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的教案(精選11篇)
早的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利用多種認字方法認識本課7個生字,寫10個生字。
2、理解詩意,體會作者遇赦后乘船東歸的愉快心情。
3、有感情地朗讀,會背誦古詩。
教學建議:
759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省),行至白帝城遇赦,便乘船返回江陵。輕舟順流而下,迅捷無比;詩人心情暢快,喜悅有加。這首詩使用單純而豪放的語言表達了詩人豐富的情感,情景交融。教學時,可組織學生對照地圖,搜集、參考三峽的資料,看插圖,反復吟誦課文,體會詩人的心情。
朝、還、重三字是多音字,可以通過組詞區別字音。
教學準備:
字詞卡片、地圖或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出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嗎?誰能背一首?今天我們再學一首唐代詩人李白的詩《早發白帝城》。
板書課題。
教師介紹本詩的寫作背景: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夜郎在現在的貴州省境內,當時是個偏遠的地方。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個叫白帝城的地方。這時候傳來皇帝赦免他的命令,當時李白欣喜若狂,立即動身返回江陵,這首詩就是他離開白帝城的途中寫的。
引導學生說說對題目的理解。
二、讀詩認字
1、自由讀詩,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并用喜歡的方式解決。
2、指名讀詩,檢查識字效果。
三、明意悟情
1、小組內交流不理解的字、詞。
2、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全班交流。
3、結合看圖,理解整首詩的意思。
誰愿意說給大家聽一聽?
4、創設情境,配樂朗讀,引導學生一邊聽一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5、學生交流。
6、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7、師生評價朗讀。
8、指導背誦。
早的教案 篇2
一、教案背景:
1、小學
2、語文
3、一課時
4、課前準備:搜集有關魯迅和三味書屋的一些資料
二、教學課題:
《早》是義務教育六年制蘇教版《語文》第十冊的一篇精美游記,通過對三味書屋的陳述,臘梅花以及魯迅書桌上“早”字的來歷,描述教育人們要珍惜時間,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本文在寫作上有這樣兩個特點:一是寫景非常精彩。作者在第二和第五段寫了梅花。有味道的花香到看到的花的顏色、形狀,把臘梅具有的特點栩栩如生地描寫出來,字里行間充滿著喜愛、贊美之情。二是借物喻人。由臘梅的傾向純凈引出魯迅書桌上“早”字的來歷,進而講到了魯迅“時時早,時時早”的人格品質。臘梅清純的特點與魯迅的高潔人格品質,多有相似之處。
但由于本文是篇游記散文,有別于學生學到的其他課文。因此,如何讓學生既讀懂文本語言,又能在具體的感悟中領會到文本的核心價值,進而體會到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也是我們教學中的難點之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認識綠線內的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弄懂課文內容,并能說出作者寫梅花的用意。
2、過程與方法
(1)聯系具體語言材料弄懂課文內容和課文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通過品詞析句、聯系上下文、結合插圖等多種方法理解作者寫梅花的用意。
(3)通過朗讀訓練,想象魯迅小時候在“三味書屋”學習的情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課文,教育學生學習魯迅先生的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1、弄懂課文內容,并能說出作者寫梅花的用意。
2、了解作者為什么用“早”字做題目。
3、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
五、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今天的課文將把我們帶到浙江紹興魯迅先生早年求學的地方,三味書屋。通過預習,你了解了多少有關三味書屋的情況呢?學生先回答,教師總結介紹。
2、質疑:作者訪問的是三味書屋,為什么課題用“早”做題目?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了解大意。
2、自由讀文,提出疑問。
3、檢查讀書效果。
(1)字音:
釀
niàng
硯
yàn
塾
shú
曰
yuē
匾
biǎn
憩
qì
琥
hǔ
珀
pó(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
釀雪
子曰、詩云
對課
坐南朝北
花信風
停云小憩
冰清玉潔
二十四番花信風
(4)范讀課文,提出要求:邊聽邊想,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5)引導交流: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作者訪問三味書屋的時間、地點。第二段(第2——4自然段):介紹三味書屋的陳設。第三段(第5——8自然段):從梅花開得早想到魯迅先生書桌上“早”字的來歷。
(6)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
三)、局部切入、滲透學法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1)提問:作者什么時候,什么地點,做什么事情?
(2)使者畫出“三味書屋”的線路圖。
2、指名朗讀2——4自然段
(1)課文是怎樣介紹三味書屋的陳設的呢?
