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精選13篇)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篇1
學習目標:
1.默讀全文,了解青藏鐵路是一條怎樣的鐵路,建設在修建中遇到哪能些困難?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建設者對修筑鐵路和西部大開發的滿腔熱情。
3.認識本課14課個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鐵路和西部大開發的相關資料。
學習重點:了解青藏鐵路是一條怎樣的鐵路,建設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感受新一代建設者遇到的困難以及克服困難的艱巨與頑強毅力。
學習難點:理解銀裝素裹、嚴陣以待、不翼而飛、始料不及、杯水車薪、廢寢忘食、夜以繼日、逞兇等詞語的意思。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準備青藏鐵路有關資料圖片,西藏風光短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同學們,聽過《天路》這首歌嗎?它深情歌唱了鐵路工人修建青藏鐵路的感人事跡。來,隨著這動聽的歌聲,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青藏鐵路。(播放《天路》配樂的青藏鐵路施工畫面)
2.師:這就是青藏鐵路,1958年,在毛主席的關懷下開工,但是半個世紀過去了,這條鐵路還沒有進入西藏,直到今天,西藏依然是中國惟一不通鐵路的省份。這到底是為什么?是什么困難阻擋了這條擋了這條鐵路的前進?下面我們來學習第4課《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3.自讀導讀,提出要求。
。1).說說青藏鐵路是一條怎樣的鐵路?
。2).建設者在修筑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能些困難,是怎樣的克服的?
二、初讀課文,感讀大意。
1.聽錄音朗讀,劃出句子說說青藏鐵路是一條怎樣的鐵路?
2.播放青藏鐵路圖。(邊放邊講述)
這是一條偉大的青藏鐵路,它從柴達木盆地深處的工業新城格爾起步,跨過巍峨的昆侖山,將通過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達雪域圣城—拉薩。
2. 在修筑這偉大工程的時候,筑路大軍遇到了哪能些困難呢?請用~~~線劃出來。
a) 難以控制隧道施工溫度。
“由于溫度太低,混凝土無法凝固。他們拿來暖風機,給隧洞增溫,洞壁的冰巖又遇熱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b)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
“風火山一帶經?耧L大作……轉眼間烏云壓頂,大大小小的冰雹劈頭蓋臉地砸下來。”
“盡管對缺氧已有準備,施工中出現的情況還是始料不及……筑路大軍的生命面臨嚴重威脅!
3.修筑大軍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有沒有放棄呢?(沒有,你從哪句話感受出來)
學答:“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4.“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齊讀。它在課文中出現了多少次?(4句)再看看這個句用了一個什么符號(。┍磉_修路工人的什么?(決心)這四次在什么情況下出現呢?
(1).當他們準備開鑿風火山隧道時,他們說——“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2).當他們在開鑿風火山隧道遇到困難時,他們說——“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3).當他們面對風火山惡劣天氣時,他們說——“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4).當他們在海拔4905米的風火山極度缺氧時,他們說——“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5.面對這一切困難,他們憑著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個個世界級的難題,創造奇跡,那么他們是怎樣克服的呢?
。1).“科技人員晝夜在隧洞里實地觀察,發現冰巖溫度變化的規律。經過反復觀測、分析和實驗,他們終于找到了噴射混凝土的最佳溫度,制服了逞兇一時的凍土!
(2).“指揮部的燈火徹夜通明。能不能建一個大型制氧站?……風火山,這只巨大的攔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頭!”
三、課外延伸,情感升華
交流搜集到的關于青藏鐵路和西部大開發的相關資料。
四、布板設計
4.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困難 克服方法:
難以控制隧道施工溫度。 找到噴射混凝土的最佳溫度。
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 建立世界上最大型制氧站。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2001年10月18日,藍天白云下的風火山,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工地上彩旗招展,數百名身穿橘紅色隊服的青年突擊隊隊員、數十臺大型工程機械嚴陣以待。
隨著一聲令下,陣陣爆破聲響徹雪域高原,風火山隧道開鑿了。一條長長的“鐵龍”,從柴達木盆地深處的工業新城格爾木起步,跨過巍峨的昆侖山,將通過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達雪域圣城——拉薩。這就是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青藏鐵路,這就是造福廣大人民的青藏鐵路。
風火山隧道要穿過多年凍土區,各種復雜的凍土層擋在面前,施工難度極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塊,而是堅硬的冰碴子。難怪一些西方媒體預言:中國人要在這樣不良的地質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條全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風火山隧道施工,關鍵是控制溫度。科技人員指揮突擊隊員,往剛剛鑿開的隧道洞壁噴射混凝土。由于溫度太低,混凝土無法凝固。他們拿來暖風機,給隧洞增溫,洞壁的冰巖又遇熱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風火山,這座萬年冰山露出了猙獰的面目,給筑路大軍來了一個下馬威!
但是,這一切難不倒我們的筑路大軍?萍既藛T晝夜在隧洞里實地觀察,發現冰巖溫度變化的規律。經過反復觀測、分析和實驗,他們終于找到了噴射混凝土的最佳溫度,制服了逞兇一時的凍土。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筑路大軍斗志高昂,隧道在一點一點地延伸。
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輪番向這支隊伍進攻。風火山一帶經?耧L大作。剛剛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溫大棚,一夜之間被大風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發電機房,屋頂的鐵皮瓦竟不翼而飛。剛才還是晴空萬里,轉眼之間烏云壓頂,大大小小的冰雹劈頭蓋臉地砸下來。風火山海拔4905米,這里空氣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氣越來越稀薄。盡管對缺氧已有準備,施工中出現的情況還是讓他們始料不及。工人們身背的氧氣瓶提供的氧氣只是杯水車薪。突擊隊員個個胸悶氣短,頭痛腿酸。兩個人使用的風槍,現在四個人才能抱起來。勞動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軍的生命面臨嚴重威脅。
指揮部的燈火徹夜通明。能不能建一個大型制氧站?指揮部與北京科技大學組成聯合攻關組,向這一新的難題發起攻擊。科技人員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實驗、攻關,經過兩百多次的失敗,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氣沿著長長的管道,源源不斷地送進隧洞里。風火山,這只巨大的攔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頭!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突擊隊員和科技人員,一次次呼喊出同一個心愿。2002年10月19日,全長1338米的風火山隧道終于勝利貫通了!
