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練習題(通用13篇)
《白楊》練習題 篇1
一、看拼音寫詞語
gé bì jiè xiàn qīng xī jiè shào
(戈壁) (界限) (清晰) (介紹)
xīn jiāng fǔ mō xiàn rù biǎo bái
(新疆) (撫摸) (陷入) (表白)
二、組詞
疆(新疆) 析(透析) 渾(渾濁) 介(介紹) 辯(辯論)
僵(僵尸) 晰(清晰) 揮(揮手) 階(臺階) 辨(分辨)
清晰(清除)(模糊) 堅強(剛強)(軟弱)
四、縮寫句子
1、小小的爭論打斷了爸爸的思路。縮:爭論打斷思路。
2、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縮:嘴角浮起微笑。
五、讀句子,給畫線部分換一個意思相同的詞
1、狂風卷著沙土襲來時,天和地都呈黃色,好像一個整體。(渾黃一體)
2、老師在我的頭上用手輕輕地按著并來回移動時,我總覺得那是媽媽的手。(按動)
3、 戈壁灘上的一行白楊樹高聳直立,清秀美麗,非常引人注意。(高大挺秀)
六、下面哪一組沒有錯別字,在后面打“√”,在錯字下面畫“ ”,改在括號里。
(1)“混”黃一體 高大挺秀 茫茫戈壁 (渾)
(2)風“砂”雨雪 界限清“析” 飛快閃過 (沙、晰)
(3)撫模孩子 望著窗外 一絲微笑 (√)
(4)陷入沉思 舉著雨傘 新疆戈壁 (√)
七、選詞填空。
分辯 分辨
(1)到處渾黃一體,很難(分辨)出哪里是天,哪里是地。
(2)他寧愿自己受委屈,也從不(分辯)。
頑強 堅強
(3)遇到困難要(堅強),不要被困難嚇倒。
(4)在激烈的比賽中,他(頑強)拼搏,終于奪得了冠軍。
八、改變句式。
(1)哪有這么大的傘!
把感嘆句改為陳述句:沒有這么大的傘。
(2)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把設問句改為陳述句:爸爸不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九、思考回答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1)爸爸“微笑”是因為 幾棵小樹正在生長。
(2)課文再一次通過父親神情的變化來表現(xiàn)出白楊樹的頑強。
十、讀下面的句子,用加點的詞語寫句子。
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不管遇到大風還是暴雨,不管遇到冰雹還是洪水,你們總是不肯不肯離開崗位。
《白楊》練習題 篇2
默讀課文,討論:
問題(1):從爸爸介紹白楊的話里可以看出白楊有哪些特點?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爸爸“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問題(2):課文在表達上有著什么樣的特點?
回答(1):白楊樹直、不軟弱、不動搖就是白楊樹的特點。從“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可以體會到爸爸“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回答(2):課文主要是使用的對話的形式寫的。用對話引入主題。
問題:文中有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如:“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把它們找出來,仔細體會,再抄下來。
回答:1.“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
2.“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雪雨,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3.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wèi)士出神。
《白楊》練習題 篇3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一位在邊疆工作的父親回到內(nèi)地接將要上學的孩子,在返疆的旅途中向孩子們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借以表達自己扎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發(fā)芽、成長。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邊疆建設者的高尚品格。
在教學本課時,我主要采用以讀促悟的方法,首先,我讓學生認真讀爸爸說的有關(guān)白楊的一段話,“白楊樹從來都是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兒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然后,讓學生仔細分析這段話,一共有幾句,分別說了白楊樹的什么特點?學生經(jīng)過朗讀,理解進行總結(jié),最后再節(jié)流,說不到位的地方,老師引領加以點撥。這樣,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對白楊樹的認識也就更加深刻。
在課文的最后一段的學習中,對“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由于學生對高大的白楊樹身邊的幾棵小樹并不難理解,難理解的是這句話背后的含義,為了降低對爸爸借白楊抒發(fā)自己情感的`理解難度,我巧妙地引導學生,邊疆需要像爸爸一樣的邊疆建設者,這里僅僅說的是小樹嗎?學生馬上領悟,這里是指的爸爸身邊的孩子,還有很多像爸爸一樣,自己扎根邊疆,也讓孩子繼續(xù)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
不足之處,本文的教學,由于沒有把握好時間的分配,其實,還應該讓學生進行課堂小練筆,讓學生真正領悟“借物喻人”的寫法,能夠達到學以致用。
《白楊》練習題 篇4
師:同學們,有這樣的一種樹,它沒有松柏那樣的傲雪凌寒,也不像垂柳那樣的婀娜多姿,但是它能夠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傲然挺立,贏得人們的尊敬和贊美。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講述的就是這種樹,大家一起讀課題。
生:白楊。
師:這是一種生長在東北和大沙漠里的樹,我們南京的孩子可能不太熟悉它。我們一起來看看圖吧!這就是白楊樹。你能用哪些詞語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白楊樹。
生:我看到的白楊樹高大挺拔,無論怎樣大的風都不能把它吹斷。
生:我的感覺從下面往上看,白楊樹高聳入云,像一個巨人一樣。
生:我覺得白楊樹非常的青翠,非常的茂盛。
師:在你們的眼中,它是一種非常漂亮的樹。在西去新疆的列車上,有一位爸爸,他是怎樣向他的孩子介紹白楊樹的,誰愿意來讀一讀,你來讀。
生: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師:讀得真好,特別是“粗壯”這個詞讀得很有感情。同學們,讀了這段話,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對白楊樹的認識遠沒有這位父親來得深刻。那我們就和他們一起坐上西行的列車,一起看一看白楊,把它看清楚,看明白。下面請同學們把課文讀通順,如果遇到不認識或不理解的詞語就把它圈劃下來,讀完了還要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開始讀。
(生自讀課文,讀完后交流,理清文章的脈絡)
…………
師:同學們,剛才你們讀了一遍課文,我有一個問題要問問你們,這篇課文的題目叫做《白楊》,那作者是不是就真的只想寫白楊呢?
