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二》教案(通用13篇)
《練習二》教案 篇1
教學內容:《練習二 》
教學目標:
1、進行根據上下文理解詞義的詞句練習。
2、寫好帶有“撇”、“豎”的鋼筆字。
3、讀讀背背一組描寫景物的成語。
4、口語交際---當有人敲門的時候。
5、學寫毛筆字----基本筆畫“豎”。
教學重難點:
1、字: 漾、蔫、挎、躡
2、成語: “高堂廣廈” 等八個成語。
3、口語交際:當有人敲門的時候
教學準備:課件 圖片等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字意的學習方法。
2、書寫“異、齊、養”三個字中的“撇”和“豎”兩個筆畫。
一、教學第一題:學用字詞句
第一部分
1、審題,指名讀題目。
2、出示小黑板:明鏡一樣的水面頓時漾起了一道道波紋。
3、學生自由讀原句。
4、小組學生把這兩種解釋都放入句中自由讀一讀。
出示:
漾: ① 水面輕微動蕩。
② 液體太滿而向外流。
5、指名說應選哪一種解釋并說明原因。
第二部分
我的十分鐘
1、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下列學習任務:
① 讀懂題目要求。
② 小組成員合作查字典,并選擇確切的解釋。
③ 由組長記錄下答案。
2、組織學習小學匯報。
3、師引導其他學生評議。
蔫性子:性格內向,不好動。
挎籃子:胳膊上掛著。
躡著腳:踮著腳,動作很輕。
第三部分
1、小結:根據上下文確定字詞的意思,這是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掌握了這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在今后的閱讀中快速、準確地了解一些難解的字詞的意思。
2、指定一篇后面的課文,請學生用此法預習生字詞。
3、匯報交流。
二、教學第二題:寫好鋼筆字
1、認識要寫的字。
2、小組學習。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討論:這幾個字中的撇和豎怎樣寫才好看?
3、輪流匯報討論結果,指名總結:撇要緊縮,短而彎;豎要舒展,長而尖。
4、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提醒學生觀察,注意間架結構和布局。
5、學生練習描紅、仿影,細細體會。
6、反饋:展示優秀作業,表揚優秀字例和書寫姿勢正確的學生。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理解成語,熟讀成誦。
2、鋼筆字要求正確、規范,掌握毛筆字的基本運筆方法。
一、教學第三題:讀讀背背
1、讀題,審題。
2、我的十分鐘
出示8個成語,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完成下列學習任務:
① 讀準字音,把成語讀正確。
② 結合課前的預習,小組成員合作理解成語的意思。
③ 組長記錄下自己小組成員不理解的成語。
3、小組匯報合作學習成果。
4、教師適當予以點撥,并提出以下問題全班同學交流。
①每一行兩個成語之間有什么關系?
②八個成語有什么共同之處?
5、指導學生熟讀成誦。
二、教學第五題:口語交際
1、讀題,明確要求。
2、指導學生觀察插圖。
出示書上的掛圖,說說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完成下列學習任務:
① 當有人敲門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哪幾種情況?
② 針對不同的情況,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小組內討論。
③ 小組內成員根據討論的結果,選擇其中一種進行表演。
組織學習小組匯報。
3、師相機提出下列問題供學生集體討論:
在不同的情況下,我們應注意些什么?
① 當自己一人在家時,如果高敲門者是親朋好友或非常熟悉的人,就要充滿熱情,禮貌接待。
② 當自己一人在家時,如果敲門者是陌生人,首先要詢問他的身份以及與家人的關系,接著要設法核實。如果一時無法核實,而又覺得有所疑問,甚至發現明顯的破綻,那千萬不能開門。
5、讓學生把討論的結果連起來說一說。
6、教師總結。
三、教學第六題:學寫毛筆字
1、豎有懸針豎和垂露豎之分。
2、教師書寫,指導運筆方法。
① 懸針豎:逆鋒右上入紙,向下行筆,漸行漸提,引申出鋒,力送鋒尖,懸空回縮收筆。
② 垂露豎:起筆同上,中鋒下行,收筆處稍頓再折向左上縮回,藏鋒收筆。
③ 要在豎中線上書寫,不要歪斜。
3、學生練習書寫。
智慧瞬間:
《練習二》教案 篇2
教學設計者:王永珠、李大貴、凌遐蓮、李雄瑛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完成練習2中的第一項:學用字詞句。
2、鞏固查字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理解能力。
3、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詞,培養學生對語句的理解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詞
教、學具:多媒體、學生準備字典
教學設計:
一、 談話,激趣導入
小朋友們,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有著豐富的內涵,相同的字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意思有時就不同了,我們來看這樣一個句子。
二、 多媒體出示:明境一樣的水面頓時漾起了一道道波紋。
1、 學生自由讀。
2、 指名讀。
過渡:這里的“漾”分別有兩種解釋,分別是什么呢?請打開書,認真閱讀第一項,并把你的答案在書上畫下來。
3、指名問:你選擇的是哪一種解釋,并說說原因。
指導看圖。
4、 教會理解生字的新方法: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詞。
三、 教學第二題
1、 審題,并畫了題目中的要求
2、 讓我們一起去幫助小猴吧!(出示句子)
3、 指名讀,要求讀準確,將自己領悟的感情讀出來。
4、 按要求查字典。
5、 分小組討論、交流
6、 匯報交流結果
7、 出示:不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帶點的詞。
(1) 有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湛藍的天空里越發純凈。
(2) 奶奶說:“小明,你長得可真結實。”
四、 總結:根據上下文確定字詞的意思,這是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我們掌握了這種方法,就能為我們理解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 作業 :用聯系上下文確定字詞的意思預習下面課文的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完成“寫好鋼筆字”,對學生的寫字姿勢,學習習慣進行培養。
2、按照筆順規則把“異濟養”3個字寫正確、寫端正。
3、完成“讀讀背背”,培養學生對詞語的積累和運用。
教學重點、難點:對學生寫字的良好習慣的培養
教、學具:小黑板
教學過程 :
一、 教學“寫好鋼筆字”
1、 審題
2、 指導
(1) 回憶寫字要求和描紅要求
(2) 出示小黑板,認讀3個字,了解這幾個字的結構。
(3) 仔細觀察,找出3個字的共同筆劃,并說出撇和豎怎樣才能寫好看。
(4) 范寫,啟示要點(異:上下結構,上面的“巳”要寫在橫中線的中央部位;第四筆“橫”要長一些,第五筆“撇”稍短,豎落在豎中線上;濟、養:除了“撇”“豎”注意以外,還要將上面的“撇”“捺”展開。
(5) 學生書空
3、 練習:教師個別輔導并強調書寫姿勢。
4、 反饋:表揚書寫姿勢正確的學生并作糾正訓練
二、 教學“讀讀背背”
1、 審題:弄清題目要求
2、 指導
(1) 自由讀成語,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問老師。
(2) 教師范讀
(3) 學生自由讀
(4) 理解成語意思,學生交流、討論
(5) 練讀、指名讀、分組讀
(6) 練背、同桌間互背、集體背、指名背
3、 練習:根據書上插圖,任選成語說一句話。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能力,能在和陌生人交流中,掌握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的能力。
2、能夠有辨別善惡的能力,能有初步的防范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能力。
教、學具:投影片
預習要求:觀察父母是如何面對有人敲門的
教學過程 :
一、激發興趣,導入 新課
1、 聽力訓練,放錄音。
這是什么聲音?相機板書課題:當有人敲門的時候
過渡:當你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有人敲門,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二、 審題,出示書上插圖。
三、 指導
1、 自主參與,大膽陳述
2、 學生講,及時糾正
3、 指導學生將畫面說具體。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誰是怎樣的表情,這樣做對不對呢?為什么?
