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學問(精選3篇)
“看”的學問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對話錄內容,明白幾種觀察方法的具體做法。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將所學的方法應用于實際學習生活當中。
2、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形式朗讀理解內容,并歸納和總結對話中所闡述的方法,匯報。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培養他們留心觀察生活的習慣。
重難點、關鍵
理解對話錄,將所學方法應用于實際學習生活中。
課時劃分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啟發談話:我們學過哪些寓言?都說明了哪些道理?
2、板書課題:“看”的學問
3、過渡:讓我們今天一起看看丁丁和老師怎樣對話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請同學們邊聽邊想:課文講的是什么事情?老師給同學們的建議是什么?我們以后應該怎么做呢?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小組合作談論,課文共有哪些方法,并列表。
4、各小組展示匯報。
5、師小結,并板書反饋信息。
三、再讀課文,歸納總結
1、自由讀文。
2、談論丁丁在和老師的對話中有哪些優點,我們可以學習些什么?
3、自由匯報:說說你明白了什么?
四、領悟課文,深化情感
1、有感情的齊讀課文。
2、舉例說明我們生活中可運用課文中的哪些方法?
4、師總結。
五、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
“看”的學問 篇2
這是一篇指導學生如何觀察的文章。文中不僅介紹了觀察的一些方法,還強調要把觀察與思考結合起來,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由于是以對話的形式介紹的,層次清楚、語言生動,易于被兒童接受。
初讀課文,我感覺這么簡單的課文內容學生很容易就可以掌握,但是在這篇課文教學里邊,該教給孩子們什么語文東西?昨天晚上我幾乎搜遍了所有能找到的相關資料,為這節課定教學目標。通過學習,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在了以下幾個方面。
1、要引導學生自主把握對話錄的內容,明白這幾種觀察方法的具體做法。
2、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形式,對對話中所闡述的方法進行歸納和總結,梳理出“看”的學問有哪些,并進行匯報。培養學生閱讀中的整體歸納能力。
3、通過學習課文培養學生說話的能力,以及在說話時善于舉一反三、善于總結的能力。
4、運用“看”的學問,進行觀察練筆。
根據這個,我確定下了以下教學設計。
一、請一位對于我班孩子來說相對陌生的老師到班里找我,然后我讓學生談談對這個老師的印象認識。這是一個導課環節,取自于網上“真雪無痕”的創意。
二、自讀課文,圈點批注。
三、展示分節讀課文,看是否讀流暢。注意傾聽,思考。
1、這篇課文中你積累到了哪些詞句?
2、看的學問到底有哪些?在書上做標記。
四、匯報交流積累收獲。在黑板一角記下幾個值得積累的詞語、熟視無睹、司空見慣、蛛絲馬跡。由“有比較就有鑒別”這句名言引導學生拓展到哲理詩《題西林壁》,強化積累鞏固舊知。
五、通過讀課文,老師確實感覺到了“看”的學問很大,如果同學們用自己熟悉的梳理方法把“看”的學問清晰的梳理出來就更好了。學生合作自主探究,并把探究成果展示到黑板上。
六、小結本課學習內容。
1、積累了部分字詞句
2、知道了看的學問有哪些,同時學到了歸納總結的方法。
七、丁丁是咱們的老朋友了,他和我們一起探討了很多的語文學習方法,今天從他和老師的談話中,你覺得該向他學習一些什么?
八、小練筆
請同學們把“看”的學問運用到實踐中,這里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東西,大家看看是什么?展放楊桃課件。完成小練筆《那是什么?》
“看”的學問 篇3
《看的學問》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指導學生如何觀察的文章。文中不僅介紹了觀察的一些方法,還強調要把觀察與思考結合起來,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由于是以對話的形式介紹的,層次清楚、語言生動,易于被兒童接受。
初讀課文,我感覺這么簡單的課文內容學生很容易就可以掌握,但是在這篇課文教學里邊,該教給孩子們什么語文東西?昨天晚上我幾乎搜遍了所有能找到的相關資料,為這節課定教學目標。通過學習,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在了以下幾個方面:
1.要引導學生自主把握對話錄的內容,明白這幾種觀察方法的具體做法。
2.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形式,對對話中所闡述的方法進行歸納和總結,梳理出“看”的學問有哪些,并進行匯報。培養學生閱讀中的整體歸納能力。
3.通過學習課文培養學生說話的能力,以及在說話時善于舉一反三、善于總結的能力。
4.運用“看”的學問,進行觀察練筆。
根據這個,我確定下了以下教學設計:
一:請一位對于我班孩子來說相對陌生的老師到班里找我,然后我讓學生談談對這個老師的印象認識。這是一個導課環節,取自于網上“真雪無痕”的創意。
二、自讀課文,圈點批注。
三、展示分節讀課文,看是否讀流暢。注意傾聽,思考:
1、這篇課文中你積累到了哪些詞句?
2、看的學問到底有哪些?在書上做標記。
四、匯報交流積累收獲。在黑板一角記下幾個值得積累的詞語:熟視無睹、司空見慣、蛛絲馬跡。由“有比較就有鑒別”這句名言引導學生拓展到哲理詩《題西林壁》,強化積累鞏固舊知。
五、通過讀課文,老師確實感覺到了“看”的學問很大,如果同學們用自己熟悉的梳理方法把“看”的學問清晰的梳理出來就更好了。學生合作自主探究,并把探究成果展示到黑板上。
六:小結本課學習內容。
1、積累了部分字詞句
2、知道了看的學問有哪些,同時學到了歸納總結的方法。
七:丁丁是咱們的老朋友了,他和我們一起探討了很多的語文學習方法,今天從他和老師的談話中,你覺得該向他學習一些什么?
八:小練筆
請同學們把“看”的學問運用到實踐中,這里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東西,大家看看是什么?展放楊桃課件。完成小練筆《那是什么?》
我上《“看”的學問》一課
今天上《“看”的學問》一課時,我告訴學生說:“我去倒杯水,大家自讀課文。”然后請一位低年級的老師到我們班級走一趟。進門后她環視了一下四周,問:“你們語文老師在嗎?”學生們說:“剛去辦公室了。”她轉身就走了。
我回到教室,學生就馬上告訴我說有人來找。我說:“是嗎?剛才進來一個人?你們每一個人都簡單地用幾句話描述一下她給你的感覺和第一印象,好讓我猜猜她是誰?”
一個女學生說:“她是一個年紀約25-30歲之間的女性,長發,穿著咖啡色的衣服,挺漂亮的。”另一個男學生說:“她是30多歲的中年人,中等身材,扎著馬尾,穿的是黑褲子。”又一個男學生說:“她給我留的印象是面無表情,好像很不愉快的樣子。”就這樣,全班學生一人一個說法,沒有兩個是完全一樣的,但誰都堅持自己的意見。
全班沒有一個人說完整了、描述全了,因為當時誰也沒有真正注意過她,全是在憑自己似是而非的印象強調自己的正確。我對他們說,下課后大家到一年級的辦公室看一下這位老師,對比一下,和大家的意見有什么不同。
回來后,學生都笑了。有的說:“怎么和大家描述的不大一樣呢?”有的說:“以后要仔細觀察了。”有的說“我太固執己見了,也明白了語文老師的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