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一種等待──《畫》教學案例與反思
【案例】我有幸應邀坐在一所山清水秀的小學校的教室里聽課,這位老師是借班上課,上的是一年級的語文課──《畫》。
師:小朋友們生字認得很好,誰能把這首詩給大家朗讀一下?
生(一小男孩):我來讀,遠──看山有──色,近……
。ㄓ捎谛∧泻⒛们荒谜{,一字一頓,小朋友們一片竊笑,聽課老師也忍俊不禁,就想看看上課老師怎么辦了,只見這位老師一副認真傾聽的模樣,直到讓那小男孩讀完 。)
師:不錯,你很勇敢!你的聲音很響亮,每個字讀得都很準。
。ㄐ∧泻⒃诶蠋煹目隙、鼓勵下坐下,從后面看,他坐得筆挺,我想小男孩一定很高興,臉上可能洋溢著自豪。我在聽課本上記下:鼓勵固然重要,但學生讀得這樣差 ,應該指出不足。)
課繼續著,老師緊緊抓住朗讀來教學,小組讀,展示讀,賽讀,讀了一遍又一遍,老師又以簡筆畫畫了詩的內容,請小朋友到黑板前邊做動作(遠看。近聽等動作)邊讀詩,這時,我又看見那小男孩高舉的手臂,老師叫了他,他自信地走上講臺,出色地完成了動作,朗讀也很到位。
師:小朋友們,他讀得怎樣?
生:很好!
師:給他掌聲!(師帶頭鼓掌)
……
下課了,那小男孩急不可待地問:老師,下次還給我們上課嗎?
走出教室,我仿佛覺得山更清,水更綠。深深地吸了一口這山里撲面而來的清新的空氣。評課時,我將“指出不足”的話劃去,寫下了“愛,是一種等待”。
【反思】
新課程改革提倡以生為本,這位老師能在孩子讀得很差勁的情況下,肯定孩子字音讀得準,鼓勵他的勇氣,是在極力呵護學生的自尊與信心,是在等待孩子的進步與成功。這讓我想起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森塔爾到一所學校做過的一個實驗。羅森塔爾和他的助手來到一所學校,聲稱預測(其實是隨機抽樣)出了一批“未來杰出人才”,這些學生名單要求校方和班主任保密,8個月后,羅森塔爾來到這所學校復查驗證,果然,這些學生都是學校出類拔萃的人物,而且有意思的是他們中一些原本成績較差、表現不良的學生,現在也變成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羅森塔爾解釋說,產生這樣的結果有四個社會教育心理機制:(摘錄其二)氣氛:因班主任的期望而產生對學生情感上的支持,形成良好的氛圍;鼓勵:對學生的行為和反應,及時評價和鼓勵。也就是說,教師感情的變化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變化,他們對老師的關注心領神會,因而采取積極、合作的態度努力學習,嚴格要求自己。于是,奇跡出現了。原來,愛,是一種氛圍和意境,愛,更是一種等待!在我們平時教學中,有過多少次的簡單與急躁!一些總也教不好的孩子多么令人苦惱!而這節課,讓我在困惑與迷茫中看到一線希望。只要我們以愛為漿,等待為帆,相信每個孩子都會駛向屬于自己的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