4、 學生分小組練說。
四、 互助學習,拓展思維
1、 平時都有誰會敲你家門,你如何對答呢?
2、 設置情景:(1)敲門者是出差歸來的父親。
(2)敲門者是自己不認識的,但說是認識爸爸或媽媽的人。
(3)敲門者是陌生人。
3、學生互相交流,討論。
4、 學生表演,大家點評,點評的要求是:態度是否大方;聲音是否響亮;見熟悉的人時用禮貌用語,發現是陌生人,要委婉拒絕。對學生的表演進行鼓勵,并及時糾正錯誤之處。
五、總結:面對朋友要熱情、禮貌,面對陌生人的敲門要婉轉拒絕。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
完成學寫毛筆字,對學生的初學毛筆字掌握的寫字姿勢進行訓練,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教學重點、難點: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教、學具:多媒體學生準備:筆、墨、硯
教學過程 :
一、 回憶寫毛筆字的要求
二、 學寫:豎
1、豎有兩種寫法:懸針豎、垂露豎
2、范寫:邊寫邊講解,起筆落筆的位置,以及如何運筆。
3、學生仿寫。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重點輔導。
三、 多媒體演示:十、個
1、 學生仿寫
2、 反饋:學生在寫的過程中有問題處,教師重新范寫。
3、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輔導。
四、 反饋
將好的習字貼在墻上,對不足之處重點輔導。
《練習二》教案 篇3
之一
佚名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進行根據上下文理解詞義的詞句練習。
2、寫好鋼筆字。
教學重難點
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語意思。
教學準備 投影,字典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一題:學用字詞句
(一)第一部分
1、審題,指名讀題目。
2、出示小黑板:明鏡一樣的水面頓時漾起了一道道波紋。
3、學生自由讀原句。
4、小組學生把這兩種解釋都放入句中自由讀一讀。
5、小組匯報:根據上下文意思,談談朗讀的感受。
(二)第二部分
1、審題,指名讀題目。
2、自由讀通,讀順句子。
3、小組學生合作查字典,討論選擇確切的解釋。
4、小組交流:根據句子和字典選出合適的字義。
(三)第三部分
1、師:根據上下文確定字詞的意思,這是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掌握了這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在今后的閱讀中快速、準確地了解一些難解的字詞的意思。
2、指定一篇后面的課文,請學生用此法預習生字詞。
3、匯報交流。
二、教學第二題:寫好鋼筆字
1、認識要寫的字。
2、小組學習。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討論:這幾個字中的撇和豎怎樣寫才好看?
3、輪流匯報討論結果,指名總結:撇要緊縮,短而彎;豎要舒展,長而尖。
4、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提醒學生觀察,注意間架結構和布局。
5、學生練習描紅、仿影,細細體會。
6、反饋:展示優秀作業 ,表揚優秀字例和書寫姿勢正確的學生。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讀背成語,學寫毛筆字。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成語,熟讀成誦。
2、鋼筆字要求正確、規范,掌握毛筆字的基本運筆方法。
教學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三題:讀讀背背
1、讀題,審題。
2、出示8條成語,四人小組學生合作學習,讀準成語的音。
⑴小組匯報朗讀。
⑵指名做小老師朗讀8條成語,學生連讀成語歌。
3、分小組討論成語的意思。
4、連讀成語,體會意思。
5、小組交流對成語的理解,教師適當予以點撥和表揚。
6、練背。
二、教學第五題:學寫毛筆字
1、豎有懸針豎和垂露豎之分。
2、教師書寫,指導運筆方法。
⑴懸針豎:逆鋒右上入紙,向下行筆,漸行漸提,引申出鋒,力送鋒尖,懸空回縮收筆。
⑵垂露豎:起筆同上,中鋒下行,收筆處稍頓再折向左上縮回,藏鋒收筆。
⑶要在豎中線上書寫,不要歪斜。
3、學生練習書寫。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口語交際——當有人敲門的時候
教學重難點
能夠用通順的語言將不同的情況表述出來。
教學過程
一、讀題,明確要求。
二、指導。
1、出示書上的掛圖,說說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小組討論:當有人敲門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哪幾種情況?
3、小組匯報。
4、集體討論:在不同的情況下,我們應注意些什么?
生:當自己一人在家時,如果高敲門者是親朋好友或非常熟悉的人,就要充滿熱情,禮貌接待。
生:當自己一人在家時,如果敲門者是陌生人,首先要詢問他的身份以及與家人的關系,接著要設法核實。如果一時無法核實,而又覺得有所疑問,甚至發現明顯的破綻,那千萬不能開門。
師:說得好,但與人說話時仍要注意得體,態度要十分堅決。
5、說能把幾位同學和老師的話連起來說一說?
三、分角色表演。
四、教師總結。
《練習二》教案 篇4
之一
佚名
教學要求
1. 練習用鋼筆正確、端正地描寫出一段話。
2. 了解ABB式重疊部分的讀音變化。
3. 能正確使用和朗讀語氣詞。
4. 正確選擇關聯詞。
5. 熟記成語。
6. 口語交際“談成語”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指導。
(1)指名朗讀這一段話。
(2)要求學生觀察每個字的筆順和間架結構。
(3)這些字在書寫時,你認為有哪些地方應提醒大家注意的?