青藏鐵路這條“鐵龍”在不斷向前,向前,拉薩已經遙遙在望……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篇2
共案部分
課題:4.《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教學理念:
課內閱讀課文就是要檢驗學生能否運用在精讀課文時學到的學習方法進行閱讀。閱讀提示作為編者寫在教材前的話,有提示全文,引領閱讀的作用。應重視這一寶貴的教學資源,讓學生能讀,會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妖嬈”等14個生字。
2、能力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聯系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
體會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感受建設者勇克難關,頑強拼搏的英勇氣概。
重點難點:
了解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所遇的困難,感受勇克難關的英勇氣概,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具準備:
收集相關資料
自主預習:
(1)默讀課文,說說青藏鐵路是一條什么樣的鐵路。
。2)建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
。3)收集有關西部大開發的資料。
提練主線:
(1)知道青藏鐵路是一條什么樣的鐵路;
。2)建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
(3)搜集有關西部大開發的資料。(此項任務可放在學習完成后再做)
教學過程:
個案部分
一、素養訓練
在人們的心目中,“出國易,入藏難”。
西藏拉薩地處偏遠,交通閉塞,給物資流通、文化交流帶來了重重困難,在20世紀它是全國唯一一座未通火車的省會級首府城市。
因此,青藏鐵路的修筑不僅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國人民的愿望。
隨著西部大開發號角的吹響,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已經成為現實。
二、合作探究
出示句子:“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W生交流,教師主要抓住以下幾點隨機點撥。)
1.“正在修建的是一條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冰土鐵路!
2.“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輪番向這支隊伍進攻”
三、拓展延伸
青藏鐵路工程概況
建設青藏鐵路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世紀之初做出的戰略決策,是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對加快青藏兩省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增進民族團結,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 義。
青藏鐵路由青海省西寧市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全長1956公里。
其中,西寧至格爾木段長814公里,1979年建成鋪通,1984年投入運營。
一、引用導語,揭示課題
二、根據提示,初讀課文
1.自讀導語,理清學習本文有幾個方面的要求。(三個方面)
2.根據要求,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理解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3.小組交流:
。1)檢查生字字音及組詞情況;
(2)把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來,進行歸納,為全班交流作準備。
三、再讀課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1.全班分組合作讀課文。
2.提問:自讀提示中哪個問題對理解全文最為重要?
3.指導讀課文,著重理解在修建過程中,建設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請勾出課文中相關語句,聯系實際或收集的資料進行批注,小組交流。(學生自學勾畫,小組討論交流)
4.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升華情感,深刻體會到“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它是全體突擊隊員和科技人員的共同心愿!”
四、拓展延伸
正在修建的格爾木至拉薩段,自青海省格爾木市起,沿青藏公路南行至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全長1142公里,其中新建1110公里,格爾木至南山口既有線改造32公里。青藏鐵路建設面臨著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難題”的嚴峻挑戰,工程艱巨,要求很高,難度很大。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之稱,是我國的“江河源”。
在青藏高原這種原始、獨特、脆弱、敏感的地理生態環境中修建的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翻越唐古拉山的鐵路最高點海拔5072米,經過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連續多年凍土區550公里以上。在青藏鐵路建設和施工中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是青藏鐵路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國內外關注的焦點。黨中央、國務院對青藏鐵路建設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極為重視。
四、課后反思
借助一些圖片資料,能夠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施工現場的嚴峻,進一步體會“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是何等不容易的事。”
一些感性的材料,使學生的聯想,入情入境,激起深切體會
讀寫結合,既使學生感情積蓄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時宣泄,也是加強理解,內化情感,升華情感的手段。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妖嬈”等14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聯系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感受建設者勇克難關,頑強拼搏的英勇氣概。
教學重點:
了解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所遇的困難,感受勇克難關的英勇氣概,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入課題
觀賞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覽了神秘的絲綢之路,祖國的西部真是景色奇麗,蔚為奇觀,F在,讓我們一起去欣賞西部的雪域圣城──美麗的拉薩。
。ù笃聊徽故纠_,師簡介拉薩概況)
指名談拉薩印象。
師:在人們的心目中,“出國易,入藏難”。拉薩地處偏遠,交通閉塞,給物資流通,文化交流帶來了重重困難,是全國唯一一座未通火車的城市。為了造福廣大人民,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XX年,黨中央作出了指示:
(揭題,讀題)──《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ㄔO計意圖:本文無情節、趣味性弱。從拉薩入手破題,一是為了化繁為簡,由易到難,二是為了學生了解拉薩概況,知道修建青藏鐵路的目的。)
二、讀懂閱讀提示,明確閱讀要求
1.自讀閱讀提示,看看學習這篇文章有幾個方面的要求。
2.交流。閱讀提示中共有3個要求。
。1)默讀課文,說說青藏鐵路是一條什么樣的鐵路。
。2)建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
。3)將收集到的有關西部大開發的資料,講給同學聽。
。ㄔO計意圖:課內閱讀課文就是要檢驗學生能否運用在精讀課文時學到的學習方法進行閱讀。閱讀提示作為編者寫在教材前的話,有提示全文,引領閱讀的作用。應重視這一寶貴的教學資源,讓學生能讀,會讀。)
三、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文章大意
1.自學課文:請按閱讀要求默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作批注。
2.檢查自學:自學生字,生詞的情況。
3.整體感悟:你覺得閱讀提示中哪個問題對讀懂全文最重要?(第二問)有一句話在文中反復出現,強調了這一點。這句話是──“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四、直擊重點,自學探究
過渡:是啊,要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修建過程中,建設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自讀課文,勾出課文相關語句,聯系實際或資料進行批注,小組交流。(學生自學勾畫,小組討論交流)
五、想象情境,領悟內涵
出示句子:“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學生交流,教師主要抓住以下幾點隨機點撥。)
1.研讀“困難1”
。1)了解困難:“正在修建的是一條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冰土鐵路!
。2)體驗困難:
①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文中哪些句子說明了什么是“凍土”“海拔”。
、诼撓蒂Y料談談高原凍土給施工帶來了哪些阻礙?
。3)克服困難:
“科技人員晝夜在隧道里實地考察,發現冰巖溫度的變化規律。經過反復觀測,分析和實驗,他們終于找到了噴射混凝土的最佳溫度,制服了逞兇一時的凍土!
、袤w驗情感:從“晝夜”“反復”,你體會到了什么?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
、谘a充資料,深化認識:課件《生命禁區的早晨》。
。ㄔO計意圖:文本中呈現的嚴峻現實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去甚遠,突破難點的關鍵的體驗,圖片資料的價值,在于“形象大于思維”。活生生的人物能讓學生加深感受,縮短時空距離,震撼心靈,蕩滌靈魂,深化認識。)
(4)感情朗讀,激發情感。
戰風雪,斗嚴寒,在生命禁區的高原,這是一種無法想象的施工,當我們體會到這些,你會怎樣讀這段話?(指導朗讀第5.6自然段)
師:所以,面對困難,誰不知道──“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2.研讀“困難2”
。1)了解困難;“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輪番向這支隊伍進攻”
。2)體驗困難:把對你觸動最大的地方讀給大家聽,并聯系實際或結合資料進行想象。
。3)克服困難:
①理解詞語:哪些詞語體現了科技人員的艱辛?