(2)討論:按照什么順序介紹的?介紹了那些陳設?方為順序:南墻上——東面鄭重——畫面前——東北角上陳設:匾、畫、先生座位、學生書桌
(3)教師引讀:(書屋朝西……東北角上……用過的一張)
(4)作者在這一段中,除了重點寫三味書屋的陳設,還寫了哪些內容?
四)、品梅、賞梅,感受“精神”
1、默讀課文5——8自然段
(1)畫出課文中寫梅花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含義。
(2)想一想:課文第5自然段和6——8自然段又怎樣的聯系?
2、找出課文中寫梅花的句子,讀一讀。
出示句子:邁進后園,臘梅開得正盛,幾乎滿樹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黃,黃里透綠,花瓣潤澤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點冰清玉潔的韻致。
(1)教師朗讀,以輕柔的語氣、贊賞的語調、舒緩的語速朗讀。
(2)從老師的朗讀聲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A:老是用贊賞的語氣讀B:梅花很美C:臘梅花的品格很高尚
(3)教師:你們體會得很好,誰來讀好這一段話,讀出贊美之情。
(4)引導學生評讀,指名幾位學生讀。
(5)集體有感情的朗讀第5自然段。
3、說說作者為什么要寫梅花。這一段和后面三段有什么聯系?
(臘梅開的最早,作者把臘梅花的清香、顏色、花瓣寫得那么美,以花喻人)
4、出示句子:從那以后,魯迅上學就再也沒遲到過,而且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了一生。
(1)“從那以后”中“那”指什么?
(2)魯迅為什么會遲到?
(3)體會:魯迅從小就嚴格要求自己,雖然是不得已才遲到的,但他還是牢記老師的教導,樹立了“時時早,事事早”的信念,并為此奮斗了一生。
5、出示句子: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學梅花,做“東風第一枝”。
(1)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陰)
(2)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要學梅花,學魯迅,珍惜時間,時時早,事事早。)
(3)再次討論作者為什么要寫梅花?
(梅花開的最早,而魯迅也時時早,事事早。以花喻人,用臘梅花開得早、冰清玉潔來比喻魯迅一生的品格。)
五)、課堂小結
1、說說課文為什么以“早”為課題?(從內容、中心看)
2、還可以用什么作為課題?(訪問三味書屋、東風第一枝)
3、閱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
六、教學反思:
本文描述了三味書屋的陳設、臘梅花以及魯迅書桌上“早”字的來歷。我的教案通過品詞析句、聯系上下文幫助學生弄懂寫梅花的用意,體會作者為什么以“早”作為題目,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學習魯迅先生的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并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深入到文本中,還可以閱讀魯迅當年在此讀書的情況資料。利用各種資料讓學生理解魯迅刻“早”的真正含義,使學生受到感染熏陶。
早的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
2、學會感恩,懂得表達對父母的愛。
活動準備:
《給爸爸的吻》繪本PPT、熊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引導幼兒說說生活中的爸爸是怎樣的?小朋友是怎樣對爸爸表達愛的?
教師:小朋友都有爸爸、媽媽,爸爸媽媽都很愛我們,我們也很愛爸爸媽媽。生活中的爸爸是怎樣的呢?小朋友有沒有給過爸爸吻呢?
二、講述故事《給爸爸的吻》。
1、學前過渡:教師展示熊圖片。
教師:小朋友們這是什么動物?你們喜歡熊嗎?
教師:這節課我們共同來聽一聽有關兩只熊的故事。
(鋪墊:小朋友認真聽,聽聽都出現了哪些動物)
2、分頁展示圖片請幼兒觀看,教師講述故事。
3、教師提問:
(1)這篇故事講的是什么呢?這兩只熊是誰和誰呀?
(2)小熊睡覺時爸爸想要一個吻,小熊有沒有答應?
(3)爸爸提到了哪些小動物給自己爸爸的吻?這些吻分別都是怎樣的?
(4)最后小熊有沒有吻自己的爸爸?
(5)聽完這篇故事后有什么體會呢?