(4)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書寫“郭”、“逃”兩個字。(“郭”的第八筆是“提”,“逃”的第八筆是“橫折折撇”)
3.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教師進行巡視,及時了解書寫情況)
(2)根據描紅情況,教師及時小結,再讓學生仿寫。
4.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評點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進行矯正性練習。
二、教學第二題
1. 審題。
(1)指名讀題。
(2)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指導。
(1)指名讀小黑板。淋浴水淋淋
(2)這一組的帶點的字在讀音上的異同。(這兩個音節聲母、韻母相同,聲調卻不同。“淋浴”的“淋”念第二聲,“水淋淋”的“淋”卻是第一聲)
(3)想一想:同一個音在不同詞語中讀音為什么不同?(教師向學生介紹ABB式重疊部分的讀音變化,在大多數ABB式形容性詞語的重疊部分,不管原來是什么聲調,一般都讀成第一聲)
(4)用同樣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第二、三組。
3.練習。采用指名讀、自由讀、齊讀等形式,讓學生反復練讀,從讀中了解ABB式形容性詞語重疊部分聲調變化的規律。
4.反饋。
(1)讓學生說說ABB形容性詞語重疊部分聲調變化的規律。
(2)出示黑板或投影片,指名認讀。黃澄澄明晃晃毛茸茸沉甸甸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三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講解題目的要求。
2.指導。
(1)指導第一句。
①指名讀第一句。
②想一想:句末應填人哪個表示語氣的詞?
③先讓學生分辨句末字的聲、韻母。
④教師提示一些基本規律:語氣助詞按發音習慣通常是句末一個字的韻尾加上韻母“a”合成的音節,若無合適的字,可填“啊”。
⑤第一句應填“啊”。
(2)指導第二句。
①指名說一說句末字的聲、韻母。
②按音節寫出合適的語氣詞。
③第二句應填“呀”。
(3)指導第三句。
①指名說一說句末字的聲、韻母。
②按音節寫出合適的語氣詞。
③第三句應填“哇”。
3.練習。
(1)用筆在書上填寫。
(2)學生自由練讀。
4.反饋。
(1)同座同學互相檢查,看填寫的詞語是否準確。
(2)齊讀,體會發音特點,并說說規律。
二、教學第四題
1.審題。指名讀題,弄清要求。
2.指導。
(1)討論:“不但……而且……”、“雖然……但是……”、“如果……就……”這幾個關聯詞語各是什么關系?
(2)用小黑板出示題(1),指名讀題。
(3)想一想:第一句前后意思之間是什么關系?
(4)選擇一個合適的關聯詞填空。
3.練習。
(1)讓學生自己練習填空第(2)、(3)句。
(2)教師根據學生自練情況,進行針對性輔導。
4.反饋。
(1)指名逐題朗讀,確定正確答案。
(2)同座的同學互相檢查練習情況。
(3)齊讀。
第三課時
一、教學第五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
(2)教師講清本題的要求。
2.指導。
(1)學生自由地讀,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問老師。
(2)教師范讀。
(3)同座的同學討論每條成語的大概意思。
(4)學生練說這些成語的意思。
刻舟求劍:楚國有個人過江時把劍掉在水里,他在船幫上劍落的地方刻上記號,等船停下,從刻記號的地方下水找劍,結果自然找不到。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著情勢的變化而改變看法或辦法。
守株待兔:傳說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只兔子撞在樹樁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農具在那里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動地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畫蛇添足:蛇本身沒有腳,畫蛇添上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當。
掩耳盜鈴:把耳朵捂住去偷鈴鐺。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了的事偏要設法掩蓋。
螳臂擋車:螳螂舉起前腿想擋住車子前進。比喻不估計自己的力量去做辦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敗。
蚍蜉撼樹:蚍蜉,大螞蟻。比喻力量很小而想動搖強大的事物,自不量力。
3.練習。
(1)自由地讀。
(2)同座位練習背誦。
(3)教師巡回個別抽讀、抽背。
4.反饋。
(1)指名讀。
(2)集體練讀。
(3)集體齊背。
(4)指名背。
二、教學第六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幫助學生弄清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2.指導。
(1)啟發談話:同學們,你們愛聽相聲嗎?相聲常以詼諧、幽默的語言讓人捧腹大笑。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舉行一次“相聲比賽”,看看哪位同學說得最精彩。
(2)各自練讀,想一想這個相聲主要講了什么。
(3)教師提出明確的要求:根據句意,正確把握兩個人說話的語氣、語調、語速。還可配上動作。
(4)同座位練說。
3.練習。
(1)在熟讀的基礎上,指名練說。
(2)集體評議。
4.反饋。用自己的話把記成語的方法歸納復述出來。
教后記:
《練習二》教案 篇5
教學設計者:王永珠、李大貴、凌遐蓮、李雄瑛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完成練習2中的第一項:學用字詞句。
2、鞏固查字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理解能力。
3、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詞,培養學生對語句的理解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詞
教、學具:多媒體、學生準備字典
教學設計:
一、 談話,激趣導入
小朋友們,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有著豐富的內涵,相同的字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意思有時就不同了,我們來看這樣一個句子。
二、 多媒體出示:明境一樣的水面頓時漾起了一道道波紋。
1、 學生自由讀。
2、 指名讀。
過渡:這里的“漾”分別有兩種解釋,分別是什么呢?請打開書,認真閱讀第一項,并把你的答案在書上畫下來。
3、指名問:你選擇的是哪一種解釋,并說說原因。
指導看圖。
4、 教會理解生字的新方法: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詞。
三、 教學第二題
1、 審題,并畫了題目中的要求
2、 讓我們一起去幫助小猴吧!(出示句子)
3、 指名讀,要求讀準確,將自己領悟的感情讀出來。
4、 按要求查字典。
5、 分小組討論、交流
6、 匯報交流結果
7、 出示:不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帶點的詞。
(1) 有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湛藍的天空里越發純凈。
(2) 奶奶說:“小明,你長得可真結實。”
四、 總結:根據上下文確定字詞的意思,這是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我們掌握了這種方法,就能為我們理解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 作業:用聯系上下文確定字詞的意思預習下面課文的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完成“寫好鋼筆字”,對學生的寫字姿勢,學習習慣進行培養。
2、按照筆順規則把“異濟養”3個字寫正確、寫端正。
3、完成“讀讀背背”,培養學生對詞語的積累和運用。
教學重點、難點:對學生寫字的良好習慣的培養
教、學具: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 教學“寫好鋼筆字”
1、 審題
2、 指導
(1) 回憶寫字要求和描紅要求
(2) 出示小黑板,認讀3個字,了解這幾個字的結構。
(3) 仔細觀察,找出3個字的共同筆劃,并說出撇和豎怎樣才能寫好看。
(4) 范寫,啟示要點(異:上下結構,上面的“巳”要寫在橫中線的中央部位;第四筆“橫”要長一些,第五筆“撇”稍短,豎落在豎中線上;濟、養:除了“撇”“豎”注意以外,還要將上面的“撇”“捺”展開。
(5) 學生書空
3、 練習:教師個別輔導并強調書寫姿勢。
4、 反饋:表揚書寫姿勢正確的學生并作糾正訓練
二、 教學“讀讀背背”
1、 審題:弄清題目要求
2、 指導
(1) 自由讀成語,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問老師。
(2) 教師范讀
(3) 學生自由讀
(4) 理解成語意思,學生交流、討論
(5) 練讀、指名讀、分組讀
(6) 練背、同桌間互背、集體背、指名背
3、 練習:根據書上插圖,任選成語說一句話。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能力,能在和陌生人交流中,掌握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的能力。
2、能夠有辨別善惡的能力,能有初步的防范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能力。
教、學具:投影片
預習要求:觀察父母是如何面對有人敲門的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 聽力訓練,放錄音。
這是什么聲音?相機板書課題:當有人敲門的時候
過渡:當你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有人敲門,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二、 審題,出示書上插圖。
三、 指導
1、 自主參與,大膽陳述
2、 學生講,及時糾正
3、 指導學生將畫面說具體。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誰是怎樣的表情,這樣做對不對呢?為什么?