生:不是的,這篇課文的作者是想通過白楊寫自己對兒女的感情。
師:有沒有不同意見?
生:白楊有一種堅強、不軟弱、不動搖的精神,作者是想通過白楊,讓我們知道,我們也應該像白楊一樣堅強、不軟弱、不動搖。
生:書上寫了,白楊樹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兒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這一方面是贊揚白楊樹,另一方面是贊揚在新疆工作的人員,他們是多么的辛苦。
師:你想得真多,說明你對這方面的知識已經(jīng)有所了解了,課外的知識很豐富。同學們再想想,課文有沒有把它直接寫出來呢?
生:作者是想通過白楊,表白自己的心。課文里有一段話,(生讀文)“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師:同學們,你們很會抓這些特殊段落,進行學習。在這里,作者好像是在寫白楊,但是又像是在寫其他的更深的東西,除了寫白楊樹,還在寫什么呢?
生:寫的是“爸爸”。
師: 同學們,寫白楊也是為了寫“爸爸”,誰知道這樣的寫作手法是什么手法?
生:以物寫人。
生:我覺得應該是以物喻人的方法。
師:挺不錯的,我們同學基礎知識掌握得挺好。作者是以物喻人,這種方法我們也可以說是托物喻人。
課文分析到這里,同學們對整個文章的脈絡已經(jīng)很清晰了,你們能不能根據(jù)這三個標題給課文快速地分段。來,試試看。
(生讀文,交流)
…………
師:咱們每讀一遍書,都要有一遍的收獲,都要有一遍的發(fā)現(xiàn)。好,剛才大家讀書時,自己勾畫了許多詞,讀書時還要學會提出新的疑問,這樣才能促使我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學到更多的知識。下節(jié)課,我們再交流大家畫下來的詞句。好,讀書咱們就讀到這兒了。
…………
師:課后,大家還要看看課文后面的“閱讀鏈接”,也可以查閱相關(guān)資料,大家就能走進“爸爸”的生活背景,走進新疆建設兵團,就能讀懂課文的第三部分了,也能知道作者是如何托物喻人的了。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下課。
【點評】:
以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理念在這節(jié)課中得到較好的體現(xiàn):1、重視研究學生的已有認知,教學貼近學生的實際。程老師的教學比較樸實,沒有過多的形式和富于變化的方法,但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引領學生、促進學生的場面隨處可見。教師引導學生觀看白楊樹的圖畫,主要基于以下幾方面考慮:一是南京學生留心觀察過白楊樹的學生不多,因競賽的特殊原因,學生課前預習和收集資料的時間有限;二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喚起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三是將學生對白楊樹的直觀感受和作者的評價進行對比,為感悟文章中心做了鋪墊。看圖說話的過程也是學生積累和運用語言的過程。2、重視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有機滲透表達方法。課程標準對第三學段學生提出的要求是“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選入課本的文章,應該說在布局謀篇、表達技巧等方面都有突出的特點,且大都具有示范性。教師不是直白地告訴學生借物喻人的寫法,而是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有機滲透寫作方法,引導學生從表露的內(nèi)容向隱藏的內(nèi)容分析開掘,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nèi)在品質(zhì)。學生一旦掌握了基本的寫作方法,就能在自主閱讀和習作中遷移運用。3、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引導學生拓展學習。一節(jié)課的結(jié)束也意味著新的學習的開始,教師激發(fā)學生課外探究欲望,不僅僅是深化學生的認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程老師下課前給學生布置了關(guān)注“閱讀鏈接”的任務,實際上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注意課文前后的聯(lián)系,關(guān)注課內(nèi)外的收獲,引發(fā)學生更多地思考,也為進一步學好課文打下基礎。“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只有不斷拓寬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課堂才能源源不斷地注入生命的活水,這“活水”,將引領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天地中,向更高層次邁進。
《白楊》練習題 篇5
案例背景:
《白楊》被安排在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北京版普通)教材中,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了解白楊的特點,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對下一代的希望。其中,我把了解白楊的特點,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思想感情作為教學重點。體會爸爸對下一代的希望作為教學難點。本篇課文典型的寫作特點就是借物喻人,以神態(tài)描寫為主線,結(jié)構(gòu)全篇,在課文中幾次出現(xiàn)描寫人物神態(tài)的句子。為了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讓學生扎住不同人物對白楊樹的特點的理解,從而發(fā)現(xiàn)幾個人對白楊樹認識的不同,進一步了解“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從而抓住課文的重點。與此同時,讓學生劃出爸爸神態(tài)的變化,重點體會兩個“沉思”,從而突破難點。
課程片段:
生:齊讀下列詞語
戈壁、撫摸、介紹、表白、敘說、昏黃一體、高大挺秀、
師:高大挺秀什么意思?