②想象“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的工作情景。
(4)感情朗讀,升華情感
師:天氣惡劣,繁重危險,多么特別,多么兇險的施工!當我們體會了這些,你又會怎樣讀這段話呢?(讀第8.9自然段)
師:所以,──“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設計意圖:對形象的感受應該重于對觀點的感悟,這是語文的學科特點。本環節抓住兩個片段輻射開去,把朗讀、想象、體驗、感受以及情感的升華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披文以明理,體驗以入情,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六、拓展教學資源,豐富形象
1.拓展資源:青藏鐵路工程足以讓世界震驚。老師從網上獲得了一些資料(大屏幕出示,老師講述《建設者的“苦”“笑”“酷”》)
師:既然這項工程難度之大,讓人難以想象,為什么還要堅持“把鐵路修到拉薩去”?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小結:正是建設者挑戰極限,勇創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設者勇克難關,頑強拼搏的氣概,才有了一次次實驗,一次次攻關,一次次失敗,一次次成功。突擊隊員和科技人員一次次呼喊出同一個心愿──“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2.聯系生活,激發豪情:這就是壯麗的青春,這是一曲新時代的“青春之歌”,他們奏響了生命的最強音,他譜寫了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的新篇章!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在XX年10月15日,青藏鐵路提前三年全線竣工,將在今年7月1日正式通車,(大屏幕出示中國鐵路交通圖,紅線標出青藏鐵路走向。指名介紹)
(設計意圖:“語文的外延是生活!币龑W生關注青藏鐵路的現在和未來,讓他們比普通公民對鐵路建設有更深刻的理解,懂得西部大開發這一國計關乎民生,期待進而激發學生“拳拳童心,胸懷祖國”的豪情。)
青藏鐵路的竣工,將引起西藏的巨大變化,我們不能忘記曾在這片凍土上揮灑血淚的建設者。如果要在鐵路經過的海拔最高處為建設者立一塊豐碑,你會在上面寫下什么呢?(生動筆寫)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既使學生感情蓄勢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時宣泄,也是加強理解,內化情感,升華情感的手段,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
七、總結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妖嬈”等14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條理清晰的表達特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感受建設者勇克難關,頑強拼搏的英勇氣概。
4 繼續增加對西部開發的了解。
教學重點
1.了解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所遇的困難,感受勇克難關的英勇氣概。
2.學習本課條理清晰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增進對西部的進一步了解,培養對西部的感情。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查找有關青藏高原、青藏鐵路及拉薩等方面的資料
2.教師收集有關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興趣
觀賞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覽了神秘的絲綢之路,祖國的西部真是景色奇麗,蔚為奇觀。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欣賞西部的雪域圣城──美麗的拉薩。
。ǔ鍪纠_的圖片或影象,師簡介拉薩概況,學生初步感受。)
課前同學們收集了有關資料,現在就你們收集的資料,你也來談談你心目中的拉薩好嗎?
學生交流資料內容,了解拉薩這個城市。
師:在人們的心目中,“出國易,入藏難”。拉薩地處偏遠,交通閉塞,給物資流通,文化交流帶來了重重困難,是全國唯一一座未通火車的城市。為了造福廣大人民,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黨中央決定在2001年的10月18日開始,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板書文題師生共同讀題
[從介紹拉薩這個城市入手破題,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使學生了解拉薩概況,知道修建青藏鐵路的目的。]
二、結合閱讀提示,明確學習目的
2生交流,明確學習內容。
(1)默讀課文,說說青藏鐵路是一條什么樣的鐵路。
(2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
(3)將收集到的有關西部大開發的資料,講給同學聽。
三、初讀課文,理清作者寫作脈絡
1.學生自學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作以批注。
2.檢查學生自學生字,生詞的情況。
3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成為文章的主線,文章中四次出現。
四、再讀課文,畫出含義深刻句子
師:要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那么,在修建過程中,建設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生自讀課文,畫出相關的語句,并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和小組內的同學進行交流。
五、共同探究,體會修筑困難
出示句子:“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W生交流,教師主要抓住以下幾點隨機點撥。)
1.“正在修建的是一條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冰土鐵路!
、俾撓瞪舷挛模斫庵攸c詞語:文中哪些句子說明了什么是“凍土”“海拔”。
②聯系資料談談高原凍土給施工帶來了哪些阻礙?
、蹚摹皶円埂薄胺磸汀,你體會到了什么?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
、苤笇Ю首x第5、6 自然段,感受那種戰風雪,斗嚴寒,在生命禁區的高原,進行施工的現場。
[借助一些圖片資料,能夠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施工現場的嚴峻,進一步體會“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是何等不容易的事!盷
2.“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輪番向這支隊伍進攻”,
①理解詞語:哪些詞語體現了科技人員的艱辛?