4、 學生分小組練說。
四、 互助學習,拓展思維
1、 平時都有誰會敲你家門,你如何對答呢?
2、 設置情景:(1)敲門者是出差歸來的父親。
(2)敲門者是自己不認識的,但說是認識爸爸或媽媽的人。
(3)敲門者是陌生人。
3、學生互相交流,討論。
4、 學生表演,大家點評,點評的要求是:態度是否大方;聲音是否響亮;見熟悉的人時用禮貌用語,發現是陌生人,要委婉拒絕。對學生的表演進行鼓勵,并及時糾正錯誤之處。
五、總結:面對朋友要熱情、禮貌,面對陌生人的敲門要婉轉拒絕。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完成學寫毛筆字,對學生的初學毛筆字掌握的寫字姿勢進行訓練,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教學重點、難點: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教、學具:多媒體學生準備:筆、墨、硯
教學過程:
一、 回憶寫毛筆字的要求
二、 學寫:豎
1、豎有兩種寫法:懸針豎、垂露豎
2、范寫:邊寫邊講解,起筆落筆的位置,以及如何運筆。
3、學生仿寫。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重點輔導。
三、 多媒體演示:十、個
1、 學生仿寫
2、 反饋:學生在寫的過程中有問題處,教師重新范寫。
3、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輔導。
四、 反饋
將好的習字貼在墻上,對不足之處重點輔導。
《練習二》教案 篇6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歇后語并練習使用
2.熟記有關“觀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
教學重點:
學習歇后語并練習使用
教學難點:
學會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一題(語文與生活)
1.教學第一部分。
(1)要求學生自讀五個歇后語,讓學生知道這種形式叫歇后語。(本題中的歇后語前半部分是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后半部分是這個故事要告訴人們的意思,而且往往還有深層次的意義)
(2)讓學生把課前通過查工具書和請教別人學會的歇后語小故事講給同學們聽。可以說自己最喜歡的,教師注意引導。
(3)引導學生了解歇后語前后兩個部分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自己體會出歇后語的特點。
2.教學第二部分。
(1)要求學生再讀五個歇后語,進一步了解它們的意思。
(2)讓學生仔細閱讀第二部分,嘗試在空白處填上最恰當的歇后語。(學生交流,教師指導、訂正)
(3)要求學生讀兩個填寫完整的句子,體會歇后語在句中的作用和好。
3.教學第三部分。
(1)鼓勵學生想想平時在生活和課外學習中還見到過哪些歇后語,然后說出來,看誰說得多。
(2)要求學生用知道的歇后語說一句話。教師評議,看句子是否貼切、生動、準確、通順。
二、教學第二題(誦讀與積累)
1.讀背。
(1)學生看書,自由朗讀,要求瀆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試讀,相機正音。
(3)學生繼續朗讀,做到熟讀成誦。
(4)在熟讀成誦的情況下,學生試著理解句子的意思。
(5)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2.拓展。
(1)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體會最深的一句,說出大意和自己的看法。
(2)讓學生聯系具體事例來說說自己的體會。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用鋼筆描紅一段話,注意整體布局。
2.學寫毛筆字。
教學重點:
用鋼筆描紅一段話,注意整體布局。
教學難點:
學寫毛筆字。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三題(寫好鋼筆字)
1.指導。
(1)指讀題目,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要求學生朗讀這段話,指明這段話選自《裝滿昆蟲的衣袋》。
(3)引導學生觀察書寫的格式,字與字之間、字與標點之間的距離以及每個字在一行中的位置。
(4)教師重點指導“雕、塞”等字和整體布局。
2.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
(2)教師根據描紅情況及時小結。
(3)學生仿寫。要求一氣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對寫得不好的字,進行糾正,強化訓練。。
二、教學第五題(學寫毛筆字)
1.審題。
明確本次學寫的部首:四點底、心字底。兩個范字是:點、思。
2.指導。
(1)學生細心觀察偏旁和范字的寫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師邊范寫邊講解書寫方法。
(3)學生初練,教師及時指導。
3.練習。
(1)學生臨摹,教師巡視,幫助寫字有困難的學生。
(2)練習“點、思”的寫法。(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1)指出不足,進一步糾正。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口語交際:訓練學生的看圖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合理想象和連貫表達意思。
教學難點:
能夠連貫表達意思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四題(口語交際)
1.審題。
(1)學生自讀題目的要求,觀察書上的漫畫。
(2)教師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觀察并理解圖意,合理想象第二幅圖的情景;將四幅圖的意思連貫地說出來。
2.指導。
(1)讓學生認真看圖并思考:這幾幅圖有幾人?他們在干什么?他們是什么人?(分別給它們取名:曉鳴、小強、小靜)
(2)組織討論:已有的三幅圖分別畫的是什么內容?