生:高又大。
生:應該是向上的。
師:在本篇課文中“高大挺秀”是用來形容什么的?
生:讀文中句子“每隔幾秒鐘,從窗口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是作者對白楊樹的描寫。
師:我們能把高大挺秀換一個詞語嗎?
生:高大挺拔。
師:非常好!大家一起讀一讀這兩個詞語,體會這兩個詞語的不同。
生:高大挺秀有秀氣的意思,應該是說白楊樹長得比較細又高。
生:高大挺拔更強調(diào)向上。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不同的詞語所描寫的特點各有不同,那你們見過白楊樹嗎?白楊樹留給你們怎樣的印象?你覺得這兩個詞語那個更貼切,或者用別的詞語來形容。
生:……
師:同學們,這是白楊樹留給你們的印象。那文中的主人公分別對白楊樹有怎樣的印象呢?請你拿筆用“——”劃出白楊樹的特點。
生:(默讀課文,動筆劃。)
匯報:作者: 高大挺秀
兒子和小女兒: 高 大 直
爸爸: 直、高 生命力強、適應能力強 堅強
師:分別讀一讀這四個人對白楊樹特點的不同理解,有什么不同?
生:作者、兒子和女兒說的是白楊的外表,而爸爸不是。
師:那爸爸說的是白楊的哪些方面呢?
生:(讀第十三自然段)體會爸爸說的話。
……
(結(jié)合第1、15、16自然段理解爸爸的話。)
……
(讀第十七自然段,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說法。)
……
(找到文中兩次出現(xiàn)的“沉思”,進一步體會爸爸兩次沉思的不同,加深對文中重難點的理解。)
分析:
為了讓學生從抓住白楊的特點來理解課文,我從兩個詞語的區(qū)別,引出對白楊樹的特點的描寫。然后從不同人的不同角度歸納白楊樹的特點,包括學生對白楊樹的印象,從而體會爸爸的描述的不同,了解爸爸話語中的深刻含義,從而讓孩子們體會到爸爸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對下一代的希望。這樣的設計輕松的把學生帶入課文情景中來,開始探索白楊樹的特點,體會父親的話。
《白楊》練習題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使學生掌握本課生字詞。
2、通過閱讀教學,使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思想感情,并在理想情操方面受到初步的鼓勵。
3、引導學生從感性上領會課文中心思想,體會作者借物喻人,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通過了解白楊的特點體會爸爸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借物喻人、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齊讀課題,板書課題。
2、你們見過白楊嗎?請結(jié)合文中的圖簡單介紹一下白楊。
3、我們都預習了課文,你們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嗎?
二、了解白楊特點,析句悟情
4、爸爸是怎樣介紹白楊的呢?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找出爸爸介紹白楊的自然段。
5、指名讀這一段,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討論:從這一段里你們知道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6、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直
適應性強
生命力強
7、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這是本文的重點之一,認識白楊的特點為后文認識建設者們響應黨的號召,克服困難建設邊疆的精神作鋪墊)
8、這棵白楊長在什么地方?(大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樣的地方?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說說大戈壁給你的印象。學生根據(jù)有關(guān)語句談。
9、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白楊長得怎樣?(高大挺秀)比較"高大挺秀"與"直"哪個好。它為什么會長得"高大挺秀"?(板書:把"直"換成"高大挺秀")
(在認識了白楊的特點之后,回顧前三自然段,讓學生了解白楊的生長環(huán)境,使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使學生對它的特點有更深入地認識,從而對它產(chǎn)生敬佩之情。)
三、理解爸爸的心,析句悟情
10、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介紹白楊樹嗎?他還在干什么?(理解"表白")他的"心"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讀十六自然段,四人小組討論;孩子們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方法是讀一句停下來想一想,他們不知道什么,把你的理解補出來。
11、學生討論,教師巡視
12、學生交流匯報。
(1)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要到新疆工作;(2)他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接他們到新疆去;(3)他們不知道新疆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13、出示大戈壁的資料幫助理解第三個問題。
14、出示背景資料幫助理解第一個問題。
15、聯(lián)系有關(guān)內(nèi)容理解第二個問題。
16、再讀爸爸介紹白楊的句子,聯(lián)系剛才的三個問題說爸爸的"心"是什么?板書:(建設邊疆扎根邊疆獻身邊疆)
("白楊樹象征著建設、扎根邊疆的建設者"。這一部分內(nèi)容課文中沒有直接寫,而這部分內(nèi)容不僅是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學中設計了讓學生認真與文本對話,探求"孩子們所不知道的",并用有關(guān)資料介紹邊疆建設者當年墾荒的場面,使學生從形象的直觀中領悟到"白楊與建設者"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展現(xiàn)了今日新疆的繁榮景象。鮮明的對比,更富現(xiàn)實教育意義。)
17、學習最后一自然段:
⑴引言:爸爸的心表白了,按說他應該滿足了,可他望著窗外的白楊為什么要"沉思"呢?他在想什么?他為什么又"微笑"了?
⑵"他又陷入了沉思",他第一次"沉思"在哪兒?這個時候他在想什么?