三、爸爸的愛。
1、討論:
請幼兒分別說一說,生活中爸爸是怎樣對自己表達愛的,自己又是怎樣對爸爸表達愛的。
2、引導、鼓勵幼兒用語言和行動對自己的爸爸表達愛。
教師總結:除了人會愛以外,今天我們還了解到了動物之間的愛,是熊爸爸與小熊之間濃濃的父子之愛。無論我們在哪,其實我們一直都有爸爸和媽媽的愛保護著我們。這愛,在他們的目光中,談話里,更重要的是在他們的心里。如果小朋友們也愛爸爸媽媽,那么今天老師布置一個作業給大家,那就是回家后給爸爸媽媽一個吻,好不好。
活動反思:
《給爸爸的吻》是一本溫暖的親子故事。它的溫暖來自小熊的爸爸那柔和、細致和耐心的父愛。
幼兒繪本是幼兒園非常重要的教育材料,其中的內容充滿了童趣,情感,知識。我一定會繼續努力,努力學習如何繪聲繪色的講述故事吸引幼兒,還要認真理解圖畫書內在所蘊含的寓意并能讓幼兒在愉悅的氛圍中輕松、容易的領悟、接受。
早的教案 篇4
一、點名游戲:球寶寶找朋友
活動目標:
1、寶寶愿意開口說話,會說“大家好”或說出自己的名字。
2、體驗相互間的友好情感。
二、快樂寶寶:音樂游戲《小魚游》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的活潑、歡快,體驗小魚的快樂情趣。
2、激發寶寶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愿意跟著老師一起聽音樂做游戲。
三、聰明寶寶:玩彈珠
活動目標:
鍛煉寶寶五指的力量和靈活性,培養寶寶做事的耐心。
四、勇敢寶寶:套圈
活動目標:
1、通過走斜坡增加寶寶行走時下肢各關節屈曲的角度,發展寶寶的平衡能力。
2、培養寶寶不怕困難、勇敢拼搏的良好品質。
五、健康寶寶:育兒資訊《開發幼兒智力 從培養幼兒興趣開始》
早教,對于孩子以后成長的重要性,相信很多家長都知道了,怎么去培養可能都各有千秋。早期教育對于開發幼兒的智力是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的,下面給你提供一些小方法,讓你的寶寶也可以聰明過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智力高。一般說來,一個智力超群的幼兒,常具備有以下6個方面的特別之處:
六、再見寶寶:《再見歌》
活動目標:
1、能用點頭、揮手,飛吻等動作說再見。
2、知道離開時要說再見。
教師與寶寶、家長一起唱:再見了!再見了!寶寶再見了!再見!再見!再見!再見!寶寶再見了!
開發幼兒智力 從培養幼兒興趣開始
早教,對于孩子以后成長的重要性,相信很多家長都知道了,怎么去培養可能都各有千秋。早期教育對于開發幼兒的智力是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的,下面給你提供一些小方法,讓你的寶寶也可以聰明過人。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智力高。一般說來,一個智力超群的幼兒,常具備有以下6個方面的特別之處:
一是感知和觀察力敏銳、精確,容易發現,辨別各種事物之間的細微差異。例如有10只兔子,觀察力較強的幼兒很快能指出其中哪一只兔子耳朵稍長些,哪一只兔子較短些;而觀察力一般的幼兒,則不易辨別出來。
二是記憶力好,不僅記得快、記得準、記得牢,而且能很快回憶,正確運用。例如背漢語成語,不僅能很快記住,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還能正確使用。
三是富有想象力,不僅能將所見所聞之事基本正確無誤地表達出來,而且還能把各種事物的形象加以改造,重新組合成新的形象。
四是思維能力強。思維活動不僅敏捷,迅速,而且還有較強的創造力。例如4個猴子搬運一張桌子,路上突然遇到大雨怎么辦?聰明的幼兒會回答:“躲在桌子底下邊躲雨邊搬桌。”
五是實踐能力強。不僅認識能力強,而且實踐能力也強,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心靈巧”。
六是語言發展較完善,能較完整、準確地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想,對識字和閱讀也開始得較早,學得較好。
所以,對幼兒的智力開發,也應從以上6個方面去發掘和培養,而且還必須從培養幼兒的興趣著手,以其能接受為前提,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動力。
早的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地朗讀課文,學會生字新詞,并能理解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并能試背描寫梅花的句子。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閱讀、思考,能聯系上下文說說作者為什么要寫梅花,能按順序對照插圖介紹三味書屋的陳設。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閱讀中感受魯迅先生那種“為革命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一生”的偉大精神,樹立起珍惜時間的觀念。
學習過程:
一、激發興趣,談論“早”
1、出示: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早成材。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2、設問:這三句話都是告訴我們要怎樣?
3、揭示課題《早》,齊讀
4、讀生字、讀課文
5、教師歸納小結:為什么要用“早”做課題?課文是從那些方面緊扣“早”來寫的?