(3)學生小結出圖意。
(4)學生討論:這幅四格漫畫可以怎樣命名?(《一張令人發笑的照片》)第二幅圖應該是個什么內容?(曉鳴拍的是什么情景?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5)分組交流。
3.練習。
(1)每組指派代表說出他們的想象。(教師以鼓勵為主)
(2)讓學生互相評說各自的想象,對想象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正。
(3)學生把想象的第二幅圖補充進去,然后用自己的話把四幅圖的意思連貫地說給同學們聽。
板書設計:
口語交際
一張令人發笑的照片
《練習二》教案 篇7
作者:ygr 發表時間:2004-4-29 閱讀次數:464
【教材分析】
拼音練習:背會《漢語拼音字母表》,記住字母的大寫和小寫。讀背訓練:讀出韻味,有感情,并背誦。寫字訓練:寫左右結構的字。口語交際訓練:學習使用禮貌語言,會向別人有禮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教學要求】
1、背會《漢語拼音字母表》,記住字母的大寫和小寫。
2、照樣子練習寫左右結構的字。
3、熟記4條成語和《三字經》摘句。
4、觀察秋天的變化,動手畫畫或寫句子交流。
5、學習使用禮貌語言,會向別人有禮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1)指名借讀拼音讀題目。
(2)教師進一步講清題目要求。
2、指導。
(1)引導學生各自試讀題目。
(2)引導學生分角色讀。
(3)引導學生將形狀部分像的字母連起來。
(4)根據對話整理出模樣差不多的大寫字母。
O--Q U--V E--F
C--G M--N B--D
(5)整理不像的字母。
(6)其余的字母你如何記呢?
3、練習。
(1)在書上練習
(2)教師出示小黑板讓學生練習:
G W Z M Q S F D B N
w m g s f d b n z q
(2)指名對照認讀。
(3)出示填空題,讓學生在括號里寫出相應小寫字母。
F( ) G( ) M( ) Q( ) D( )
4、反饋
(1)分小組競賽
(2)大小寫字母配對子
二、教學第三題。
1、審題。
(1)讓學生清楚本題要求。
(2)復習寫字要求。
2、指導。
(1)指名認讀“動、散、都”3個字。
(2)引導學生說說字的結構方式及寫字式要注意什么?
(3)指導寫出“動”。
出示“動”字,學生觀察,注意觀察走的起筆和收筆。
(4)指導學生寫“散、都”。
3、練習。
讓學生按要求認真練習描紅,教師個別輔導,注意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
4、反饋。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二題。
1、熟繼成語。
(1)、審題。
(2)、指導。
①、學生自由讀4條成語。
②、教師范讀。
③、學生自由讀。
④、理解4條成語的意思。
(3)、練習。
①學生自由練讀。
②同位練習背誦。
(4)、反饋。
2、學習《三字經》摘句。
(1)、審題。
①指名讀練習要求。
②說該項練習的要求是什么?
(2)、指導。
①、借助拼音自由讀。
②指名讀
③教師范讀
④講解意思
⑤教師、學生讀
(3)練習
①學生自由讀
②指名讀
③練習背誦,指名背誦
(4)反饋
①檢查朗讀
②指名背誦
二、教學第五題。
1、審題。
2、指導。
(1)指導學生把課前觀察到的有關事物,用自己的話說說。
(2)出示題目:秋天到了,你發現大自然有什么變化?(小組交流,討論,派代表匯報)
(3)練習:畫秋天,邊說邊畫
第三課時
一、 口語交際
1、借助拼音讀題目
2、當我們有事,要向別人提出請求時,我們應該怎樣想別說呢?
3、李燕在背誦古詩時想請奶奶把電視聲音調小一點,他可能會對奶奶說什么呢?
4、小組討論 試說
5、集體匯報交流
6、小組分角色表演
7、創設情景
在我們生活中還可能會遇到哪些事情?當你遇到時,該怎樣與別人交流,怎樣向別人提出自己的請求呢?
《練習二》教案 篇8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進行根據上下文理解詞義的詞句練習。
2、寫好鋼筆字。
教學重難點
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語意思。
教學準備 投影,字典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一題:學用字詞句
(一)第一部分
1、審題,指名讀題目。
2、出示小黑板:明鏡一樣的水面頓時漾起了一道道波紋。
3、學生自由讀原句。
4、小組學生把這兩種解釋都放入句中自由讀一讀。
5、小組匯報:根據上下文意思,談談朗讀的感受。
(二)第二部分
1、審題,指名讀題目。
2、自由讀通,讀順句子。
3、小組學生合作查字典,討論選擇確切的解釋。
4、小組交流:根據句子和字典選出合適的字義。
(三)第三部分
1、師:根據上下文確定字詞的意思,這是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掌握了這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在今后的閱讀中快速、準確地了解一些難解的字詞的意思。
2、指定一篇后面的課文,請學生用此法預習生字詞。
3、匯報交流。
二、教學第二題:寫好鋼筆字
1、認識要寫的字。
2、小組學習。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討論:這幾個字中的撇和豎怎樣寫才好看?
3、輪流匯報討論結果,指名總結:撇要緊縮,短而彎;豎要舒展,長而尖。
4、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提醒學生觀察,注意間架結構和布局。
5、學生練習描紅、仿影,細細體會。
6、反饋:展示優秀作業 ,表揚優秀字例和書寫姿勢正確的學生。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讀背成語,學寫毛筆字。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成語,熟讀成誦。
2、鋼筆字要求正確、規范,掌握毛筆字的基本運筆方法。
教學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三題:讀讀背背
1、讀題,審題。
2、出示8條成語,四人小組學生合作學習,讀準成語的音。
⑴小組匯報朗讀。
⑵指名做小老師朗讀8條成語,學生連讀成語歌。
3、分小組討論成語的意思。
4、連讀成語,體會意思。
5、小組交流對成語的理解,教師適當予以點撥和表揚。
6、練背。
二、教學第五題:學寫毛筆字
1、豎有懸針豎和垂露豎之分。
2、教師書寫,指導運筆方法。
⑴懸針豎:逆鋒右上入紙,向下行筆,漸行漸提,引申出鋒,力送鋒尖,懸空回縮收筆。
⑵垂露豎:起筆同上,中鋒下行,收筆處稍頓再折向左上縮回,藏鋒收筆。
⑶要在豎中線上書寫,不要歪斜。
3、學生練習書寫。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口語交際——當有人敲門的時候
教學重難點
能夠用通順的語言將不同的情況表述出來。
教學過程
一、讀題,明確要求。
二、指導。
1、出示書上的掛圖,說說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小組討論:當有人敲門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哪幾種情況?
3、小組匯報。
4、集體討論:在不同的情況下,我們應注意些什么?