、谙胂蟆皬U寢忘食”“夜以繼日”的工作情景。
③指導朗讀第8、9自然段,感受天氣惡劣,又特別,又兇險,又繁重的施工現場。
進一步使學生體會到“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一些感性的材料,使學生的聯想,入情入境,激起深切體會】
六、品讀文章,稱贊挑戰精神,置留作業
1.再一次感讀全文,要把自己的豪邁建立在建設者的勇克難關,頑強拼搏之上,共奏生命強音,譜寫鐵路建設史的新篇章。
2.把此時你最想表達的感情表達出來。和同座商量一下,盡情抒發你對建設者們的崇尚、愛戴、贊美之情吧。
3.青藏鐵路的竣工,將引起西藏的巨大變化,我們不能忘記曾在這片凍土上揮灑血淚的建設者。如果要在鐵路經過的海拔最高處為建設者立一塊豐碑,你會在上面寫下什么呢?(生動筆寫)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篇5
本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一組的一篇課文,這一組課文的主題是“走進西部”。本文是本組的第四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記敘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環境惡劣,生態環境脆弱,施工條件異常艱苦的情況下,西部建設者們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個個世界級難題,攻克了國際性技術難關,創下了世界鐵路建設奇跡,那就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風火山隧道貫通的經過。
這篇通訊條理清楚,數據詳實,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抒情色彩,包含著對西部建設者智慧與力量、吃苦奉獻精神的歌頌。全文充滿了昂揚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氣概。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生應該結合前兩篇課文,憑借閱讀提示的內容,去自行讀書、思考、討論、交流,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設好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個性的學生差異,鼓勵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推進學生自學。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條理清晰的表達方法,稱贊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是學習這篇文章的主旨。
首先課件欣賞西藏風光圖片,感受它的純凈、圣潔和美麗。同時課件介紹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缺乏物資流通、文化交流,高原人民的生活落后封閉,從而自然過渡到為促進西藏的繁榮,結合優美的風景照片,直觀感受西藏壯麗的自然風光和神秘的人文景觀,富有吸引力。了解了西藏的落后封閉,人們渴望改變生活,走出高原。情感上得到渲染后,適時引出課題,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接著引導學生自讀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課文的要求,緊接著按要求默讀課文并作批注。初讀后交流這條鐵路給你留下的印象。課文前的閱讀提示不僅提示了課文主要內容,還理清了課文的條理。初讀課文后,引導學生淺層次談談對青藏鐵路的了解。然后由老師介紹青藏鐵路的特殊地理位置、具體路線和修筑的困難,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師進行了提煉、總結、延伸。在教師的總結中自然引出西方媒體的預言:有風火山在,鐵路就修不到拉薩。面對這樣的預言,我們的建設者始終堅定不移、永不言敗,文中有句話反復出現正說明了這一點,課件出示并齊讀。這句話也是課題在文中一詠三嘆,既是筑路大軍的誓詞,又是作者行文的線索。指導學生讀出中國鐵路工人的執著、堅定、不服輸的精神。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師引讀,最終建設者憑著頑強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讓風火山這個巨大的攔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頭,課件出示重點句,引導學生談談對重點句的理解,并相機板書。在重點句的理解中使學生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即建設者如合克服了修筑風火山隧道的三大難題。接下來從文中具體的描寫中,去感受建設者如何攻克風火山三大難關的艱難歷程,鼓勵學生讀中感悟,讀后采訪。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依據合作學習的'要求去自行讀書、思考、討論、交流,練習把課文語言轉換為自己的語言。由學生分別扮演記者和建設者練習采訪,生生互動,鍛煉了思維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在學生采訪發言的基礎上,教師進行總結提煉,回歸課文主題,再次深刻認識這是條怎樣的鐵路。課件介紹青藏鐵路,不僅是一條天路,更是科技路、環保路、幸福路,民族團結路。通過此環節學生對青藏鐵路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課件展示20__年感動中國特別獎:青藏鐵路建設者頒獎詞,在誦讀中抒發對獻身西部的建設者的贊美與敬佩。最后一起踏上這神奇的天路。欣賞歌曲《天路》。此環節學生感情蓄勢到一定程度得到了及時宣泄,同時對文本加強了理解,內化了情感。
這是篇略讀課文就應體現略讀課教學特點,做到粗中有細,有放有收。在一次次試教的過程中我緊緊抓住閱讀提示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文,直奔課文重點,以如何攻克風火山隧道三大難題為主線,給予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在合作探究中由學生自行提出問題,自能解決問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吸引學生融入課堂,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另外還努力為學生創設好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個性的學生差異,鼓勵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推進學生自學。同時還結合具體詞句體會到,在建設者身上,始終洋溢著斗志高昂、無堅不摧的樂觀主義精神、頑強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通過情境表演,讓學生將自己的習得感悟轉換為個人的語言,真正在略讀課的學習中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以鍛煉和提升。同時學文前后兩次對青藏鐵路不同程度、層次的認識,抒發了對中國鐵路建設者的無比欽佩與贊美,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為深入,使本課的學習有了一定的深度。從整體上看這節課,較好成教學任務。但有一些環節還很粗糙,比如教師的評價語、本課小練筆的安排等,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能注意這些問題并及時、較好地解決。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條理清晰的表達特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感受建設者勇克難關,頑強拼搏的英勇氣概。
4.繼續增加對西部大開發的了解。
教學重點
1.了解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所遇的困難,感受勇克難關的英勇氣概。
2.學習課文條理清晰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增進對西部的進一步了解,培養對西部的感情。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課前查找有關青藏高原、青藏鐵路及拉薩等方面的資料。
教師準備:搜集相關圖片。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1.回憶:詹天佑在資本主義國家的阻撓和要挾下,修建了中國的第一條鐵路;今天中國人修建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詹天佑率領工人們頑強拼搏,以創新設計和吃苦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西部建設者憑著科技和奉獻精神,攻克了世界級難題。從比較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在經濟和科技上的發展,今非昔比的繁榮昌盛。
2.我們今天來學習第4課,教師板書課題: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二、合作交流
1.默讀課文,說說青藏鐵路是一條什么樣的鐵路。
2.建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
3.將收集到的有關西部大開發的資料,講給同學聽。
4.學生自學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5.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新詞的情況。
6.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成為文章的主線,文章中出現了幾處?(四處)
三、品讀體驗
師:要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那么,在修建過程中,建設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生自讀課文,畫出相關的語句,并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和小組內的同學進行交流。
出示句子:“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W生交流,教師主要抓住以下幾點隨機點撥。)
1.“正在修建的是一條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冰土鐵路!
。1)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文中哪些句子說明了什么是“凍土”“海拔”。
。2)聯系資料談談高原凍土給施工帶來了哪些阻礙?
。3)從“晝夜”“反復”,你體會到了什么?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
(4)指導朗讀第5、6自然段,感受那種戰風雪,斗嚴寒,在生命禁區的高原,進行施工的現場。
[借助一些圖片資料,能夠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施工現場的嚴峻,進一步體會“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是何等不容易的事。”]
2.“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輪番向這支隊伍進攻”,
(1)理解詞語:哪些詞語體現了科技人員的艱辛?
。2)想象“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的工作情景。
。3)指導朗讀第8、9自然段,感受天氣惡劣,又特別,又兇險,又繁重的施工現場。
進一步使學生體會到“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四、鞏固延伸
1.再一次朗讀全文,要把自己的豪邁建立在建設者的勇克難關,頑強拼搏之上,共奏生命強音,譜寫鐵路建設史的新篇章。
2.把此時你最想表達的感情表達出來。和同桌商量一下,盡情抒發你對建設者們的崇尚、愛戴、贊美之情。
課堂作業
青藏鐵路的竣工,將引起西藏的巨大變化,我們不能忘記曾在這片凍土上揮灑血淚的建設者。如果要在鐵路經過的海拔最高處為建設者立一塊豐碑,你會在上面寫下什么呢?