二、賞梅
1、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那些段落寫梅?
2、有感情朗讀,課文從哪三個角度描寫了梅花?,找出對應句子。
3、作者對于臘梅是懷著怎樣感情的?
4、有感情再朗讀,先個別讀,再齊讀。
5、你能合上書本背誦出來嗎?試一試。
6、歷來有許多名人吟頌梅花,它還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被稱為“群花之魁”,想想有那些吟頌梅花的詩句?
7、背誦《墨梅》、《卜算子 詠梅》
8、從課文和剛才的詩句中你品位出梅花有那些品質?
三、品 “早”的來歷
1、內容過渡:梅花早,魯迅也早啊,他還在他的書桌上刻下了一個“早”字呢?這個“早”字有何來歷呢?
2、第幾小節寫了“早”字的來歷,有感情朗讀匯報,復述“早”字來歷的故事。
3、學生介紹魯迅生平和故事。
4、出示毛澤東對魯迅的評價。
5、我們要學習魯迅的哪些品質?
6、學習魯迅勉勵自己珍惜時間的名言(3句)。
7、文中也有一段話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你知道是哪一句嗎?
8、古今中外,也有許多勉勵我們珍惜時間的佳句,你知道有哪些嗎?(生交流)
四、游“三味書屋”
1、課文除了寫臘梅,寫“早”字的來歷外,還寫了什么?
2、“三味書屋”原名“三余書屋”,介紹“三余書屋”。
3、朗讀第3小節,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其內部陳設的?
4、拓展遷移:學習作者按方位順序介紹三味書屋的方法來介紹我們的教室。
五、總結課文,
作者由三味書屋引出蠟梅,由臘梅的清香純凈、早,引出魯迅書桌上“早”的來歷,進而彰顯魯迅“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一生”的人格品質,梅花的品格之高潔,魯迅的品德之高尚,有人說,魯迅就像梅花,一朵永不凋謝的梅花。希望同學們也能像魯迅先生那樣,做梅花,做一朵永不凋謝的梅花!
教學反思:
以往上一節語文課,尤其是要上好一節公開課,備課真的是一件很令人頭痛的事。因為認真,備的都是詳案,環環相扣,字斟句酌,力求天衣無縫;因為擔心課上不知道自己應當說些什么,連學生的回答、回答之后老師的評語都一字一句寫下——卻沒有考慮過,學生一定會這樣回答嗎?于是當“劇本”完成,表演開始,便十分吃力(還要貌似輕松)地、想方設法(還要不露痕跡)地將學生往自己事先設好的“轂”中趕去,步步為營,著著緊逼,手中的那根線越收越緊,緊到不但讓學生喘不過氣來,教師自己也呼吸困難、輾轉無策。
一連幾次的失敗,讓我開始思考自己的教學,如饑似渴的學習,讓我漸漸懂得課堂上無需預設的精彩,開始追求“不可復制的高峰體驗”。
走進課堂,教師心中應當有最起碼的預設,粗淺的,大概的,有一個輪廓即可,無須精致細密,因為課堂本來就是自然生成的產物,不是你想它怎樣它就會怎樣。當一場對話即將展開,當一次思想的旅程即將開始,風景就是我們所未曾見過的,精彩也是無法期待和預料的,也許會翻山越嶺,也許會跋山涉水,也許有小橋流水,也許是大漠荒煙,有多大的力量,我們就能夠走得多遠,有多會欣賞的眼睛,我們就能夠領略到多美的風光——而這一切,我都無法預設,我只能和學生一起,身不由己地向前走去。
在這節課之前,我做了很多工作,像講故事一樣去介紹《少年閏土》、《祝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去講解魯迅這個人,讓學生留下魯迅錚錚鐵骨的形象很重要。我也搜集了很多有關于魯迅和三味書屋的資料供上課時用,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更有助于他們了解魯迅、領悟臘梅精神。
課堂上學生的發言還是很活躍的,在充分感知臘梅特點的基礎上,感知魯迅的“早”。出現了一個小插曲,我本想解釋一下“冰清玉潔”的,可學生說已經學過,葉欣就是個冰清玉潔的白衣天使。是啊,出現在那個單元的詞語練習中!于是又有學生插話:魯迅不也是個冰清玉潔的人嗎?魯迅和蠟梅一樣冰清玉潔。真是一群可愛的孩子,我怎么就沒想到呢?