生:當自己一人在家時,如果高敲門者是親朋好友或非常熟悉的人,就要充滿熱情,禮貌接待。
生:當自己一人在家時,如果敲門者是陌生人,首先要詢問他的身份以及與家人的關系,接著要設法核實。如果一時無法核實,而又覺得有所疑問,甚至發現明顯的破綻,那千萬不能開門。
師:說得好,但與人說話時仍要注意得體,態度要十分堅決。
5、說能把幾位同學和老師的話連起來說一說?
三、分角色表演。
四、教師總結。
《練習二》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1. 練習用鋼筆正確、端正地描寫出一段話。
2. 了解ABB式重疊部分的讀音變化。
3. 能正確使用和朗讀語氣詞。
4. 正確選擇關聯詞。
5. 熟記成語。
6. 口語交際“談成語”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指導。
(1)指名朗讀這一段話。
(2)要求學生觀察每個字的筆順和間架結構。
(3)這些字在書寫時,你認為有哪些地方應提醒大家注意的?
(4)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書寫“郭”、“逃”兩個字。(“郭”的第八筆是“提”,“逃”的第八筆是“橫折折撇”)
3.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教師進行巡視,及時了解書寫情況)
(2)根據描紅情況,教師及時小結,再讓學生仿寫。
4.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評點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進行矯正性練習。
二、教學第二題
1. 審題。
(1)指名讀題。
(2)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指導。
(1)指名讀小黑板。淋浴水淋淋
(2)這一組的帶點的字在讀音上的異同。(這兩個音節聲母、韻母相同,聲調卻不同。“淋浴”的“淋”念第二聲,“水淋淋”的“淋”卻是第一聲)
(3)想一想:同一個音在不同詞語中讀音為什么不同?(教師向學生介紹ABB式重疊部分的讀音變化,在大多數ABB式形容性詞語的重疊部分,不管原來是什么聲調,一般都讀成第一聲)
(4)用同樣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第二、三組。
3.練習。采用指名讀、自由讀、齊讀等形式,讓學生反復練讀,從讀中了解ABB式形容性詞語重疊部分聲調變化的規律。
4.反饋。
(1)讓學生說說ABB形容性詞語重疊部分聲調變化的規律。
(2)出示黑板或投影片,指名認讀。黃澄澄明晃晃毛茸茸沉甸甸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三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講解題目的要求。
2.指導。
(1)指導第一句。
①指名讀第一句。
②想一想:句末應填人哪個表示語氣的詞?
③先讓學生分辨句末字的聲、韻母。
④教師提示一些基本規律:語氣助詞按發音習慣通常是句末一個字的韻尾加上韻母“a”合成的音節,若無合適的字,可填“啊”。
⑤第一句應填“啊”。
(2)指導第二句。
①指名說一說句末字的聲、韻母。
②按音節寫出合適的語氣詞。
③第二句應填“呀”。
(3)指導第三句。
①指名說一說句末字的聲、韻母。
②按音節寫出合適的語氣詞。
③第三句應填“哇”。
3.練習。
(1)用筆在書上填寫。
(2)學生自由練讀。
4.反饋。
(1)同座同學互相檢查,看填寫的詞語是否準確。
(2)齊讀,體會發音特點,并說說規律。
二、教學第四題
1.審題。指名讀題,弄清要求。
2.指導。
(1)討論:“不但……而且……”、“雖然……但是……”、“如果……就……”這幾個關聯詞語各是什么關系?
(2)用小黑板出示題(1),指名讀題。
(3)想一想:第一句前后意思之間是什么關系?
(4)選擇一個合適的關聯詞填空。
3.練習。
(1)讓學生自己練習填空第(2)、(3)句。
(2)教師根據學生自練情況,進行針對性輔導。
4.反饋。
(1)指名逐題朗讀,確定正確答案。
(2)同座的同學互相檢查練習情況。
(3)齊讀。
第三課時
一、教學第五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
(2)教師講清本題的要求。
2.指導。
(1)學生自由地讀,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問老師。
(2)教師范讀。
(3)同座的同學討論每條成語的大概意思。
(4)學生練說這些成語的意思。
刻舟求劍:楚國有個人過江時把劍掉在水里,他在船幫上劍落的地方刻上記號,等船停下,從刻記號的地方下水找劍,結果自然找不到。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著情勢的變化而改變看法或辦法。
守株待兔:傳說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只兔子撞在樹樁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農具在那里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動地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畫蛇添足:蛇本身沒有腳,畫蛇添上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當。
掩耳盜鈴:把耳朵捂住去偷鈴鐺。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了的事偏要設法掩蓋。
螳臂擋車:螳螂舉起前腿想擋住車子前進。比喻不估計自己的力量去做辦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敗。
蚍蜉撼樹:蚍蜉,大螞蟻。比喻力量很小而想動搖強大的事物,自不量力。
3.練習。
(1)自由地讀。
(2)同座位練習背誦。
(3)教師巡回個別抽讀、抽背。
4.反饋。
(1)指名讀。
(2)集體練讀。
(3)集體齊背。
(4)指名背。
二、教學第六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幫助學生弄清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2.指導。
(1)啟發談話:同學們,你們愛聽相聲嗎?相聲常以詼諧、幽默的語言讓人捧腹大笑。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舉行一次“相聲比賽”,看看哪位同學說得最精彩。
(2)各自練讀,想一想這個相聲主要講了什么。
(3)教師提出明確的要求:根據句意,正確把握兩個人說話的語氣、語調、語速。還可配上動作。
(4)同座位練說。
3.練習。
(1)在熟讀的基礎上,指名練說。
(2)集體評議。
4.反饋。用自己的話把記成語的方法歸納復述出來。
教后記:
《練習二》教案 篇10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進行根據上下文理解詞義的詞句練習。
2、寫好鋼筆字。
教學重難點
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語意思。
教學準備 投影,字典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一題:學用字詞句
(一)第一部分
1、審題,指名讀題目。
2、出示小黑板:明鏡一樣的水面頓時漾起了一道道波紋。
3、學生自由讀原句。
4、小組學生把這兩種解釋都放入句中自由讀一讀。
5、小組匯報:根據上下文意思,談談朗讀的感受。
(二)第二部分
1、審題,指名讀題目。
2、自由讀通,讀順句子。
3、小組學生合作查字典,討論選擇確切的解釋。
4、小組交流:根據句子和字典選出合適的字義。
(三)第三部分
1、師:根據上下文確定字詞的意思,這是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掌握了這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在今后的閱讀中快速、準確地了解一些難解的字詞的意思。
2、指定一篇后面的課文,請學生用此法預習生字詞。
3、匯報交流。
二、教學第二題:寫好鋼筆字
1、認識要寫的字。
2、小組學習。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討論:這幾個字中的撇和豎怎樣寫才好看?