(兩次"沉思"、"嚴肅"、"微笑"地理解,讓學生反顧前文,體現(xiàn)了"整體--總分--整體"的教學原則。)
四、總結(jié)
課文表面上寫什么,實際上贊美什么?這種方法叫借物喻人。
板書設計:
高大挺秀 扎根邊疆
白楊 適應性強 建設者 建設邊疆
生命力強 獻身邊疆
-------借物喻人----
[評析]
《白楊》是一篇寓意很深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它飽含著作者對邊疆建設者們崇高的敬意,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無限的真情。對初次接觸這類課文的同學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師緊緊抓住樹與人的關(guān)系設計教學思路。
1、設計了"變序教學"
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梗概后,直奔與課文內(nèi)容密切相關(guān)的段落,先學習"白楊樹的特點",這就與理解"建設者的奉獻精神"自然銜接,而又在學生精力最充沛的黃金時段,集中學習課文主要段落。學習白楊的特點之后,自然引向前三個自然段,了解白楊樹的生長環(huán)境,這樣對白楊的特點有了更深入地認識。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反顧全文,深入理解作者為什么寫白楊樹。既突出了重點,又梳理了順序,條理非常清晰。
2、用多種手段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理解
(1)運用對比。如在了解了爸爸的"心"以后,引導學生討論爸爸為什么又陷入"沉思",后來他的嘴角為什么又浮起一絲"微笑"?通過對比,學生對爸爸堅信"孩子們一定會在老一輩建設者的影響下,成為新疆的建設者"有了新認識。
(2)運用比較。如在認識了白楊"直"的特點以后,把"高大挺秀"與"直"進行比較,不僅使學生對白楊的特點認識更深,還從用詞上體會到了作者對白楊的喜愛之情,懂得了作文中遣詞造句的重要性。
(3)進行內(nèi)容補充。如爸爸表白自己的"心"這一段是文章的重點,教學中,我讓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補充孩子們不知道的內(nèi)容,形成反差,進行討論,使學生對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奉獻精神有了更深入地認識,同時也為后文中爸爸的"微笑"作了鋪墊。
(4)以情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品詞析句,激發(fā)學生對白楊樹的情感、對邊疆建設者的情感,再通過朗讀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
(作者單位:431900①湖北省鐘祥市新堤小學②湖北省鐘祥市教研室)
《白楊》練習題 篇7
(一)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熟讀課文,學會生字新詞,理清文章的脈絡。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過程與方法:學生自學與教師檢測相結(jié)合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課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紹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二)教學重點熟讀課文,學會生字新詞,理清文章的脈絡。
(三)教學難點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四)輔助工具多媒體
(五)教師導學
一、快樂讀書精彩展示
詩詞誦讀
二、激趣導入屆時目標
當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寫過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楊禮贊》,文中贊美了白楊力爭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楊歌頌了有著白楊一樣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位當代作家袁鷹的文章《白楊》。(板書課題)。大家打開書預習內(nèi)容,看插圖,認識白楊樹。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思考:①聯(lián)系課文中語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劃下來,想想這些話的意思。
2回答思考題。
①把書上內(nèi)容與自己已有知識相結(jié)合,說說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
②讀一讀你剛才所畫的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想想其中的含義。
四:自主識字指導朗讀
1.借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檢查自學情況
⑴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清晰介紹新疆
注意:讀準字音,記清字形,結(jié)合課文理解詞義。字音易錯的:清晰(xi),不讀(xin);字形易錯的:新疆。“疆”字不要丟“土”,與“僵”區(qū)別。
⑵讀課后題4“讀讀寫寫”中的詞語,并對詞義加以理解
⑶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標點自然段。
⑷練習背誦課文
五、隨堂寫字知道練習
教師巡視,指導書寫,強調(diào)姿勢
六、回顧知識總結(jié)提高
理清課文的寫作脈絡
《白楊》練習題 篇8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課文,文章通過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茫茫戈壁灘上白楊樹這件事,贊揚了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文章短小精悍,寓意深刻。一個設問句: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非常巧妙地告訴我們第14小節(jié)爸爸介紹白楊樹特點三句話,話中有話,含義深刻,那么怎樣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含義,突破教學的難點呢?
一、初讀,體會白楊樹的特點
教學伊始,我先請同學們自由讀這三句話,用“。”畫出重點詞語。學生讀后,畫出直、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接著我讓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歸納白楊樹的特點:
(1)直;(2)適應性強;(3)不怕困難。
二、細讀,體會白楊樹的精神
在學生初步感知白楊樹的特點后,我讓學生再細細體味三句話中的每個字每個詞,設計一些練習,讓他們體會白楊樹的頑強和奉獻精神。
1、比一比,哪個句子更好,為什么?
a)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
b) 白楊樹很直
2、把句子補充完整,讀一讀,想一想,從中你讀出了白楊什么精神
( ) ( )
a) ( )需要白楊,白楊就在( )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 ) ( )
b) 當風沙狂吼著襲來時,白楊( ).
當雨雪冰冷地落下時,白楊( ).
當干旱煎熬著大地時,白楊( ).
c) 你可以( ).
可以( ).
可以( ).
學生在這樣的細讀練習后,深深地體會到白楊堅強不屈,無私奉獻的精神,為喻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巧讀,借下文體會白楊的表白
在體會到白楊樹的高尚品質(zhì)后,我巧妙引讀15小節(jié),過渡到16、17小節(jié),默讀后讓學生說說,從這幾個小節(jié),你們讀出了什么?
a) 爸爸在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
b) 孩子們暫時還不懂爸爸所表白的。
接著,讓學生填空后自己在16小節(jié)中找問題。孩子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不知道( ),孩子們只知道爸爸這次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再念中學,不知道( ),孩子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不知道( )。
填空后總結(jié)成兩個問題:
a) 孩子們不知道新疆那么荒涼,爸爸媽媽為什么去新疆工作?
b) 孩子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帶他們?nèi)バ陆x書?