生成的不一定全都精彩,但生成的一定全都是真實存在的!
早的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與爸爸媽媽合作嘗試運用各種蔬菜、水果、自然材料等制作蔬菜水果造型服飾。
2、通過親子間的合作,增進親子感情。
【活動準備】
1、常見的各種蔬菜、水果,如青菜、藥芹、小番茄、白菜、香蕉、金橘、長豆、柚子皮、茄子等。
2、自然材料:如松果等,以及畫報、掛歷紙、各種包裝袋、繩子等。
3、幻燈片:蔬果舞會。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穿上蔬果制作的服裝跟著音樂上場,請幼兒說說今天老師漂亮嗎?
2、教師邀請幼兒與老師一起進行時裝表演。
3、在走時裝表演的過程中,請幼兒說說老師的蔬菜裙子是用什么蔬菜制作的。(如果孩子不知道蔬菜的名稱,可以利用家長資源,請孩子問問自己的爸爸媽媽)。
提問:我們還可以用什么蔬菜做裙子?(藥芹、香菜等)孩子回答后,教師可以現場示范一下用蔬菜做裙子的方法。
二、交代要求,親子合作制作蔬菜水果造型服飾。
1、師:今天李老師也請我們的小朋友和你的爸爸媽媽合作制作蔬菜裙子。我們小朋友可以請爸爸媽媽幫你拉好繩子,然后我們小朋友自己動手選擇自己喜歡的蔬菜來制作裙子。
2、幼兒與爸爸媽媽一起合作制作蔬菜水果造型服飾。
3、教師在孩子與家長制作的蔬菜裙子的過程中播放蔬果服裝幻燈片,供孩子和家長參考。
4、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孩子做好蔬菜裙子后,還可以和爸爸媽媽制作蔬果項鏈、帽子、衣服等。
三、蔬果舞會表演。
幼兒跟隨音樂進行蔬果服裝造型表演。
早的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五個生字, 正確讀寫“白帝城、江陵、猿聲”等詞語。
2、朗讀、背誦并默寫古詩。
3、學習利用注釋,展開想象,讀懂古詩。
4、理解詩句意思,想像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詩句,感受詩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重點詞句,讀懂古詩。
教學方法
直觀法、合作學習、情境感受。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讓學生課前查閱與這首古詩相關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背誦《絕句》,說說詩意。
2、回憶上節課學習《絕句》的方法,.課件展示學習步驟:
⑴熟讀古詩
⑵理解詩意
⑶想象意境
⑷練習背誦
3、師:今天,我們繼續用上一節課的學習方法學習一首唐代詩仙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二、學生利用課前查閱的資料簡要介紹作者李白,教師加以補充。
三、解題
師:這首詩的題目《早發白帝城》,誰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發:出發。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慶奉節城東白帝山上,位于長江三峽一帶。城居高山,地勢險要。(.課件展示地圖)
四、指導自學
課件展示自學要求:
1、自學生字詞,自由朗讀本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利用注釋讀懂本詩,體會詩中流露出詩人怎樣的心情;
3、畫出不理解的地方,通過查閱工具書,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五、小組合作學習
1、匯報各自自學情況;
2、將不懂的問題在小組內提出,通過結合各自課前查閱的資料一同解決問題;
3、體會詩人當時的心情。
六、匯報自學情況
1、指名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匯報朗讀。
2、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內容?
3、從一二兩行詩中,你讀懂了什么?(詩人從哪里出發、要到哪里去、距離多遠、需要多少時間?)復習“夸張”手法的運用。
4、這兩行詩是什么意思?(早晨離開了仿佛在彩云中間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導朗讀一二行詩。
6、你對后兩行詩是怎么理解的?
7、這兩行詩表現了行船之快,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輕松、愉快)
8、指導朗讀,學生試讀。
七、體會詩人心情及詩歌意境
1、利用課前查閱的資料交流:為什么詩人會覺得船行得特別快?(順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為如此,所以詩人在第一句就寫道“朝辭白帝彩云間”。為什么詩人說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間呢?(地勢高;作者心情高興。)
3、展開想象:詩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會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詩人順流而下,行船經過三峽,見到長江兩岸奇麗的景色時,那種欣喜的樣子嗎?學生自由描述。
4、讓我們一起來感受詩人喜悅的心情吧!.課件播放音樂,學生帶表情齊聲朗誦。
5、背誦。
剛才老師發現這首古詩同學們讀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學已經會背了。下面請所有能背的同學背給大家聽聽。
老師也想當場背一背,邀請剛才沒背過的同學和我一起來,行嗎?