板書設計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妖嬈”等14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聯系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感受建設者勇克難關,頑強拼搏的英勇氣概。
教學重點
了解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所遇的困難,感受勇克難關的英勇氣概,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入課題
觀賞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覽了神秘的絲綢之路,祖國的西部真是景色奇麗,蔚為奇觀,F在,讓我們一起去欣賞西部的雪域圣城──美麗的拉薩。
。ù笃聊徽故纠_,師簡介拉薩概況)
指名談拉薩印象。
師:在人們的心目中,“出國易,入藏難”。拉薩地處偏遠,交通閉塞,給物資流通,文化交流帶來了重重困難,是全國唯一一座未通火車的城市。為了造福廣大人民,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XX年,黨中央作出了指示:
。ń翌},讀題)──《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ㄔO計意圖:本文無情節、趣味性弱。從拉薩入手破題,一是為了化繁為簡,由易到難,二是為了學生了解拉薩概況,知道修建青藏鐵路的目的。)
二、讀懂閱讀提示,明確閱讀要求
1.自讀閱讀提示,看看學習這篇文章有幾個方面的要求。
2.交流。閱讀提示中共有3個要求。
。1)默讀課文,說說青藏鐵路是一條什么樣的鐵路。
。2)建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
(3)將收集到的有關西部大開發的資料,講給同學聽。
。ㄔO計意圖:課內閱讀課文就是要檢驗學生能否運用在精讀課文時學到的學習方法進行閱讀。閱讀提示作為編者寫在教材前的話,有提示全文,引領閱讀的作用。應重視這一寶貴的教學資源,讓學生能讀,會讀。)
三、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文章大意
1.自學課文:請按閱讀要求默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作批注。
2.檢查自學:自學生字,生詞的情況。
3.整體感悟:你覺得閱讀提示中哪個問題對讀懂全文最重要?(第二問)有一句話在文中反復出現,強調了這一點。這句話是──“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四、直擊重點,自學探究
過渡:是啊,要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修建過程中,建設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自讀課文,勾出課文相關語句,聯系實際或資料進行批注,小組交流。(學生自學勾畫,小組討論交流)
五、想象情境,領悟內涵
出示句子:“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W生交流,教師主要抓住以下幾點隨機點撥。)
1.研讀“困難1”
。1)了解困難:“正在修建的是一條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冰土鐵路!
(2)體驗困難:
、俾撓瞪舷挛,理解重點詞語:文中哪些句子說明了什么是“凍土”“海拔”。
、诼撓蒂Y料談談高原凍土給施工帶來了哪些阻礙?
(3)克服困難:
“科技人員晝夜在隧道里實地考察,發現冰巖溫度的變化規律。經過反復觀測,分析和實驗,他們終于找到了噴射混凝土的最佳溫度,制服了逞兇一時的凍土!
、袤w驗情感:從“晝夜”“反復”,你體會到了什么?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
②補充資料,深化認識:課件《生命禁區的早晨》。
。ㄔO計意圖:文本中呈現的嚴峻現實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去甚遠,突破難點的關鍵的體驗,圖片資料的價值,在于“形象大于思維”;钌娜宋锬茏寣W生加深感受,縮短時空距離,震撼心靈,蕩滌靈魂,深化認識。)
。4)感情朗讀,激發情感。
戰風雪,斗嚴寒,在 生命禁區的高原,這是一種無法想象的施工,當我們體會到這些,你會怎樣讀這段話?(指導朗讀第5.6自然段)
師:所以,面對困難,誰不知道──“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2.研讀“困難2”
(1)了解困難;“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輪番向這支隊伍進攻”
(2)體驗困難:把對你觸動最大的地方讀給大家聽,并聯系實際或結合資料進行想象。
(3)克服困難:
①理解詞語:哪些詞語體現了科技人員的艱辛?
、谙胂蟆皬U寢忘食”“夜以繼日”的工作情景。
(4)感情朗讀,升華情感
師:天氣惡劣,繁重危險,多么特別,多么兇險的施工!當我們體會了這些,你又會怎樣讀這段話呢?(讀第8.9自然段)
師:所以,──“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設計意圖:對形象的感受應該重于對觀點的感悟,這是語文的學科特點。本環節抓住兩個片段輻射開去,把朗讀、想象、體驗、感受以及情感的升華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披文以明理,體驗以入情,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六、拓展教學資源,豐富形象
1.拓展資源:青藏鐵路工程足以讓世界震驚。老師從網上獲得了一些資料(大屏幕出示,老師講述《建設者的“苦”“笑”“酷”》)
師:既然這項工程難度之大,讓人難以想象,為什么還要堅持“把鐵路修到拉薩去”?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小結:正是建設者挑戰極限,勇創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設者勇克難關,頑強拼搏的氣概,才有了一次次實驗,一次次攻關,一次次失敗,一次次成功。突擊隊員和科技人員一次次呼喊出同一個心愿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2.聯系生活,激發豪情:這就是壯麗的青春,這是一曲新時代的“青春之歌”,他們奏響了生命的最強音,他譜寫了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的新篇章!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在XX年10月15日,青藏鐵路提前三年全線竣工,將在今年7月1日正式通車,(大屏幕出示中國鐵路交通圖,紅線標出青藏鐵路走向。指名介紹)
。ㄔO計意圖:“語文的外延是生活。”引導學生關注青藏鐵路的現在和未來,讓他們比普通公民對鐵路建設有更深刻的理解,懂得西部大開發這一國計關乎民生,期待進而激發學生“拳拳童心,胸懷祖國”的豪情。)
青藏鐵路的竣工,將引起西藏的巨大變化,我們不能忘記曾在這片凍土上揮灑血淚的建設者。如果要在鐵路經過的海拔最高處為建設者立一塊豐碑,你會在上面寫下什么呢?(生動筆寫)
。ㄔO計意圖:讀寫結合,既使學生感情蓄勢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時宣泄,也是加強理解,內化情感,升華情感的手段,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
七、總結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篇8
【教學片斷】
師:這是一篇閱讀課文,下面請大家自讀閱讀提示,看看學習這篇文章有幾個方面的要求。
生:交流:
1、默讀課文,說說青藏鐵路是一條什么樣的鐵路?
2、建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
3、將收集到的有關西部大開發的資料,講給同學聽。
師: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自讀提示的要求,自學課文,可以用筆在書上勾畫出你想要的答案,也可以在重要的句子旁邊做批注。
。ㄉ匆笞詫W。此時有一學生舉手發問。)
生:老師,課文說要把鐵路修到西藏的拉薩,為什么這條鐵路叫青藏鐵路,而不叫西藏鐵路?
師:現在我們的學習內容是弄懂自讀提示提出的學習要求,你這個問題,等一會解決我們再來解決,好不好?