然后讓同學再讀第14小節(jié),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從這里找答案。學生讀后,找出答案:爸爸就象白楊一樣,戈壁需要他,他就來到戈壁,不怕困難,頑強不屈地建設戈壁:爸爸決心扎根戈壁,希望孩子們也象他一樣,所以把孩子們也帶來。
四、誦讀,引起學生共鳴
語文教學,教師要善于借文字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引起情感共鳴,爸爸介紹白楊特點的啊、三句話,既寫了物的品質(zhì)又贊了人的精神。而這種精神也正是學生需要學習的。最后我就借誦讀啟發(fā)學生:同學們,這短短的三句話,更包含著爸爸--一個邊疆建設者的遠大志向和無私奉獻精神。還包含著他對他的孩子,包括我們的無限希望。讓我們把它背下來,把自己的回答化為最深情的語言吧!
《白楊》練習題 篇9
一、看拼音寫詞語
gé bì jiè xiàn qīng xī jiè shào
( ) ( ) ( ) ( )
xīn jiāng fǔ mō xiàn rù biǎo bái
( ) ( ) ( ) ( )
二、組詞
疆( ) 析( ) 渾( ) 介( ) 辯( )
僵( ) 晰( ) 揮( ) 階( ) 辨( )
三、先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再寫出反義詞
清晰( )( ) 堅強( )( )
四、縮寫句子
1、小小的爭論打斷了爸爸的思路。
2、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
五、讀句子,給畫線部分換一個意思相同的詞
1、狂風卷著沙土襲來時,天和地都呈黃色,好像一個整體。
2、你不用對人解釋說明自己的意思,大家也會理解你。
3、老師在我的頭上用手輕輕地按著并來回移動時,我總覺得那是媽媽的手。
4、戈壁灘上的一行白楊樹高聳直立,清秀美麗,非常引人注意。
六、閱讀答題
傍晚,小珍在后院瓜棚下做功課.涼風送爽,飄來一陣陣襲人的茉莉花香。
小玲起身到花壇邊,見到滿枝潔白的茉莉花兒.有的張著花瓣,有的打著苞蕾。她不由得湊近花兒聞了聞,可是不小心作業(yè)本被茉莉花枝戳破了。小珍忽然想起教語文的張老師:他身體不好,但經(jīng)常廢寢忘食地備課,批改作業(yè)。一次,他牙疼,連續(xù)三個晚上徹夜未眠,但每天還照常給學生上課,同學們真是又心疼又感激。想到這些,小珍不由自主地摘起茉莉花來。不一會兒,就摘了許多,她用心愛的花手帕,小心翼翼地把茉莉花包好,決定送給張老師。
到了學校,辦公室亮著燈。張老師正在批改作業(yè)。小珍怕打攪老師,就輕手輕腳地走近窗臺,踮起腳把茉莉花放在窗臺上,讓茉莉花香解除老師的疲勞。小珍退到一棵樹底下。張老師似乎聞到花香,發(fā)現(xiàn)窗臺上放著的茉莉花,便捧在手里,臉上露出了笑容。小珍看到這情景,。心里十分高興。
回到家,小珍浮想聯(lián)翩:老師不正是辛勤的園丁嗎?他們用汗水培育了祖國的花朵,一旦鮮花開放,造福人民,老師將感到多么欣慰啊!她決心不辜負老師的期望,要做一個對建設祖國有用的人才。
1、給文章加一個恰當?shù)臉祟}。(須用上“茉莉花”一詞)
2、把文章分成三段,并寫出各段小標題。
3、最后一個自然段是描寫“小珍”的________。“‘辛勤的園丁”“祖國花朵”用的是__________的修辭手法。
4、說說文章中畫線的句子所表達的含義。
【參考答案】
一、看拼音寫詞語
戈壁、界限、清晰、介紹、新疆、撫摸、陷入、表白。
二、組詞
邊疆 分析 渾然一體 毫不介意 辯解
僵硬 清晰 發(fā)揮 階層 辨認
三、先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再寫出反義詞
清楚,模糊;剛強、軟弱。
四、縮寫句子
1、爭論打斷了思路。
2、嘴角浮起微笑。
五、讀句子,給畫線部分換一個意思相同的詞
1、渾黃一體 2、表白 3、撫摸 4、高大挺秀
六、閱讀答題
1、潔白的茉莉花。
2、第一段(第1自然段):聞到花香。
第二段(第2、3自然段):送給老師。
第三段(第4自然段):浮想聯(lián)翩。
3、感想。比喻。
4、學生們學好本領成為有用之才,老師的心血沒有白費,因此老師將感到非常高興和安慰。
《白楊》練習題2、3
默讀課文,討論:
問題(1):從爸爸介紹白楊的話里可以看出白楊有哪些特點?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爸爸“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問題(2):課文在表達上有著什么樣的特點?