八、總結
這首詩通過對行船的輕快和沿途壯麗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重獲自由后輕松喜悅的心情。整首詩氣勢奔放,情景交融,極富浪漫主義色彩。
九、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古詩。
2、課外找一兩首李白的詩讀一讀、背一背。
早的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物體之間的一一對應的關系;
2、在操作及游戲活動中,感受對應的關系;
3、樂于參與集體游戲活動。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小兔吃蘿卜”,三把椅子,三個水杯;
2、學具準備:“小兔吃蘿卜”;方向盤(大、小)每人一個;大小呼拉圈各1個。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教師:今天呀,有三只小兔子要到我們班來做客,小朋友們高興嗎?現在,我們就去把它們請來好不好?去小兔子家要經過一座小橋,下面就請小朋友們輕輕地走到橋上。
2、集體活動
老師出示教具“小兔”,示范將小兔子按從大到小的排列。
客人來我們家,我們首先要請客人坐下,老師這里準備了大大小小的椅子,那么哪只兔子坐哪把椅子最合適呢?最大的兔子身體大,就坐大椅子;比較大的兔子身體小一點,就坐小一點的椅子;最小的兔子身體最小,就坐最小的椅子。
小兔子們一路走來口渴了,我們是不是還要倒水給它們喝呀?(是),老師變出三杯大小不同的水杯中,依次提問幼兒最大的兔子、比較大的兔子、最小的兔子喝哪個水杯最合適。請幼兒到前面來提出,表揚表現好的幼兒,并貼上一朵小紅花。
現在,小兔子們要開飯了,大大小小的蘿卜可真好吃呀!可是哪只兔子吃哪個蘿卜最合適呢?
下面,就請小朋友們幫忙,最大的兔子吃最大的蘿卜,比較大的兔子吃比較大的蘿卜,最小的兔子吃最小的蘿卜。
小結:剛才,小朋友們表現的都很好棒!
3、游戲活動
下面我們來玩一個“小司機”的游戲,好不好?
老師這里有大小不同的方向盤,還有大小不同的停車場,老師發給每人一個方向盤,音樂響,你們 就把自己的汽車向前開;音樂停,就找對應的停車場停下,大方向盤停在大停車場,小方向盤停在小停車場。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早的教案 篇9
教學目標與要求
1.讓學生了解中晚唐社會現實在詩歌中的大致反映.
2.了解杜牧詩歌中表現出來的詩人對統治者的不滿和諷刺,對人民疾苦同情的情懷.
3.學習詩歌中象征手法的運用.
一、導入
以溫習《阿房宮賦》導入課文,由此介紹作者.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文宗大和時中進士后,曾為黃、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過司勛員外郎、中書圣人等官。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終未能施展抱負。
他的詩、賦和古文都極負盛名,而以詩的成就最高,后人稱為「小杜」,以別于杜甫。又和李商隱齊名,并稱「李杜」。杜牡以七言律絕見長,俊爽圓淳,并能寓諷喻、感慨于景物之中。他自稱“苦心為詩,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不涉習俗。不古不今,處于中間”。詠史詩成就頗高,其中多有詩人深沉的歷史感。
《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江南春》:千里鶯鳴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二.研討詩歌
1、請一位同學朗讀詩歌。
2、范讀詩歌。
3、指導全體學生朗讀詩歌。
4、自讀詩歌,了解詩意,同桌之間可以互相討論,然后思考下面問題。
(1)秋高氣爽時節,本是大雁翱翔長空、無拘無束之時,可詩中卻用“驚”“哀”來形容雁兒,為什么?
明確:因為有胡人拉弓控弦射雁。
(2)問題二:頷聯中,詩人寫漢代的“仙掌”、“長門”,有什么作用?
明確:起到烘托作用。清涼的月色映照著宮中孤聳的仙掌,在這靜寂的畫面上飄過孤雁飄渺的身影,失寵者幽居的長門宮,燈光暗淡,在這種氛圍中傳來幾聲失群孤雁的哀鳴。這樣就把大雁失群后那種凄涼的景象描寫出來了。
(3)問題三:本來春回大地,正是雁兒飛回家鄉的好時節,可詩人為什么勸雁兒留在南方?