3、輪流匯報討論結果,指名總結:撇要緊縮,短而彎;豎要舒展,長而尖。
4、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提醒學生觀察,注意間架結構和布局。
5、學生練習描紅、仿影,細細體會。
6、反饋:展示優秀作業,表揚優秀字例和書寫姿勢正確的學生。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讀背成語,學寫毛筆字。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成語,熟讀成誦。
2、鋼筆字要求正確、規范,掌握毛筆字的基本運筆方法。
教學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三題:讀讀背背
1、讀題,審題。
2、出示8條成語,四人小組學生合作學習,讀準成語的音。
⑴小組匯報朗讀。
⑵指名做小老師朗讀8條成語,學生連讀成語歌。
3、分小組討論成語的意思。
4、連讀成語,體會意思。
5、小組交流對成語的理解,教師適當予以點撥和表揚。
6、練背。
二、教學第五題:學寫毛筆字
1、豎有懸針豎和垂露豎之分。
2、教師書寫,指導運筆方法。
⑴懸針豎:逆鋒右上入紙,向下行筆,漸行漸提,引申出鋒,力送鋒尖,懸空回縮收筆。
⑵垂露豎:起筆同上,中鋒下行,收筆處稍頓再折向左上縮回,藏鋒收筆。
⑶要在豎中線上書寫,不要歪斜。
3、學生練習書寫。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口語交際——當有人敲門的時候
教學重難點
能夠用通順的語言將不同的情況表述出來。
教學過程
一、讀題,明確要求。
二、指導。
1、出示書上的掛圖,說說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小組討論:當有人敲門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哪幾種情況?
3、小組匯報。
4、集體討論:在不同的情況下,我們應注意些什么?
生:當自己一人在家時,如果高敲門者是親朋好友或非常熟悉的人,就要充滿熱情,禮貌接待。
生:當自己一人在家時,如果敲門者是陌生人,首先要詢問他的身份以及與家人的關系,接著要設法核實。如果一時無法核實,而又覺得有所疑問,甚至發現明顯的破綻,那千萬不能開門。
師:說得好,但與人說話時仍要注意得體,態度要十分堅決。
5、說能把幾位同學和老師的話連起來說一說?
三、分角色表演。
四、教師總結。
《練習二》教案 篇11
【教學要求】
1. 學用字詞句,能聯系上下文正確字詞的意思。
2. 寫好鋼筆字,注意帶撇和豎筆畫的字怎樣寫才好看。
3. 讀讀背背,積累描繪民族建筑和山水風光的詞語。
【教學重點】學用字詞句,聯系特定語境,在字典中選擇正確的意思。
【教學難點】理解讀讀背背中的成語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學用字詞句
1.在《北大荒的秋天》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出示:明鏡一樣的水面頓時漾起了一道道波紋。)大家細細讀一讀,想想這句話里的“漾”是什么意思?
2.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理解這個字?(查字典)
3.通過查字典知道“漾”字有兩種解釋,是哪兩種?(生言:水面輕微動蕩;液體太滿而向外流。)
4.那你們想一想這句話里的“漾”字應該選擇哪種解釋呢?(同桌討論,集體交流。)
5.方法小結:一個字詞的意思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有不同的理解,我們應該結合上下文來理解這個字詞在特定環境中的特定含義。我們一起來做個練習。
6.小猴在讀童話書時遇到了幾個不認識的字,你能幫他查查字典找到確切的解釋嗎?
7.出示句子,查出帶點字的讀音,指導生將語句讀通順。
8.小組討論帶點字應該字典中的哪種解釋。
9.集體交流——蔫:在這里比喻小象性格內向不好動。
挎:這里是說小白兔胳膊上掛著的。
躡:在這里是指小彼得掂著腳尖動作很輕。
10.根據上下文確定字詞的意思,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你們學會了嗎?請試著用這種方法預習新課文中的字詞(師出示例句,供學生練習。)
第二課時
一、寫好鋼筆字。
1.觀察例字,思考這幾個字中的撇和豎怎么寫才好看。
2.同桌交流歸納特點。
3.集體交流得出結論:撇要緊縮,短而彎;豎要舒展,長而尖(師板書范寫)
4.引導學生注意間架結構的特征,規范書寫。
5.學生描紅,用投影儀反饋指導。
二、讀讀背背。
1.這是一組描繪民族建筑和山水風光的詞語,大家試著去讀一讀,不會讀的字查字典。
2.小組自學,把詞語讀準,讀連貫。
3.集體檢查,指導難點:廈、瓊、壑;曲徑通幽、眼花繚亂、玉宇瓊樓。
4.多種形式練讀(同桌讀、開火車讀、合作讀、賽讀)。
5.默讀詞語,對照圖畫思考他們的意思。
6.交流詞語的理解,師點撥難點—玉宇瓊樓:華麗精美的建筑物。
錯落有致:安排裝飾得很有規律。
曲徑通幽:彎曲的小路把人引向幽雅的境地。
7.自由練讀詞語,邊讀邊體會詞語的意思,結合圖畫想象詞語描繪的情境。
8.反復誦讀直至背誦。
《練習二》教案 篇12
作者:宗陽春 發表時間:2004-4-29 閱讀次數:102
一.教學目標 :
1. 練習用鋼筆正確、端正地描紅寫出一段話。
2. 了解ABB式重疊部分的讀音變化。
3. 能正確使用和朗讀語氣詞。
4. 正確選擇關聯詞。
5. 熟記成語。
6. 口語交際“談成語”。
7. 學寫毛筆字。
二.教學時間:三課時。
三.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
1.練習用鋼筆正確、端正地描紅寫出一段話。
2.了解ABB式重疊部分的讀音變化。
二.教學過程 :
(一)教學第一題。
1. 審題。
2. 指導。
(1) 指名讀這一段話。
(2) 要求學生觀察每一個的字的筆順和間架結構。
(3) 這些字在書寫時,你認為有哪些地方應提醒大家注意的?
(4) 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書寫“郭”、“逃”兩個字。
3. 練習。
(1) 學生練習描紅。
(2) 根據描紅情況,教師及時小結,再讓學生仿寫。
4. 反饋。
(二)教學第二題。
1. 審題。
2. 指導。
(1) 指名讀小黑板。
(2) 這一組的帶點的字在讀音上的異同。
(3) 想一想:同一個音在不同詞語中讀音為什么不同?
