、寬廣的胸 襟,成了學生正在揚起的理想風采……“綠色”雖然還是“綠色”,“課本”雖然還是“課本”,但“山已不是原來那座山,水也不是原來那個水”。“綠色”、 “課本”已經有了新的更深的含義,這是師生輕松愉快、自然而然得到的新義。
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教學是教師、學生與文本間的多邊對話。很顯然,教師的一個小小的設問激起了課堂上的一朵朵美麗的浪花,在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多邊對話中, 生成的不只是一個美麗的童話。這樣的課堂喚醒了自我,激活了感覺,調動了情感,孕育了興趣,使閱讀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擁有的一種鮮活的生活。事實證明: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是真實的課堂,是豐富多采的課堂。惟有“真課堂”,才能“真精彩”!有了教學中教師、學生與文本間互動的即興創(chuàng)造,教學才會成為一種藝術,才會 “充滿生命的氣息”,也才會出現(xiàn)“不曾預約”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