回答(1):白楊樹直、不軟弱、不動搖就是白楊樹的特點。從“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可以體會到爸爸“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回答(2):課文主要是使用的對話的形式寫的。用對話引入主題。
問題:文中有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如:“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把它們找出來,仔細體會,再抄下來。
回答:1.“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
2.“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雪雨,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3.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wèi)士出神。
《白楊》練習題 篇10
一、出示圖片,引生入境
上課前,出示有關(guān)課文背景的戈壁圖片。
師:這里常年干旱,草木難生,清一色的粗砂,清一色的碎石,清一色的丘陵,清一色像被水泥澆注過的荒漠,清一色的不知多少年未見過水滴的河床,真是滿目荒涼,荒不忍睹,這里就是被人們稱為生命禁區(qū)的茫茫大戈壁,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形容這里的話,你會送一個什么詞給它?(荒涼、茫茫、渾黃一體)可以說這里的環(huán)境相當惡劣。(板書:環(huán)境惡劣)
師:咱們今天要學習的白楊就生活在這樣艱難的環(huán)境當中,請大家齊讀課題----《白楊》。
師:翻開課本第10頁,回顧一下,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都寫下了自己對白楊樹的看法,誰來說一說你寫的內(nèi)容。(點生談感受)
師:你們的描寫讓我們仿佛看到了高大挺秀的白楊像衛(wèi)士一樣守衛(wèi)著邊疆。
二、通過對話,了解白楊
師:文章究竟是怎樣具體描寫白楊的呢?請同學們先自由組合讀讀父子三人的對話。(點人讀)提出要求:其他的同學一邊聽一邊想,從父子三人的對話中你了解了白楊樹的哪些特點,可以畫畫有關(guān)的句子。
師:從孩子們的對話中,你了解了白楊樹的哪些特點?(高、直、像大傘)
師:多么高大挺拔的樹!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唯有一排白楊從眼前閃過,給旅客們帶來意外的驚喜,難怪兄妹倆會展開爭辯。
師:看著可愛的小兒女在爭論,文中的父親又是怎樣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呢?自由讀一讀爸爸的話。(出示小黑板)(點人讀)
師:我聽出來你剛才強調(diào)了“哪兒”這個詞,想象一下,白楊樹可能生長在哪兒?
師:那請你試著把它填進去,讀給大家聽。(白楊樹還可能生長在哪些地方?請你用相同的方法填進去讀一讀)
eg: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茫茫大戈壁需要它,它就在那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我們的校園需要它,它就在那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城市綠化需要它,它就在那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師:的確,不管是城市還是鄉(xiāng)村,不管是山區(qū)還是戈壁,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它的生命力實在是太頑強了,請同學們再讀讀這段話,除此之外,爸爸的話讓大家對白楊還有哪些認識?(生談到白楊不懼任何自然災害,不怕任何困難的環(huán)境。板書:不畏困境)
師:同學們:
遮天蔽日的風沙來了,它恨不得將白楊連根拔起,以顯示它有多么大的威力,而咱們的白楊總是(引讀: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滔滔不絕的洪水來了,它想將白楊沖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可白楊總是(引讀: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持續(xù)數(shù)月的干旱來了,它那裂開的大口想吞噬掉白楊,可白楊總是(引讀: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拳頭大小的冰雹來了,砸在白楊身上可疼了,可我們的白楊總是(引讀: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師:在這茫茫的大戈壁上,大風起時,飛沙走石,遮天蔽日,連大沙丘也會移動位置,而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里,白楊樹卻毫不畏懼地守衛(wèi)著千里邊疆,讓我們再一次讀讀爸爸的話。(大家試著背一背,點人背)
三、尋找共性,理解手法
師:爸爸僅僅是在介紹白楊樹嗎?不,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xiàn)在還不能理解,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可是,他們不知道什么呢?誰來替他們說說?(新疆究竟是什么樣的?爸媽為什么要到新疆去?爸媽為什么要把他們接到新疆去?)
師:大家能不能結(jié)合課文的內(nèi)容和搜集到的有關(guān)資料來回答這幾個問題呢?
介紹新疆-----板書:環(huán)境惡劣
為什么去新疆-----板書:建設邊疆
師:大家把這部分內(nèi)容和爸爸的話聯(lián)系起來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白楊樹和新疆工作者之間有相似的地方)
師:是的,我們的邊疆工作者和挺拔的白楊樹之間多像啊!他們不就是一棵棵扎根邊疆的白楊嗎?像這種借一種事物來寫和它具有相同特征的人的手法,就叫借物喻人。
師:同學們,再看看課文,除了爸爸說的話運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文章還有哪里運用了借物喻人?(最后一自然段,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師:是的,曾經(jīng)在邊疆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子孫。大家可別小瞧這句話,它曾鼓舞著許多人扎根在邊疆,他們當中,有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也有身強力壯的小伙子,有年輕貌美的姑娘,也有牙牙學語的孩童,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的獻身西部的建設者,咱們的新疆才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茫茫戈壁變良田,吐魯番的葡萄比蜜甜,祖國的西部如聚寶盆蘊藏著豐富的資源,等待著我們繼續(xù)去開發(fā)。(出示新疆現(xiàn)在的圖片,讓學生感受變化,從而對扎根邊疆的建設者有更深的了解)
四、進行練筆,情感升華
師:此時此刻,你想對白楊樹以及像白楊樹一樣的祖國建設者說些什么?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寫下來吧。可以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等詞語。
《白楊》練習題 篇11
【教學目的】
1、通過自讀感悟、全班交流等形式,使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奉獻精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奉獻精神。
【教學準備】
1、視頻《戈壁風光》。
2、幻燈片《新疆建設者艱苦創(chuàng)業(yè)和新疆翻天覆地變化的照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并抓住了課文的中心段,知道了這一課主要講爸爸在去新疆的路上,通過向孩子介紹白楊樹,來表白自己的內(nèi)心。那么爸爸向孩子介紹了白楊樹的什么?又表白了自己的什么心愿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帶著這兩個問題深入地學習課文。
二、感悟白楊特點
1、請同學們自由出聲讀課文的1~12自然段,邊讀邊畫出爸爸紹白楊的話,然后認真讀讀這幾句,看看從中讀懂了什么?