。ㄉ吕^續自學。)
【教學反思】
自學中出現這種情況是我始料未及的,在課前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來了解青藏鐵路的各方面情況,而單單忽略了它的命名問題,所以此時學生給提出的問題,一時之下,沒有想出準確的答案,而我的回答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給自己留下空間來思考怎么處理這個問題。從這一點我看到了自己課前準備工作的欠缺,也缺少優秀教師所應具備的課堂機智,F在想來,如果當時能夠創設“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的輕松氛圍,大膽承認自己對這個問題的不了解,與學生們共同尋求答案,一定會增強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敢于發表意見的信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逐漸變成一種樂趣。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妖嬈”等14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條理清晰的表達特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感受建設者勇克難關,頑強拼搏的英勇氣概。
4繼續增加對西部開發的了解。
教學重點
1.了解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所遇的困難,感受勇克難關的英勇氣概。
2.學習本課條理清晰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增進對西部的進一步了解,培養對西部的感情。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查找有關青藏高原、青藏鐵路及拉薩等方面的資料。
2.教師收集有關圖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興趣
觀賞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覽了神秘的絲綢之路,祖國的西部真是景色奇麗,蔚為奇觀,F在,讓我們一起去欣賞西部的雪域圣城──美麗的拉薩。
(出示拉薩的圖片或影象,師簡介拉薩概況,學生初步感受。)
課前同學們收集了有關資料,現在就你們收集的資料,你也來談談你心目中的拉薩好嗎?
學生交流資料內容,了解拉薩這個城市。
師:在人們的心目中,“出國易,入藏難”。拉薩地處偏遠,交通閉塞,給物資流通,文化交流帶來了重重困難,是全國唯一一座未通火車的城市。為了造福廣大人民,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黨中央決定在20__年的10月18日開始,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板書文題師生共同讀題
[從介紹拉薩這個城市入手破題,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使學生了解拉薩概況,知道修建青藏鐵路的目的。]
二、結合閱讀提示,明確學習目的
師生交流,明確學習內容。
。1)默讀課文,說說青藏鐵路是一條什么樣的鐵路。
。2)建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
。3)將收集到的有關西部大開發的資料,講給同學聽。
三、初讀課文,理清作者寫作脈絡
1.學生自學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作以批注。
2.檢查學生自學生字,生詞的情況。
3.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成為文章的主線,文章中四次出現。
四、再讀課文,畫出含義深刻句子
師:要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那么,在修建過程中,建設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生自讀課文,畫出相關的語句,并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和小組內的同學進行交流。
五、共同探究,體會修筑困難
出示句子:“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W生交流,教師主要抓住以下幾點隨機點撥。)
1.“正在修建的是一條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冰土鐵路!
、俾撓瞪舷挛,理解重點詞語:文中哪些句子說明了什么是“凍土”“海拔”。
②聯系資料談談高原凍土給施工帶來了哪些阻礙?
、蹚摹皶円埂薄胺磸汀保泱w會到了什么?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
、苤笇Ю首x第5、6自然段,感受那種戰風雪,斗嚴寒,在生命禁區的高原,進行施工的現場。
[借助一些圖片資料,能夠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施工現場的嚴峻,進一步體會“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是何等不容易的事!盷
2.“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輪番向這支隊伍進攻”,
、倮斫庠~語:哪些詞語體現了科技人員的艱辛?
②想象“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的工作情景。
③指導朗讀第8、9自然段,感受天氣惡劣,又特別,又兇險,又繁重的施工現場。
進一步使學生體會到“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六、品讀文章,稱贊挑戰精神,置留作業
1.再一次感讀全文,要把自己的豪邁建立在建設者的勇克難關,頑強拼搏之上,共奏生命強音,譜寫鐵路建設史的新篇章。
2.把此時你最想表達的感情表達出來。和同座商量一下,盡情抒發你對建設者們的崇尚、愛戴、贊美之情吧。
3.青藏鐵路的竣工,將引起西藏的巨大變化,我們不能忘記曾在這片凍土上揮灑血淚的建設者。如果要在鐵路經過的海拔最高處為建設者立一塊豐碑,你會在上面寫下什么呢?(生動筆寫)
4.可讓學生自讀《詹天佑》,進行比較閱讀。如,詹天佑在資本主義國家的阻撓和要挾下,修建了中國的第一條鐵路;今天中國人修建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詹天佑率領工人們頑強拼搏,以創新設計和吃苦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西部建設者憑著科技和奉獻精神,攻克了世界級難題。從比較中感受到中國在經濟和科技上的發展,今非昔比的繁榮昌盛。還可引導學生比較一下兩篇文章的寫作特點。
5.激發學生進一步了解青藏鐵路和西部大開發的興趣,鼓勵有條件的學生瀏覽“青藏鐵路網”,關注青藏鐵路的建設情況。
練習設計
1.用“√”選擇帶點字的讀音。
妖嬈(rāonáo)隧﹙suìshuì﹚道機械﹙jièxiè﹚青藏﹙zàngzhàng﹚猙獰﹙nínglíng﹚巍峨﹙wèiwēi﹚
2.根據句子意思寫成語。
用一杯水去營救一車著了火的柴。比喻幫助不大,無濟于事。
顧不得吃飯,忘了睡覺。形容非常專心努力。
3.寫出下面這句話的意思。
風火山,這只巨大的攔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結合課文內容回答: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句話多次在文中出現,起到什么作用?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篇10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我有意識得觀察了學生初讀課文這個環節。
初讀課文,總是列在上課剛開始的時候,旨在幫助學生整體感之課文,對課文有總體感覺;其二,疏通文本,引導學生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這時學生剛剛從課外走入課堂,注意的轉移并沒有這么快全部轉移到課堂之上。而這一環節的教學,我總感覺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因此往往出現學生討厭這一環節,自然教學目標的達成也往往打個折扣。而在《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一課的教學時,在“初讀課文”時,針對課文還未讀流利的同學,我著重引導學生將課文讀正確,同時,用老師“已經猜到你為什么喜歡這一段”這樣贊賞的話表揚,更使學生產生讀書的積極性,也為讓學生“有獎競猜”讀書原因埋下伏筆。針對課文已經讀流利的學生,先讓其他同學猜,然后自己說,這樣就在學生初讀課文一環節時,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又吸引學生融入課堂,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教學反思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篇文章記敘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環境惡劣,生態環境脆弱,施工條件異常艱苦的情況下,西部建設者們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個個世界級難題,攻克了國際性技術難關,創下了世界鐵路建設奇跡,那就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風火山隧道貫通的經過。