明確A.胡人的騎兵還紛紛布滿金河一帶
B. 雖然南方人煙稀少,但是食物充分,菰米和莓苔處處都有。
(4)問題四:綜觀全詩,可以看出作者對這些流離失所的雁兒們持什么態度?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請說出理由。
明確:對這些雁兒們是深切同情的。從“須知”“豈逐”可以看出,這是一種在無可奈何中發出的勸慰和囑咐。哀憐大雁的驚飛離散,想到它們異日的無家可歸。這是對流離失所的邊地人民無微不至的關切。“須知”“豈逐”,與其說是對雁兒們的深情囑咐,更象是對邊地流民的勸慰與囑
咐。
5、關于題目和寫作背景
唐武帝會昌二年八月,北方回紇部族大舉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擄掠,邊地人民流離失所,痛苦不堪。詩人當時在黃州任上,聽到這個消息,對邊地人民的命運充滿關切。八月是大雁開始南飛的季節,詩人目送征雁,觸景感懷,因以“早雁”為題,托物寓意,以描寫大雁四散驚飛,喻指飽受騷擾、流離失所的邊地人民而寄予深切同情。
6、指導學生課內完成背誦。
三、結語
通過學習這一首詩,我們可以知道,杜牧筆下的早雁是有寄托的。他表面上是寫雁,實際上是寫人,即把逃避回紇南侵的邊地寫作四散的早雁。這是象征的表現手法。全詩通過寫邊地人民的苦況,既有對人民的同情,又隱含著對朝廷未能抵抗強敵、安撫百姓的不滿,表現了強烈的現實批判性。
四、布置作業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
思考:杜牧這首詩采用了“托事于物”的象征手法,稱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盡而意有余”的名篇,請你根據當時的背景,鑒賞這一首詩,說說詩人欲抒發什么感情?
(附:這首詩是作者于宣宗大中四年(850)將離長安到湖州(即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任刺史時所作。樂游原在長安城南,地勢高敞,可以眺望,是當時的游覽勝地。杜牧不但長于文學,而且具有政治、軍事才能,渴望為國家作出貢獻。當時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員外郎,投閑置散,無法展其抱負,因此請求出守外郡。對于這種被迫無所作為的環境,他當然是很不滿意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寫下此詩。
五、板書設計(略)
早的教案 篇10
早教方法一:
要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這一時期寶寶的詞匯已經非常多,能夠聯系說兩句話,有時還會嘮叨不休,好奇心使他經常會問“為什么”。父母這時要耐心,并要有問有答,而且要用簡練的,孩子能聽懂的語言來回答孩子,如果遇到不知道的問題,要和孩子一起翻閱書籍或問他人,千萬不要為了應付而亂說。
特別建議:
如果孩子提出一些奇怪的問題或作出調皮的事,父母處理的態度應耐心而有靈活性。
早教方法二:
識別大小,形狀和顏色。這一時期的孩子,已經有了區別各種顏色和大小形狀的概念。日常說話時,可有意把形容物體大小、形狀和顏色的詞強調說,無形中在寶寶的頭腦里形成一些概念,再拿畫筆或卡片,積木等教孩子認識色彩,知道最基本的幾何型,如方,圓等,并對物體的大小有一定的比較。這樣,孩子的大腦便會越來越發達,智能會得到迅速的開發。
特別提示:
孩子的學習能力永遠超出父母的想象。
早教方法三:
多讓寶寶做運動,要讓孩子運動身體,不要只局限于戶外,家里只要有條件,也可以讓孩子在室內做幼兒體操。床上運動對孩子也很有好處。如前后翻滾等。讓寶寶的運動能力和智能同步發展。總之,身體鍛煉可因地制宜,不必拘泥太多,但要注意寶寶的安全。
特別提示:
不要隨便許諾,不要哄騙孩子。
早教方法四:
