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的色彩》教學案例
二、注重朗讀感悟
新課程對低年級階段朗讀的具體要求是:“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本節課李老師采用了多種方法進行朗讀訓練,如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小組讀、男女生比賽讀、齊讀、表演讀等。這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讀的興趣,學生通過讀,感知了課文形象,體味了節奏韻味,理解了課文內涵。
在展示朗讀中,李老師把讀、評的權力完全交給了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思考、探索、實踐等活動去獲取知識。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讀書,感受到朗讀的樂趣。
【讓學生自主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顯而易見,將“自主”學習放在“三大學習方式”之首,其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給學生真正的自主學習權,提高學生語文的綜合素質呢?
一、激發興趣,提高自主識字能力
課堂教學是學生認字、識字的主渠道。只有通過課堂識字教學,才能真正讓學生掌握認字、識字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于是,我將課堂上枯燥的生字教學環節設計為各種有趣的游戲、活動,充分調動學生認字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如:1、編一串順口溜。“趣”:唐僧師徒四人走路去西天取經。“淋”:有個人把森林中的樹木砍了,森林哭了。2、做一次加減法。根據合體字的構成,孩子們做加減法得出新字。酒-(一)=( )走+干=( )3、猜一個字迷。猜迷是學生較喜歡的活動,不僅能活躍氣氛,鍛練學生思維,還是較好的識字方法。如:畫“ ”認識滴,做動作認識“趕”。在這種情況下識字不再是死記硬背的枯燥過程,而是充滿情趣的游戲。學生在課堂中掌握了識字方法,還要鼓勵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利用廣告標牌、兒童讀物等拓寬識字空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不斷提高識字能力。
二、滿足需要,鼓勵學生自主閱讀
要讓學生主宰課堂,就要給學生實踐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有了選擇學習的權利,課堂上就會“紅杏枝頭春意鬧”,我說我的,你說你的,說不定還會爆出冷門,課堂進入“無序”狀態。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讓學生有個性地學習,有時必須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變“有序”為相對“無序”,構建“隨心所欲”、“不逾矩”的課堂形式。課堂的“無序”往往是學生求知欲旺盛之時,也是情緒亢奮之時,更是靈感和頓悟產生的契機。如教學《春雨的色彩》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學習,并通過各種方式(個人讀、小組讀、男女生讀、齊讀、表演讀等)朗讀課文,讓學生在自讀中感知課文形象,體味節奏韻味,理解課文內涵。在展示朗讀中,通過學生自評、互評,把讀書的權力交給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思考、探索、實踐等活動去獲取知識。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讀書,感受朗讀的樂趣。
三、積累語言,激勵學生自主發展
讓學生會運用語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目標。《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我給學生創設用語言的情境,提供運用語言的舞臺,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運用語言、發展語言。如教學《春雨的色彩》一課,讓學生在充分朗讀課文、理解內容后,讓學生積累有關描寫春天的詞語和兒歌,爭當“小歌手”自編自唱春天的頌歌,“小畫家”畫出春天的圖畫,通過這些活動把語文學習與音樂等學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還促進了學生的主體性發展。