文章條理清楚,數據詳實,字里行間包含著對西部建設者智慧與力量、吃苦奉獻精神的歌頌。教學本文的重點是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弄清建設者們是如何克服復雜冰凍土層、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這些困難的,并從中受到感染。難點是修建風火山隧道中的施工困難及科技攻關的方法。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但文章篇幅較長,語句拗口難懂。另外,文中出現的一些專業術語學生也很難理解。這些“攔路虎”對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加了不少難度。在課前我指導學生收集了有關西藏及青藏鐵路的資料,讓他們對文章的背景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在教學時,我先設計了一個激qing、詩意的導語:西藏是人們心中的一塊圣土,它美麗、圣潔、純凈,尤其是它的雪域圣城——拉薩,更是無數人向往的圣地、佛地。可是,因為拉薩地處偏遠,交通閉塞,是全國唯一一座未通火車的城市,給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帶來了重重困難,所以人們一直都覺得“出國易,入藏難”。為了造福廣大人民,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2001年,黨中央作出了重要指示: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樣,在理解文本前先通過圖片展示和我的解說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指導學生按閱讀提示的要求,自讀自悟,然后交流討論。讓學生在共同的學習中把握文章的重點,知道青藏鐵路到底是一條怎樣的鐵路,建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困難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的!在交流反饋的時候,我先出示青藏鐵路示意圖,講解青藏鐵路途經的地方,讓學生對青藏鐵路有一個直觀地了解。然后讓學生說說課文哪些地方體現了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的不簡單,不容易。這些困難,建設者們又是怎樣克服的呢?學生在默讀課文的過程中已經找到了相應的答案,回答很踴躍,但讓學生理解建設者們不怕困難,樂于奉獻的精神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這個環節時,我重點抓了“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這句話。這句話既是課文的題目,又在文中一詠三嘆,反復出現了四次。要在青藏高原修鐵路,讓火車開到拉薩,當時國內外都是一片質疑聲。而這句樸素無華的話語充滿著信心與決心,在文中的四次出現均使用了感嘆號,充分反映了建設者們排除萬難、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執著精神。我讓學生找出這句話,在創設的語境中讓學生反復朗讀,使他們充分感受到建設者們“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的信心和決心。學生在讀這個簡短有力的句子時,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它既是筑路大軍的誓詞,也是同學們對建設者們的贊嘆。
一節課下來,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有一些環節還很粗糙,比如我讓學生練習說話:如果在青藏鐵路的最高處立一塊豐碑,你會寫些什么呢?我的意圖是讓學生說一些贊美邊疆建設者們無私奉獻、樂觀向上的句子,但很多學生都是喊的一些口號,沒有按照我的想法去說,當時我覺得很失望。其實,課后想一想,這些話也不是不行,關鍵還是看自己的反饋機智,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
另外,由于時間關系,課前準備的鐵路通車的視頻,西藏的風光圖、韓紅的《天路》等等都來不及播放,實在感覺很遺憾。其實,所有的準備都是為了一個目的: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青藏鐵路開通的重要意義及這條鐵路的修建實在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我想,這一課如果重新設計的話,也許就沒有這么多遺憾了!
〈〈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按照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教參提出:“教師引導學生按照閱讀提示要求默讀課文,說說青藏鐵路是一條怎樣的路,建設者們在修建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自讀自悟,然后交流。
我本著預習檢查,整體感知課文,概括文章大致內容,了解風火山隧道在修建過程中遇上了哪些困難,體會寫法,這幾個環節和學生一起學習了這篇文章。通過檢查預習可以感受到,大部分學生能夠主動預習,預習程度能達到預習的硬性要求,但是,也有少部分孩子因為沒有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就不能很好的完成預習任務,導致自己無法跟上課堂學習的節奏速度,收獲也相對較少。如:胡瑋瑋、李少雷、李昶利等學生就就屬于不能過好預習關的部分學生。因此課堂上生字詞的掌握都很成問題,不用說在深入理解文中含義較深刻的句子了,這部分孩子的理解水平與一般孩子的理解能力差得很遠,但我們又不能因為這少數學生影響整個課堂的學習節奏,無法做到放棄全體照顧個體。在學習過程中,學習頂尖的孩子不用老師做過多的囑咐,課前預習任務就完成的很好,因此這部分孩子也是整堂課上表現最積極活躍的孩子,他們的回答,他們在課外的積累,資料的搜集都相對較豐厚,語言組織能力,交際能力很強,也只有靠這些學生把課堂上的氣氛帶動起來,中間部分的孩子,就依靠挺聽取這部分孩子的見解達到再次深入了解文章內容,學習語言的表達,收獲自己不曾知道的課外知識,這種帶動性學習,在我的課堂上是主流。因此,學習課文過程中,我盡量督促中間部分的孩子能回答從課文中能找到答案的問題,不用費多少腦筋就可以用清晰的語言進行回答的問題,以激勵這部分孩子學習的自信心、上進心和積極性。
以上是當前學生中現實存在的問題,在不改變課堂學習節奏和降低學生整體學習效果的前提下,也只有分層要求,按需進退。這節課上,還是牛潤之、劉燁、張方明、朱增虎、王啟元、范俊良、慈佩霖、王子碩等近十幾個孩子表現得很踴躍,與此同時帶動部分中間水平的孩子把文章的重點難點問題表演似的牽出來,成為全班同學共享的資源。從整體學習效果看,大部分孩子在分享中獲得了自己應學習到的知識,但也有少部分要么因聽講跟不上節奏而走神,要么因為掌握不了學習語文的技巧而聽不進去,因而屬于這兩種情況的學生的都會因跟不上學習節奏而無法充分分享課堂生成,不能收獲本應該能收獲到的知識,這一點從學生做的學習樂園里的相關題目足以得到證實。
本節課,學生通過讀書都可以掌握這篇課文講了什么,也能找出相關語句說明風火山隧道修建過程中遇上的困難,只是語言組織及表達的水平表現不一。這節課的明顯失誤表現在:對于文章中突出表現人物品質及困難的程度的相關語句因為我對學生引導的不夠,所以學生理解不細致,重點字詞的理解我與學生也是輕描淡寫一帶而過,基礎的內容反而不扎實。我想,這也是學生在閱讀理解能力上提高不大的原因之一,我想我將在這方面的教學下些功夫,多向在這方面見長的老師學習,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篇11
育才二小五年級下冊導學案 五年( )班 姓名:
第四課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課 型:新 授 課時數:1課時 上課時間:主備人:張小蘭 審 核:五年級組 執 教:
學 案教 案課前準備:上網了解有青藏鐵路方面的知識。第一環節:識字釋詞,學海叩關;(當堂打分,算平均分,按小組排名加分)1、介紹文章作者及文章的背景(用自己的話簡單介紹——隨機點號)。2、給帶點的字注音:妖嬈 機械 開鑿 巍峨 媒體 猙獰 逞兇 撕扯 杯水車薪 效率 廢寢忘食3、寫反義詞:堅硬—— 凝固—— 猙獰—— 惡劣——稀薄—— 4、寫近義詞:確實—— 威脅—— 迅速——5、找出文中的四字詞語寫在下面,并理解意思(不用寫,記在心里)。第二環節:快樂誦讀,體悟文情;1、以小組為單位開火車朗讀課文。2、互相評議、挑戰。第三環節:入文入境,有得有思;(各小組認領一題,其他小組補充,挑戰加分)1、一句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及文章的中心:2、分段解讀文本:文章分幾部分,每部分寫了什么?3、青藏鐵路是一條什么樣的鐵路?4、在修建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5、文章的表達順序是怎樣的?第四環節:質疑拓展,豐知增智;1、各組整理問題,相互質疑,解答疑惑。 2、各小組談合作學習時的感受與收獲3、激情回放,總結升華:各組組長總結(學了本文知道了什么,收獲了什么)。教學目標:1、認識14個生字,掌握生詞。2、有感情朗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體會青藏鐵路的重要意義,感受建設者無私奉獻,樂觀向上和科學創新的精神,激發對西部大開發的了解。3、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條理清楚地表達特點。教學課時:1課時第一課時課前準備:1、上網了解有青藏鐵路方面的知識。2、完成字詞的自學。3、完成學案中的二、三中的內容。教學過程:一、導讀,引入新課。二、檢查字詞自學情況。三、朗讀,條理清楚地表達特點。四、感悟,完成導讀中的問題。五、質疑拓展,解決合作學習中沒有解決的問題。交流合作體會,感受合作學習的快樂。六、總結教學反思:1、有部分孩子學案使用不好,要重點強調和檢查,避免懶孩子成為漏網之魚。2、學生的語言訓練還要花功夫哦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篇12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片斷賞析之一