鍛煉手指能促進大腦發育。這么大的孩子可以學著做一些簡單的小手工。如,可以教他結繩結,讓他學會多種打結方法。還可以教寶寶學會拿剪刀,用剪刀剪紙片。正確使用剪刀可以鍛煉寶寶手指肌肉的力量,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在家長監護下進行。
特別提示:
只要孩子精神好,不必因孩子吃得少而擔心。
早的教案 篇11
見面問好:我們喜歡你
活動目標:知道自己的名字,聽到點名后有應答。
活動過程:
1、接待。
教師熱情接待寶寶,與寶寶及家長交流問候。
2、點名。
教師邊拍手邊念問答歌:“,在哪里?”被點到的寶寶向大家問好:“在這里,我是,大家好。”大家同時向寶寶問好:“你好,我們喜歡你。”
指導要點:家長鼓勵寶寶聽到點名后,大膽走向教師。對于膽小的寶寶,家長可牽著寶寶走向教師。
手指游戲:五指歌
活動目標:鍛煉手眼協調能力及小肌肉活動的靈巧性。
活動過程:教師念《五指歌》,家長指導寶寶隨兒歌內容逐一打開五指。
親子游戲 :大風和樹葉
活動目標:鍛煉反應能力及走、跑動作的協調性。
活動過程:聽信號在一定范圍內四散走、跑交替。
指導要點:在追逐中,家長用語言提醒寶寶不要相互碰撞。
聰明寶寶:粘貼樹葉
活動目標:學習正確使用膠棒的方法,養成良好的收放習慣。
活動材料:膠棒、紙、各種樹葉。
活動過程:根據樹葉的外形特征想象粘貼出不同的動物。
指導要點:家長啟發寶寶說說樹葉像什么,根據想象指導寶寶自己粘貼出相應的動物。
開心時刻:模仿小動物
活動目標:愿意參加到活動中,感受活動的快樂。
活動材料:用樹葉粘貼的各種小動物,音樂。
活動過程:按照粘貼的動物形象模仿做相應的走、跳、飛、游等動作。
指導要點:家長和寶寶共同游戲,激發寶寶參與的興趣和欲望。
朋友多多:小講臺
活動目標:培養大膽表達的能力,建立自信。
活動準備:紅花小貼片。
活動過程:
1、教師手搖鈴鼓,邊唱歌邊示意家長帶寶寶坐到墊子上。
2、教師指著小講臺問:“你們看這是什么?漂亮嗎?請寶寶們站到講臺上,大聲說出自己的名字、幾歲了,說完后從滑梯上滑下來。誰先來?
3、鼓勵寶寶依次走上小講臺,為完成介紹的寶寶獎勵小紅花。
指導要點:家長要鼓勵寶寶大膽走上講臺,說出自己的名字和年齡。對于膽小的寶寶家長不要著急,第一步先鼓勵寶寶站起來,幫助他說出自己的名字和年齡,慢慢地再讓寶寶自己說。
能干寶寶:糖果多多
活動目標:練習粘貼的方法,訓練手眼協調能力。
活動準備:團好的彩色皺紋紙團,制作好的瓶狀彩制紙。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瓶狀的彩制紙,引導寶寶觀察: “這是什么?里面可以裝什么?”
2、教師出示彩色皺紋紙團,演示用膠水將紙團粘到瓶子上的方法。
3、寶寶在家長的指導下粘紙團,完成后把作品展示在展板上。家長帶寶寶一起欣賞,看哪個瓶子里的“糖果”最多。
指導要點:家長要提示寶寶一個挨著一個粘,這樣才可以粘盡可能多的紙團。
唱唱跳跳:小青蛙
活動目標:增進親子感情;感受兒歌的節奏;練習跳的動作。
活動準備:優美、舒緩的音樂。
活動過程:
1、教師示范念兒歌,請家長帶著寶寶拍手念兒歌。
2、寶寶和家長跟著教師邊念兒歌邊游戲。
“小青蛙,呱呱呱,肚子餓了,呱呱呱。一跳跳,二跳跳,三跳跳,四跳跳”:家長托著寶寶的手臂原地一句一跳;
“抓到害蟲吃飽了”:家長抱起寶寶轉一圈;
“噓——滑下來”:家長快速將寶寶滑落。
指導要點:
1、家長托寶寶手臂跳時注意握緊寶寶雙臂。
2、寶寶從家長身上滑落時,家長注意用雙手拖住寶寶的后背,以免寶寶摔傷。
親子游戲:小蕩床
活動目標:發展大腦平衡覺;感受在空中搖擺的快樂。
活動準備:床單。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床單,向家長講解玩法,并請一名家長上前示范。
2、家長分別站在床單兩端,將床單打開,讓寶寶平躺在里面,家長抬起床單四角隨兒歌有節奏地擺動。
3、教師蹲下與寶寶說“再見”,鼓勵寶寶下次再來。提醒家長帶領寶寶到戶外自由活動。
指導要點:擺動時家長動作幅度要適宜。
附兒歌:《小蕩床 》
小床單,真奇妙,寶寶躺著笑一笑。媽媽擺,爸爸搖,樂得寶寶哈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