(提示讀書方法:抓關(guān)鍵詞、聯(lián)系上下文、想象情境等。)
2、全班交流:
⑴ 找生讀句子。
⑵ 交流:
① 第一句:抓住“從來”理解,誰能換個近義詞來讀讀?
(比如:向來、一直、一向、歷來等。)
師:白楊樹無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未來,在漫長的歲月里始終都是這樣。
② 第二句“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引導學生舉地名來說說哪兒需要白楊,白楊就在哪兒生長。
(比如:城市、農(nóng)村、荒坡、沙漠、高原、路邊等。)
師過渡:現(xiàn)在大戈壁需要它,它就在大戈壁生根、發(fā)芽。下面我們就去大戈壁看一看。
(播放課件:戈壁風光。)
師引導:目睹了白楊的生活環(huán)境,再讀讀爸爸介紹白楊的話,我想你們一定有更深的體會。
(使生體會到白楊的生命力頑強。)
③ 第三句“不管遇到狂風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引導學生想象白楊遇到風沙、雨雪、干旱、洪水時的情景,從而體會到白楊的堅強不屈的品格。
師:同學們,白楊樹不擇環(huán)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城市需要,它就默默無聞地舒枝展葉,綠化城市;農(nóng)村需要,它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防風擋沙;戈壁需要它,它就扎根戈壁,成為鐵路線上的衛(wèi)士。看,風沙刮來了,白楊像城墻一樣巍然屹立;雨雪打來了,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干旱襲來了,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洪水涌來了,白楊像磐石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的品格。此時,你對白楊產(chǎn)生了怎樣的感情?
(敬佩、崇敬)
現(xiàn)在,你就放開聲朗讀這段,把自己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吧!
自由練讀后,指名讀。
三、領會爸爸的心愿
1、師:爸爸只是在介紹白楊嗎?不是的,爸爸是在表白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找生讀14、15自然段。
2、交流:
師:爸爸向孩子介紹白楊樹,話里有著深刻的含義,而 此時孩子們還不理解爸爸的表白,他們只知道什么呢?
生結(jié)合課文回答。
3、師導:課文中用了三個只知道,實際上暗含著孩子還有許多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什么呢?
引導學生說出: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到新疆工作;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把他們接到新疆去念書;不知道新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
4、師:孩子們不知道的這些內(nèi)容,你們知道嗎?
引導學生弄明白:
為的是扎根邊疆、建設邊疆,這也就是爸爸的心愿。
5、師小結(jié):
邊疆建設者有這樣一句豪言壯語:“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兒孫”。不正體現(xiàn)了他們像白楊一樣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嗎?讓我們懷著這種對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再讀一遍爸爸介紹白楊的話吧!
齊讀。
四、“借物喻人”的寫法
師:爸爸借白楊來表白自己的心,也就是作者借白楊生命力頑強、堅強不動搖的特點來比喻“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zhì)。這種表面寫白楊這種物,實際上是寫邊疆建設者這類人,這種寫法叫“借物喻人”。
1、自己讀16自然段,說說你對最后一句話的理解。
2、指導學生用充滿自信、希望的情感來讀。
五、總結(jié)升華,進行練筆
1、的確,像爸爸這樣的邊疆建設者不計其數(shù),他們離開了繁華的城市,告別了朝夕相處的親人,毅然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還獻出了生命。現(xiàn)在就讓我們透過幾張照片來體會一下新疆建設者為祖國所奉獻的一切吧。
(播放幻燈片:新疆建設者艱苦創(chuàng)業(yè)和新疆翻天覆地變化的照片。)
2、看了建設者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情景和新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想你一定有許多話想說,下面就寫下來吧,可以用各種形式,比如詩歌、書信等。
3、交流練筆。
4、小結(jié):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像白楊一樣的人,正是因為他們,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好,我想你們這些小白楊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一定會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白楊》練習題 篇12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理解新詞,弄清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相關(guān)段落。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邊疆建設者哪兒需要就在那兒扎根作貢獻的崇高品質(zhì);領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白楊樹有哪些特點;體會爸爸借白楊樹表白自己的心的句子;領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戈壁、白楊的錄像。
【教學時間】
2課時。
【學程導引】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白楊樹是我國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庭前屋后,道路旁邊隨處可見。它既不像松樹那樣四季長青,也沒有柳樹那樣清新嫵媚,更不能與觀賞樹木相提并論。也許,我們平時根本沒有注意他們,可是假如你在茫茫的戈壁上看到白楊的時候,你會是怎樣的心情?作家袁鷹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為我們寫出了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白楊》。
二、播放.課件
三、學生自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學生自由朗讀,讀前出示思考題:“文中寫了白楊的哪些特點?白楊生長的`環(huán)境怎樣?爸爸的心愿是什么?