片段一: 為青藏鐵路命名
師:修建青藏鐵路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決策,是西藏歷史上的第一條鐵路,具有重要意義。這條大動脈的貫通將大大加強東西部的溝通和經濟聯系,促進西部發展。世人稱之為“天路”。我們先來聽一聽這首歌曲(聽歌曲,并出示歌詞: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場/看到神鷹披著那霞光/像一片祥云飛過藍天/為藏家兒女帶來吉祥/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間的溫暖送到邊疆/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各族兒女歡聚一堂。黃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岡/看那鐵路修到我家鄉/一條巨龍翻山越嶺/為雪域高原送來安康/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哎……/帶我們走進人間天堂/青稞酒酥油茶會更加香甜/幸福的歌聲傳遍四方/幸福的歌聲傳遍四方。)
歌中唱道“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這條路還沒有最后完工,同學們,請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和搜集的資料,試著給這條路取個有意義的名字,并說明理由。
生:世紀路。這條鐵路始于世紀之初,同時也具有跨世紀的意義。
生:天下第一路。這條路是青藏歷史上的第一條鐵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有世界第一高隧、世界第一高火車站。擁有這么多項的第一,所以可以稱為“天下第一路”。
生:奉獻路。在海拔4 905米的無人區,高寒缺氧,自然環境惡劣,生態環境脆弱,施工條件異常艱苦。氧氣含量不及平原的一半,是真正的“生命禁區”。而筑路大軍犧牲的不僅是健康,還隨時可能會有生命危險。這條路靠的是他們的奉獻精神。
生:神路。李白曾經慨嘆“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而這條路真的是離青天最近的一條路,工程的艱巨比登天還難,卻在建設者的手中建成了。
生:科學路。這條路遇到的所有技術性難題,都是靠科技人員的攻關解決的,每前進一米都體現著科學、創新的精神。
生:黃金路。我在報紙上了解到,青海省西寧市決心使青藏鐵路成為一條“世界上最著名的高原黃金旅游線路”,促進青藏經濟的發展。
師:你們給青藏鐵路取的名字真好,贊頌了西部的建設者們,也體現了這條路偉大的戰略意義。現在,選一個你最喜歡的名字,寫在課本上。
片段二:為插圖寫解說詞
師:請同學們看文中的這張照片,這就是2002年10月19日,全長1 338米的風火山隧道勝利貫通時的場景。請大家仔細觀察,試著為這張照片寫一寫解說詞。
生:(在照片下書寫)
師: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2002年10月19日,全長1 338米的風火山隧道勝利貫通,世人的目光在這里聚焦。風火山隧道口上高高地樹起了“世界第一高隧,風火山隧道”的牌匾。鞭炮聲、歡呼聲、掌聲,把風火山變成了歡樂的海洋。筑路大軍們揮舞著彩旗,高呼著“勝利”的口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歡慶他們的勝利。
轉載老百曉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篇13
教學目標
1.認知“妖、嬈”等14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聯系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感受建設者勇克難關,頑強拼搏的英勇氣概。
教學重、難點
了解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所遇到的困難,感受勇克難關的英勇氣概,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布置
收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用導語,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過去,為了西部的發展和繁榮,老一輩建設者獻出了自身的青春和熱血;如今,為了加快西部的建設,新一代建設者正踏著他們的足跡,獻出自身的智慧和力量。今天,俺們所要學習的課文《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就將介紹這些建設者們是怎樣通過艱辛的勞動才取得的成果。
齊讀課題。
二、根據提示,初讀課文
1.自讀導語,理清學習本文有幾個方面的要求。(三個方面)
。1)知道青藏鐵路是一條什么樣的鐵路;
(2)建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
。3)搜集有關西部大開發的資料。(此項任務可放在學習完成后再做)
2.根據要求,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理解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3.小組交流:
。1)檢查生字字音及組詞情況;
(2)把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來,進行歸納,為全班交流作準備。
三、再讀課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1.全班分組合作讀課文。
2.提問:自讀提示中哪個問題對理解全文最為重要?(第二個問題。文中有一句話反復出現,這句話是“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就強調了這一點。)
3.指導讀課文,著重理解在修建過程中,建設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請勾出課文中相關語句,聯系實際或收集的資料進行批注,小組交流。(同學自學勾畫,小組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遇到的困難:
困難(1):“正在修建的是一條全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
困難(2):“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輪番向這支隊伍進攻!
5.面對困難,建設者們是怎樣克服的?
克服困難(1):
“科技人員晝夜在隧洞里實地觀察,發現冰巖溫度變化的規律。經過反復觀測、分析和實驗,他們終于找到了噴射混凝土的最佳溫度,制服了逞兇一時的凍土!
克服困難(2):
“科技人員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實驗、攻關,經過兩百多次的失敗,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
6.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語、句子進行交流。
7.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升華情感,深刻體會到“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它是全體突擊隊員和科技人員的一起心愿!”
五、歸納總結
正是建設者挑戰極限,勇創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設者勇克難關,頑強拼搏的氣概,才有了一次次實驗,一次次攻關,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勝利。今年7月1日,青藏鐵路將試運行通車,同學們假如有機會坐火車到拉薩去,請一定不要忘記修建這條鐵路的建設者們為之而付出的血汗!希望你們以后也能成為這樣的建設者!
板書設計
4*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凍土鐵路
重重困難天氣惡劣一一克服
極度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