(4) 用同樣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第二、三組。
3. 練習:指名讀、自由讀、齊讀。
4. 反饋。
(1) 讓學生說說ABB形容性詞語重疊部分聲調變化的規律。
(2) 出示黑板或投影片,指名認讀。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
1.能正確使用和朗讀語氣詞。
2.正確選擇關聯詞。
3.熟記成語。
二.教學過程 :
(一)教學第三題。
1. 審題。
2. 指導。
(1) 指導第一句。
指名讀第一句。
想一想:句末應填入哪個表示語氣的詞?
先讓學生分辨句末字的聲、韻母。
教師提示一些基本規律:語氣助詞按發音習慣通常是句末一個字的韻尾加上韻母“a”合成的音節,若無合適的字,可填“啊”。
第一句應填“a”。
(2) 指導第二句。
指名說一說句末字的聲、韻母。
按音節寫出合適的語氣詞。
第二句應填“呀”。
(3) 指導第三句。
指名說一說句末的聲、韻母。
按音節寫出合適的語氣詞。
第三句應填“哇”。
3. 練習。
(1) 學生用筆在書上填寫。
(2) 學生自由練讀。
4. 反饋。
(二)教學第四題。
1. 審題。
2. 指導。
(1) 討論:“不但……而且……”、“雖然……但是……”、“如果……就……”這幾個關聯詞是什么關系?
(2) 用小黑板出示題(1),指名讀題。
(3) 想一想:第一句前后意思之間是什么關系?
(4) 選擇一個合適的關聯詞填空。
3. 練習。
4. 反饋。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
1.熟記成語。
2.口語交際“談成語”。
二.教學過程 :
(一)教學第五題。
1. 審題。
2. 指導。
(1) 學生自由讀,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問老師。
(2) 教師范讀。
(3) 同座的同學討論每條成語的意思。
(4) 學生練習說這些成語的意思。
3. 練習。
(1) 自由讀。
(2) 同座位互相練習背誦。
(3) 教師巡回個別抽讀、抽背。
4. 反饋。
(1) 指名讀。
(2) 集體練讀。
(3) 集體齊背。
(4) 指名背。
(三) 教學第六題。
1. 審題。
2. 指導。
(1) 啟發談話:同學們,你們愛聽相聲嗎?相聲常以詼諧、幽默的語言讓人捧腹大笑。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舉行一次“相聲比賽”,看一看哪位同學說得最精彩。
(2) 各自練讀,想一想這個相聲主要講了什么。
(3) 教師提出明確的要求:根據句意,正確把兩個人說話的語氣、語調、語速。還可配上動作。
(4) 同桌練說。
3. 練習。
(1) 在熟讀的基礎上,指名說。
(2) 集體評議。
4.反饋:用自己的話把記成語的方法歸納復述出來。
《練習二》教案 篇1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歇后語并練習使用
2.熟記有關“觀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
教學重點:
學習歇后語并練習使用
教學難點:
學會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一題(語文與生活)
1.教學第一部分。
(1)要求學生自讀五個歇后語,讓學生知道這種形式叫歇后語。(本題中的歇后語前半部分是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后半部分是這個故事要告訴人們的意思,而且往往還有深層次的意義)
(2)讓學生把課前通過查工具書和請教別人學會的歇后語小故事講給同學們聽。可以說自己最喜歡的,教師注意引導。
(3)引導學生了解歇后語前后兩個部分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自己體會出歇后語的特點。
2.教學第二部分。
(1)要求學生再讀五個歇后語,進一步了解它們的意思。
(2)讓學生仔細閱讀第二部分,嘗試在空白處填上最恰當的歇后語。(學生交流,教師指導、訂正)
(3)要求學生讀兩個填寫完整的句子,體會歇后語在句中的作用和好。
3.教學第三部分。
(1)鼓勵學生想想平時在生活和課外學習中還見到過哪些歇后語,然后說出來,看誰說得多。
(2)要求學生用知道的歇后語說一句話。教師評議,看句子是否貼切、生動、準確、通順。
二、教學第二題(誦讀與積累)
1.讀背。
(1)學生看書,自由朗讀,要求瀆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試讀,相機正音。
(3)學生繼續朗讀,做到熟讀成誦。
(4)在熟讀成誦的情況下,學生試著理解句子的意思。
(5)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2.拓展。
(1)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體會最深的一句,說出大意和自己的看法。
(2)讓學生聯系具體事例來說說自己的體會。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用鋼筆描紅一段話,注意整體布局。
2.學寫毛筆字。
教學重點:
用鋼筆描紅一段話,注意整體布局。
教學難點:
學寫毛筆字。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三題(寫好鋼筆字)
1.指導。
(1)指讀題目,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要求學生朗讀這段話,指明這段話選自《裝滿昆蟲的衣袋》。
(3)引導學生觀察書寫的格式,字與字之間、字與標點之間的距離以及每個字在一行中的位置。
(4)教師重點指導“雕、塞”等字和整體布局。
2.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
(2)教師根據描紅情況及時小結。
(3)學生仿寫。要求一氣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對寫得不好的字,進行糾正,強化訓練。。
二、教學第五題(學寫毛筆字)
1.審題。
明確本次學寫的部首:四點底、心字底。兩個范字是:點、思。
2.指導。
(1)學生細心觀察偏旁和范字的寫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師邊范寫邊講解書寫方法。
(3)學生初練,教師及時指導。
3.練習。
(1)學生臨摹,教師巡視,幫助寫字有困難的學生。
(2)練習“點、思”的寫法。(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1)指出不足,進一步糾正。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口語交際:訓練學生的看圖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合理想象和連貫表達意思。
教學難點:
能夠連貫表達意思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四題(口語交際)
1.審題。
(1)學生自讀題目的要求,觀察書上的漫畫。
(2)教師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觀察并理解圖意,合理想象第二幅圖的情景;將四幅圖的意思連貫地說出來。
2.指導。
(1)讓學生認真看圖并思考:這幾幅圖中共有幾人?他們在干什么?他們是什么人?(分別給它們取名:曉鳴、小強、小靜)
(2)組織討論:已有的三幅圖分別畫的是什么內容?
(3)學生小結出圖意。
(4)學生討論:這幅四格漫畫可以怎樣命名?(《一張令人發笑的照片》)第二幅圖應該是個什么內容?(曉鳴拍的是什么情景?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5)分組交流。
3.練習。
(1)每組指派代表說出他們的想象。(教師以鼓勵為主)
(2)讓學生互相評說各自的想象,對想象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正。
(3)學生把想象的第二幅圖補充進去,然后用自己的話把四幅圖的意思連貫地說給同學們聽。
板書設計:
口語交際
一張令人發笑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