四、認識白楊樹的外形特點
1、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白楊的語句,比如”高大挺秀”、“衛(wèi)士”,以及哥哥和妹妹的對話。人們描寫樹木一般都用高大挺拔、高大挺直等詞語,本文作者卻用“高大挺秀”,表達的感情很不一般。“秀”有清秀、秀麗、秀氣、高雅等意思,通過這個詞語表達了作者對白楊樹的喜愛之情,尤其是對大戈壁上的白楊樹的贊美敬佩之情。
2、白楊生長在什么地方?課文怎樣描寫哪里的環(huán)境的?
3、課文為什么要描寫白楊生長的環(huán)境?
為了告訴我們白楊生長的環(huán)境惡劣,白楊的生命力強,以此來烘托白楊的興趣,你想知道2白楊為什么長得這么直,長得這么高大嗎?
4、認識白楊的內(nèi)在性格:
⑴ 從作者描寫白楊的外形特點中,引起了我們對白楊的興趣,你想知道白楊為什么長得這么直,長得這么高大嗎?
⑵ 投影爸爸的回答,教師朗讀,學生小聲練習。
⑶ 討論:爸爸為我們介紹了白楊樹的什么特點?
5、分角色朗讀,品味文字。
6、領會白楊的象征的意義:
⑴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表白”是什么意思?
⑵ 默讀課文,思考:爸爸的心是什么?
⑶ 同桌或小組討論。
7、出示提示,點撥題目:
⑴ 爸爸在哪兒工作?那里的條件怎樣?
⑵ 爸爸和白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⑶ 爸爸為什么要接孩子到新疆讀書,而且“將來再念中學”?
⑷ 爸爸的“心”是什么?
8、學生回答。教師小結(jié):爸爸勉勵自己要像白楊一樣,建設邊疆。也希望孩子們像他一樣,就在那里生根。
9、教師小結(jié)。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
1、白楊象征什么?
2、討論:爸爸的心愿是什么?爸爸的心愿能實現(xiàn)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提示點撥:
⑴ 爸爸摟著孩子,望著窗外的白楊,沉思什么?
⑵ 爸爸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
⑶ “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暗指什么?“幾棵小樹”又指誰?“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的含義是什么?
⑷ 小結(jié):爸爸看到白楊,想到自己的孩子就要到邊疆落戶,于是他想,怎樣才能將孩子培養(yǎng)得像白楊一樣。當他看到幾棵小白楊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時,他欣慰地笑了。因為他看到了建設邊疆后繼有人。他堅信他的孩子也會像白楊一樣,茁壯成長扎根邊疆。
二、.總結(jié)全文
1、課文中還多次寫到爸爸的神態(tài),請找出這些詞語。
2、爸爸的神態(tài)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聯(lián)系全文,說說他神態(tài)變化時的心里活動。
三、識記生字、新詞
四、.總結(jié)寫法
借物喻人。
五、延伸探討
1、孩子到新疆后干了些什么?
2、以后新疆會變成什么樣子?
六、播放朗讀錄音,學生小聲跟讀
七、練習朗讀背誦
【練習課】
一、讀課文,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課文先講大戈壁沒有( ),沒有( ),也沒有( )到處都是( ),又將鐵路沿線的白楊( ),就像戈壁灘上的( ),再講爸爸向孩子介紹白楊不怕( ),不怕( ),那兒需要,他就在那( ),最后講爸爸借白楊樹表達自己( )。
二、寫出近義詞
清晰( ) 表白( ) 沉思( )
挺秀( ) 消失( ) 肯定( )
三、讀下面一段話,做練習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他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這段話共三句,介紹了白楊樹的三個特點,請用簡短的句子概括出來:
1、
2、
3、
《白楊》練習題 篇13
1、爸爸一手摟著一個孩子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給這文章的最后一段加上標題.
參考示例:沉思——白楊與孩子 第三次沉思
2、《白楊》一文表面上寫 ,實際上是要寫 ,作者借白楊樹的 來比喻邊疆建設者的 ,借小白楊樹迎著風沙成長比喻 。這是
寫法。
參考答案:《白楊》一文表面上寫 樹的品質(zhì),實際上是要寫 人的精神 ,作者借白楊樹的 不畏艱苦環(huán)境的感人精神 來比喻邊疆建設者的 無私忘我不畏艱險的偉大 ,借小白楊樹迎著風沙成長比喻 青少年兒童要勇于面對困難。這是借物喻人的手法
3、 改變句式
1哪有這么大的傘啊!
改為陳述句:
參考示例:沒有這么大的傘。
2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變?yōu)殛愂鼍洌?/p>
參考示例:爸爸不僅是像孩子們介紹白楊樹,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4、 大膽想象四十年后,當年的爸爸如今的爺爺?shù)牡谌纬了肌?/p>
啟示:四十多年過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的波音七四七客機上有不少來自國內(nèi)外的志士仁人,他們正準備奔赴西部邊疆。飛機內(nèi)還坐著當年的爸爸,他已是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了,他帶著兩個在新疆出生的小孫孫剛從上海探親歸來,此時他摟著兩個小孫孫,俯視著舷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請同學們想想,這位當年的爸爸如今的爺爺四十年后可能在沉思什么呢?這位爺爺和兩個小孫孫之間又會有一段怎樣的對話呢?
參考答案:這次思考的內(nèi)容可以是這四十年來,戈壁灘經(jīng)過了人們不斷努力的建設,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風貌了,二爺爺仍希望兩個小孫子能繼續(xù)留在這里,建設我們的祖國。
小孫子因為是從這里出生,長大,對這里一定會有另一番情感,可以從這些角度來設計祖孫們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